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陳太丘與友期》公開課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七年級《陳太丘與友期》公開課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陳太丘與友期》公開課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陳太丘與友期》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如:乃、期、委等,藉助註釋與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疏通文意。

  2、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3、學習誠實、守信的美德。

  教學重難點

  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運用語言描寫與動作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有一個成語叫“難兄難弟”,大家知道說的是誰嗎?是陳元方和陳季方。我們今天也來看看元方小時候的故事,看看她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集體朗讀課文。

  2、教師從語音、語調、節奏、情感等角度進行指導。

  3、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互評,教師點評。

  三、疏通文意,感知文字

  1、小組成員結合註釋進行翻譯,並把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勾畫出來,教師精講點撥。

  2、利用多媒體出示本課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文言詞語。

  期:去:

  不:委:

  引:顧:

  四、分組討論,質疑問難

  教師提問:有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假如你是陳太丘,你會怎麼做?

  學生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教師提問:那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提問:“有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麼?

  學生探討、交流。

  教師提問:假如第二天陳太丘與友人見面,他們倆各自會說些什麼?

  學生暢談。

  五、拓展延伸,美文共賞

  多媒體出示《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

  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

  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選自《世說新語》

  讀了這個故事後,你認為什麼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六、課堂小結

  教師提問:同學們,聯絡我們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這一光榮傳統,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心,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七、佈置作業

  1、推薦閱讀《世說新語》。

  2、課本劇表演:課外小組成員根據《成太丘與友期》的內容,適當分配角色,自編臺詞,編排課本劇。

  七年級《陳太丘與友期》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利用註釋和工具書,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歸納主旨。重點講解文中的疑難字詞,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藉助工具書理解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三、教學方法:

  誦讀品味法:讀時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物表達情感。

  探究評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物進行評價。

  四、學法指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興匯入。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揹著七個背囊趕路,這七個背囊分別裝著“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他來到渡口,渡船剛開出時風平浪靜,過了不久,小船上下顛簸,十分危險。船家說:“客官,我的船小負載太重,你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可是年輕人哪一個都捨不得丟,如果你是這個年輕人,你會丟棄哪個背囊?

  學生:“金錢”、“榮譽”、“美貌”……

  故事中的年輕人思考一會兒,把“誠信”拋進水裡。結果沒想到這個年輕人因為失去了誠信,找工作四處碰壁,與人交朋友也沒人願意相信他,這時他才醒悟到誠信的重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有關“誠信”的文言故事——《陳太丘與友期》。

  2、誦讀文字,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老師指出本文應注意的字詞:舍(shě)不(fǒu)通“否”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得流暢、讀準節奏。

  3、指名讀,學生評價。

  4、把握朗讀的語氣:

  “尊君在否?”(讓學生回答這是什麼句子,強調朗讀時要讀出什麼語氣,指名2個學生朗讀,評價,然後強調疑問要讀升調,並在小黑板上標出升調,齊讀這句話。

  “非人哉!”,讓學生回答這是什麼句子,強調朗讀時候要注意語調,由於這是罵人的話,所以要重讀,而且要讀出生氣發怒的語氣,指名讀。

  5)找學生分角色朗讀、齊讀。(注意二人前後語氣的變化)。

  3、疏通文意

  1)、學生結合註釋自主學習,合作討論課文的翻譯。

  2)、教師落實重點字詞,(出示幻燈片)你爭我搶的搶答賽。

  與友期行期:約定太丘捨去舍:放棄

  門外戲戲:玩耍

  待君久不至待:等待

  期行:相約同行委:丟下,捨去去:離開

  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引:拉顧:回頭看

  不:通“否”,用在問句結尾表示詢問

  君:是對對方的尊稱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的

  家君:對自己父親的謙稱

  3)、文言文語言的特點之一就是比較簡潔,正因為如此,有的內容因為與上文重複,就會將其省略,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文言文初學者,像我們各位同學,帶來一些閱讀困難,所以我們要學會在翻譯之前將省略的部分補充出來。我們試著將下面這個句子補充完整: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後(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尊君)非人哉!(尊君)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君)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4)、誰能流利、正確的翻譯課文

