詩經氓的教學設計
詩經氓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經氓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詩經氓的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的文學常識。
2、把握《氓》的情節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
3、瞭解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二、教學重點
把握《氓》的情節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
三、教學難點
瞭解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一、匯入:
在人類永恆的感情世界裡,愛情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氓》是詩經中最長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較有代表性的棄婦詩。春秋初,封建的生產關係尚處於萌芽狀態,封建的思想意識也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統。以戀愛而言,當時男女間的交往還比較自由。《氓》詩中的女主人公與氓的戀愛、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結婚僅三年,即被遺棄。這首詩就是她被棄回孃家後寫下的。
二、題解
《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大類。
“風”——“國風”,民間歌謠。“雅”——“大雅”“小雅”,宮廷樂歌。
“頌”——“周頌”“魯頌”“商頌”,宗廟祭祀的樂歌。
表現手法主要為:“賦”“比”“興”
“賦”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背誦
⑴聽錄音。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
qiān qiāng cú shāng
愆期 將子無怒 徂爾 淇水湯湯
⑵自由朗讀。⑶齊讀。 ⑷背誦。
2、重點字詞:
⑴將子無怒 將,願,請。 ⑵泣涕漣漣 涕,淚。 古今異義
⑶于嗟鳩兮 於,通“籲”。⑷猶可說也 說,通“脫”。
⑸女也不爽 爽,過錯。⑹言既遂矣 言,助詞。
⑺隰則有泮 泮,通“畔”。 ⑻總角之宴 總角,古代少年男女把頭髮紮成丫髻,叫總角。
3、內容賞析:
這是一首敘事詩,它以一個女子自述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的婚戀悲劇。全詩六章,每章十句。 ⑴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一個女子的婚戀悲劇。
情節線索:“戀愛” ——“婚變” ——“決絕”
⑵概括主要內容。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後生活。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⑶從詩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對於往事是一種什麼心情?
女子在回憶往事時,心情是很複雜的。
從一二兩章詳寫他們戀愛時的幸福可看出她對“氓”仍懷有一些感情。
從三四五章寫他們婚後的痛苦可看出她對“氓”非常怨憤。思前想後,對“氓”反感到極點,斷絕關係。
四、析詩中女主人公形象
1、在這個悲劇故事中作者刻畫了怎樣一個女子的形象?
點撥:大家自由發言,儘量用原文中的詩句來佐證我們的觀點 ,學生討論發言,可以說到勤勞,善良,溫柔,忍讓,剛強等
溫柔 熱情——“送子涉淇”“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勤 勞——“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重 情——“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清醒、剛烈、堅強——“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你最欣賞女主人公的哪一點?(可以進一步談她的個性,有思想,對愛情有自己的追求)
老師總結:至此,詩人為我們成功塑造了一個有純樸熱情的少女,到忍辱負重的妻子,再到堅決決絕的棄婦的藝術典型。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從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後,婦女就成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壓迫。到了奴隸社會,婦女的社會地位就更為賤,尤其是勞動婦女,她們淪為家庭的奴隸,成了可以隨便買賣的商品。《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環境中。她受到氓的遺棄決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個別的,它是一種社會制度的產物。《氓》之所以成為文學史上最有名的一首棄婦詩,其關鍵就在於透過兩個鮮明的形象的刻畫,透過一個女子的婚姻悲劇,深刻地批判了當時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會現實。
3、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戀悲劇?你認為女主人公被棄的原因是什麼?(討論)
觀點一:他們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因素決定。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都很狹小,生活得幸福與否都維繫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家庭、對感情不負責任的丈 夫,那她的悲劇是難以避免。
觀點二:男女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雖有它的社會原因,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也是不可忽略的。從他們的戀愛過程看,兩人雖是自由戀愛,但女主人對男主人公缺乏必要的瞭解,被他忠厚的表象所矇蔽,輕率地答應了他,種下了日後悲劇的種子。
4、歸納主題
詩歌敘述了女子從戀愛到被遺棄的經過,批判男子的負心,揭示當時不合理的婚姻帶給婦女深刻的痛苦。
五、寫作技巧
1、對比手法
問:這首詩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有何作用?
⑴女主人公婚前與婚後的對比。
婚前: 幸福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見覆關??載笑載言。”
婚後: 痛苦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勞累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精神痛苦
⑵氓婚前與婚後的對比。
婚前:忠 厚——“氓之蚩蚩”
婚後:變心 兇暴——“士貳其行” “至於暴矣”
⑶作用:
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運,反映了我國古代婦女的悲慘生活。
2、分析比興手法的運用及藝術效果:
(1)“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似乎和全文無關,能否刪去?若分別改為“女之妙齡,其美也甚。”“女之老矣,其色也隕”,好不好?
