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口的教學設計

世界的人口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各種示意圖、圖表,記住當前世界人口總數,瞭解當前世界人口有不斷加快的趨勢,把握人口增長的地區差別;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遷移的三種主要形式;學會計算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把握世界人口分佈的特點。

  2.透過讀《世界個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世界人口分佈圖》和《世界地形圖》等地圖培養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初步學會從圖表上獲得地理資訊的能力。

  3.透過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的計算,培養計算能力。

  4.提高對本節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人口觀和人地觀。

  教學建議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佈”的教材分析

  關於人口的密度問題,首先,教材給出一道計算題,甲、乙兩城市,面積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要學生算出甲、乙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兩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兩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較圖,有助於學生深刻、直觀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透過列表計算中國和加拿大兩國的人口密度,使學生對人口密度分佈的差異之大有了更深的熟悉。為學習世界人口分佈圖,理解圖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世界的人口的分佈的情況,主要是透過閱讀世界的人口分佈圖獲得。從圖中可以看出,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東部地區人口最稠密,進一步參考“世界地形圖”讓學生思考,為什麼人口集中分佈在這些地方,這些地區從自然條件上和社會經濟發展上有什麼特點?從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佈是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短等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佈。

  “世界人口的遷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遷移,主要從三方面講述,一、人口為什麼會遷移?(為了生存和發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的主要人口遷移方向?(美洲大陸發現之前,古希臘和古羅馬征服並移民歐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陸發現後,主要從歐洲向美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亞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戰後,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技術移民、勞動力輸出、國際難民移動。透過“想一想” 提出問題,(大批科技人才流向發達國家的原因?會對人才輸出國產生什麼影響?勞動力輸出對發展中國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各有什麼特點?

  “世界的人口”的教法建議

  關於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長的這個結論,學生已瞭解,但是如何準確、科學的表述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人口分佈的不平衡,分析為什麼存在這麼大的差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熟悉和理解,還遠遠不夠。

  引導學生積極活動,讀課文轉載的一篇報道,瞭解什麼時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億。透過讀圖計算,“世界人口從1830年的10億到1999年的60億,每增加10億用了多少年?用讀出的資料,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長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讀世界各大洲口增長率圖,哪個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哪個洲的自然增長率最低。透過以上的讀圖計算,使學生更深刻的熟悉人口增長和分佈現狀。

  人口的遷移,可用透過提問、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形式講授。對於科技移民和勞動力輸出對我國經濟和文化發展有重要影響這部分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最後,透過計算題,算出甲乙兩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數,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閱讀“世界人口分佈圖”讀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結合世界地形圖,做對比,展開討論,找到影響他們分佈的自然條件、經濟、社會、歷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數量和人口的增長”的教材分析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人是自然的產物,人類活動不斷改造自然;人是社會的產物,人口的發展受社會政治、經濟的制約,同時它對社會發展起促進和延緩的作用。本節中講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人口的增長、人口的遷移和人口的分佈。人口增長是熟悉人口數量動態的重要指標,人口增長的快慢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塑造著人口分佈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是為了定量說明熱口增長狀況和人口分佈情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