  5)、齊讀課文

  4、合作探究,理解主旨

  1)、友人為什麼怒?元方是怎樣反駁友人的?(“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抓住對方“無信、無禮”反駁)

  2)、從元方的回答來看,元方是個什麼樣的人?友人是什麼樣的人呢?(元方:懂禮識義、聰明機智友人:無信無禮、知錯能改)

  3)、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呢?

  ①不失禮。“入門不顧”表現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②失禮。客人已經認錯了,就該原諒他

  4)、本文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做人應講信用,對人應有禮貌。)

  5、拓展閱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汝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韓非子》

  註釋:汝還:你回去吧顧:我從街上回來

  之:他適:剛從

  問題:

  ①、解釋加點字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

  第一個之:的第二個之:前往,去第三個之:代詞她

  妻止之曰止:阻止特與嬰兒戲耳戲:開玩笑

  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父母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6、小結

  希望同學們透過本課的學習,能夠努力的學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培養自己的誠信觀念。

  7、作業

  ①背誦全文

  ②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誠信”的理解。

  8、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元方聰明機智懂禮識儀

  友人無信無禮知錯就改

  啟示以信做人,以禮待人。

  七年級《陳太丘與友期》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文言詞語,領悟文意。

  (2)背誦全文

  (3)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重點難點:

  ①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②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陳太丘與友期》

  一、匯入

  出示司馬光砸缸的畫面,表現了少年司馬光的機智聰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表現機智聰明少年的文章《陳太丘與友期》,選自《世說新語》。

  二、複習與課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三、課文學習

  1、聽讀課文,注意停頓;

  2、全班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得流暢。

  3、感知文意,對照註釋,翻譯課文。

  4、搶答下列紅體字的意思

  1.陳太丘與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捨去

  4.去後乃至5.元方時年七歲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則是無信10.下車引之11.元方入門不顧

  四、文言常識積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古今異義:

  1.陳太丘與友期古:約定今:日期

  2.太丘捨去古:去,離開今:前去,前往

  3.下車引之古:拉今:引用

  4.元方入門不顧古:回頭看今:照顧或顧客詞類活用:日期(名詞) 約定(動詞) 名詞活用作動詞。

  五、拓展思維:課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六、問題探究:

  1.把文中缺少人稱的句子補充完整。

  2.你怎樣評價元方和友人這兩個人?

  3.結尾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七、課堂延伸

  學了這則文章,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在人際交往中,它給我們一個什麼啟示?請用幾句話寫出自己的想法。

  八、課外延伸:有關誠信的名言積累

  九、作業:

  1、默寫《陳太丘與友期》;

  2、整理本文的重點實、虛詞;

  3、請你收集10條關於“誠信、禮貌”的名言抄在練筆上。

  七年級《陳太丘與友期》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世說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較多的反應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風氣。我們認為處理這篇教材在整體感悟內容的基礎上,要充分重視語文教學對人的精神的薰陶感染作用。《陳太丘與友期》一文主要透過陳元方與來客的對話,宣講古人所崇尚的美德——守信、有禮,而這一傳統美德在今天仍有其積極意義。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為了順應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要求,在質疑中求真知,在質疑中求進步,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開動腦筋,在自我探求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感受學習的樂趣,加之前四個單元已學了三篇文言文,小學時也接觸過少量文言文,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礎。

  據以上兩個方面分析,我們本節課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積累“期、去、引、顧”幾個常用的文言詞語。

  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文意。

  2、初步培養學生運用“質疑法”解讀文字。

  3、感受古人崇尚守信、有禮的美德。

  教學重點

  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文意。

  初步培養學生運用“質疑法”解讀文字。

  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學生運用“質疑法”解讀文字。

  教學互動過程

  (一)示範質疑

  出示課題《陳太丘與友期》老師提問:本文的作者是誰?

