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通用17篇)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通用17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教學計劃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做教學計劃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通用1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強調要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為了讓課堂活起來,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建立綜合實踐活動高效課堂,為此制定本計劃:
一、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透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二、學生分析
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體措施:
1、把活動的激情帶給學生
一個合格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老師,首先是情感豐富的人,一個有激情的人。綜合實踐活動課堂需要激情來支撐。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種思想影響另一種思想。”活動課老師應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點燃學生的情感,這樣才能影響學生的思想,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試想,綜合實踐活動中,老師自己無動於衷,沒有激情,活動平平淡淡,索然無味,那學生怎麼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懨懨欲睡呢?又何談課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師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實綜合實踐活動課堂,學生的情感才會得到感染和昇華,他們會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實踐活動中,學習效率會切實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權利放給學生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基本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這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而組織起來的綜合課程。
首先,在研究內容的選擇上必須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師的角度代替學生選題。教師要注意針對學生的實際,讓學生自主確立合理的活動主題,指導學生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自己身邊的問題以及自己有能力解決的問題等,讓學生自己從生活中發現並確定活動主題。在初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教師可作一個調查,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從中選擇若干有益的活動主題,供學生選擇。隨著學生能力的不斷髮展,教師可以逐步放手讓學生自主確立活動內容或課題。
其次,在具體活動的實施階段,儘可能讓學生透過自主研究獲得成功。教師要敢於放手,保證學生親歷親為,經歷完整的實踐過程,而不是個別、零散的片段。要允許學生犯錯誤、走彎路,讓學生經歷“嘗試—錯誤—從教訓中學習”的機會。有的教師生怕孩子出錯,或者害怕活動時間長了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因此常常包辦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給孩子。殊不知這樣做,綜合實踐活動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課堂就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力,不僅不會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還有悖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權利放給孩子,把實踐的時間還給孩子,才會有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學的方法導給學生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會遇到很多的實際困難,諸如設計和修訂活動方案、設計調查問卷、現場採訪、蒐集處理資訊、撰寫調查報告等,如果我們教師一味的放手棄之不顧,沒有科學的方法指導,僅憑學生已有的經驗是不可能做好的,學生的調查研究和探討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師不僅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更應該是學習的指導者。因此,教師必須適時的指導學生,透過各種方式把科學的方法導給學生,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大膽嘗試摸索總結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導課,如《設計採訪問題》《設計調查問卷》《如何撰寫調查報告》等課型,對學生的活動有很大的幫助。有了科學方法的指導,學生的活動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學生活動感到困難時,教師給予適度的引導和點撥,引導學生開展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指導他們及時修訂實施方案,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對於活動中遇到困難的小組,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創設必要的條件,幫助調整研究計劃。活動結束後,小組要提交活動記錄報告,內容包括活動形式、活動過程、活動結果等。教師要認真審閱研究報告,提出該小組活動中的優點與缺點,並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4、把展示的機會讓給學生
成果的交流與展示這個階段,是綜合實踐活動課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指導和協助學生整理資料,形成結論,共同商量將活動得出的結果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可以是學生寫的日記、拍的照片、收集的實物、編寫的報紙,佈置的板報等等。教師要給足時間組織學生充分開展交流和展示活動,如:《小小蔬菜博覽會》,《初中生課外閱讀情況調查報告會》等,把學生的活動成果進行展示和推廣。透過展示,我們讓精彩於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秀出自己的別樣的風采。學生品嚐了成功的滋味,這也將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參與到下一次的綜合實踐活動中來。
5、把評價的空間留給學生
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評價過程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過程,透過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評價很多時候也是一種賞識教育,而不是專門給他找毛病的過程。活動的評價應貫穿與活動的全過程,教師必須要指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指導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以便使學生知道參與的結果,看到自己的進步,深入地瞭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導學生開展多元化的評價,引進民主的評價方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共評,在互動式的評價過程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斷進步。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著重對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為下一次的活動的進步爭取成功的機會。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2
一、班級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動內容:
根據綜合實踐課程的本質特徵,結合《話說溫州》與本校學生實際,本學期主要主要針對《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這個課題開展活動。
三、活動目標: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絡,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3、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4、指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網路收集、整理和處理資訊,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
四、活動的具體實施:
1.小組活動形式。研究小組一般由3~5人組成,學生自己推選組長,定期開展活動。研究成員要學會相互合作,相互支援,共同完成任務。
2、個人獨立探究。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際情況自己獨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動。
