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通用12篇)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通用12篇)

  時間稍縱即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那麼教學計劃要怎麼寫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中國有著五千年未曾中斷的發展歷史。在漫長的、不絕如縷的繁衍歷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情趣、行為模式、德行素養和社風民俗。透過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系統整合教育資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學校辦學的核心競爭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質量。透過教育,為學生奠定文化修養的基礎,使學生未來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於社會,為中國文化之發揚光大,為建構“人文和科技交匯的未來世界”做出貢獻,培養名副其實的文明人、現代人、成功人。

  二、學情分析

  小學低年級讓學生透過接觸、記誦一些簡單的典故、繪本啟智等,重在對學生傳統禮義規範的薰染與培養,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道德範有初步的認知和踐行。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基本瞭解誦讀內容,提高語文素養。

  2.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3.訓練學生掌握聲韻格律,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中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三)德育目標

  1.讓學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友愛同學,禮貌待人,理解他人,懂得感恩。

  2.使學生喜歡經典,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熟讀成誦。

  四、教學內容

  一年級傳統文化主要以蒙學經典中的格言、章句誦讀為主,著眼於培養學生好學、習禮、孝親、尊師、友善、誠信、勤勞等方面的優秀美德,養成善良、謙恭、儉樸、禮讓的優秀品格。

  一年級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知禮守規、“尊師敬長”、“入則孝親”、“親和友善”。本學年主要完成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的內容。

  五、教學措施

  1.以誦讀為主,教學形式多樣化。穿插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經驗。透過繪本啟智,讓學生讀一個小故事,透過小故事受到啟發。開展詩詞大會和講故事比賽。

  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合理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最終達到人人熟讀成誦的目標。

  4.充分利用班級牆報,年級宣傳欄等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

  六、德育目標實現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播放影片、錄音等,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理解所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國學的積極性,受到中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薰陶。

  2.開展做一做的活動。本冊的古詩都是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比如隨園詩話就是節選的關於讀書的哲理。讓學生講一講自己讀書的故事。平時在舉行讀書比賽,閱讀檢測等。讓學生明白讀書的重要性。知道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源遠流長。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小學“傳統文化”教科書共分六冊,其中二年級學習第一冊,課本共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經典驛站;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共分為18課。

  第一單元

  經典驛站:共17課。學習本單元,就要讓學生明白,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當然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國人。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

  第二單元

  藝術樂園:只有18課,學習這一課,要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1、透過第一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感悟到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

  2、透過第二單元的學習,使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3、當學生知道這一切,使學生真切體會到:做一箇中國人,真好!

  三、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孩子年齡小,活潑好動,興趣保持時間短,因此課堂設計要生動有趣,內容要精短而淺顯,還要聯絡生活實際讓將學習的興趣保持到課外。

  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能積極動腦思考。總的來說學生學習風氣濃厚,上課能專心聽講,積極動腦,主動大膽的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學習認真,能夠背誦課文,並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學措施:

  1、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讓學生對傳統文化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能使學生在學習中自願的學、主動的學。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優生幫助差生學習。

  2、採取讀、誦、記、背的方法,讀熟了,背過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來,悟出道理來。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篇3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援和直接領導下,在各任課教師的積極配合下,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經過了一年的教育,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著差距。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在今後的活動中探索知識,瞭解知識,學習知識。

  培養學生遇到問題善於動腦,勤與思考,樂於動手的好習慣。學會觀察自然,認識自然,探索自然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學習態度。

  傳統文化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弟子規》、《增廣賢文》,倡導學生先求熟讀,並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傳統文化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一、同伴互助,資源共享。

  由於地方課程教材沒有參考書,老師們備課時經常要收集大量的資料,教學難度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同伴間的互助尤其重要。特別是同年級的老師更應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這點上,大家做得很好,一個個學而不厭,潛心鑽研,經常與組內的骨幹教師交流教學方法,共享教學資源,確實讓人感動。

  二、深刻反思,共同進步。

  具備一點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針對教學中的共性問題,如“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地方課程的活動性、整合性、評價性的三條原則”以及“落實地方課程的多元評價”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老師們認為,本課程可以不進行書面考試,但要加強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性評價。相關教材可以設計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或反思。教師可以透過課堂活動的參與記錄、學生自己的自我報告來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其目的不是給學生評分,而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進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促成課程目標的達成。本課程評價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因為倡導評價目標先行的原則,所以,需要教師在上課前,結合課程與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評價目標的分析與準備,設計評價形式及評價標準。

