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錦集六篇

有關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錦集六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該為接下來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

  學生學習情況及教材簡介

  兒童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對數學有一定的基礎認識。學生學習目的明確,能自覺地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學習積極性高。只有極個別學生在學習上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

  本教材內容有:克、千克、噸的認識,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東西南北、旋轉與平移現象、兩位數除一位數的除法、周長、分數的初步認識、年月日。

  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

  掌握克千克噸的單位換算。

  使學生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

  使學生掌握兩位數除一位數的除法。

  使學生能掌握平移現象。

  使學生掌握年月、、日。

  使學生掌握分數的初步認識。

  使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並能計算周長。

  教學措施及方法

  1、瞭解學生情況,掌握學生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措施。

  2、瞭解小學生的特點,仔細專研教材,根據學生實際認真備課,好切實可行的教案。

  3、上課做到講解清楚明白、語言兒童化,並在課堂中穿插適當的與教學有關的活動寓教於樂,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活躍了身心,讓課堂氣氛變得更加融洽。

  4、課後認識批改學生的作業,並作好記載,根據地學生情況及時訂證,對掌握不好的學生個別指導,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小結。

  轉差措施

  找出差生成績差的原因,不歧視他們,給他們更多的關愛。

  根據差生的作業情況,及時的作好記載,給差生個別指導,讓他們趕上隊伍。

  找出差生的“閃光點”給予表揚,讓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

  讓班裡學習成績好的小朋友常常幫助他們。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的內容有:毫米、分米的認識、千米的認識和噸的認識。

  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一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透過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釐米、質量單位中的千克與克,已經瞭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測量問題。因此,學生的已有經驗是比較豐富的。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將它作為發揮學生主動性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比如,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來講有釐米的認識作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所以,教材在這裡讓學生估、測、議,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另外,這一單元中經常出現的課堂、操場、校園等,都是學生熟悉的環境,很容易開啟學生的話題。

  本單元的內容是“測量”,無論是分開的“測”或“量”,還是連在一起的“測量”,都預示著強烈的活動性,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活動的教學不能稱其為測量的教學。基於這種考慮,教材的編排中安排了許多活動,可以說本單元的內容是以活動展開的,其目的就是為教師安排學生的活動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認識中測量課本,分米的認識中的測量書桌,以及透過具體的活動感受1千米等等。

  無論是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還是質量單位噸,許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所瞭解,教材在編排時考慮到了這一點,在許多內容的編排中,將所學的概念設計在學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發現、探究、體驗。比如,在噸的認識中,創設動物過橋的情境,提出的問題是“能同時過橋嗎?”,將“限重1噸”作為一個重要的條件,以確定情境的主題。

  生活中,在測量長度或質量時,有時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確的結果,即使需要精確的結果,也要先做一個恰當的判斷,以確定所使用的測量工具。從這方面考慮,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認識質量單位噸。

  2、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3、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難點:

  1、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的建立。

  2、1噸的質量觀念的建立。

  突破方法: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靈活選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採用演示主題圖(如,公路及路標、動物過橋圖等)、組織學生的測量活動(如,量課本、書桌等)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2、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

  3、在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以及1噸的質量觀念時,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外,同時還要多舉一些當地學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對比。

  4、培養學生自覺地對常用物體進行估測的意識,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先估測,後測量驗證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四、課時安排

  本單元可用7課時進行教學。

  千米的認識4課時左右

  噸的認識3課時左右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釐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估計、測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

  教學難點: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

  教學準備:直尺、一元硬幣、大頭針、鉛筆芯、正方形紙片、長方形紙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兩條同樣長的垂直相交的線段

  讓學生猜一猜:圖中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

  師:你有什麼好方法確定嗎?(學生:用尺量)

  2、師:老師這兒有兩把尺,你量量看。

  教師提供自制小尺:一把是一格1分米的,一把是一格1釐米的指名學生到前面用教師提供的尺分別量兩條線段

  師:量得準嗎?你有沒有什麼好建議?(學生:用我們自己的尺量)

  (依據新課程中以“問題解決”為中心來設計這一環節。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嘗試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自然地提出了細化測量單位的要求。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

  3、師:請你把自己的尺拿上來量一量,是()釐米帶()小格。

  指名到前面量,並報出測量結果:都是9釐米帶3小格

  師闡述:原來兩條線段一樣長。這說明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還要動手量一量。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感知1毫米

  師:看來同學們的尺作用真大。觀察自己的直尺,它和老師的兩把尺有什麼不同?

  全班討論交流:老師的尺格子很大,而我們的尺有很多的小格子,能量得很準。

  師:直尺上每1釐米之間都有很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板書:1毫米)指名到投影儀下找一找1毫米,其他同學在自己的尺上也找一找。(全班交流:學生說出自己找到的1毫米)

  師: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學生自由說1毫米的特點)

  2、探索1釐米=10毫米

  (1)演示課件,讓學生在擷取的1釐米上找找1毫米,數一數1釐米中有()個小格也就是()毫米。指名學生到電腦上找一找,數一數

  (2)請學生任意選直尺上的相鄰的兩個數字即1釐米中間數一數有幾毫米,可以用筆尖指著數。(學生自由數)

  集體交流,根據交流發現規律。

  師:你發現了什麼?(學生:1釐米中有10毫米)

  課件出示:1釐米=10毫米

  師:把你的發現悄悄告訴同桌。

  3、找一找,畫一畫

  師: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0毫米嗎?指名到前面找一找

  師:你還能在哪兒找到20毫米?

