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春季家長會老師發言稿

幼兒園中班春季家長會老師發言稿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發言稿,發言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發言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春季家長會老師發言稿,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春季家長會老師發言稿1

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好!

  首先感謝各位家長,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我們小二班的家長會。今天我們聚在一起,無論談什麼,都離不開一個話題,那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幼兒教育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兩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功效。”那就是“家園共育”。

  經過一年半來的相處與合作,我想家長們對我們小二班的班級集體有了詳細的瞭解和認識,在此也非常感謝一年多來家長們對班級工作的支援和配合。我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家園工作定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和成績,一個班級集體就像是一個家庭,教師和家長是孩子們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們都要以這個集體為中心,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和保育工作,我們希望孩子在這個大家庭中,快樂、健康的成長。這也是今天我們召開家長會的目的。

  本次家長會共分五個議程:

  一、介紹班級具體情況

  二、課程設定

  三、教師建議

  四、家長需要配合的事項

  五、個別交流

  一、介紹班級情況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孩子們從託班進入了小班第二個學期了,記得我們的小朋友剛來幼兒園的時候,哭哭啼啼不肯來幼兒園,種種焦慮的心情以及對幼兒園的所有常規活動一無所知,透過家園的配合,使孩子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說:認識了自己的班級、老師、學號以及小朋友,結下了他們小小的友誼。同時對幼兒園的各項常規、作息時間的安排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再這些認識的過程中,孩子們逐步的適應了集體生活,並樂意參與到活動中,學習了許多的本領。這學期,從孩子進入了小班後,我們的隊伍也強大了,現在共有小朋友32位。根據孩子的年齡提升,以及我們的教學大綱要求,從託班的生活自理培養逐步過度到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的興趣。

  孩子們經過小班一學期的學習和生活,在五大領域各方面普遍有了一定的提高。

  語言領域:總體來說孩子的語言能力不均衡,好的幼兒能夠基本完整的講述簡短的故事,口齒清楚,如:樂嚴翼、蔣陽陽、楊博卿等。還有部分幼兒的語言表達積極性和興趣不是很高,口齒不清:繆錦祥、曹家陽等。

  科學領域:大部分幼兒能夠基本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數學的操作活動,但是個別年齡偏小的孩子對數學操作活動還有一定的困難,有待下學期進行加強。小班幼兒對於周圍事物的好奇心比較強,能夠初步瞭解不同季節的特徵,感受自然界變化,知道常見水果和蔬菜的名稱、特點和用處。

  健康領域:由於我們是以健康和美術為特色,故在這方面我們的孩子發展的較好,大部分幼兒都能達到小班幼兒年齡發展目標。

  社會領域:我們的孩子已經能從性別、外貌等外在特徵上比較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了,新學期開學來園也沒有分離焦慮的表現了。在體驗各種活動時,也能夠愉快的參與,親近老師和阿姨,並能夠有禮貌的向陌生老師等人問好。

  藝術領域:本班幼兒對於此類活動都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基本能跟隨音樂節奏做簡單的基本動作和模仿動作。

  對於美術方面一直是本班的教育教學重點和特色的所在,結合本園的特色水粉畫,讓幼兒運用多種材料看看、做做、玩玩等方式,引導和幫助幼兒瞭解、學習。使幼兒從不會畫到會畫,從不願意畫到願意畫到最後的想畫。

  二、幼兒園的課程設定

  幼兒園到底教些什麼,孩子們到底學些什麼,肯定是家長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下面我進行些簡單的介紹本學期我們仍然採用主題與領域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保教工作。我們的目的在於讓幼兒感受到幼兒園集體生活的愉悅,同時又促進幼兒在社會、語言、健康、科學、藝術等領域方面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以發展和提高。

  這一學期,我們依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將繼續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在每一個主題活動開展之前,我們就會請家長和孩子們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各種圖片、圖書、照片、實物或VCD等資料等,為幼兒積累前期經驗,同時也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由於孩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就能積極參與講述、操作、表演等活動,從中學會分享經驗,豐富知識,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並在每次活動中逐漸養成細緻、耐心、主動學習、探索等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領域活動則分為語言領域、健康領域、藝術領域、科學領域、社會性領域。根據主題網路我們設定了主題牆。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同一活動區活動的幼兒還能透過同伴間的相互交流不斷產生新的思想火花,進而不斷地進行新的探索活動。