  三、物化成果,不斷完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經過我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與別人相比,我的收穫甚少,也還存在許多不足,如對課程的研究還欠深入,教學成果寥寥無幾,但我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作為三級課程之一的地方課程一定能取得長足的發展。

  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閱讀課程資源,實現課內外閱讀教育的銜接和整合,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方法的指導,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精神底子”。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一年級,學生對《弟子規》的內容 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 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山勝水、品 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 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蒙書誦讀、民間傳說、曆法與生肖、詩詞誦讀(一)、娛樂體育、曲藝與雜技、詩詞誦讀(二)、中華河流、政治人物、詩詞誦讀(三)共十個單元,35個課時。

  (三)教材編排原則: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透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 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 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法學法:

  自學法、感情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六、教學時間安排:

  每課均一課時。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其中,以“一山一水一聖人”為代表的齊魯文化最為突出。本套課程設計,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人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綜合文化素質,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本套教材包含“經典驛站”、“藝術樂園”兩個單元。

  “經典驛站”: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中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包括:《聲律啟蒙》、《增廣賢文》、《弟子規》、《幼學雜詩》、《中華改良雜字》、《千家詩》、《神童詩》《隨園詩話》、《世說新語》節選部分內容,共17課。

  “藝術樂園”: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摘抄部分格言警句供同學們欣賞。教材的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的精華部分);“溫馨點選”(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的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成長袋”(為學生提供一個總結評價、積累沉澱的空間)。

  三、教學措施

  1、要精心備課,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全面蒐集教學材料,做到講解全面,便於讓學生更全面的瞭解經典。

  2、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結合少年兒童的個性生活體驗,為他們學習中華民族文化拓展了廣闊的空間,營造了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3、拓展學生的認識領域、情感領域和實踐領域,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4、教學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透過學生自己的誦讀、感悟、參與和交流等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嘗試和實踐的過程中豐富情感,獲取知識技能。

  5、努力作到四個“最佳化”,即最佳化教學目標,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最佳化教學方法,最佳化師生關係,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圍繞以活動反饋機制為主題,以活動串起學生表現,提高教學質量。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分析:

  學生經過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七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論語·十則》,學生對《論語》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十個單元,共有34課。當你暢遊於這套教材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你會感悟到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事的語重心長的教誨,會學到讀書的方法和道理,會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國的民族藝術。

  三、課程目標

  (一)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瞭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瞭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形式,自覺拓展學習視野,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四)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掌握學習傳統文化的科學方法,養成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

  (五)學習傳統文明禮儀,提高個人修養。

  (六)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培養合作意識。

  四、實施措施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文化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透過傳統文化課程內容的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透過活動性學習,使學生在誦讀、感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

  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學習活動,如詩歌朗誦、書法比賽、藝術節等,充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透過參觀遊覽文化古蹟、尋訪歷史文化名人、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社會意義。

  (四)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組織學習活動,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小養成喜歡讀書、認真書寫、勤于思考、踴躍發言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體現教學的層次性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不同特點,體現教學要求的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和自信,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循序漸進,得以發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學要求。

  (六)重視對學生的文化薰陶學習經典重在積累感悟。透過品味經典之韻、感受志士之魂、領略山水之美、參與藝術之樂,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滋養,獲得文化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品格。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力求以情動人、以情啟智、以情養德,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七)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初步的鑑別意識傳統文化因歷史的侷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現代價值觀念的內容。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初步的辨別和鑑賞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鑑別意識。

  (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傳統文化是一門新課程,教師要加強對傳統文化內容的學習與研究,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要建立開放的課程資源網路,充分利用農村、社群等本地文化教育資源,並發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選擇不同的教育活動方式和型別,對學生進行教育。

  (十)注意處理好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係

  本課程既有自己的獨特性,又與其他課程有一定的聯絡,在實施本課程的過程中,應注意與語文、品德等學科的教學或校內外其他教育活動相結合,相互促進,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五、教學進度

  本教材共十個單元,本學期教授前五個單元。每課一課時,合計共18課時。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篇7

  教學內容:

  這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領略中華傳統文化》內容之一書畫藝術,是對文字內容的拓展,旨在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到祖國書畫藝術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對書畫藝術的認同感、親近感。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一個階段的學習,已經瞭解了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一定的基礎。一方面書畫藝術已在學生生活的周圍出現,學生已初步瞭解一些書畫名家的故事;另一方面,學生並沒有對生活中出現的書畫藝術從欣賞的角度去關注。本節課就是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引導他們欣賞書畫藝術的美,體會書畫藝術的出神入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透過學習、瞭解、欣賞中華傳統文化之一的中國書畫藝術,讓學生對中國書畫藝術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從而去關注中國書畫;

  2、透過學習、交流彙報等活動,瞭解中國書畫藝術獨特藝術魅力,從而更加珍視這一獨具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

  過程與方法:

  1、透過談談、賞賞、想想,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訊以及表達資訊的能力。

  2、透過課前預習、收集資料等學習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透過欣賞作品和開展現場活動,加深學生對中國書畫藝術的認同感,並由此產生民族自豪感;

  2、透過閱讀書畫家的故事,啟示學生書畫藝術的習得與創造,與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使學生受到勤奮刻苦的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透過學習活動:讓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書畫藝術特點(詩書畫印融為一體、追求意境美)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從而去關注中國書畫藝術;

  難點:

  1、使學生初步對中國書畫藝術產生興趣;培養學生珍視我們的國粹——中國書畫的思想感情。

  2、感悟到中國書畫的意境美。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課前調查

  1、觀察生活中那些地方有書畫作品和,那些東西印有書畫作品;;

  2、透過上網等手段瞭解國畫藝術的特點(包括筆墨線條的運用,行書的特點,印章的作用等);

  3、蒐集齊白石《不叫一日閒過》和《胸有成竹》的故事;

  4、經過父母允許,帶一件書畫藝術品和印有書畫藝術品的東西。

  教學過程:

  一、 影片匯入,初步感受書畫藝術的神奇魅力。

  1、 同學們, 在開始今天的傳統文化之旅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組作品。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課件展示本校學生的剪紙作品和葉貼畫作品]。

  {課件設計意圖:透過這兩組圖片的展示,讓學生在觀察和對比中感受到,剪紙作品是我們的傳統藝術,葉貼畫屬於現代藝術,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和我們的繪畫藝術有關,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藝術來源於生活,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2、 現在,老師再帶領大家去欣賞一幅流動的畫。

  [課件出示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清明上河圖》。是從手機拍的視屏中截取了我所需要的一段錄影,在時間上進行了精準的計算]

  {課件設計意圖:這段動畫的播放,就是讓學生感受到,《清明上河圖》所表現出的高超繪畫藝術,中國館選擇把書畫藝術作為鎮館之寶展現在全世界的人民面前,這說明了書畫藝術是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國粹。}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幅畫是在什麼地方展示的嗎?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並且是做為鎮館之寶展示出來的。同學們,在這樣一場盛會上,中國館選擇把書畫藝術作為鎮館之寶展現在全世界的人民面前,這說明了什麼?

  3、今天我們就去領略我們的另一個傳統文化——書畫藝術。(板書)

  二、交流生活中的書畫藝術,透過圖片展示,使學生初步感受書畫藝術與生活的融合。

  1、課前你瞭解了哪些物品中印有書畫作品?怎麼了解的。交流。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有書畫作品呢?學校,賓館,展覽館,飯店,大街上的廣告牌等等。

  可見歷經千年的書畫藝術到今天仍然被我們廣大的觀眾所接受,所喜歡,那他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傳統文化》是經山東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透過的地方課程,學習傳統文化,在研讀中華經典的同時,注重國學思想精髓與當代教育思想的結合,並融入學生創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學習等內容。透過這些經典內容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熱愛學習,孝敬老人,關愛他人等道理,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

  二、學生現狀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15人,由於年齡小,自制能力差,課堂太隨便。受識字少的限制不願讀書,更不願背誦。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說話隨便。首先應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入手,使他們覺得《傳統文化》是一門趣味性很濃的學科,豐富多彩的畫面,和膾炙人口的兒歌,使他們喜歡統文化。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九個單元,共有三十四課。