3、班級集體探究。當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透過一段時間的探究活動,收集資料活動後,可以進行全班集體討論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資訊和形成的想法,進行思維碰撞,推動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深入研究。
五、活動措施和注意事項:
1、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2、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3、、適當降低活動內容的難度,既做到全面參與,又能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解決問題。
4、考慮到學生年齡小,不易組織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識,活動的開展應以小組活動或集體外出為主,並爭取家長協助。
5、應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會資源,幫助學生順利開展活動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的綜合課程;我們將始終著眼於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為宗旨。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製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總之,透過各種途徑和有效的實踐方法,學生真正得到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新課程健康、快步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1、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3、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使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內容: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內容的多樣性,這一課程形態的目標特
點及我校實際情況,綜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主要圍繞"愛我祖國,
愛我家鄉,愛我社群"這一主題開展綜合活動課程,並恰當處理好新
生成的目標和新的主題。
五、教學目標:
1、學生透過對周圍環境的考察、調查、訪問等認識人與環境的密切關係,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絡。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群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和愛心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群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學生了解社會上的許多職業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瞭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資訊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資訊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資訊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5、認識家鄉,透過對家鄉地理、人文、風情、民俗、土特產、工農業生產等方面的調查,學生對家鄉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六、教學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和實施四大指定領域根據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用綜合主題或綜合專案的形式將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2、把資訊科技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積極運用網路技術等資訊科技手段,為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開闢空間,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範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
3、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
4、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包括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級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級與跨年級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動評價:
1、方案卡與評價表展示
2、舉行一次現場展示會,評選"先進小組"
3、專案作業展示
4、手工製作資料收集展示
5、撰寫總結論文反思心得並交流
八、教學進度安排
1—2周人類的好朋友——動物與植物
2課時
3—4周保護我們的家園
2課時
5—6周城市的固體廢棄物
7—8周空氣與人的關係
2課時
9—11周生命與綠色同行
3課時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本學期,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校本課程為依託,繼續開展全校性的剪紙活動,彰顯我校的特色文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課程改革。
二、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總目標是:透過認識、體驗、發現、探究、操作等多種學習和活動方式,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進而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具體為: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的樂於合作的情感和善於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研究性學習是對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一種變革,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根本目的和價值不在於讓學生獲取多麼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於讓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獲得一種積極的學習體驗,受到新的方法的薰陶,從而改變長期以來習慣的偏重知識接受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
2、強調知識的聯絡和綜合運用。由於研究性學習涉及的學習內容大多來自學生周圍的現實生活,許多問題自身帶有很強的綜合性,這些問題的解決自然要求學生調動多方面的知識,並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於問題解決過程中。
3、注重過程。淡化知識目標,強調對過程的參與、理解與體驗,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大特色。從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兩方面來看,注重學習者對過程的參與和在過程中的表現,都應是研究性學習堅持的一條基本原則。在這個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對研究性學習而言,學生的廣泛參與就是目的,在過程中獲得了積極的體驗就是成功。
4、強調開放。從課程建設的角度看,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類正規課程,必須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標、內容、實施規範和可依據的相對穩定的學習材料。但綜合實踐活動自身的課程性質在本質上又決定了它有著不同於其他型別課程的一個基本特點:開放性。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過程、評價諸環節都呈現出很強的開放性,為師生自主選擇活動和創造性地設計、組織、實施、評價活動留下了必要的空間。
5、重視師生互動。正因為研究性學習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因此實施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研究性學習要求師生之間建立一種新的關係:教師不再以知識權威的身份將預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也不再作為被動的接受者接受教師發出的指令。在開放的情境中,師生將共同作為課程的開發者、創造者和實施主體,依賴自己的智慧和創意,在互動過程中共同構建課程的內容,設計實施的方案,完成課程的評價。
四、具體活動安排
1、開學初各班根據學校方案制定班級活動計劃。
2、具體安排(略)。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把區綜合實踐活動學科要求作為工作指導,努力開展好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體驗性課程,實踐性課程,綜合性課程,三級管理的課程,具有很強的生成性。因此,在課程的設計,實施過程中,十分注重教師的課程意識,形成實踐的課程觀,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切實確立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展。
