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盧溝橋的獅子》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盧溝橋的獅子》教學設計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圖文結合,感受盧溝橋的獅子數量多、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特點。
2.瞭解盧溝橋成為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的原因,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並體會課文中對獅子形狀的描寫。
教具準備:
1張幻燈片錄影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教師簡介盧溝橋及“七七事變”,出示錄影。
2、齊讀課題,說說由題目可看出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3、觀察圖畫,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二、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名讀課文。
2.提出自己不懂得問題,教師據情況找適當時機加以解決。
三、深入閱讀,學生自悟
1.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課文主要寫得是什麼?
2.盧溝橋的獅子有哪些特點?
3.“這些獅子真有意思”在課文中起什麼作用?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四、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1.出示幻燈片和描寫獅子形狀的排比句,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它們寫具體的。使學生體會到除了寫看到的,還可以把想象的也寫進去。
2.教師補充“七七事變”的資料,播放錄影,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盧溝橋的歷史意義。
五、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全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
2.會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誦第二自然段。
4.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朗讀全文,指名說說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二、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1.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
2.指導第二自然段的背誦,進一步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並讓學生髮揮想象力,想象還會有哪些形狀的獅子。
3.把想象出的獅子的形狀用通順的.語言寫出來。
三、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1.指導學生識記重點生字。
2.指導學生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四、推薦作業
預習第三課。
板書設計:
盧溝橋的獅子
大的
大小不一 小的
盧溝橋的獅子 有的
形態各異 有的
有的
有的
“七七事變”抗日戰爭
教後記:
1、導課時,讓學生說說有關盧溝橋和七七事變的情況,譚碩同學講得很多,由此可看出學生提前預習和查詢資料的好處,今後要多鼓勵學生課前拓展預習。
2、在學習趙州橋時,學生已經初步的研究認識了盧溝橋,這次學習重點抓住第二段。教學這一段時,我緊抓住形狀“各不相同”一詞,圖文對照,讓學生展開想象。首先讓學生想像課文中描寫的獅子的五種形態,把語言文字轉化成具體形象的畫面,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