  三、班級特色介紹

  本學期班級的特色――幼兒泥工,泥塑工藝是我園民間流傳很廣的一種手工藝,我們將透過各種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喜歡泥塑這一藝術活動,幫助幼兒初步掌握簡單的揉、搓、捏、連線等技能。如安排內容有:湯糰、麻花、大餅、麵條、棒棒糖、小蝌蚪、鴨子、小魚等等。

  四、介紹本學期的教學內容(見牆面)

  二月主題:過年真好

  五、向家長介紹班務工作,取得家長的配合

  每月均需要家長配合的內容:

  1、當孩子在現階段出現了一些問題時,我們會透過口頭交流的形式或家園聯絡表的方式與您聯絡,希望得到各位家長的支援和配合。

  2、當我們在主題活動中有需要您配合的表格或幫助孩子查詢資料時,希望家長能從百忙中抽出時間共同完成好任務,《幼兒成長冊》希望家長能夠及時反饋。

  3、請家長們隨時關注班級論壇,關注班級的各種動態。(家長註冊)

  4、我們也非常真誠的希望您能將在育兒過程中的好的經驗和困惑,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介紹給大家。

  5、幼兒來、離家時,請家長檢查幼兒身上有無危險物品,要求將危險的物品帶到幼兒園。

  6、幼兒接送要由專人來接,如果換人了請及時與老師聯絡,入園是必須送到幼兒園門口,交到老師和保育員手中。(校訓通反饋)

  7、親子活動討論(具體安排在三、四月份)

  六、家長配合工作

  1、我們的工作要做好,更重要的是得到各位的支援,因此希望各位能配合我們做好一些工作:

  2、為讓幼兒能參加晨間活動和不耽誤正常的教學活動,希望各位家長能儘量讓孩子在8:30前到園。再次強調我們來園的時間:早上7:45―8:30離園時間:下午4點――4點30分。

  3、為了您的孩子安全,家長應把孩子送到門口本班阿姨的手裡,孩子要有專人接送,如有事需要其他人代接,應事先通知本班教師。

  4、請及時填寫家園聯絡手冊,我們將在每一週的週五下午把手冊發回去,請您週一交給班級老師。

  5、評選班級家委會成員,三――四名家長。

  要求:要有一顆愛班級,愛孩子的心,願意為班級出力。

  七、家庭教育策略交流

  話題:

  1、如何對寶寶進行數教育

  2、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數數

  首先家長們交流,最後教師根據家長的交流,結合幼兒教育的先進理念,進行小結和反饋,有效提升家長們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方法。(參考資料另附)

  八、徵求家長意見和要求

  家長髮言。為了我們的工作能夠做的更好,希望各位能給我們提出寶貴的建議和要求。(家長們提意見)

  九、結束語

  家長會到此結束,如果你還有什麼不清楚或者想了解的地方,你可以和我們老師個別交流。最後,我衷心感謝家長們一直以來對我們工作的支援和配合,使我們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步和改善,當然在我們的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實踐和總結,爭取將這份工作做得更好,同時也希望家長們能給我們一些寶貴的意見,以便家園共育,為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作努力!謝謝大家。

幼兒園中班春季家長會老師發言稿2

尊敬的各位家長:

  你們好!

  感謝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參加今天的家長會。這讓我們感受到了你們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援,同時也是您對孩子的一種關心和關注。正是您的信任理解和支援,我們的工作才能順利的`開展。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幼兒教育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兩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家園共育”。今天的家長會主要是讓各位家長更多的瞭解一下我們中班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及向大家傳達一下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

  本學期我們所學的主要內容都在每週課程表上。課程表安排的內容有:語言、健康、數學、美術、音樂、科學、等這些方面的內容,有些是幼兒用書上的,有些是教師參考資料上的。除此之外,我們還開設區域活動課:我們不只是要讓孩子學會動手、動腦,還要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學會交往、學會分享及合作的能力。

  現在我們班共有孩子40人(男生22人,女生18人)。幼兒園中班是幼兒三年學前教育中承上啟下的階段,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有他特有的年齡特點。為了我們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本學期我們根據班內孩子的情況和特點,以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興趣愛好為重點。讓孩子學會做人做事懂禮貌,不斷的提升自理能力,培養孩子善於動腦、敢想、敢說、勇於實踐的能力。接下來我把中班的有關情況簡單地介紹一下。

