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通用6篇)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通用6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又將在努力中收穫成長,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你知道領導想要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教學總結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養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教育的主要目標。素質教育的理念告訴我們打破學校以往的封閉性,引導學生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學習已是必然的趨勢,因此,貫徹新課程理念,讓學生透過親自參與、親自實踐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這個階段的孩子的一般年齡是9——11歲,玩性較重,處在兒童期的後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特點變化明顯,他們開始懂得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對事物的模仿性強,尤其是對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同時,四年級孩子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心理發生了明顯的轉變,雖然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極其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是不安的開始。如果經過正確的引導,孩子可以安然度過這個不安的時期,綜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學習的旅途中將會實現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深刻轉折,從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三、本學期的主要工作

  本學期共有20周,除去節假日和學期的首尾周外,其實約共有14周即28節綜合實踐活動課。因此這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我打算從以下三方面進行:首先,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開展一項課題研究活動;其次,根據實踐活動的體驗開展相關經驗和體會的彙報與交流活動;最後,指導學生做好相關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工作,爭取做到盡善盡美、有始有終!

  四、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透過各種方式的研究性實踐學習活動,學會分析問題並探索研究的方法,樹立合作意識,從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蒐集相關資訊和對資訊的整理、應用能力。

  過程與方法:

  瞭解科學探索的一般過程,從中獲得親身探究的經驗和體會。讓學生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調查的方法和過程,懂得對資訊進行分析與處理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瞭解實施課題的相關內容,從而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養成勤奮刻苦的學習習慣,並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學會團結協作、互幫互助,達到共同進步。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五、具體工作安排

  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擬定為一個長線活動,在長線活動的設計思路上我遵循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指導原則,讓學生自主活動。

  長線活動:我們村的綠色蔬菜。

  1、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意義。

  2、瞭解學生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在想法。

  3、指導學生根據主題分解出切實可行的子課題並形成合理的活動小組。

  4、指導學生制定活動方案和活動計劃,完成活動安排,保障活動的順利實施。

  5、指導學生根據活動計劃開展小組活動。

  6、引導學生開展好討論、交流等彙報活動,做到相關資訊的及時疏導、反饋以及分享。

  7、指導學生做好相關資訊的收集和整理。

  六、活動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應採用多元性評價。教師可根據學生在活動中面對困難的態度、處理問題的的方法、與人交往的技巧、小組合作的團隊精神、成果展示的創新等等進行注重過程性的評價。另外,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可以透過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等互評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總之,評價的目的在於激勵孩子,帶給孩子成長的自信以及學習的樂趣。

  任何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會有閃光點,只要老師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獨到的眼光去發現並學會合理地把它放大,讓孩子從中找到自信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那我們的教學才會具有生命力!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的綜合課程;我們將始終著眼於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為宗旨。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製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總之,透過各種途徑和有效的實踐方法,學生真正得到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新課程健康、快步的發展。

  二、課程目標:

  1、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3、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使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內容: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內容的多樣性,這一課程形態的目標特點及我校實際情況,綜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主要圍繞“愛我祖國,愛我家鄉,愛我社群”這一主題開展綜合活動課程,並恰當處理好新生成的目標和新的主題。

  五、具體目標:

  1、學生透過對周圍環境的考察、調查、訪問等認識人與環境的密切關係,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絡。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群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和愛心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群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學生了解社會上的許多職業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瞭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資訊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資訊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資訊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5、認識家鄉,透過對家鄉地理、人文、風情、民俗、土特產、工農業生產等方面的調查,學生對家鄉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六、實施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和實施四大指定領域。

  根據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用綜合主題或綜合專案的形式將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2、把資訊科技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積極運用網路技術等資訊科技手段,為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開闢空間,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範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

  3、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

  4、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包括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級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級與跨年級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動評價:

  1、方案卡與評價表展示。

  2、舉行一次現場展示會,評選“先進小組”。

  3、專案作業展示。

  4、手工製作資料收集展示。

  5、撰寫總結。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對學校的各項常規都有了一定的瞭解,有一定的自制力,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中年級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動的天性仍表露無疑。對待學習的意識不強,不會主動學習,需要教師多方面引導,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意識、習慣和學習的方法。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別較大,大部分比較優秀,個別學生較差。因此,教學中應從學生現有情況出發,在原有的水平上每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活動目標

  透過自制果蔬飲料,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體驗動手操作及與人合作的快樂。透過對火災的初步瞭解,探究發生火災自護、自救的方法。透過走進廚房,體驗勞動的樂趣。透過對紙杯的再創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

  三、活動措施

  1、紮實認真地學習和實踐新課標,用心琢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2、課堂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他們的後續發展打好基礎。

  3、把學生平時的生活實際透過提煉,創設學生樂見的生活情境,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並將課堂和生活很好地連線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努力建立快樂的數學課堂,讓學生輕鬆開心地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4、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爭取做到自己能學懂的知識,讓他們自己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透過實踐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有關學科活動(環保教育、安全教育、創新教育、法制教育、時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開發社群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注重學生體驗的獲得,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目標要求

  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生活,運用其所學知識,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究知識,親身體驗實踐活動中的苦與樂,激發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學生探索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並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活動內容

  選擇和組織以學生為核心,主要圍繞三條線索開展活動。

  ①學生與自然的關係

  ②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

  ③學生與自我的關係。範圍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

  四、實施要點

  1、學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動。

  (1)說說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角色。

  (2)簡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3)經常保持個人整潔,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並能維護學校的秩序與整潔衛生。

  (4)經常參加洗衣、做飯、洗碗、整理打掃房間等家務勞動。

  (5)懂得一般生活禮儀及平常相關表現。

  (6)瞭解自己與家庭、社群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2、社群服務實踐活動。

  (1)體會參加社群服務的意義,撰寫心得體會。

  (2)瞭解自己所在社群鄰里的情況,開展適宜的鄰里交往與鄰里服務及社群服務。

  (3)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和他人。

  (4)瞭解認識相關社會行政機構及其功能,瞭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和重要性。

  3、戶外休閒與探索活動。

  (1)觀察戶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2)計劃適合學生的戶外休閒活動,並逐步學習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際關係與溝通活動。

  (1)述說自己與家庭人溝通的方式,體驗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說出自己與他人相處的經驗、體會。

  (3)參加各種團體活動,瞭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樂於表達自我並願意與人溝通,養成互相關心與遵守紀律的習慣。

  5、環境教育活動。

  (1)觀察家庭與學校周邊的環境,瞭解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2)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害,討論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四年級小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透過這三大主題激發著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透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該課程強調學生透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而這種教育功能的實現要求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定位,先進的教育理念,適宜的實踐主題,良構的實施環境和發展性的學習評價。

  二、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透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三、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五、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反對透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在評價時應重過程輕結果,特別要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應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