  部分學生會回答:劉義慶。

  於是老師提出第一個疑問,明確編者與作者是兩個不同概念。

  學生透過閱讀註釋①學生髮現本文選自餘嘉錫的《世說新語箋疏》,而本文的總課題是《<世說新語>兩則》,從而提出第二個質疑,明確“箋疏”一詞的含義。

  《朱子語類》卷十《讀書法上》:“看文字鬚子細,雖是舊曾看過,重溫亦須子細。每日可看三兩段,不是於那疑處看,正須於那無疑處看,蓋工夫都在那上也。”

  (二)讀順語句

  出示讀懂一篇文章第一層次要求:讀順語句

  學生自由朗讀——推薦朗讀——學生教讀——抽查朗讀

  (三)讀懂文意

  出示讀懂一篇文章第二層次要求:讀懂文意

  請同學們對照註釋,利用工具書讀懂文意;

  準備從元方或友人的角度複述內容。

  要求學生從元方的角度複述,從友人的角度複述,透過複述能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加深對文章內容和要點的理解或記憶,同時分角色複述為下一個環節討論人物形象,讀出疑問打下基礎。

  (四)讀出疑問

  到此同學們真正讀懂文章了嗎?不,讀懂文章還要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做學問要在無疑處有疑”——胡適

  “在可疑處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有疑。”——《大學原下》

  接下來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走進課文,用心鑽研,發現問題。

  教師巡視,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個大致的瞭解。

  學生提問,教師彙總問題。

  教師指導學生再次討論,啟發學生解決問題

  (五)讀明啟示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元方是個聰明機智的孩子,同時我也該認識到信與禮的重要性,誠信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併發揚這一光榮傳統,讓我們以信做人,以禮待人。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無元方機智剛正

  疑友人無信無禮信

  處知錯就改

  有陳太丘守信禮

  疑教子有方

  課前設計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學校乃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引導學生思考,首先老師要認真思考。設計本節課教學時我們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內容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規律,主要教會運用質疑法解讀文字,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在探索質疑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提升能力,陶冶情操。但是在長期老師負責提問、學生負責回答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上不習慣提問,不善於提問,難以提出契合文字的問題,難以提出有價值有深度的問題,這是本節課中老師一個難以把握的問題,所以必須在方法指導上,氣氛渲染上下點心思,不然一堂課容易信馬由韁,學生不知所學(常說的叫失敗的課)。但我以為課堂應該是學生思維的碰撞,學生的學才是最主要的,我們教師教學的起點應是學生的心靈,過多的預設和框框必然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束縛學生的個性,與其上一堂步步為營、邏輯嚴密、思維嚴謹的課,不如上一堂可以讓學生自由思維,能產生不少問題的課。

  七年級《陳太丘與友期》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全面正確評價人物

  能力目標:培養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情感目標:瞭解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中華民族守信、有禮等傳統美德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1.課文的朗讀、背誦

  2.文言詞語的積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確評價人物

  教學難點

  1.自主閱讀文言文,自行提出並解決問題

  2.感悟守信、有禮等美德的現實意義,反思自身日常行為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CAI課件學生:預習課文,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步驟

  一、匯入引趣

  CAI課件:播放出自《世說新語》裡的成語故事——《道旁苦李》,展示七歲少年王戎的聰明;引出《世說新語》一書(教師出示實物書),簡介此書作者、特點,並向學生推薦閱讀;引起學生學習《世說新語》裡同樣也是表現七歲少年聰穎機智的另一則故事——《陳太丘與友期》的慾望

  二、熟讀悟趣

  1.(聽一聽)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找應注意讀音的字詞,清除字詞障礙

  2.(想一想)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幾個主要人物?課文用什麼描寫方法來描寫人物?(語言描寫)想一想人物的對話應該怎樣讀?

