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六篇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六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讓我們對今後的工作做個計劃吧。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綜合實踐教學工作計劃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該課程強調同學透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同學的社會責任感和同學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而這種教育功能的實現要求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定位,先進的教育理念,適宜的實踐主題,良構的實施環境和發展性的學習評價。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計劃 篇2

  指導思想: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我校綜合實踐課逐步建成了一種以校為本、校內外兼承的研究性學習的道路。為了使我們綜合實踐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得以更廣泛的鋪開,本學期我們將繼續利用學校及周邊有利環境,開展以學科教學為龍頭,輔助實踐性研究的綜合實踐課及以校本專題研究為主要內容的相關主題活動。因此,本學期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是:透過實踐研究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以學科實踐活動為基點,把學科教學的知識點融進實踐活動中去,產生主題性實踐活動,開展系統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以推動學生綜合學習和實踐研究的能力。

  課程實施:

  (一)課時安排:

  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與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集中使用,內容有分有合,靈活掌握。在具體實施時三到六年級每週安排兩節,並嚴格規定綜合實踐活動的所有課時不得移作它用,教導處將不定時進行隨堂聽課檢查。

  另外,除了課表上安排的課時,鼓勵指導教師要有吃苦精神,鼓勵他們還要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時間資源和豐富的校外資源,指導學生以活動小組的形式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期間,不可忽視發揮校外輔導員和家長的指導作用,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和學生的安全。

  (二)教師落實情況: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沒有現成的教材,沒有專職的老師,沒有統一的模式,因此對從事這門課程的任何一個教師來講,都將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和挑戰。從本校實際情況出發,目前還沒有專職的教師,在這樣的困難面前,我們學校在教師落實上作了如下安排:

  1、三、四、五、六年級各班班主任(多數為語文教師);

  2、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學生、家長及教師組成“導師團” ,共同參與完成課程教學任務。

  (三)實施策略:

  1、制定活動目標:

  (1)跳出以往研究的小圈。前面的探索我們走的路可謂是舉步維艱,成績也取得了一點,經驗也積累了一點,但綜觀綜合實踐活動的各個領域,我們的研究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研究性學習中,透過資料探索的方法做研究的層面,具有很大的狹隘性,故我們要讓學生在這學期透過觀察、調查、研討、實踐等多種方法,從更廣的角度去研究和開發這們課程。

  (2)繼續走學科整合之路。學生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產生自己感興趣的、想研究的主題,所有任課教師要善於發現和捕捉這些主題,積極參與課程內容的建設。這不是幾個教師的任務,每個教師都要求帶著綜合實踐活動的意識進入課堂。各班在整合的基礎上選出2-3個有價值的研究主題開展研究活動。

  (3)要充分發掘和利用學校、校外、家庭的資源服務於課程的建設,學校、校外有豐富的資源可以為我們所用,另外,我們要充分利用農村的特色,在這一塊上好好地動一番腦筋,做做文章。

  (4)構建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資訊科技教育為補充與拓展,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5)三、四、五年級提供一個大的研究主題,每一個班再根據學生實際,班級實際生成小的研究主題,這作為體現學校科技特色的必選課題。之外每班還可自選1-2個課題進行研究,要充分體現“問題從學生中來”的選題原則。

  2、開展具體工作:

  (1)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開發學校資源 :一是發揮好現有圖書的功能,提高圖書的流通率;二是建設好能體現科技特色、學校特色的宣傳陣地。

  開發農村資源 : 一是與本鄉企業掛鉤,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採訪、調查;二是聘請關心學校教育又有特長的社會各界人士和家長擔任我校的校外輔導員,定期指導學生開展活動,這一點這一學期要引起重視。

  (2)定活動的主題並制定好實施計劃開展活動。

  本學期,各年級可以以班為單位,也可以年級為單位開展,各班、各年級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確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圍繞主題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以保證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並要教師堅持邊實踐邊反思的原則,根據計劃富有創造性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及時整理課程內容和學生在過程中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在學期末完成各班的綜合實踐活動資料彙編工作。

