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進化》教學課件
《生物的進化》教學課件
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的進化》教學課件,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歡迎分享!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對生物進化歷程的簡介,並總結了生物進化的總趨勢。生物進化的歷程極其漫長而複雜。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目標,不要增加知識的深度。
本章內容安排在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以及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之後,從知識的角度看,前面兩章的內容是本章的基礎,本章的內容是前兩章的延續。三節教材內容的呈現順序,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來安排的。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介紹了地球上原本沒有生命,後來才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的過程。同時還提出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以引起學生的討論,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材中除了介紹傳統的“化學起源說”的基本觀點外,還介紹了“宇生說”的基本觀點。這對於培養學生的開放性和發散性思維都是有幫助的。
課本主要設計了兩個“探究竟”的活動。第一個活動是鍛鍊學生運用對比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透過對“探究竟1”三個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出“古老地層中的生物比較簡單和低等,新近地層中的生物比較複雜和高等,生物存在著進化的過程”這一結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相關的圖片,如恐龍的圖片、始祖鳥化石的圖片、始祖鳥復原圖和現代鳥的對比圖等。第二個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把握規律的能力。透過對“探究竟2”的圖片進行分析,學生會得到生物進化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進化趨勢。學生分析之後,教師根據時間可設計一個小活動(比如:用事先準備好的“生物進化歷程”拼圖,組織學生分小組完成拼圖,看誰快。)
在課程中,教師可籠統的對化石的形成過程和不同地層的生物化石對當時物種的反應情況進行講解。將地層比成書頁,將化石比成文字是一種非常形象地比喻,教師可在黑板上用示意圖表示。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化石。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二)能力目標
1.透過對化石的觀察,比較和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科學設想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討論馬的進化過程,從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真知的熱情。
2.透過對生物進化歷程的學習,激勵學生保護生命,熱愛生物圈,形成生物圈是一個大家庭的觀點。
三、教學重點
1.說出生物進化的證據。
2.描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四、教學難點
透過完成進化樹,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五、教學方法設計
1.教學方法 :啟發式、小組探究、談話式。
2.學法指導 : 思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六、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設疑匯入→自主閱讀→分組討論→比較分析→遊戲→總結歸納→達標測試→拓展提高
(二)設計依據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面向全體學生
倡導探究性學習 注重合作學習
(三)設計方案
我的設計思路: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展示名偵探柯南的動畫片中的一個場景,讓學生推測並說出證據,強調證據和邏輯的運用是進行科學探究所必須具備的本領,並匯入新課:根據一些實驗證據,你能對生命的起源進行推測嗎?這樣匯入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又讓學生明白方法的重要性。
2、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小組合作進行討論。
(1)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樣起源的?
(2)你收集到哪些觀點?有什麼證據,你覺的證據充足嗎?
(3)教材中介紹了哪些觀點?
學生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師生補充,得出結論。這樣設計可提高學生收集、查閱資料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獲取知識。這個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的技能。
3、展示斯巴蘭讓尼的實驗,讓學生作出推測;接著展示巴斯德的實驗,讓學生作出推測。問題:說出一個證據,讓大家來進行推測。這個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的技能。
第二節《生物進化的歷程》,引導學生學習研究生物進化的基本方法,即比較的方法,以及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強調了比較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生物進化時的重要作用,以及對證據進行評價的方法等。
我的設計思路:
1、創設情境匯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多美的自然景象,那麼這些生物究竟怎樣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變而來呢?詩詞引入激發學生探究慾望。
2、展示恐龍化石、湖泊裡的昆蟲、三葉蟲化石圖片,引出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
問題:
1)、生物進化的歷程是漫長的,那麼科學家是怎麼研究生命進化歷程的呢?他們採用什麼方法呢?
2)、課本討論題。
3)、透過資料一你能推測出生物進化的什麼規律?
3、小組合作,分析資料,解決問題。全班交流,師生總結得出結論。
4、生物進化的規律總結之後,生物進化大致歷程教師可以課前準備生物進化樹的外形(一個大的,數個小的,小的每組一個)、各種生物類別卡片。讓學生自己嘗試把卡片掛在進化樹上,交流,師生共同總結。教具直觀,學生參與,親自體驗。
5、播放《侏羅紀公園》片段,提出問題:恐龍究竟為什麼會滅絕呢?分組進行評價證據與假說。訓練學生思維,擴大學生知識面,促進學習積極性。
第三節《生物進化的原因》,透過探究活動,讓學生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並簡單介紹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這節設計探究“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就是讓學生透過探究活動,去理解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進而形成自然選擇這一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生物進化一直是,教學的重點知識、核心知識,讓學生形成生物進化理論的落腳點,使我們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的。
我的設計思路:
1、展示渡渡鳥和大榕樹的故事,提出問題:為什麼渡渡鳥滅絕了大榕樹也隨之滅絕?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為什麼很多生物種類都會絕滅呢?新的生物種類是怎樣形成的呢?推動生物進化的原因是什麼呢?以問題串的形式匯入激發學生探求生物進化的原因。
2、展示始祖鳥和現代鳥的圖片,讓學生對這兩張圖片中的生物以及生活環境進行比較觀察,學生透過比較觀察發現,兩者形態、結構有巨大差異,同時生活環境也有很大差異。
提出問題:你認為生物進化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分析,教師引導,得出結論:生物首先是存在著微小的變異的,當環境發生改變的時候,有利的變異個體,也就是適應環境的變異個體,就生存下來,而生存下來的這些個體再經過逐代的一年一年的生存繁衍過來,這種有利變異就得到積累,最終進化成一個新的物種。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生物到底是如何進化的。
展示:曼徹斯特地區的樺尺蠖案例,提問:你能解釋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原因嗎?如果人們要使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淺色樺尺蠖恢復為常見型別,你認為該怎麼做?(注意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那麼用什麼方法來驗證你的推測呢?匯入: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
3、展示:冬天和夏天的雷鳥,不同環境中的蛙,提問:體色對於生物有什麼意義?什麼是保護色?動物的保護色是怎樣形成的呢?
小組合作,教師提出要求,小組活動,記錄資料,分析結果,溝通交流,得出結論:自然選擇形成適應的多樣性。匯入:自然選擇是怎麼回事?
4、展示課後小故事,(讓學生理解自然選擇學說的形成是達爾文尊重客觀事實,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結果,與他的勤奮努力和細心觀察是分不開的,加強情感教育)過度繁殖可以讓學生計算資料,生存鬥爭可以讓學生回憶動物的社會行為。展示長頸鹿的進化示意圖,為什麼原來脖子很短變成很長,學生當然很快就能做出解釋,因為他們理解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自然界中的生物,經過激烈的生存鬥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
問題:歸納一下生物是怎樣進化的?--透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生物不斷進化。(形成觀點。)
生物進化的內容比較複雜,還有相當多的內容是人們關注和爭論的焦點,因此,不過分注重於知識的傳授,而應把建構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作為重點,在促進學生形成運用證據進行研究和判斷的思維方式的培養上下功夫。
(四)、師生交流本節課的收穫,質疑、釋疑。
1、你瞭解了嗎?生物進化的原因
2、你會闡述嗎?
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長頸鹿的進化過程
3、你認識到了嗎?透過生物進化的過程,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了嗎 ?
板書設計
一、生物進化的原因
內因:可遺傳的變異
外因:環境的變化
二、自然選擇:
1、概念:適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
2、自然選擇的過程: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