二、教學目標
1、生活實踐目標——強調學生在真實生活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表現自我和驗證學科學習內容。
2、人生體驗目標——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在體驗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增進對自己的瞭解,從中發現人生的意義。
3、個別發展目標——在同一主題下針對不同能力,興趣愛好和需求而設計多元活動內容,給學生個別發展的學習機會。
4、學科整合目標——運用校內外的多種資源,整合學科知識。
三、工作重點
由於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瞭解不深,所以我們的工作重點有:
1、強調綜合實踐理論知識的傳授。
2、增強在各個活動階段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監督。
3、讓學生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弄清楚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怎樣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活動的一般步驟是怎樣的。
4、透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積極的同周圍環境接觸,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綜合能力。
5、加強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資料積累,包括各種形式的原始資料,並逐步完善學生的綜合實踐個人成長檔案。
四、工作安排
(一)、準備階段:
1、針對學生特點研討並制定研究計劃。
2、完成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自主選題會、確定課題。
3、學習課題方案、計劃的制定方法。
4、各小組制定小課題研究方案
(二)、實施階段:
1、各課題組根據計劃定時定地開展活動,做好記錄,保留每次活動的各種資料。
2、引導學生進行階段性小結,總結前段時間的實踐活動中的經驗和教訓,分析活動中的困難及解決辦法,並指導後階段的活
3、各小組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記錄,邊實踐邊研究。
(三)、總結階段:
1、學生整理好各自的資料,寫好活動中的體驗,感受及收穫等內容。
2、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3、學生自評
4、教師評價,整理各方面資料,寫課後反思。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6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是學生思想的過度時期,這時的學生比較敏感、自我,為此,本學期,我計劃透過細緻的思想教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使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幫助他人。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樹立正確的集體榮譽感,為建立良好的班集體而努力。
二、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是一門與各學科有著本質區別的新的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它與其它課程具有互補性。
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鑑於以上認識,結合學校實際,我們圍繞三條線索開展活動,即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自我。使學生透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活動,獲得積極的、創造性的人格發展。
三、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不僅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習得和智力的發展,更關注他們情感的體驗、良好的個性品質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在情感態度方面: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的意識。
2、在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在知識方面:主要是透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
四、課程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四個方面。在活動中,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方式滲透於活動的全部內容之中。四個方面的內容是以配合的形態呈現的。因此,我們依據校特色活動,地方特色,以及時令,季節等,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
五、課程實施措施:
管理策略:綜合實踐活動在我校剛剛起步,如果只是組織大量的活動而沒有有效的管理與引導,將是雜亂無章的,無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觀念更新為先導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分析現狀,開齊開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好課程,研究課程,不斷提高課程的實效和質量。
首先,統籌規劃,制訂出學校、年級、班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整體實施計劃。我們依據地方特色與時令、季節特點,讓學生緊緊圍繞校級研究課題――學生“自我”主題的開發,讓學生去設計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問題,作為“短線”活動隨時穿插於其中。隨著活動過程的展開和活動情境的需要,會不斷生成新的目標和新的主題,我們會不斷適時進行補充和調整。
其次,加強向社會、家長的宣傳。利用有關媒體,家長學校,家長會,廣泛宣傳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學校開設這門課程的有關計劃及安排。引導社會和家長了解綜合實踐活動不但不會影響學生對學科的學習,反而會因為活動能增強學生的探究創新意識,學會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有益於學科課程的學習。從而重視這門課程,配合學校開好這門課程。
第三、活動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的評價必須採用全新的評價理念和評價方式。強調評價的指標的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主要是學生評價。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透過實踐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有關學科活動(環保教育、安全教育、創新教育、法制教育、時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開發社群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注重學生體驗的獲得,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目標要求
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生活,運用其所學知識,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究知識,親身體驗實踐活動中 的苦與樂,激發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學生探索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並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活動內容
選擇和組織以學生為核心,主要圍繞三條線索開展活動
①學生與自然的關係
②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
③學生與自我的關係。範圍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
四、實施要點
1、學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動。
(1)說說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角色。
(2)簡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3)經常保持個人整潔,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並能維護學校的秩序與整潔衛生。
(4)經常參加洗衣、做飯、洗碗、整理打掃房間等家務勞動。
(5)懂得一般生活禮儀及平常相關表現。
(6)瞭解自己與家庭、社群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2、社群服務實踐活動。
(1)體會參加社群服務的意義,撰寫心得體會。
(2)瞭解自己所在社群鄰里的情況,開展適宜的鄰里交往與鄰里服務及社群服務。
(3)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和他人。
(4)瞭解認識相關社會行政機構及其功能,瞭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和重要性。
3、戶外休閒與探索活動。
(1)觀察戶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2)計劃適合學生的戶外休閒活動,並逐步學習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際關係與溝通活動。