  一、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1、注意力集中。集中精力從事某種活動的時間也較以前延長,小班一堂課15分鐘,中班為20―25分鐘。

  2、能動能靜。反應快,動作靈活,活潑好動特點在中班孩子身上表現尤為突出。他們總是不停的變換姿勢和活動方式。如動動手、伸伸腿或做小動作、自由的奔跑等,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動,顯得比小班幼兒自由放鬆,甚至無拘無束。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中班的孩子好動,因此,孩子與孩子間容易產生肢體的接觸,特別是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會有攻擊性行為。這是中班孩子一個較普遍的特點。所以本學期老師會不停地提醒孩子接下去該做什麼了,幫助他們養成幼兒園生活、學習的規律。

  3、嘴巴甜。這一階段的孩子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運用語言交往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比較愛講話,甚至不分場合和時間,甚至討好老師,比如喜歡在老師面前告狀。根據這個特點,我們時刻要求孩子回答問題完整,能說一整句,就不說半句,能說半句,就不說兩個字。同時區別對待幼兒的告狀行為。告狀並不是壞事情,有些事情小孩子認為自己解決不了,告訴大人,這也是好事情,應該鼓勵。當然,孩子告狀的時候,並不總是他有理,也不總是他做的對。這個時候,關鍵是大人的處理方法:大人在處理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原則,如果孩子告的對,要表揚,如果孩子告的不對,也要委婉的糾正。比如:現在有些孩子會把想象和現實混為一談,有些家長說孩子愛撒謊,說大話,其實不是,是孩子希望這樣,但是他不明白希望不等於事實,所以會說出一些跟事實相違背的語言。這時候,我們不能去指責孩子,而應該耐心告訴孩子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要讓孩子明白:告狀≠有理。這樣,孩子在遇到一些事情,就會根據情況,正確判斷是否需要告訴大人來處理,而不是亂告狀。

  4、聰明中的麻煩。處在遊戲的高峰時期,他們不僅愛玩遊戲而且會玩遊戲。會自己確定主題,安排角色,獨立遊戲。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遊戲中逐漸形成夥伴關係。而且,有了相對穩定的遊戲夥伴。我們的孩子多聰明,可是麻煩哪兒來呢?由於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種交往的方式是正確的容易發生爭執和攻擊性行為。

  孩子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很多,比如:第一,幼兒平時喜歡看一些攻擊性強的電視,如片、《奧特曼》等,幼兒的模仿力較強,好奇心也教強,比如:他們在平時看了攻擊性強的鏡頭,如奧特曼打怪獸後就像嚐嚐當宇宙英雄的感覺。於是來到幼兒園就把其他小朋友當作怪獸打。結果被打疼的幼兒就哭者來告訴老師。第二,現在的孩子都養尊處優,在家裡當慣了小公主,小皇子。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習慣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圍著他們轉,要什麼給什麼的日子。因此在幼兒園裡受了一點委屈就動手打人。第三,攻擊性行為和肢體摩擦是中班孩子的一個特點,到了這個年齡孩子會產生渴望與人交往的心理,但是往往力不從心,不知道如何發起交往,因此才會有肢體的衝突。

  這需要我們正確對待,耐心地在實際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確的交往方式,多鼓勵。不要採取簡單的方法去制止和責備。我希望家長能擺好一個心態,就是孩子本身並不是有意識的去“打架”,所以希望家長諒解,也多配合我們的工作,在活動中向幼兒灌輸團結友愛的思想。比如多多向幼兒講述一些團結友愛的故事,激發幼兒的團結意識,和我們一起指導幼兒正確與人交往的技巧,減少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產生。

  二、幼兒工作:

  1、自理方面。其實,我特別希望老師與家長們能統一思想,這個思想就是: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都指導他們自己做,我們在教育中儘可能地放手,讓孩子進行活動,讓孩子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嘗試、去思考、去做出結論。可能很多家長還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一再強調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去代替孩子收拾玩具,或者喂他們吃飯,這不僅僅是因為要從小養成孩子的獨立性,同時也是發展孩子的手部肌肉。現在孩子還處在發展階段,手部肌肉協調性不是很好,如果家長什麼都包辦,孩子的手部肌肉沒有得到發展,今後孩子的動作、動手能力會比其他孩子晚。

