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四篇

關於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四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來為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4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 篇1

  【知識目標】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義。

  2.知道速度是向量,知道速度的單位、符號和讀法。瞭解生活實際中的某些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資料。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會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關的問題。

  4.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及意義,知道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的區別和聯絡。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別。

  【能力目標】

  1.運用平均速度的定義,把變速直線運動等效成勻速直線運動處理,從而滲透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情感目標】

  1.透過解決一些問題,而向複雜問題過渡,使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2.透過師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教學方法】

  1.透過例題和例項引導學生分析如何辨別快慢。

  2.透過討論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及區別。

  【教學難點】

  1.怎樣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絡及在運動中瞬時速度是怎樣確定的。

  採用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來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來研究複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來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透過舉例,讓學生自己歸納比較快慢的兩種形式。

  2.透過例項的計算,得出規律性的結論,即單位時間內的位移大小。

  3.教師講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意義。

  【教學過程】

  初始位置/m

  經過時間/s

  末了位置/m

  A.腳踏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20

  100

  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10

  100

  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

  500

  30

  1250

  D.飛機在天空直線飛行

  500

  10

  2500

  問題1:比較A和B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問題2:比較B和D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結論: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有兩種方法:

  1)一種是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快,時間長的物體運動慢;

  2)另一種是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體運動得快,位移小的物體運動得慢。

  問題3:比較B和C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一、速度

  1.定義:位移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式:表示。

  2)說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體在t時間內的平均快慢程度。這實際上是把變速直線運動粗略地看成是勻速運動來處理。

  B.這是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研究複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

  問題8:百米賽跑運動員的這個時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時的極限就是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

  (4)瞬時速度的方向:瞬時速度是向量,在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經過某一位置時的運動方向相同,(若是曲線運動,瞬時速度的方向是軌跡上物體所在點的切線方向(與軌跡在該點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時速率

  1)定義: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2)瞬時速率的測量:技術上通常用速度計來測量瞬時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時速度的大小是瞬時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實我們初中所學的速度也不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給了他一個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義:路程與發生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

  2)速率是標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一個做直線運動的物體,某時刻速度是10m/s,那麼這個物體( )

  A.在這一時刻之前0.1s內位移一定是1m

  B.在這一時刻之後1s內位移一定是10m

  C.在這一時刻起10s內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從這一時刻起開始勻速運動,那麼它繼續透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一定是100s

  【解析】某時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該時刻的瞬時速度,不能說物體從此時起以後運動的快慢情況,以後做直線運動或勻變速直線運動,或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均可能。所以選項A、B均錯。如果從某時刻(速度為10m/s)起質點做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從這一時刻起以後的10s內位移可能為50m,所以選項C正確,如果從這一時刻起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那麼經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t=100s。正確選項是C、D。

  【例2】一物體沿直線運動,先以3m/s的速度運動60m,又以2m/s的速度繼續向前運動60m,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公式

  整個過程的用的總時間為t=t1+t2=50s

  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

  =2.5m/s,這樣得出的結果是錯誤的。可見,平均速度概念與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 篇2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高一物理的難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量的概念和定律。

  2、教學的難度加大。主要表現在教學函式關係的複雜化、影象的運用、數學知識儲備不足等。而且高中的要求較初中有很到提高。

  3、空間關係的建立。在初中只有一維的問題,高一物理出現了平面問題甚至立體問題。

  4、概念和規律較初中更具複雜性。

  首先,要把握好進度,勿圖快。因為有一些重點難點把握不是很準。我在上新課之前,會向我的師傅請教,以便製作更好的可見和教案。為了更好地把握重點難點,我在上新課之前,先要聽兩節老教師的課。從老教師的講解中體會重點難點,學習老教師是怎樣把握重點難點的。尤其在以上幾個難點的教學中,我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記硬背。我認為在高中物理學習中,需要記憶的東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數需記憶,而大多數物理知識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如在加速度的授課中,我就結合汽車的啟動和停滯的快慢來讓同學們理解加速度的含義,而非讓同學們的死記硬背加速度的概念。這樣同學們掌握的會更深刻一些。

  第三,在教學中,加強觀察與實驗。在實驗課裡,我會把一些物理現象總結、歸納的過程和同學們透過探究得到的結論總結,等講清楚,不草率地給出結論。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是注重講道理的科學。如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在運用規律進行演繹推理時較注重對條件的判斷與分析,不只是套公式。

  最後,在教學中我不會隨意增加難度。如例題和習題的選擇要慎重,應符合學生的實際。對成績非常好的學生,可選擇一些超前性的習題,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在高一階段的習題仍然是對概念的理解和簡單的應用。切忌總是將綜合性題目拿給學生,更不要把高考的試題拿給學生,那樣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的具體做法是把同學們根據前幾次考試的成績進行分類,不同類別的同學做不通難度的練習,也就是分類作業。這樣才能體現學習的層次性。以便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當然在工作計劃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望批評指出。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 篇3