  1、“蒙書誦讀”單元的內容,是我國古代人民生活經驗和智慧的總結,集中反映了中國人的人生態度和處事原則。

  2、“詩歌誦讀(一)”單元選取了四首詠物詩,讓我們一同來體會詩人時怎樣透過描寫一隻禪、一朵花、來表達自己情懷的。

  3、“傳統節日”單元我們將一起走進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聞一聞端午節的飄香米棕,賞一賞中秋節的如盤明月,在重陽節觀賞菊花、登高望遠。

  4、“書法名家”單元我們來了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

  5、“繪畫名作”單元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繪畫作品,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

  6、“齊魯名人”單元中齊魯大地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山東人的智慧、俠義和忠誠,在這些人物身上得到很好的體現。

  7、“詩歌誦讀(二)”單元選讀的幾首詩歌,不但告訴我們怎樣學習知識,害告訴我們怎樣運用知識,不要做那種只會讀死書、不能應用的書呆子。

  8、“名勝古蹟“單元我們將一起遊覽陝西橋上的黃帝陵,驪山腳下的兵馬俑‘在高山峻嶺之上蜿蜒起伏的萬里長城這些古代的遺蹟,共同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創造。

  9、“政治人物”單元讓我們走進秦始皇、漢武帝和曹操,看一看這些古代帝王的雄才大略,評一評他們的功過是非。

  10、“宮殿園林”單元將帶你走進聞名世界的故宮、風光迷人的北京頤和園和蘇州園林。

  四、教學目標

  1、能夠熟讀、背誦這些經典名句,能大體瞭解其意思。

  2、學習了這些經典文章之後,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聽到古代聖賢語重心長的教誨,並能在實際中學以致用。

  3、初步瞭解繪畫、書法、建築等形式,培養自己熱愛中華傳統習俗的感情。

  4、瞭解本地的歷史文化名人、名勝古蹟等,能在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嘗試參加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5、逐步產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6、瞭解傳統文明禮儀方面的常識,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

  7、能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初步具有誠實守信、關心他人的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傳統文化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倡導學生先求熟讀,並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傳統文化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傳統文化,注重教育學生,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美德。

  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六、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

  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七、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八、教學進度

  每週三課時。第一學期學習一至五單元。第二學期學習六至九單元。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篇9

  一、學情分析

  現在,大部分學生家長忙於自己的工作需要,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心不夠,養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風和學習習慣,致使學生的學習水平、生活習慣等方面差異很大。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發現一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對《三字經》、《弟子規》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對《論語》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傳統文化致使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

  “經典驛站”部分主要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讓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山海經》三個部分。

  “名人長廊”部分主要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鑑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黃河、泰山等名勝,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部分引領學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歇後語”和“民謠”兩個部分。

  本學期,我們重點學習“經典驛站”“名人長廊”這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溫馨點選”(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透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養成良好品德。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所有這些,在今天的素質教育中仍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五、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六、教學進度:

  每週一課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篇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經過以前時間的學習,我發現本班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瞭解有一定的基礎。而且在前幾年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三字經》、《千字文》以及古詩文等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蒙書誦讀”“詩歌誦讀(一)(二)”“音樂舞蹈”“書法藝術”“繪畫藝術”“傳統服飾”“歷代文學”“齊魯文人”“姓氏稱謂”十個單元。

  “詩歌誦讀”:學習、諒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

  “歷代文學”:學習古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感悟中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齊魯文人”:認識李清照、辛棄疾、蒲松齡和孔尚任,走進他們的生活,體味他們的胸懷。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中國文化精髓,積累一定的經典名篇,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初步瞭解古代大詩人的生平行跡。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會學習,開啟心智,提升志趣,並透過蒐集更多的關於教材的資料的過程中習得自

  主學習的有效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詩詞教學進行閱讀積累,培育審美情感,培養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我國古代的一些傳統藝術和中華民俗,詩詞教學的重點在於反覆誦讀,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難點:過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導學生領悟他們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座標,堅定正確的人生信念。瞭解齊魯文化遺產,瞭解山水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五、教學進度:

  第一週: 古詩兩首

  第二週: 詩詞兩首

  第三週: 古詩兩首

  第四周: 漢服

  第五週: 龍袍與官服

  第六週: 旗袍

  第七週: 《詩經》與楚辭

  第八週: 唐詩

  第九周: 宋詞

  第十週: 元曲

  第十一週: 明清小說

  第十二週: 李清照

  第十三週: 辛棄疾

  第十四周: 蒲松齡

  第十五週:孔尚任

  第十六週: 姓氏

  第十七週: 名、字、號

  第十八週: 謙稱、尊稱

  六、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篇11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明確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惡勞,處處依賴別人的行為;對自己表現出來的依賴性感到害羞。

  2、引導學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樹立自強自立信念。樹立報國志向,培養回報社會的美好願望和信念

  3、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獻身國家,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強不息,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難點:

  由認識自強自立到持之以恆,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教學方法:

  情景體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強

  透過觀看《20xx年國慶大閱兵》影片、圖片,讓學感知中國人民子弟兵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國防取得成就正是國家在自強不息的奮鬥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強

  透過學習教材內容:

  (1)孫臏身殘志堅,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對兵法的學習和研究,他對前途充滿信心,就是在這個信心的鼓舞下,孫臏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終於消滅了龐涓,並最終寫了《孫臏兵法》。

  (2)司馬遷忍辱著《史記》,讓學認識《史記》是偉大志向和自強不息精神的結晶。

  (3)“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充分體現了徐悲鴻那自強自立的精神。

  (4)“輪椅作家”張海迪,五歲時因患病,下身癱瘓,她卻以殘疾之軀,完成了許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的事。用鏡子看書的故事更充分說明榮譽的花環屬於自強者。

  讓學生認識教材中人物的自強不息精神,並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三、深層感悟

  1、從古今自強不息的人物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教育學生要努力學習,立志成材,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欣賞歌曲《愛拼才會贏》

  四、凝聚昇華

  讓學生認識要自強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1請同學們聯絡實際,說說生活中自強自立的一些表現。

  2說說自強自立的一些名言警句

  3做生活的強者,你準備從哪做起?

  3、教師寄語:(要求同學們作到“五要”)

  1)、要有為國家、為民族奉獻青春年華的遠大理想;

  2)、要有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3)、要有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真才實學;

  4)、要有文明守紀、嚴於律己的素質修養;

  5)、要有敢於拼搏、勇於爭先的競爭意識;

  五、教學總結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於後代的優秀文化。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內涵包羅極為廣泛。從內容上來概括,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

  六、教學後感:

  這節課學習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家也都很努力地學習著,從古代就有了許多自強自立的說法,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這種美德逐漸被我們遺落了,我們不但沒有很好的秉承上一輩的傳統,反而還有許多人忘了本,這次的班會正好提醒了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老一輩留下的傳統,也正式的宣告了我們新學習態度的良好開端。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篇12

  教學目標

  ①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②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

  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2、在活動中與同學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準備

  準備獎品“閃光的金鑰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教室黑板上寫上活動的主題:“閃光的金鑰匙”新聞釋出會。

  2、教師宣佈會議內容,規則及獎勵辦法

  內容:

  同學們將近期瞭解到的祖國傳統文化以新聞釋出的形式向大家作個彙報。

  規則:

  ①按小組選一名“新聞發言人”,“發言人”先要全面瞭解小組內各位同學蒐集到的不同的傳統文化,再加以歸納向大家作具體介紹。

  ②“新聞發言人”在介紹的過程中要接受班內“記者”們的提問。

  獎勵辦法:

  凡是讓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發言均可獎勵一把“閃光的金鑰匙”。

  [新聞釋出會的情境創設,給學生創造了一種談話交流的氛圍,激發談話交流的慾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活動的規則,從而確保課堂秩序活而不亂。]

  二、民主推薦

  ①組內交流,讓全組同學充分了解各自蒐集的資料。

  ②組內評選:推出“新聞發言人”。

  ③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紹哪些方面的傳統文化。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三、成果釋出

  ①各小組依次進行介紹“發言人”介紹的時候,本組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問。

  ②所有同學根據發言情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估。

  [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學會自評和他評。]

  四、總結頒獎

  1、邀請獲獎者上臺。

  2、引導獲獎者發表獲獎感言。

  [這一環節的設計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性學習

  選出出色的作品全班展示,“以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為題辦一份小報。

  [鍛鍊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

  六、佈置作業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傳統文化講給家裡的人聽。

  [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