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圓面積》二教學設計

小學六年級數學《圓面積》二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六年級數學《圓面積》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並能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圓的面積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使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初步養成獨立思考,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並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的習慣,體會學習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靈活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夠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用數學的方法予以解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二、自學課本,提出疑難

  自學課本16頁前兩部分的內容,並嘗試完成這兩道題,將不明白的地方標出來?

  三、組內交流,質疑問難

  請小組內所有學生將自己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在組內互幫互學,並能夠把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說出來,互相交流。組長在彙報時要說出本組主要解決了什麼問題,或者說我們透過學習交流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四、彙報展示,梳理引導

  1.組織各小組進行彙報展示組內交流情況。

  學生需討論的問題是:

  (1)第一個情境中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即根據題意求能澆灌多大面積的農田,就是求半徑是3釐米的圓的面積。

  (2)第二個情境中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所以知道要求圓的面積是多少?必須先求出圓的半徑;另一方面從圓的.周長公式可知,已知周長可以求出圓的半徑。

  五、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1.鬧鐘的分針長10cm。

  (1)從2時到3時分針掃過的面積是多少?

  (2)從2時到3時分針針尖走過了多少釐米?

  (3)如果時針的長度是8cm,那麼從2時到3時時針掃過的面積是多少?

  先獨立思考,然後兩人交流一下再獨立完成,如果還有困難可以在小組內交流

  2.一塊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草地,在正方形右下角的頂點上有一棵樹,在樹上拴著一頭牛,繩長是10米,牛能吃到的草場面積是多少?(拴牛的長度忽略不計)

  你能畫圖表示題意嗎?

  小組同學合作完成

  認真思考,完成下題

  1.鬧鐘的分針長10cm。

  (1)從2時到3時分針掃過的面積是多少?

  (2)從2時到3時分針針尖走過了多少釐米?

  (3)如果時針的長度是8cm,那麼從1時到6時時針掃過的面積是多少?

  2.一塊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草地,在正方形右下角的頂點上有一棵樹,在樹上拴著一頭牛,繩長是10米,牛能吃到的草場面積是多少?(拴牛的長度忽略不計)

  你能畫圖表示題意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