  1、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對學生的中考成績和生源分析,學生基礎的差異比較大,對初中物理內容掌握比較好的學生不是很多。學生基本知識點落實不夠好,學習效果不明顯。學生學習方法欠缺。故需在高中教學中注重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及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不高,普遍認為物理難學,部分學生有排斥感和恐懼感。需引導學生改變思想認識,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教材結構分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是按照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了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1的學習內容是運動學和靜力學,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能力,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辨正唯物主義人生觀的培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教學目的及任務

  本學年的教學重點是在鞏固初中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必修1的教學。透過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與物理規律,並能在解題中有所運用。在平時的練習,注重以班級分層的要求來進行教學。

  4、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客觀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複習手段;

  (2)認真備課,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把握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3)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困惑;

  (4)認真積極批改作業、試卷等,切實加強各方面的規範訓練,及時反饋得到學生的學習資訊,以便適時調節教學,爭取在高一上學期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

  (5)儘量用多種教學方法,合理的運用電子白板,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激發學生興趣,增加其感性認識,加深理解;

  (6)認真做好教學分析歸納總結工作,教師間經常互相交流,共同促進。

  5、教學進度安排

  第三章 第三節 摩擦力

  第十一週

  第三章 第四節 力的合成

  第十二週 第三章 第五節 力的分解 4 4 第十三週 補充:物體的平衡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物體的平衡

  複習、檢測、評價 4 第十四周 4

  第四章 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

  第十五週

  第四章 第二節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

  第十六週 第四章 第三節 牛頓第二定律 4 4

  第四章 第四節 力學單位制

  第十七週

  第四章 第五節 牛頓第三定律 4

  第六節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

  第十八週

  第七節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 4

  第十九周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複習、檢測、評價

  期末複習 4 第二十週

  第二十一

  周 4 期末考試 4

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 篇4

  一、精講精練

  為了達成目標和計劃,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課和作業的效率。作為教師首先就要講清楚,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理解、聽懂,學生只有會自己解題才能說明已經聽懂了,所以要對題目編排、講解最佳化組合,而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能力。

  1、.精講: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講解務必要清。為此應該對重點的內容反覆強調,對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應用要多舉例,結合情景進行教學。這也是課改的要求。教學時應注意:①明確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實依據。②只有明確、掌握概念的定義,才可能明確掌握被定義的概念。③瞭解概念的種類(向量、標量、狀態量、過程量、特性量、屬性量,某種物理量的變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較法教學。若這種概念屬首次學習,就必須著重使學生明確抽象概括的方法。④理解概念的定義、意義和跟有關概念的聯絡與區別。⑤定義的語言表達形式可以不同,但數學表示式應該相同。⑥注意從定義式匯出被定義的物理量的單位。其次,把握好進度,且勿圖快。尤其在難點的教學中,要把握好進度,不隨意增加難度。2.精練:本學期的習題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獲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尤其體現在習題的練習和講解中。作業和課堂練習題都打算在歸類的基礎上分層,做到有縱有橫。回家作業保證每一次都能讓學生認真仔細的完成,決不盲目圖多。

  二、及時的反饋

  本學期要在課上和課後都有一個較完整的反饋機制。比如上課即時進行反饋性的練習。作業有問題的學生要與之交流,從中瞭解問題所在,以便及時改進。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經常溝通。

  三、對於學習最困難學生的具體措施

  一定要讓這些學生都把該弄懂的基礎知識弄懂,一發現問題立即幫助他們解決。對他們正確引導,消除心理防礙,適當放慢速度,使他們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可以幫助我上好每一堂課;維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學生保持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但是餘要吸取過去一年的教訓,與學生搞好關係決不是與一部分學生親密無間,而是要去關心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五、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資訊科技的應用與整合

  1.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 “學生主動式互動教學”,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單一過程,而是學生主動獲得學習經歷的過程,教師以一個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導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教師以話題的形式引入教學內容,與學生一起討論,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總結出結論。甚至可以像說相聲一樣,與一名或多名學生在講臺前探討,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但是問題是如何指導學生的考慮從正確地思路出發,不然時間有限,會浪費掉大量的時間。

  2.與資訊科技的應用與整合

  資訊科技是工具,是平臺。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資訊科技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夠的教學資料,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很好的資訊獲得途徑。多媒體又是課堂教學的先進手段,透過視聽,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即時的反映出來,一些重要的板書、表格和圖片、例題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裡面展示。透過多媒體課件又可以把實驗演示的活靈活現,物理模型也可以透過課件分析的透徹有餘。但是多媒體裝置我認為不是用來投影簡單的上課講稿的。所以我上課用多媒體裝置主要是用來展示多媒體課件和媒體資料。

  新的開始,新的面貌,期待新的成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