明確:不好,這是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
重點聚焦: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這種兩個相關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間比方就是“比”。
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既引起聯想,增強意蘊,引發下文女主人公年長色衰,慘遭遺棄內容的敘述,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即為“興”。
整體看有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化抽象為具體,化無情為有情,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2) 總結“比興”手法的作用。
結構上: 敘事中插入比興句,避免了平鋪直敘; 起過渡作用。
內容上: 比興句喚起讀者豐富的聯想,增強了詩歌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以桑樹作比,與女主人公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於生活氣息。
(3)拓展延伸
A、《詩經》中其它詩句中比興手法的`運用。比如:關關雎鳩 / 在河之洲 / 窈宨淑女 / 君子好逑
六、小結
這首詩以“戀愛 ——婚變 ——決絕”為線索進行敘事,透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溫柔、勤勞、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七、作業
背誦全詩,默寫全詩。
詩經氓的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落實重點詞語,培養學生理解古詩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結合文字,欣賞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探究“我”被遺棄的原因,培養學生堅強獨立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二、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欣賞古詩文的能力、堅強獨立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法點撥法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資料助讀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代通稱為《詩》或舉其整數稱《詩三百》。漢代尊崇儒家被奉為經典,才稱為《詩經》,並沿用至今。
(2)《詩經》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指即“國風”,是民間樂歌;《雅》是宮廷樂歌,分為“大雅”和“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有“周頌”、“魯頌”、“商頌”,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
(3)《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
(4)《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敘陳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
(5)《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現實主義的《詩經》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並稱“風騷”。《詩經》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6)《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詩》、《書》、《禮》、《樂》、《易》、《春秋》稱為“五經”,而風、雅、頌、賦、比、興則被稱為《詩經》“六義”。
(二)預習檢測
1.《詩經》,又稱為《》、《》,是我國__________詩歌總集,是我國古典詩歌__________的源頭,《__________》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儒家所說的“四書”是指《》、《》、《》和《》四部作品;“五經”指的是《》《》《》《》和《》五部作品,再加《》則稱為“六經”;《詩經》“六義”指的是、、、、、。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猶可說也(通,)(2)隰則有泮。(通,)
(3)于嗟鳩兮(通,)(4)無食桑葚(通,)
(5)匪來貿絲(通,)(6)將子無怒(通,)
3.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義。
(1)泣漣漣漣(古:,今:鼻涕)(2)三歲食貧(古:,今:三歲的年齡)
(3)子無良媒(古:,今:孩子)(4)將子無怒(古:__________今:將要;將軍)
(5)總角之宴(古:,今:宴會)
(6)至於頓丘(古:__________今:連詞,說完一事,要說另一事時用至於)
4.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並解釋。
(1)夙興夜寐 ( )(2)二三其德()3.士貳其行()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並翻譯。
(1)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
譯文:
(2)將子無怒,秋以為期。(__________)
譯文:
(3)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譯文:
6.把你在預習過程中有疑惑的詞、句寫在下面。
(三)交流討論
1.《氓》側重敘事,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從詩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對於往事是一種什麼心情?(女主人公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氓》採用了什麼方法描寫“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他們有怎樣的性格特徵?(分組討論、展示)
方法:
氓:
女主人公:
3.你認為詩中女子是怎樣的形象?
(四)深入探究
1.你覺得詩中女子為何被棄,“付心郎”變為“負心狼”?“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你認為造成女主人公“鏡裡朱顏改”的原因有哪些?
2.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劇?你認為新時代的女性應該有怎樣的愛情婚姻觀?
(五)拓展延伸
研究淇水,梳理詩文,覓獲詩情。
1.連結網頁《〈詩經〉中愛情詩裡的水意象》,研讀水、愛情、詩經的結合
水在自然中只是一種普通的物質,但在中國文化中卻是一種“有意味”的意象,它承載了一個民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和藝術內涵。在文學源頭《詩經.國風》中,寫水意象的詩作共有40多篇,其中有關婚戀的詩就有30多篇(它們或以為作比,或以水起興,或者就在水的氛圍中展開愛情的描寫)。《國風》中水對後世愛情詩的創作和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例如: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西洲曲》南朝東府描寫一個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幕幕。——秦觀《鵲橋》。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李之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鎮《離思》
2.研究本詩中水意象
水在詩中出現了幾次?每次出現時的感情有何不同?“淇水”在詩中有何作用?
五作業
背誦全詩,並補寫下列句子。
1.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另一說,用桑葉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時也寫出女子溫柔體貼的性格的句子是:,。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再加上當時的社會環境特點,這就預示了兩人今後的悲劇性的婚姻生活。
4.《詩經王風》有一首詩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現女子未見心上人傷心難過的語句是:__________,。
5.表現女子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體現了她剛烈的性格特點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兇惡的嘴臉,竟然殘暴的對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恥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她已不再相信愛情,並直接勸告女子不要沉溺於愛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女子對愛情態度專一,男子對愛情卻懷二心。這種鮮明的對比在文中,集中體現的語句是:,__________。
8.以“淇”和“隰”的有界來喻示愛情的終結和痛苦的無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運用比興手法,勸誡女子不要痴迷於愛情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衛風氓》以桑樹起興,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
11.女子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