(1)述說自己與家庭人溝通的方式,體驗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說出自己與他人相處的經驗、體會。
(3)參加各種團體活動,瞭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樂於表達自我並願意與人溝通,養成互相關心與遵守紀律的習慣。
5、環境教育活動。
(1)觀察家庭與學校周邊的環境,瞭解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2)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害,討論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
五、具體安排
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進度表
略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8
一、班級情況分析: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對學校的各項常規都有了較深的瞭解,有較強的自制力。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別較大,個別比較優秀,個別比較差。因此,教學中應從學生現有情況出發,在原有的水平上每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指導思想: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們將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繼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本年級段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切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感情,激發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學的慾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1.透過活動,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
2.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3.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措施:
1.重感受促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定,無疑是學校課程形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則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這些評價與我們平時的評價有很多不同,他的評價側重於活動的過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參與者之間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為師生提供一種反思的參照,從而獲取新的動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為了使評價真正發揮其交流作用,我們將加強小組間的評價交流,將不同的活動方案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使活動更好地發展。
2.學理論明目標我們將繼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論叢書,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有關理論,聯絡實際情況解決問題,使綜合實踐活動更能達到預想目標,而趨於完善。
五、課時安排:
每週一課時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9
一、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正在探索中的一類新型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的選擇是從學生身邊事物開始,其主要思路是圍繞“我與家家庭、我與學校、我與社會、我與自然”等綜合性實踐活動,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形式,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展開。
二、學生分析:
1、透過一學年多《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學生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本科學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2、雖然經過一學年多的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
3、對活動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4、本年級共2個班,每班都有50人左右。大部分學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而且喜歡綜合實踐活動,愛動腦、愛動手。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較差,以往的基礎知識不是很紮實,再加自己不嚴格要求,所以教師平時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活動目標:
1、學生的發展,圍繞發展學生潛能這一核心,正確處理學生、教師、教材、學校、社會之間的關係,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
2、重視學生實踐活動的過程,使其獲得參與研究的積極體驗。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自由活動,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和探索慾望。
3、重視學生知識、經驗、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視學生全體參與,學會共處、學會分享、學會合作。
5、使學生在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四、教學活動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收集各種資料,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並且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活動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等,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4、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感性經驗,運用和驗證益友的學科知識經驗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5、採用獨立活動和合作活動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學會與人共處,學會溝通合作,學會互相交流,學會與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絡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價值。
一、指導思想
以落實區教育科研工作計劃和我校整體工作為指導,切實實施教育科研先導工程。以我校一、二、三、四年級實施的“綜合素質潛能開發研究”及市規劃辦課題實驗為重點,以教師教育科研素質提高為主線,以校本科研培訓為結合點,全力做好我校的科研工作。
二、重點工作
1.在一、二、三、四年實施的“綜合素質潛能開發實驗”是我校本學期的重點工作之一。現已基本形成了課堂教學研究、實踐彙報的基本體系。本學期繼續做好實驗工作,在完善實驗方案的基礎上,重點研究四年級的實驗。
2.做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和評價體系”課題的研究。本學期在上學期的基礎上,繼續完善方案,全面研究評價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並在實驗研究中取得成績,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真正起到作用。
3.加強學校教育科研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目標的實現。結合我校具體工作積極開展“教師大練兵”活動。,科研室做好培訓、指導、考試、反思等各項具體工作。同時有計劃地培養學校的科研骨幹。
三、具體工作
八月份:
1.制定學校科研計劃。
2.進行“學生綜合素質潛能開發”中“積累教學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研究”教材編輯工作。
3.進行數學思辨教材的系統編輯工作。
4.進行“xx”課題實驗工作。
九月份:
1.進行課堂教學研究活動,重點研究各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力爭在各學科課堂教學上有所提高。語文學科在抓好常規語文課程落實的基礎上,重點落實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在閱讀教學中重點開展“讀、悟、累、用”的研究,增強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鼓勵有總結能力的教師撰寫科研論文。
數學學科:夯實課堂教學,進行“提高數學試卷講評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研究,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英語學科要繼續夯實課堂教學,進行“提高英語試卷講評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研究,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繼續進行大練兵活動。