  2、解決問題方面。上面有介紹到幼兒的告狀行為和攻擊性行為。本學期除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之外,我們也希望培養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平常經常能聽到小朋友來告狀,發生一點小矛盾都想得到老師的幫助,希望老師能來幫忙解決,而我們現在想培養孩子們自己來解決這個矛盾,不僅能發展幼兒的語言,還能培養孩子的情商。培養孩子善於動腦筋、敢想、敢說、勇於實踐。還有些孩子平常在班級裡面比較靦腆,我們也將注重孩子自信心的訓練,要求孩子在與別人對話或是表演時能大膽自信。

  3、班級管理方面。中班的孩子自理能力提高了,為他人服務的意識也慢慢在萌芽。因此,我們建立了值日生制度。每個星期有五天,每天都有孩子輪當值日,整理班級桌椅,檢查一下教室玩具是否分類擺放正確、督促其它幼兒洗手、喝水排隊、做早操,提醒幼兒離開座位把小椅子放好等。

  三、家長工作:

  1、現在我們從樓下換到二樓,班級換了,上下樓梯就成為安全的問題。希望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注意上下樓梯的安全,提醒孩子抓住扶手一步一步的走,不要在樓梯上跑跳、嬉戲,更不要讓孩子在樓梯扶手上滑下去。

  2、為加強幼兒安全教育管理,我們仍然實行“家長憑接送卡接送幼兒”制度,就是說你的孩子每天有固定人員接送的話,那不必出示接送卡,要是固定人員臨時有事,最好請您提前把接送卡轉交給當天要來接孩子的那個人,在來不及轉交的情況下,請您及時打個電話跟老師聯絡好,向老師說明代接人與孩子的關係,並讓幫你接孩子的人帶上接送卡,值得注意的是,代接的人必須是年滿18週歲的成年人。

  3、幼兒園裡每週都會安排玩大型玩具、玩沙、進行構建活動等等,所以放學以後要求孩子及時回家,不在幼兒園內逗留,玩大型玩具等,請大家回去後一定要轉告各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另外,如果孩子一定要在幼兒園內玩耍的,那一定要請接幼兒的家長看護好自己的孩子,避免與他人閒聊而忽略了孩子的安全,從而造成事故的發生。

  4、幼兒園強調小朋友不佩戴金銀首飾等小掛件,以防丟失或不小心被孩子吞食,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家長要教育好孩子不玩尖銳的東西或其他有危險的物品(如:豆類、硬幣、小棒、小刀等等)

  5、關於幼兒吃藥。需中午吃藥的幼兒,請家長將藥用袋子裝好,寫清楚用法和服用劑量,交給門口的保育老師,保育老師會發到每一個班級。如果幼兒生病不來上學,請家長及時與老師聯絡,打電話或發簡訊都可以。

  四、家長配合

  幼兒教育是三位一體的,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幼兒園、社會三個環境。首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孩子即使進入幼兒園,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可替代的,作為家長應該怎樣配合幼兒園教育好孩子,針對中班孩子這個階段,我歸納了幾點供大家參考。

  1、在日常的活動中,我們常常會因為課程的需要請您帶一些物品或請您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準備工作,如收集廢舊物品、和幼兒共同完成作業。我們會將這些要求寫在黑板上或發校信通,請您來接孩子時注意看一下。

  2、多方面教育孩子講究衛生,養成好習慣,不乾淨的食物不能吃,早晚要刷牙、漱口。勤給孩子洗澡、剪指甲、換衣服可隨時隨地利用一些時間給孩子講一些有關衛生習慣的知識。

  3、安全方面。平時無論在家裡還是帶著孩子外出都要多給孩子講一些安全方面的問題,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如:走路時看交通標誌,遵守交通規則,不跟陌生人走、不要摸電插座、學會自己報警等。

  4、教育孩子互敬、互愛、互讓的好習慣。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以及簡單的禮貌用語:謝謝、對不起、不客氣等。

  五、關於保險和“早期教育徵訂”(發單子)

  家長會到此結束,如果你還有什麼不清楚或者想了解的地方,你可以和我們老師個別交流。最後,我衷心感謝家長們一直以來對我們工作的支援和配合,使我們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步和改善,當然在我們的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實踐和總結,爭取將這份工作做得更好,同時也希望家長們能給我們一些寶貴的意見,以便家園共育,為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作努力!再一次感謝各位的參加。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