  學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區域的20毫米,如4釐米到6釐米,8釐米到10釐米。

  師:你能找到40毫米嗎?指名上前找

  師:很好!你能畫一條40毫米的線段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下畫,其餘同學觀察畫法

  師:請同學們畫一條33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畫好後,互相檢查,選幾個畫得比較規範的進行展覽。

  4、量一量,讀一讀

  (1)課件出示回形針圖片,

  師:你能讀出回形針的長是多少毫米嗎?

  生:27毫米

  師:你是怎麼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釐米帶7小格

  (2)課件出示鐵釘圖,

  師:你能讀出鐵釘的長是多少毫米嗎?

  生:39毫米

  師:你是怎麼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釐米帶9小格

  師:你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師:你的觀察方法真獨特,值得我們學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量一量長方形、正方形紙片每條邊的長度。集體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師:請你估計一下自己的拇指寬多少毫米。

  學生大膽估計後,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接近。

  3、兩人合作測量信封中的物品(大頭針、鉛筆芯、一元硬幣),並填寫資料卡

  (1)先估計每一個要測量的資料,並填在表中

  (3)然後兩人合作測量,完成資料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數學書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頭針的長度()毫米()毫米

  鉛筆芯的長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幣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體交流後,提問:一元硬幣的厚度你是怎麼量的?(學生到投影儀下彙報測量方法並演示)

  4、聯絡生活,鞏固新知

  課件出示題目:

  (1)小鳴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鉛筆長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釐米。

  (4)歡歡的牙刷長15分米。

  (5)匆匆數學本上的日期格長4釐米。

  (6)我們的新教學大樓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題目中不恰當的長度單位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這堂課你學到了什麼本領?你有哪些收穫,你能在生活中應用這些本領嗎?

  2、測量生活中的小物體並以毫米為單位記錄下資料。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內容:

  除法,認數,千克和克,加和減,24時記時法,長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觀察物體,統計與可能性,認識分數,整理和複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認識萬,知道10個一千是一萬,瞭解萬以內數位順序表。理解10000以內數的意義,掌握數的讀、寫方法,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會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整百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整千數加、減整千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數乘一位數。

  能正確估計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得數是幾十多,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十多,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是幾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

  能正確列豎式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知道0與一個數相乘得0,會驗算除法。

  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分母不超過10),能讀、寫分數,在具體材料的支援下能比較兩個幾分之一或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能正確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在現實的生活情境裡感受並認識千克和克,透過動手實踐知道1千克=1000克。

  瞭解24時記時法,能進行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長方形的長與寬、正方形的邊長。

  理解平面圖形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簡單平面圖形的周長。

  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能指出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由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檢視,能根據檢視擺出相應的物體。

  統計與機率:

  能用比較有效的方法蒐集、整理資料,會用表格或簡單的條形圖表達統計的結果。

  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相等,有時大些或小些。會用偶爾、經常等詞語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數學思考方面。

  經歷在計數器上表示數分析數的組成探索數的讀法與寫法比較數的大小等一系列學習萬以內數的過程,以及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並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過程,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發展數感和符號感。

  在探索口算、筆算和估算方法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發展抽象思維。

  在觀察常用物體並把幾何體與其相應檢視進行轉換的過程中,在透過折、量、比,探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過程中,在動手圍、量、畫、算平面圖形周長的活動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和推理能力。

  在摸球、拋小正方體等活動中,經歷分類收集資訊、整理資料,用資料描述現象以及判斷可能性大小等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並在與同伴交流中,逐步學會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簡單的一、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

  初步體會到現實生活中蘊含大量的數學資訊,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初步具有主動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逐步積累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經常與同學共同開展學習活動,經常與同學交流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初步體會到合作的意義。

  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簡單地反思、評價自己的學習活動。

  4.情感與態度方面。

  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與形都能用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逐步產生對數學的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經過獨立思考、動手實踐以及與同學合作交流,克服學習中的一些困難,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數學。

  透過教科書裡的你知道嗎欄目以及報刊書籍、電視廣播和網路等多種資源,瞭解更多的有關數學的知識,初步感受到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在教科書和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學習客觀地評價自己與評價他人。

  三、教研活動安排:

  1、研究課題:如何構建全納的數學課堂。

  2、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刻苦鑽研教材,認真備課,改進教學方法,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

  (2)合理運用電教手段,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3)倡導學生動手實踐、獨立探索、相互合作。

  (4)加強學生的數感、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5)盡力創設濃厚的、鮮明的問題情境,啟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

  (6)面向全體學生,認真做好補差工作,使每位學生都有所發展。

  (7)加強家校聯絡,取得家長的關心與支援。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學任務

  新年新氣象,新學期開始了,我將全力以赴,投入新的工作。本學期,需要完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全部內容。