3.強化各學科教師對課標的解讀能力,為參加全區大賽做準備。
十月份:
1.繼續進行民生路小學教師大練兵活動。
2.各學科繼續進行“有效教學,構建生命課堂”的研究。
十一月份:
3.各學科教師按區課堂教學大賽的相關要求準備自己參賽的課堂內容,段主任把關指導。
一月份:
1.課題彙報課。
2.總結本學期科研工作。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三年級小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透過這三大主題激發著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透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活動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控,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動難點:
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六、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資訊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與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與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透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是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與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與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七、課時安排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11
一、輔導思想
歸納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歷,密切聯絡學生自身日子和社會日子的、體現對知識的歸納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日子的隔離,孩子們在校園傍邊在與其他場合傍邊相同,需要享用一種完整的日子。
學習的程序就是日子的程序,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日子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程序變成日子的程序,加強校園教育與兒童日子、社會日子的聯絡。它改動單一的課程結構,改動教育方法,為學生體現立異精力和實踐才能供給空間。
二、學習狀況剖析
三年級小學生文明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會還非常有限,所以在施行歸納實踐活動課程的方針應該是“在體會中研討”,即以形成直接體會為主,在研討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開始的方向。
施行歸納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供給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日子環境,重視自己及同伴傍邊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天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充套件視界,積累經歷。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色,咱們的歸納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天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期望經過這三大主題激發著學生的獨立考慮和立異才能。
三、課程總體方針
密切學生與日子的聯絡,推進學生對天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全體知道與體會,開展學生的立異才能、實踐才能以及傑出的個性質量。
1、親自參加實踐,重視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敞開的學習情形中取得親自參加實踐的積極體會和豐厚的經歷。
2、取得對天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全體知道,形成親近天然、關愛天然、關懷社會以及自我開展的責任感。
3、開展學生在自己的日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才能,學會認知、開展學生的著手才能,養成探究學習的情緒和習氣。
4、培育學生經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使用資訊的才能。
5、鼓舞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考慮,別具一格,斗膽提出自己的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激發他們探究和立異的慾望,培育立異才能。
6、養成協作認識、民主認識、科學認識、環境認識、培育學生積極進取、長於交往等傑出的個性質量。
四、活動要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開展的特色,在編寫“活動材料”時,把進步學生的調查力作為三年級的要點。
1、咱們要在活動中有認識、有計劃地開展兒童的調查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意圖、系統的調查,全面的調查。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控,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歸納起來進行考慮。
2、在三年級深化的調查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化的研討(歸納、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考慮,培育他們的立異精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深化地調查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本質的進步非常有利。
五、活動難點
從直接經歷抽出問題的本質,完成思維開展的飛躍,然後進步學生的本質。
六、施行策略
1、與學科教育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相互浸透。在學科教育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討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資訊的才能,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歸納實踐活動的研討課題,教師都要在教育中培育自己挖掘歸納實踐活動資料的認識,使學科教育深化、徹底,更使歸納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學生的日子實踐相結合
日子,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很多學生對自己的日子視而不見,豐富多彩的日子對他們來說是平鋪直敘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假如用研討的眼光看待、剖析、知道身邊的小事,不僅會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進步思維的質量與研討習氣。這是歸納實踐活動的重要任務。
3、與社會熱門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懷國家大事,重視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大眾現象,他們有自己共同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期望得到與大人們相同的成就。咱們把社會熱門問題引進校園,輔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法展開深度探究,然後取得自己獨創性的瞭解。這是歸納實踐活動的主旨地點。如經過對天然界調查、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天然要和諧相處、喜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天然景觀中取得美的體會。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文明精華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咱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咱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歸納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校園作業相結合
歸納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是並不是沒有方針。而這些方針與要求往往也是校園德育作業要達到的。因而,咱們將歸納實踐活動的課題與校園德育、少先隊活動與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相互學習、相互浸透更有利於學生的開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播送欄目,開展行為習氣系列、文明品德系列、時勢熱門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歸納實踐活動。
七、課時安排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12