  3.(試一試)學生找出人物對話的語句並隨意模仿文中人物語氣自由朗讀文中人物對話

  4.(品一品)CAI課件:播放課文Flash動畫、朗讀錄音,幫助學生把握朗讀語氣並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5.(讀一讀)學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課文教師再次點撥、正音

  三、探究解趣

  1.學生分組自主、合作、探究地研習課文,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派代表寫在黑板上(教師指導學生提出好問題)

  2.全班一起先解決黑板上字、詞、句等有關疏通文意的問題

  3.課件顯示本課重點文言詞語,教師適當拓展,學生掌握並積累

  期:約定 君:您,有禮貌的稱呼對方

  委:捨棄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去:離開 家君: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

  4.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裡的故事,檢查學生是否理解全文大意

  5.小組再次探究、解決課件顯示的問題(大致與黑板上剩下的問題類似,均為理解性的問題)

  課件顯示:a.假如你是陳太丘,會先走嗎?為什麼?

  b.元方共指出友人的哪兩個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談談你的看法

  d.友人是個怎樣的人?元方是個怎樣的人?

  小組派代表選自己喜歡的問題發表看法

  四、反思添趣

  1.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討論、交流學習課文後的感悟、收穫、啟示,並反思自己日常行為有無做到守信、有禮

  2.課件顯示教師贈送的有關守信、有禮的名言,學生誦讀、默記

  a、言必行,行必果——孔子

  b、青少年從小要培養有禮的良好習慣——約翰.克洛

  五、背誦記趣

  1.師生討論背誦古文的方法

  課件顯示背誦方法:a.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b.抓關鍵句子背:客問元方→答曰

  友人便怒→元方曰

  c.按敘事線索背:期日中→不至→捨去→乃至→(門外戲)……→引之(入門不顧)

  2.教師按背誦方法帶學生背誦

  3.學生按方法自由背誦全文

  4.集體背誦全文

  5.學生自薦背誦全文,檢驗是否活學活背

  六、拓展生趣

  1.課件顯示教師推薦的其他聰明少年的故事題目,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

  故事推薦:曹衝稱象、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少年宰相甘羅……

  2.課件顯示讀書筆記,引導學生課後小結

  七年級《陳太丘與友期》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 能準確識別並翻譯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現代文翻譯全文。

  3. 透過朗讀、討論等說出文中兒童所具有的品質。

  4. 學習古代少年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1. 用現代文翻譯全文。

  2. 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他們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難點:

  能準確識別並翻譯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學設計:

  一、匯入

  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是非常熟悉的。(請一位學生講故事)

  這個故事中的孔融留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歲的他就已經知道人與人交往要學會謙讓,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他的家鄉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和他交個朋友。課本翻開至《陳太丘與友期》。

  二、整體感知

  1. 範讀:注意字詞的讀音和語句的停頓。

  2. 請學生自己找出本文應注意的字詞:舍(she) 不(fou)

  3. 學生自由朗讀

  4. 齊讀

  三、疏通文意

  1. 剛才同學們在老師範讀的基礎上進行了朗讀,但是對於有的語句的停頓,可能同學們還有疑問,為什麼在這裡要斷句呢?這就需要對文意有比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小組內的同學藉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小組內四人討論合作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記下來。

  2. 質疑(關於字詞句)

  【明確】期日中:約定; 太丘捨去:離開(區分古今異義); 過中不至:到; 去後乃至:才; 相委而去:丟下、捨棄; 下車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 文言文語言的特點之一就是比較簡潔,正因為如此,有的內容因為與上文重複,作者就會將其省略,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文言文初學者,像我們各位同學,帶來一些閱讀困難,所以我們要學會在翻譯之前將省略的部分補充出來。我們試著將下面這個句子補充完整: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太丘)去後(友)乃至。