  (3)加強學習與指導。

  對教師的提升,這學期不僅要加大對教師理論學習的力度,且要有的放矢地利用家長會等機會向價值大力宣傳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念等。在學期中,學期末各年級各推薦一堂面向全體教師展示,其餘教師也要認真上好這門課,不得移作他用。再則,要組織教師研討優秀案例,定期反思總結,還要開展自由式研討活動和辯論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提升教師的素質及時對這門課程的全新認識。

  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並加以整理,指導學生能運用調查、觀察、詢問、測量等方法;指導學生寫好觀察日記,調查報告,研究小論文等,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研究活動安排:

  1、必選課題:

  現在為每個年級提供一個必選課題。各班可在這一課題下自主選擇確定一個小主題展開研究。如以班為單位,班與班之間不能重複,如以年級為單位,年級與年級之間不可重複,制訂好相應的活動計劃:

  三年級:我們的校園(歷史、植物、教師、學生、食堂??)

  四年級:快樂的節日(由來、風俗??)

  五、六年級:我愛我家鄉(歷史故事、環境衛生??)

  2、自選課題:

  本著“問題從學生中來,研究在學生中進行”的原則,從第一堂課開始,教師就要求每個學生從學習、生活、娛樂中,從學校、家庭、校外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或是不明白的問題,每人至少三個。然後,帶領學生先來篩選,再進行整理,自主選擇,最後組成研究小組開展“我想研究??”的研究活動。

  (五)評價措施: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以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性和個性化。建好師生成長記錄袋是我們評價的主要方式。對於每個學生和教師,要能及時儲存好活動過程的經歷,及時總結活動過程的實際體會。主要採用彙報、成果作品展示、研究報告、觀察日記、競賽等。要求做到三個認真:一是認真準備,計劃;二是認真上課;三是認真總結。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三年級小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徵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編排體例上,以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的內在邏輯聯絡為線索,在以國家與安全、人口與民族、法制與社會、資訊與資訊、經濟與生活、環保與資源、學校與家庭、健康與安全、創新與發展、社會參與、勞動技術等為主題系列的課題的帶領下,將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透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教學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控,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教學方式及具體實施

  1、課程的實施方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體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裡、社群)

  (3)活動時間(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相結合)

  2、課程的具體實施

  (1)全面瞭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自我分析能力,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

  (4)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要從啟發興趣、激發操作的慾望入手,使學生產生想要親手實踐的慾望,知道怎麼去動手操作。

  六、課程編排及進度

  略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背景分析:

  本學期,在校領導和教科所的指導下,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透過研究、實踐,繼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由於低年級學生自主動手能力較弱,蒐集資料和對資料進行加工的能力有待培養,所以教師、家長引導孩子、陪伴孩子一起參與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學生在家長和老師指導下,誦讀《三字經》、《弟子規》,瞭解中華美德,弘揚民族精神。

  2、間週一次,在班隊活動課中,開展誦讀競賽,激發對傳統美德的崇高之情。

  3、班級舉辦以“孝敬父母”、“誠實禮讓”等為主題的繪畫展,宣揚美德。

  4、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情感,養成合作分享、明辨是非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內容安排:

  九月份:在家長和老師帶領下,購買《弟子規》、《三字經》讀本,並進行誦讀。

  十月份:班隊活動課,舉辦“傳統美德”故事會。

  十一月份:“家長講壇”開播,主題為“道德教育”。

  十二月份:舉辦以“孝敬父母”、“誠信待人”為主題的繪畫展。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二年級(2)班,大部分學生聰明好學,上進心強,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學習較認真,能比較有興趣地參與到老師預設好的一些實踐活動中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但由於學生年齡小,也出於一些安全方面的考慮,本學期,主要是在課堂內開展教學,以兒童的生活為核心,以觀察、操作、探索、調查、遊戲等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適時地滲透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引導他們學習簡單的處理資訊,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透過一些簡單的手動製作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動手,在活動中創新,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素質。

