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歷史教學計劃範文(精選7篇)

最新初中歷史教學計劃範文(精選7篇)

  時間一晃而過,為了以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新初中歷史教學計劃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最新初中歷史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歷史課程標準》為依據,按照現行課本,堅持課改新理念,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改進教法,培養能力,提高學生素質,大膽探索,勇於創新,落實教學常規,努力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二)要求

  Ⅰ、教學內容要求:

  ①七年級、八年級均上本年級的《中國歷史》;

  ②九年級上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

  建議對九年級上冊的1-3單元古代史內容,可作一般瞭解。教學重點應放在九年級上冊的4-8單元。

  Ⅱ、教學環節要求:

  1.備課:

  ①教師要深入鑽研現行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和中學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本學期的教學任務與要求,作好學期教學總體安排,根據大綱和新課標的要求,明確本章、本課的教學目的與任務。

  ②要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知識體系,明確每個單元與每節課的任務,找出重、難點,注意掌握各課的內在聯絡,準確掌握歷史課本中史實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結合教材,注意開展活動,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③每節課的教案要能體現出教學的主要手段,全面完成歷史教學任務,寓思想、政治教育於教學過程中。

  ④每節課要有簡明、系統、突出重點、層次分明的板書設計。

  2.上課:

  ①提倡結合教材,結合實際使用得體的教學方法。做到講練結合,點面結合,圖文結合,重點突出,師生互動。

  ②用普通話教學,語言力爭準確、簡單、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3.批改

  有練則改,以及時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狀況和學科能力的情況。

  4.輔導:

  ①指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學習,幫助學生提高審題能力及回答問題的能力。

  ②指導學生收集、整理、閱讀歷史資料,注意引導學生閱讀課後“自由閱讀卡”,上好活動課,組織興趣小組開展課外活動。

  (三)教學安排

  初一:

  時間教學內容(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期中前1-11課

  期中~期末12-22課

  初二:

  時間教學內容(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期中前1-13課

  期中~期末14-22課

  初三:

  時間教學內容

  期中前《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1-8單元

  期中~期末《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1-7單元

  最新初中歷史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進度及內容

  1、初一:《中國歷史》第二冊。期中授完1—14課,期末授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週,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整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體例。師生共同商定本期教學計劃。全期用2——3周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考試。

  2、初二:《中國歷史》第四冊。期中授完1——17課,期末授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週,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整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體例。比較新舊教材的異同,師生共同商定新的教學計劃和策略。全期用2—3周的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複習考試。

  3、初三:《世界歷史》第二冊。期中考試或5月1日以前授完全冊內容。期中至中考前完成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的三輪複習。即分冊系統複習,重點、難點、熱點專題複習,綜合模擬訓練。教師新授《世界歷史》第二冊前,要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分析新舊教材的異同,調整好教學計劃和學習策略。

  二、教學要求及建議

  1、基礎年級應嚴格開設課程,開足課時。初三年級要根據新授和複習要求適當增加課時。

  2、各年級均要配備專職歷史教師。兼職歷史教師要力求課堂教學規範化,歷史學科知識專業化。

  3、要建立歷史教師的培訓機制,健全歷史學科教研組活動規章,積極開展學科教研活動和歷史課題研究。

  4、要深入學習歷史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加深理解,查詢人教版、北師大版、華東師大版新教材,積極開展對新教材的學習與研究,為20xx年秋季新教材實驗作好充分準備。

  5、切實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推進師生互動,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

  6、積極開展聽評課活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比武和論文競賽要作為常規要求落到實處。

  7、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重視歷史活動課的教學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積極開發地方校本歷史課程。

  8、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積極運用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影、影片、模型、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教學。各校在教材徵訂時要嚴格訂齊訂足掛圖、地圖冊等教學資料。

  9、注重歷史學科與政治、地理等學科的相互滲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0、加強畢業年級的複習備考工作,發揮集體力量,搞好重點研究。即《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的研究;市中考考試說明和市編複習資料的研究;近年來中考考試形式與內容改革的研究。

  三、學科活動的安排

  1、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三級新課標和新教材的培訓。

  2、適當的時候,組織全縣畢業年級教師開展複習備考研討活動。

  3、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標準開展課堂教學設計或教案競賽。

  4、在全縣重點開展歷史活動課教學研究。

  5、組織教師參加新教材實驗區的教學考察與學習。

  最新初中歷史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世界歷史上、下冊教學內容共分為16個單元,敘述世界古、近、現代時期的歷史,共49課,每課教學1課時。

  二、基本情況:

  今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級的6-8班,由於以前學生對歷史不重視,基礎差,學習不太紮實,對於記憶性較強的科目學生有點偷懶,但只要老師有方法、有耐心,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加以生動化、形象化,同時輔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就定能將歷史知識學好。

  因為是畢業班,為了使中考總複習能提前進行,贏取更多更寶貴的複習時間,教學進度會大大加快,計劃今期將世界歷史上、下冊全授完。

  三、教學目標

  透過本學期歷史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較中國與其它各國的差異,以此來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上冊教材共分八個單元,上冊24課,下冊共五單元,合計25課,結合歷年中考要求,重點為近代史以後的內容。每課的內容多,知識點多,且容易混淆,要記憶的圖形也多,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五、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以課改內容為樣板,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初三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歷史課的教學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刻的瞭解,本學期主要學習世界歷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本學期的要求及力爭達到的目標:

  1、深化對《歷史教學大綱》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影片、模型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2、認真、積極參加市、縣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教學進修活動,以充實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具體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4、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深入研究和領會畢業考試中各種題型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練習。如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重在抓他們的思維分析能,學習較困難者重點讓其掌握考綱所要達到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做到畢業考能順利透過。

  6、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途徑的多樣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豐富歷史課堂內容。

  7、以問題教學為抓手,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智慧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起點是問題,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本學期課堂教學中沿著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課提出的問題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分類開始,由淺入深,思維有易到難,從思維的廣度、深度到靈活度螺旋上升。

  七、複習過程

  1、系統複習,夯實基礎

  學業水平考試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靈活運用。要積累就要重視基礎。“萬變不離其宗”,掌握基礎知識是關鍵。縱觀近幾年的期末考試,無一不體現著基礎性的原則。為達到鞏固基礎、查詢不足的目的,可採用一下集中方法:一是按照提綱的重點,在書中找出知識點;二是按照時間順序理出知識脈絡。三是每單元的主題,整理出單元知識結構表。

  2、專題歸類,縱橫聯絡

  根據每階段歷史發展特點整理出若干專題如世界歷史的資產階級革命史、美國史、資產階級改革史、文化史等專題;四是根據時政熱點,整理出一些新的專題,比如改革史專題、思想解放史專題等,經濟危機專題等。在單元複習、專題複習基礎上,找出歷史發展線索,探尋出歷史發展規律。然後以線帶點,迴歸課本,鞏固基礎知識點。

  3、綜合模擬,查缺補漏

  訓練可以把一切落在實處,但訓練的效果,又取決於訓練題的質量與數量,不能沒有選擇,更不能搞題海戰術。一是突出重要的主幹知識,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考試的知識點不是很多。因此,必須根據考試說明中要求的考試知識點及其能力目標要求,突出重要的主幹知識點就可以,一來便於減輕學生的負擔,而來便於學生正確把握知識、理解和運用三個層次的知識,幫助學生抓住主幹知識,在回答問題時也就心中有數了。二是複習過程中明確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複習目標和方法,因材施教,加強針對性。

  4、迴歸課本,考前複習

  同時,在不同階段都應注重搞好試卷的講評工作,精細設計的試卷講評課,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大幅度的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能力。

  總之,初三歷史複習應該合理安排,緊扣考綱、教材,打牢基礎,理清知識脈絡,專題彙總,強化訓練,培養學生能力、技巧。在複習過程中,以教材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是關鍵,我相信只要紮紮實實的搞好本階段的複習工作,就一定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成果。

  最新初中歷史教學計劃 篇4

  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配合好學校的各項工作,進一步落實貫徹好教育教學方針,我依據學校的工作計劃制定瞭如下的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八年級歷史課,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大多數學生課堂上缺少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不注意知識點的整合,缺乏歸納分析能力,這些都是教學的不利條件,有待於進一步加強、改善。

  二、教材內容分析

  《歷史》八年級下冊,內容主要包括了中國現代歷史部分,歷史時空跨度大、歷史問題高度概括、具有歷史現實感與社會實踐性、滲透了較強的思想性與政治性。它承接《歷史》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發展線索,設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五個學習單元,概述了20世紀後半葉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歷經的兩次歷史鉅變,反映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與改革開放、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發展過程。

  三、教學任務與目標:

  1、八年級下冊歷史教學,力求向學生傳授中國現代歷史基礎知識,基本線索,讓學生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歷史人物的歷史功績,瞭解現代中國基本國情,認識新中國的建國史、探索史、發展史、外交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開拓精神。

  2、繼續傳授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與歷史現象,學會歸納整合歷史知識,學會從眾多歷史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揭示歷史規律,開啟聯想與想象,自主探究,從學會到會學。

  3、透過中國現代愛國史實,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社會主義國情教育,領袖人物的開拓教育,民族團結教育,使學生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具有創新與開拓才能,掌握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本領。