一、目標與指導思想: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們將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繼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本年級段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切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感情,激發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學的慾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
二、班級情況分析:
六年級班共有學生266人。透過一個學期的接觸瞭解,發現班級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平時積極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從中得到鍛鍊,受到啟發,培養了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了彼此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能力。
三、具體工作及措施:
1、設情境列課題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將根據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編寫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與示例》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所提供的內容,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創設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產生研究的慾望。激發學生去觀察生活,並對生活進行思考,制定好活動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從而解決問題。
2、重感受促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定,無疑是學校課程形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則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這些評價與我們平時的評價有很多不同,他的評價側重於活動的過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參與者之間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為師生提供一種反思的參照,從而獲取新的動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為了使評價真正發揮其交流作用,我們將加強小組間的評價交流,將不同的活動方案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使活動更好地發展。
3、學理論明目標
我們將繼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論叢書,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有關理論,聯絡實際情況解決問題,使綜合實踐活動更能達到預想目標,而趨於完善。
四、具體活動安排
二月份:主題《心靈驛站》
1、情繫母校
2、奇妙的網路世界
三月份:主題《親近自然》
1、水果大觀園
2、巧用太陽能
四月份:主題《健康快車》
1、暖暖的紅絲帶
2、請勿吸菸
五月份:主題《社會頻道》
1、家鄉風俗
2、走訪民間藝人
六月份:製作天地
1、日晷
2、森林醫生——啄木鳥
3、電動小快艇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班隊活動。該課程強調學生透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二、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透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三、學生分析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
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五、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反對透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在評價時應重過程輕結果,特別要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應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跨學科的實踐性綜合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強調整合、注重實踐、突出開放性、關注過程和具有生成性,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親身經歷及積極實踐,體現參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過程中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
二、教學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三、教學措施
1、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2、增加勞動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更有生命力。
3、幫助學生髮展適應資訊時代需要的資訊素養,學會與人合作,搜尋整理資料。
四、教學進度表
第1-4周身邊的名俗
活動目標:透過活動使學生對春天有更進一步的瞭解、認識,瞭解春天的變化特徵,啟發學生體驗、感受春天的美。利用各種途徑蒐集有關春天的資料,培養學生有目的地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瞭解傳統文化的美好。透過小組合作查閱、春遊、探究交流等活動,逐步提高學生蒐集、整理、處理和分析資訊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協作探究精神和學習交流能力。
第5-9周生活中的科技
活動目標:透過課外走訪,上網調查,收集資料,瞭解生活當中處處是科學,處處都是竅門!只要你善於發現、善於思考。透過小組合作查閱、實際操作等活動,逐步提高學生蒐集、整理、分析和驗證資訊的能力,促進學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第10-14周植物與環境
活動目標:讓學生透過課後調查蒐集資料,認識、瞭解綠色食品標誌,也透過到超市辨別、調查綠色食品,從而學會如何選購綠色食品,做一個理性的、聰明的消費者。同時,發動學生向身邊的親人、朋友宣傳有關綠色食品的知識,告訴他們怎樣正確選購綠色食品,讓自己和家人、朋友吃得科學,吃出健康。
第15-20周網路與人們的生活
活動目標:透過這次活動就讓學生走進網路,瞭解網路,正確使用網路,並自主發現、尋找網路與我們的生活有著怎樣密切的聯絡,重點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網路世界。活動注意點:
1.注意文明禮貌與交通安全。
2.注意製作工具的安全。
3.注意活動過程中做好活動記錄。
4.調查及採訪相關文字必須保證真實有效。
五、對本學期的期望
透過本學期的教學,希望能夠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自主研究和主動探究、動手操作、團結合作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生活並學以致用。
六、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綜合實踐活動課五年級下冊》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遵循教育的規律,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致力於構建開放而有力的教材體系,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14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的規定,綜合實踐活動是小學三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為了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本學期將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轉化觀念,加強培訓
第一階段注重轉化學生的觀念,認識綜合實踐課,以新的學習狀態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為了更好地為以後的研究性學習打好基礎,集中加強對學生有關培訓。
(1)提高學生獲取資訊、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的能力。
為了擴大學生收集資訊的來源,我們集中在前幾周,就如何進行漢字輸入、上網瀏覽,下載相關資料進行了輔導;同時,結合資訊科技課鞏固學習。
(2)指導學生學習寫研究方案。
(3)“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學生進行專題研究的水平必須經歷一個萌芽、發展到內涵不斷豐富的過程。指導學生寫研究方案就是要使學生從中感悟做某一件事先要考慮些什麼問題?怎樣搭好完成這一件事的大體框架?怎樣根據這個框架去做好這一件事?指導教師提出了“解決你所提出的問題,打算怎樣做”的問題,在學生充分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初步抽象概括出“怎樣寫活動方案”:一是有研究的主題(如我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二是研究問題所採取的方法(如調查、訪問、查資料,上網查詢等),三是活動的目標(這裡目標可以是一個或幾個,要有層次),四是活動具體實施的過程(如聘請指導教師,成立或參加研究小組,查詢相關資料、走訪調查,動手實驗等),五是寫活動報告(可以根據活動方案的撰寫提綱來寫自己的研究報告,也可以採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來進行總結和展示)。當學生活動研究方案形成初稿後,在小組內交流,讓小組成員一起參與修改方案。只要能表明了自己的活動步驟,指導教師都允許讓學生去實施。在實施中,有的學生遇到了自己不滿意的地方,能及時調整方案。同時指導教師也幫助他們不斷完善研究方案