  2、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透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5、在學科教學中有效地滲透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讓學生學法、懂法、用法。

  6、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7、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教學措施:

  1、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權利,每個學生自主參與,自我活動。

  2、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年齡特點,充分體現探索的過程、嘗試的過程和創造的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多動手實踐,多動腦思考和多動口表達。在實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

  3、在活動教學中,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可以充分自由,有廣闊的活動空間和靈活的活動時間。解決問題的思路、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活動成果的呈現,學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開動腦筋,大膽想象,積極創新。

  4、搞好分層教學,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每個學生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

  5、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觀的教育,教育學生積極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和公益勞動,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實踐。

  6、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從小養成有良好的法制觀念。

  四、教學進度:

  第一週:我愛我家

  第二週:水果拼盤

  第三週:玩具交易會

  第四周:小小志願隊

  第五週:我們的禮貌用語

  第六週:時刻準備著

  第七週:下雪了

  第八週:交通小博士

  第九周:交通規則遵守好

  第十、十一週:奇妙的七巧板

  第十二週:不挑食

  第十三週:臉譜創意畫

  第十四周:魚兒哪兒去了

  第十五週:集中注意力

  第十六週:愛護公共場所

  第十七週:我是班級小主人

  第十八週:動物世界

  第十九、二十週:十二生肖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計劃 篇5

  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思想,實施素質教育,更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能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體驗。活動課程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和真實的社會環境,並有一定的研究難度和研究意義。課題的選擇要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覆的論證,併兼顧到有哪些學科的參與,重點要解決什麼問題,最終的研究價值是什麼等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活動要求:

  與綜合實踐活動相適應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要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具體目標如下:

  1、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

  2、形成從自己周邊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並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3、培養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和積極向上的態度。

  4、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活動的常識。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表現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活動重點:引導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讓學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個性。

  周次主題主要內容

  2翰墨飄香確定活動研究物件、制定活動方案、人員分工

  3收集資料、調查和採訪、收集展示書法作品

  4活動彙報、活動總評

  5我的雙休日明確主題、明確活動步驟、準備活動工具

  7調查活動方案、彙總調查情況

  8活動交流、評價與反思

  9我喜歡的電視節目提出活動主題、制定活動方案、設計調查問卷

  10調查問卷、電視歌曲比拼、漫畫人物設計

  11活動交流、評價與反思

  12唱響“綠色”包裝的旋律明確主題、調查建議、制定方案、人員分工

  13收集資料、做資料卡

  14活動交流、評價與反思

  15校園節能有妙招確定研究物件、制定方案、工具準備

  16調查採集資料、寫活動日記

  17活動交流、評價與反思、成果推廣活動安排: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計劃 篇6

  綜合實踐活動是現代教育中的個性內容、體驗內容和反思內容,與傳統教育片面追求教育個體的發展、共性和知識有所不同,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化空間。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我們來看看。

  一、學生基本情況:

  小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實行〕》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科技特色,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 情感目標: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

  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 知識目標: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 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寫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 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收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 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創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具體工作:

  結合教材開展教學活動。

  1. 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2. 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3. 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制定好實施計劃。

  4. 整合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四大領域。

  5. 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內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綜合實踐活動各指定領域共同的價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絡,注意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延伸。

  6. 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

  五、豐富綜合實踐活動小學生活動的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每一項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進行活動設計、資料蒐集、調查、考察、參觀、訪問、實驗、測量、服務、製作、社會宣傳、演示、表演、總結、交流、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透過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之間的整合。

  六 、存在的問題及想法:

  在活動中,由於缺少很多實踐器材,嚴重影響和制約活動的開展,特別是影響到活動質量的提高。在我們農村學校就顯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希望得到國家的支援與幫助,早日把實踐室、實踐基地建立起來,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活動環境。

  總之,本年度我們對學生的活動要加強指導與幫助,讓孩子在活動中得到進步與發展,建立創新精神與獨立生存能力。讓綜合實踐活動課成為孩子成長的夯實機與提升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