  二、學期目標

  (一)總體知識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能力目標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目標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時、分、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測量,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倍的認識,多位數乘一位數,長方形和正方形,分數的初步認識和數學廣角等。

  2、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四.學生分析

  1、學生雙基能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分析

  智力因素

  期末檢測數學成績統計表

  分數段90~10080~8970~7960~6960以下

  人數381156

  2、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等級優中差

  共性情況學生活動力很強,活潑好動,特別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心難以集中。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常規都不瞭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對於學習更說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

  學生基本情況學生學習認真,不能主動學習,語文能力還未形成上課較認真,但主動學習情緒不太高,較被動,精力集中時間較短自我控制能力差,學習被動,學生名單

  非智力因素

  本班共有學生34名,女生12人,男生22人。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優等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中等生課堂上幾乎是“默默無聞”;後進生學習方法不得當,對每個基礎知識掌握的速度總是慢許多。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關注後進生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上,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學困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級學困生王子夜,王爍添,張嘉倫,辛嘉琪,王凱旋,邵天奇等學生。這些同學自覺性不夠,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總想偷懶,不做作業或者抄別人的作業。造成我班的學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學習動機問題,導致學習困難2、學習策略問題,導致學習困難。3、不良家庭環境導致學習困難。我們學校小學學生家長大多是來自農村進城務工的流動家庭,家長素質普遍不高,對孩子的教育認識不夠明確,且大多把重心放在“養”上,他們不會“育”,甚至在“養”上都有問題。還有一些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隨便找個學校讓孩子就讀,因為教學方法、內容等方面的原因,這部分學生普遍跟不上這裡的學習,導致學習困難。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儘量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六、改革設想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絡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5

  學生可以透過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下面是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安排,供大家參考。

  一、情況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兩年的數學學習後,學生在數學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一部分學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愛生的基礎比較差,計算能力、思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一些數學學習中的良好習慣還有待於加強,對於這些學生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採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絡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筆算.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四邊形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四邊形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六、課時安排:

  一、測量(7課時)

  千米的認識………………………………………4課時左右

  噸的認識3課時 …………………………………3課時左右

  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9課時)

  加法………………………………………………3課時左右

  減法………………………………………………3課時左右

  加法和減法的驗算………………………………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四邊形(6課時)

  四、有餘數的除法(5課時)

  五、時、分、秒(3課時)

  填一填、說一說………………………………………1課時

  六、多位數乘一位數(13課時)

  口算乘法…………………………………………3課時左右

  一位數乘二、三位數……………………………5課時左右

  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 …………………………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七、分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八、可能性(4課時)

  九、數學廣角(3課時)

  擲一擲…………………………………………………1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七、教學進度

  時間 內容 課時安排

  第二週 千米的認識 4

  第三週 噸的認識、加法 4

  第四周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加法) 4

  第五週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減法) 4

  第六週 放假

  第七週 驗算、整理和複習 4

  第八週 四邊形 4

  第九周 四邊形、有餘數的除法 4

  第十週 有餘數的除法 4

  第十一週 時分秒、填一填 4

  第十二週 口算乘法、一位數乘二、三位數 4

  第十三週 一位數乘二、三位數 4

  第十四周 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 4

  第十五週 整理和複習、分數的初步認識 4

  第十六週 分數的初步認識、可能性 4

  第十七週 數學廣角、擲一擲 4

  第十八週 複習1-3 4

  第十九周 複習4-6 4

  第二十週 複習7-9 4

  第二十一週 總複習 4

  第二十二週 考試

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1、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注重過程性評價。

  二、班級分析:

  三年級(1)班現在共14人。學生經過兩年的數學學習,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對稱、加減法、可能性、乘除法、混合運算、周長、生活中的大數、噸的認識、乘法等9個單元。

  本冊教材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冊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數與代數

  (1)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計算的教學順序要符合兒童學習計算的認知規律,同時符合計算知識本身發展的規律。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總結、理解並且記憶計算法則,是以往筆算教學的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機械記憶。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

  (4)筆算與估算結合教學,加大估算教學的力度。估算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結果。

  (5)數與代數部分在本冊中佔有相當大的篇幅,本學期的學習在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2.空間與圖形的教學

  在本冊教材中,關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有對稱,測量和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這些內容對於學生理解、把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3.統計與機率

  瞭解生活中的不確定現象,能用一定、經常、偶爾、不確定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四、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例項,在觀察、交流和操作過程中感受並認識對稱現象,能找出並判斷出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2.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瞭解小括號的作用,會計算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3.透過推想和對熟悉事物的討論,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瞭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會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5.結合現實素材理解兩級混合運算的順序,會進行兩級混合運算的計算。

  6.指出並能測量圖形的周長,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7.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能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會用萬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8.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會進行一些有關質量的簡單計算。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算(1000以內加減法,兩位數乘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混合運算,一位數除兩位數);數學思維的訓練。

  教學難點:混合運算、一位數除兩位數。

  六、主要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透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具、學具的作用。

  6.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為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7.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科學探究、高效建模,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舉一反百的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