  4. 這句話只是一個例子,文中還有幾處省略的地方,請同學們拿起筆,將本文中你認為是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螢幕顯示答案)

  5. 關於文章字、詞、句的難點我們大體已經梳理了一遍,有沒有同學可以給我們把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來。

  6. 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學們的朗讀肯定會有所進步,我們再把文章齊讀一遍。

  四、討論探究:

  1. 在前面,同學們就文章的語句理解提出了許多問題,現在,我們文章已經理解了,現在同學們有沒有什麼新的疑問呢?比方說,在人物刻畫、語言處理、主題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沒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的呢?

  2. 那麼,我這裡有幾個問題,希望大家動動腦筋。文章一共提到幾個人?(3個)主要人物有幾個?(2個)陳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麼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 對文章的兩個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麼方法來描寫的?(語言、神態)

  同學們應該知道人物語言是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的,我們一起把這段對話朗讀一遍,看看誰最先把這段話背下來。

  (讀背這段對話)

  4. 透過這段描寫,你認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麼樣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無信”“無禮”

  元方:明事理、懂禮儀;孝順;伸張正義;落落大方;

  5. 主題歸納(多角度思考)

  透過文章對這兩個人的描寫,以及對這兩人之間發生的事情的記敘,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元方:明事理、懂禮儀;

  不守信用、不懂禮貌

  友人

  知錯能改

  事情本身:啟示我們做人就要有有誠信,講禮儀。

  6. (題目合適嗎?)

  五、小結

  希望同學們透過本課的學習,能夠努力的學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培養自己的誠信觀念。

  六、作業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背誦全文。

  七年級《陳太丘與友期》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7

  《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嘗試採用“讀一讀、譯一譯、議一議、背一背”的文言文四步教學法,側重學法指導(誦讀、疏通、複述、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特點如下:

  1.去掉文章的標點符號,還古文之原貌,請學生朗讀。這一設計不禁使學生更多的認識了古文,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語感將收到很好的效果。

  2、對於課文的研討,設計由學生自己討論出問題,再討論解決問題,突出體現了兩個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文字的交流,強調了學生對文字的體驗,符合課改的要求;而老師參與討論,並適時點撥、引導、小結,體現了師生交流,由於學生是在沒有框架的情況下發問、研討,這就對起引導作用的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花較短的時間,請學生談談學習的感受,進入文字,再從文字中走出,高於文字。使整個課堂凸現“學生為主體”這一特點。

  4.字詞積累練習,講究課內、課外的銜接,講究由淺到深,講究運用、積累知識。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激趣匯入。

  出示沒有加標點符號的《陳太丘與友期》,告訴學生這是83年高考題,激發學生興趣,引出課文。

  二、整體感知

  (一)疏通課文

  1、分組自學課文,提出自學要求。

  2.採用競賽形式誦讀、疏通、複述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二)分析課文

  1、思考問題:請同學們討論課文,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參考論題:

  (1)陳太丘未能堅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夠守信?

  (2)友人知錯而“慚”說明友人是什麼樣的人?

  (3)元方最後“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2、在理解的基礎上,探討作者寫作意圖。

  這篇文章為什麼歸入《世說新語·方正》?文章如何體現“方正”這個主題的?

  三.拓展遷移:

  這個故事對我們今天有什麼實際意義?

  四.指導背誦課文。

  (多媒體出示無標點的本文)

  五、字詞積累練習。

  這個環節主要是鞏固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同時適當的擴大知識量,檢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七年級《陳太丘與友期》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我國古人的生活。

  2、學習元方,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學習重點:

  1、體會思想感情。

  2、積累文言詞語。

  教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言:

  在南北朝時期,志軼小說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有一部作品被魯迅先生稱為“名士的教科書”,同學們知道是哪一部作品嗎?(明確:《世說新語》)。它裡面記載了我國古代許多名士的言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其中的一位小名士,與他做一次真誠的對話。

  下面,請同學們開啟課本,我們一起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二、板書課題,明確學習重點。

  投:1、體會思想感情。

  2、積累文言詞語

  三、整體感知課文:

  課前預習了嗎?