(4)指導學生建立檔案袋。
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設想建立檔案袋,自行設計封面。紙張可以採用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內容或不同的意思。可大致包括以下內容:檔案袋的封面:學生的姓名、性別、生年月日和和歷次研究問題的主題;主題內容:我最感興趣的問題,研究問題的時間、地點,指導教師,合作的方式,成果展示;相關資料:收集的相關資料,活動記錄,活動體會,作品,獲獎情況等;評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指導教師評價,社會評價(包括家長評價)。
(二)主題活動入手,體驗學習過程,教師“導”到
(三)第二階段:三年級學生受年齡和學識的限制,受原來課程模式的影響,接觸社會比較少,一下子全部放開,學生將會束手無策。因此,第二階段我們結合學校的爭創實小工作,提出“爭創實小,我們做些什麼”這一大的主題,以主題活動為切入口,學生從大的主題中尋找和確定自己的研究專題,讓學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動的全過程。如:關於美化校園的新建議;誇誇我們的學校;課間十分鐘等。教師將根據學生最感興趣的主題給與一定的指導,體驗整個專題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
(四)確立課題,嘗試研究
第三階段: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學生嘗試自己確立課題,寫研究方案。
二、課程目標
知識層面:透過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
能力層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於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地球、關心生態環境的道德堡壘。
三、具體要求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必將徹底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落實素質教育,培養新時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四、方案實施
1、實施保障
學校成立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研究小組、實施小組並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
2、課時的確保與安排
3、具體形式
①集中授課:知識技能的普及等。
②實踐活動課:勞動技術,社群服務等
③方案設計課:主題的確立等。
④綜合課:課題的研究等。
⑤成果交流課:體驗的交流,成果的展示等。
⑥其他
五、具體時間安排
1-3周校園安全
4-5周觀察
6-8周我們知道的風
9-10周小小收藏家
11-12周紙與我們的生活
13-15周好玩的石頭
16-18周可愛的家鄉
19周總複習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15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為重點,實現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的封閉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學情分析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對學校的各項常規都有了一定的瞭解,有一定的自制力。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 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是高年級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動的天性仍表露無疑。對待學習的意識不強,不會主動學習,需要教師多方面引導,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意識、習慣和學習的方法。因此,教學中應從學生現有情況出發,在原有的水平上每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三、教學目標
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已達到學生情感、知識、能力和人格四個方面的理想目標。
1、情感目標: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透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搜尋,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教材簡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徵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編排體例上,以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的內在邏輯聯絡為線索,在以國家與安全、人口與民族、法制與社會、資訊與資訊、經濟與生活、環保與資源、學校與家庭、健康與安全、創新與發展、社會參與、勞動技術等為主題系列的課題的帶領下,將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五、教學方式及具體實施
1、課程的實施方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體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裡、社群)
(3)活動時間(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相結合)
2、課程的具體實施
(1)全面瞭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自我分析能力,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
(4)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時候,要從啟發興趣、激發操作的慾望入手,使學生產生想要親手實踐的慾望,知道怎麼去動手操作。
(5)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學生將自己活動後的感想、體會寫下來,並在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激發他們大膽想象,創造條件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放開來寫,提高寫作水平。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16
一、指導思想
以本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為指導,結合本年級實際,認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開放、自主”為主線,使學生透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教師教學的觀念,透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組織的各種研究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把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回到生動的社會生活中去,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秘、探索實際問題、參與實際生活,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二、活動目標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絡,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3.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4.指導利用網路收集、整理和處理資訊,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
5.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實施策略
1.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策略。
教師要尊重學生髮展的需要。根據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自主性、創新性的特點,實踐活動要做到內容開放、過程開放和方法開放。透過課內與課外結合,拓寬實踐活動的空間,充實實踐活動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自主和指導相結合的策略。
實踐活動要遵照新課程的理念,突出實踐活動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實踐活動的幫助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要在引導學生主動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動和專題活動相結合的策略。
在活動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團體實踐活動,又要重點開展《小課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一般與專題結合中,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而培養創新性學習能力。
四、實施步驟
