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抒寫鄉情的千古絕唱,恰逢重陽佳節,作業孤身漂泊於繁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獨,非常思念家鄉親人。前兩句寫詩人想念親人,後兩句寫親人也在思念他。情之所至,所以寫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名句。
學情分析
學習本篇課文時正好是深秋時節,也正值重陽之際,而這首詩又正好是抒寫秋色鄉情的千古絕唱。要引導學生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藉助註釋,結合圖意並結合秋天的特點來理解詩意,感受詩中那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學習“憶、異”等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瞭解背景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17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自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詩讀通、讀正確。
2、自思:想想自己讀懂了什麼,並提出自讀中產生的疑惑。
3、交流,讀讀、說說、問問。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自主合作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三、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說說讀懂了什麼,並提出小組學習時產生的問題及討論的結果。
2、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問題。
設計意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發表意見。
四、感情朗讀,啟發想象
1、指名朗讀詩文。提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以情促讀。提問:你能用讀來表達這種思想感情嗎?
3、引導以讀啟發想象。提問:同學們在朗讀時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能交流一下嗎?
4、學生交流想象的景象,並再次練習有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朗讀詩歌,入情入境感受詩歌的畫面。
五、欣賞古詩,品讀古詩
1、賞讀古詩,教師指導。
2、品讀文字,述說感覺。問:你覺得這首詩中,哪些字用得特別好?
設計意圖:學會欣賞詩歌。
六、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根據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設計意圖:背誦詩歌。
七、指導寫字
1、小組內交流難寫易錯的`字。
2、師範寫“逢、倍、插”,強調結構及筆順,讓生書空。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設計意圖:養成正確書寫漢字的好習慣。
八、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思念家鄉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設計意圖:擴充套件知識。
九、作業
課下蒐集古往今來懷鄉思親的人們留下的千古佳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2
課時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4、想象畫面,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反覆吟誦,想象畫面,感受詩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身在他鄉,在重陽節時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重陽節與王維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遊戲開始,激情匯入
1、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每當佳節來臨,我們總會和自己的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可唐朝著名的詩人王維,卻在重陽佳節的時候,還孤獨地在他鄉苦讀。此時,看著別人攜老扶幼、開開心心地過節時,於是詩人就用手中的筆來表達心中對家鄉親人的無盡思念。今天讓我們細細地來品味這首王維的思親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板書齊讀課題。
二、緊扣詩眼,從“憶”出發
1、師:讀一讀詩題,你知道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詩人在重陽節的時候思念起了家鄉的親人。
2、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那種思念?
生:(憶)
3、師:怎樣記住“憶”?豎心旁表示什麼?
回憶源於內心,回憶往事,免不了融入個人的情感。詩人在重陽節回憶起親人,會有著怎樣的情感呢?
三、讀順詩文,感悟詩境
1.今天就讓我們乘坐歷史的列車,跨越時空,一起走進王維少年時的心境。請同學們開啟語文書,自由讀詩三遍,要把詩讀通順,把字讀正確,尤其注意生字的讀音。
2、同桌互讀,給出評價,交流識字方法,同時在自己沒有讀懂的字詞做上記號。
3、結合課文下面的註解,由字及詞,解決“不懂”。
4、重點指導:
(1)“異”——“異鄉”“異客”
推薦識字方法:與形近字“導”區別
學生口頭組詞:異國、異地……
師:什麼叫“異國”?(其他的國家)那“異鄉”“異客”是什麼意思?
(2)“插”——“遍插”
師範寫,引導學生注意右半邊的筆順。
師:“遍插”到底插哪兒呢?(佩帶於臂,或掛在腰上,還可以插在頭上。課件出示。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這天,大家在頭上插上茱萸,登上高處,據說可以辟邪,消災。)
5、師:再讀古詩,藉助書上的註釋和大家討論後形成的註釋,自己試著理解詩歌的意思。
四、想象畫面,由“意”入心
(一)想象“獨”,體會“思親”
1、師:讀一讀,想一想:詩中第一行,短短的七個字,卻出現了兩個“異”字,你感受到什麼?