  1、老師找一個同學來給大家讀一遍課文,請大家注意兩點①字的讀音、②句子的節奏。哪一位同學來為大家讀一遍課文?

  找生讀課文。

  2、師:有沒有讀錯的?你認為他讀的怎麼樣?找生評價,並追問你能為大家讀一遍嗎?

  生再讀課文。

  3、下面,請大家自由的大聲的美美的把課文讀上一遍。

  四、疏通文意,初步理解

  讀懂了嗎?能理解嗎?

  下面,就請同學們四人一組,一人一句,結合註釋,疏通全文。有弄不懂的字、詞、句,小組內討論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全班解決。

  小組內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嗎?

  生質疑問難,班級內討論解決疑難,老師稍作點撥。

  師:那,同學們,你們認為,我們應該掌握哪些重點的文言詞語呢?生髮言,逐步明確,並著重強調:“期”、“引”“顧”等字詞的`意思,並就“顧”的意思進一步的深化,以期與現代漢語建立聯絡,增強理解與積累。

  師:“顧”的解釋是回頭看,就“看”這一點說,現在有些成語中是不是還有這個意思?你能舉個例子嗎?生拓展,進一步的鞏固理解。

  下面,請同學們用一分鐘的時間,記住自己認為重要的文言詞語。

  五、質疑問難,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針對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問題呢?

  請同學們自由組合小組,交流,提出本文值得探究的問題。

  生合作交流,提出本組的問題。

  教師整合,歸納主要問題:

  1、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2、元方是一個怎樣的人?

  3、“友”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4、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六、交流問題,深入探究

  1、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哪個小組先來談?

  提3—4個同學,發表見解,補:還有不同意見嗎?生就此問題深入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2、元方是一個怎樣的人?並請根據課文內容,說出理論根據。

  生討論回答,師問:還有補充嗎?追問: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明確:人物的語言)再問:你能讀讀嗎?大家評評,他讀的怎麼樣?

  思考:當時元方說話時是什麼樣的語氣、語調?交流一下,誰來讀?找生讀,再找一生讀,最後,大家齊讀!

  師問:光是語言嗎?(明確:還有動作)哪個動作?(明確:“入門不顧”)老師給他換個動詞行嗎?“入門不顧”的“顧”換成“理”、“問”呢?元方當時會怎麼想?又會說些什麼呢?

  生就提出的問題,再進一步的交流,並深入的、有感情的朗讀。

  師結:對於友人不守信用,元方是那樣的鄙視,我們也可以看出元方一定是一個守信的人。

  3、“友”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一一發言。

  4、讀了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呢?

  師總結並板書:言而有信

  小結:讓我們再重新審視這個故事,小小的元方是多麼聰明、大方而又明白事理的人啊!元方能做到的,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做到!讓我們帶著對小元方的深深敬意,齊讀課文。

  老師給大家2分鐘時間,看能把全文背下來嗎?

  生試背全文。

  七、檢查背誦、深入鞏固

  找生背課文,大家齊背。

  八、總結拓展

  古人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是的,人是應該講信用的,誠信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許多成語都說出了這種意思,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誠信”的成語呢?

  生說成語: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師:老師還知道這樣一個故事:

  投:《賈人渡河》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陰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人曰:“盍救諸?”漁者曰:“是許金不酬也。”立而觀之,遂沒。

  請同學們自由讀《賈人渡河》,師問:能讀懂嗎?誰來說說文章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漁者第二次為什麼見死不救?你想對賈人說些什麼?