1.明確活動主題:本學期初步預設每班開展四次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主題由師生共同探討,並加以確立。
2.制定方案:對於每次活動都要經過師生共同討論,制定詳實活動方案,明確目的、內容、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及預期成果等,做到活動前心中有數。
3.組織活動:教師要根據方案和學生一起親歷實踐並給予學生及時恰當指導以解決實際困難,並注意生成性專題以完善活動內涵。
4.總結反思:幫助學生及時活動總結,積累經驗彌補不足,提出建議,展示成果,發展能力。
五、活動評價
方式:對學生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方式,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實踐中,我們主要採用自我評價、檔案袋評價、他人評價。
1.自我評價:以學生自身作為評價主體的一種評價方式,據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由學生設計一張自我評價表。對於自身獲得的學習結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變化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促進自身向好的方向發展。
2.他人評價: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評價手冊體現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法和過程,而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同學、教師、家長的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為學生設計一張評價卡,在每一次活動後,由同學、老師或家長來填寫評價卡,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
六、活動安排
擁抱自然
1.不辭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動物有遷徙行為,初步瞭解不同類別的動物有不同的遷徙方式。學習運用多種方式查詢資料,進一步瞭解動物遷徙的原因。增強探究、合作意識,培養認識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以及保護自然的情感。
2.風與我們的生活
風對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透過查閱有關資料,認識風的兩面性,並系統整理,在班內展示交流。
3.關注沙塵暴
什麼是沙塵暴?近幾年來,我們當地的沙塵暴天氣呈現怎樣的變化?引導、組織學生記錄今年春天沙塵暴天氣的天數,並透過訪問有關人士或查閱相關資料,瞭解我市近幾年春天發生沙塵暴的天數情況,做好統計比較,研究沙塵暴天氣的變化趨勢。
走進社會
4.我是社群(村莊)小主人
社群(村莊)是我家,建設、管理靠大家。每個社群(村莊)裡的人都應該關注社群(村莊)裡的事。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自己的社群(村莊),發現正確的或錯誤的事情,及時記錄並寫出自己的感想,與同學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來
城市、村莊、社群、街道、公園等都有各自的名稱,這些名稱是怎麼來的?引導學生自主確定研究主題,透過調查、訪問、查閱資料等方法,瞭解地名的由來,撰寫研究報告,班內交流調查研究所得。
6.媽媽,我想對您說
召開主題班會:媽媽,我想對您說。以想對媽媽說的話為主題,每人準備一段發言材料,在全班進行演講,抒發自己對媽媽的愛,體驗媽媽對自己的付出。
體驗生活
7.老師的一天
老師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導學生確定一位教師作為自己的觀察、訪談物件,透過觀察和訪談,瞭解這位教師在一天中的工作,並做好記錄(時間、工作內容),體會老師工作的特點,發表自己對老師這一職業的看法。
8.家庭生活採購員
家庭生活需要採購哪些物品?與家長商量好,在徵得家長支援、配合的基礎上,承擔起家庭生活採購員的角色,透過合理安排時間,堅持做一週的採購員,並記錄好自己的工作情況以及家長對你的評價。
動手操作
9.學烹飪
向家長學習,學會幾種家常菜的做法。班內舉辦烹飪大賽,在同學們面前露一手,請大家嚐嚐你的手藝。
10.學編織
生活中有許多編織高手,他們編織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門,如草葉、毛線、竹皮、藤條等等。尋訪身邊的編織高手,向他們請教幾手,把自己編成的作品帶到班級進行展示、評比。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 篇17
一、 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養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教育的主要目標。素質教育的理念告訴我們打破學校以往的封閉性,引導學生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學習已是必然的趨勢,因此,貫徹新課程理念,讓學生透過親自參與、親自實踐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 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這個階段的孩子的一般年齡是9--11歲,玩性較重,處在兒童期的後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特點變化明顯,他們開始懂得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對事物的模仿性強,尤其是對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同時,四年級孩子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心理發生了明顯的轉變,雖然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極其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
是不安的開始。如果經過正確的引導,孩子可以安然度過這個不安的時期,綜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學習的旅途中將會實現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深刻轉折,從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三、 本學期的主要工作
本學期共有20周,除去節假日和學期的首尾周外,其實約共有14周即28節綜合實踐活動課。因此這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我打算從以下三方面進行:首先,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開展一項課題研究活動;其次,根據實踐活動的體驗開展相關經驗和體會的彙報與交流活動;最後,指導學生做好相關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工作,爭取做到盡善盡美、有始有終!
四、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透過各種方式的研究性實踐學習活動,學會分析問題並探索研究的方法,樹立合作意識,從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蒐集相關資訊和對資訊的整理、應用能力。
過程與方法:
瞭解科學探索的一般過程,從中獲得親身探究的經驗和體會。讓學生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調查的方法和過程,懂得對資訊進行分析與處理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瞭解實施課題的相關內容,從而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養成勤奮刻苦的學習習慣,並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學會團結協作、互幫互助,達到共同進步。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五、 具體工作安排
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擬定為一個長線活動,在長線活動的設計思路上我遵循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指導原則,讓學生自主活動。
長線活動:我們村的綠色蔬菜
1.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意義。
2.瞭解學生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在想法。
3.指導學生根據主題分解出切實可行的子課題並形成合理的活動小組。
4.指導學生制定活動方案和活動計劃,完成活動安排,保障活動的順利實施。
5.指導學生根據活動計劃開展小組活動。
6.引導學生開展好討論、交流等彙報活動,做到相關資訊的及時疏導、反饋以及分享。
7.指導學生做好相關資訊的收集和整理。
六、 活動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應採用多元性評價。教師可根據學生在活動中面對困難的態度、處理問題的的方法、與人交往的技巧、小組合作的團隊精神、成果展示的創新等等進行注重過程性的評價。另外,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可以透過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等互評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總之,評價的目的在於激勵孩子,帶給孩子成長的自信以及學習的樂趣。
任何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會有閃光點,只要老師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獨到的眼光去發現並學會合理地把它放大,讓孩子從中找到自信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那我們的教學才會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