生:“孤獨”
師:回答的真棒。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當時的唐朝首都長安,走近王維當年的生活,感受詩人的內心世界。(課件出示)
走在大街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而他感到
路過大院時,親朋相聚,舉杯痛飲,而他感到
出門遠遊中,攜老扶幼,歡聲笑語,而他感到
2、師:詩人的心中在想什麼呢?
生:“思親”
3、指導朗讀:是呀,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於是詩人才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
(過渡語):讀的真好,這是我們看到的第一幅畫面,現在我們來讀一讀第二句詩,這裡又讓你看到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4、全班交流:
師總結:在重陽佳節裡,家家戶戶共慶團圓。此時的詩人卻獨自走在街頭,目睹周圍人家的其樂融融,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鄉的親人。此時,你能用詩裡面的幾個字來說說他此時的心情嗎?
生:“倍思親”
師:你太了不起了,這麼快就知道了答案。現在我們就一起把剛才自己想到的畫面與大家分享,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當年的生活,體會詩人的內心感情。提供句式:(課件出示這三句填空)
當中秋來臨,遠在外地求職謀生的人們,對著空中高掛的明月,只能用這樣的詩句遙寄對家鄉親人的想念:“xx xx”
當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遠在異國的海外遊子,懷著對家人的無盡思念,用詩句來說出他心底的思念之言:“xx xx”
當重陽之時,看著人家舉家團圓,詩人不由地說:“ ”
齊讀第二句,之後連讀前兩句。
(二),想“少一人”,體會思鄉之情
(過渡語):讀的真好!我們再自由地讀一讀後兩句,此時你又看到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生:……
1、師:你說的真不錯。就在這樣的孤獨中,王維想起了以前在家鄉讀書的時候。(課件出示)那時候,自己也會在重陽節時,和兄弟們一起插上茱萸、登上高處,可如今兄弟們站在高處,卻少了一人,少了誰呢?
生:王維。
2、假如此時你是王維的兄弟們,看著王維不能和他們一起慶祝,你會感慨地說什麼呢?生:“少一人”
3、我們再靜靜地默讀,想想這幅畫面最不完美的地方是什麼?
生:“少一人”
4、指導朗讀:“少一人”是詩人此時最大的悲傷,讓我們帶著這種悲傷,一起來表達詩人心中無奈的吶喊——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齊讀
(三)指導背誦,情景交融
師:你們讀的讓老師都感到深深的悲傷。可現在正碰到重陽佳節,秋陽高照,遙想此刻兄弟們一定在身上插上茱萸香草了,一定在飲菊花酒了,一定在登高遠眺了,你們可知道,我——
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此時此刻,我彷彿聽到了兄弟們的歡聲笑語,他們也一定正惦念著我,我的心裡又多了一絲安慰。“遙知——”
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遍插茱萸少一人”,唯獨少我一個人啊,怎能不讓我——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齊讀全詩感悟。
背誦古詩。
五、回扣詩眼,感悟詩“心”
1、師:學完整首詩,我們再來看看“憶”,此時的“憶”還單單只是回憶嗎? “憶”翻譯成什麼意思才更為貼切?
生:思念
師:非常準確,所以在詩的正文中詩人就用了一個什麼字?
生:思
2、師:太棒了,“憶”和“思”原本就是一組近義詞,都是指思念。既然詩人如此思念家鄉的親人,為什麼不回去呢?課件出示:王維,唐代大詩人,十五歲就離開了故鄉到長安讀書,到二十歲考中進士。這段時間,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異地生活,自然會產生濃厚的思鄉之情,尤其在佳節到來之際,這種情感更加強烈。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
3、師:好男兒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這是一種深深的無奈。此時的思念就似美酒一樣,越釀越醇,於是才寫出這首思鄉的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才誕生了思鄉的千古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六、舉一反三,遷移拓展
是啊,古往今來,懷鄉思親的人們留下了許多千古佳句。我們一起來學學這兩首:出示《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泊船瓜洲雜詩
(宋)王安石(唐)王維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假如你有親人在外地工作,你能用一段話說說你對他的思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