  四、具體措施

  1、本學期繼續以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為己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與增強學生素質、思想、培養能力,按質按量完成教學教育任務,使學生掌握中國現代時期的的歷史。

  2、重點學習前五個單元的內容,為中考打好基礎。

  3、認真鑽研課標、教材、教參;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每一個導學案,上好每一堂課;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4、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透過獨立思考與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髮現歷史問題與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5、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與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6、積極組織開展教研活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搞課題研究,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與教研能力。

  7、最佳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與學會學習與做人。

  五、教學資源的開發:

  利用學校圖書室、網路及其它媒體開發教學資源,相關歷史背景資料、影片等播放給學生觀看,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對歷史資料的理解。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

  1第一課

  2第二、三課

  3第四、五課

  4單元複習測驗

  5第六、七課

  6第八、九課

  7第十、十一課

  8第十二、十三課

  9期中複習

  10期中考試

  11第十四、十五課

  12第十六、十七課

  13單元總結測驗

  14第十八、十九課

  15第二十、二十一課

  16第二十二、二十三課

  17單元複習測驗

  18期末複習

  19期末複習

  20期末考試

  最新初中歷史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眼於學生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繼續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與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與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與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超過東莞市平均水平。

  三、學生情況分析

  初二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歷史小論文寫作水平不高。上學本班學生歷史期末測試成績平均分為89.88,合格率為98.40%,優秀率為57.14%.高於整個初二年級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現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與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七個單元,共二十一課。由文化課與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每課一得以及課文中思考題與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與要求,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與能力培養。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與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與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一節課是四十五分種,再除去兩分種準備時間,實際只有四十二分鐘。我打算將課堂內的四十二分鐘分成三份:前五到十分種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匯入新課;中間二十五分鐘教學新課;後十分鐘練習鞏固。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在上一個學期,我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做得不夠好,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小論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

  6、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最新初中歷史教學計劃 篇6

  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本學期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宗旨,制定如下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的總體水平偏低,歷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內容,所以學生都不願意學。

  二、教材簡介

  本學期七、八年級上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閱讀性強,圖文並茂,增添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三、教學資源開發

  1、教材、教學參考書

  2、專業書籍、歷史筆記本、歷史資料卡

  3、媒體資訊(網際網路、影視中的歷史知識)

  4、課程基礎訓練、單元測試卷

  四、教學措施和目標

  (一)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的: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依據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答題、小組討論、故事會,透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潛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同時也是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三)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製作。透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知識面,透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索歷史的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聽好每一節公開課,做好課後互評,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五、教學進度

  七、八年級歷史課本上冊都是22課(人教版)。其中新課講授22課時(每冊),單元複習4課時,期中複習2課時,期末總複習4課時:

  9月份1——4課

  10月份4——13課

  11月份14——20課

  12月中旬結束課程

  最新初中歷史教學計劃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體現時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書既是教師的教本,更是學生學習的學本,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著重培養學生學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注重啟發性,注意歷史的多方位性、多層次的聯絡和知識的延伸,並注意使學生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和學習技能,以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

  二、學生狀況分析:

  初一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

  三、具體思路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保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複習階段,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精心組織複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四、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瞭解歷史的基本線索,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五、教學措施;

  1、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

  2、鼓勵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髮現歷史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習慣。

  3、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4、認真貫徹課程標準的精神,在傳統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的同時,加強思想教育。

  5、採用多種教學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膽地進行改革,探索和創造,進行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歷史教學活動。

  7、要注意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絡,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更好的來學習歷史。

  8、課堂教學要貼近課程標準的要求,採用探究式、啟發式和討論式等各種成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模式,要加大媒體輔助教學,特別是網路教學的力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9、多角度觀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及時進行輔導。

  六、改進措施

  1、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層次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幫助他們總結成功的學習經驗,在評價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的採取補救措施,還可以實際一些比較容易的活動使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2、教學時結合掛圖和資料知道學生學習有關的知識,或結合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感受歷史。

  3、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4、結合有關內容介紹本地歷史的名勝、旅遊勝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5、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性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互相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七、教學設想

  1、歷史教學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歷史作出正確的敘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學性的統一,觀點和材料的統一。

  2、繼續深入課堂教改,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樹立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的育人觀,堅持教書與育人統一,提高課堂效率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提高學習素質和學習效率,嘗試歷史活動課的教學。

  3、開展歷史第二課堂,透過舉辦歷史講座,故事會,創辦歷史報等形成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跟蹤輔導,找學困生談心,了節其學習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4、利用遠教和網路資源。

  八、教學進度(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