  生自由發言。

  九、再次拓展。進行思想教育

  賈人渡河只是一個故事,老師這裡卻有幾張真實的圖片。

  投:安徽假奶粉事件中大頭娃娃的一組圖片

  生看。

  師深情結:放羊娃“狼來了”的故事依舊經典,賈人渡河的悲劇是否重演,值得我們深思。

  當假農藥、假化肥,造成大面積減產,甚至絕產時,當劣食品,假藥品危害人的生命,導致部分家庭家破人亡時,當安徽劣質奶粉造成嬰兒死亡,“大頭娃娃”露出無助的眼神,有的甚至連眼睛都睜不開時,讓我們重新審視“誠信”二字的含義吧!

  十、拓展訓練

  投:請同學們以“誠信”為主題,設計一條宣傳標語或一則公益廣告。

  生設計,並一一展示。

  十一、全文總結,思想提升

  同學們,在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的今天,作為現代人、世界人的你們,作為中國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老師有一句話送給大家:“當我們背起行囊趕路的時候,有一樣東西,千萬不要丟下,那,就是誠信,因為誠信是人的第二生命”。

  七年級《陳太丘與友期》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順暢翻譯全文,並能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領悟故事情節所包含的積極意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領悟誠信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

  【教學難點】

  1.個別重點詞句的翻譯。

  2.本故事所包含的誠通道理在今天市場經濟社會中的意義。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及作品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二、朗讀

  1.放錄音(或師範讀)。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正音,辨形。

  三、質疑討論活動(師預先準備,與學生的質疑相結合)

  1.四人小組結合課文註譯進行翻譯,並派代表向其它小組質疑。

  2.師明確這則譯文及重點詞。

  3.友人末到,陳大丘就獨自走了。你是陳大丘,你會怎麼做?

  (可以選擇陳大丘那樣“捨去”,因為友人不守時,也可以選擇再等等或打電話問明情況,表現你的態度)。

  4.哪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當父母問年僅七歲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簡單的回答“已去”,而是詳細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當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與人其行,相委而去”時。元方義正嚴辭地進行駁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些都表現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5.如何看待元方這個“時年七歲”的孩子?

  (人物形象往往透過語言,行動的描寫地表現。元方駁斥“友人”並“入門不顧”,可見他對無信無禮之人的態度。由此可見,從小就做一個守時守信有禮的人)

  6.“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麼? (如答失禮,理由可參考:元方批評友人無理,自己更應做到有禮——友人已經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是有錯,也應以禮待之。如答不失禮,理由可參考:友人失約在先,是無信;友人罵元方之父,是無禮;對七歲的孩子不應求全責備)

  7.假如第二天陳大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麼?(開放性試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針對上述問題及質疑採用多形式解答:問題1、2由四人小組解答:問題3、4、8師指導生解答。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七年級《陳太丘與友期》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統編教材七上第二單元第8課《<世說新語>兩則》中的第二則,是一篇精讀課文。在單元主題上均圍繞著豐富多樣的親情去寫的。作為人間最真摯而又美好的親情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單元教學的要點:在繼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到作品人物間的濃濃親情,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鑑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

  《陳太丘與友期》是《世說新語》“方正”門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門是因為:文中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面對父親的友人的無信、無禮,義正辭嚴地加以反駁的故事。既表現了他的聰敏,更寫出了他懂得為人的道理。 “無信”“無禮”二詞為全篇核心。

  二、學情分析

  初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本文是學生繼《詠雪》之後接觸的第二篇文言文,儘管學生對文言文的積累有限,但該文內容淺顯,且故事性強,學生在多讀之中能夠感悟大意,藉助詳細的註解基本上能理解課文內容,所以培養學生懂禮守信的美德可作為教學的重點之一。由於我們面對的是較為封閉見識淺薄的農村學生,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彙和知識有必要透過老師的引導、訓練或推薦來完成。至於文言文的快速背誦要有技巧,這一點也需要有老師的指點和幫助。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善於抓住關鍵詞快速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讀,及自主學習感悟故事內容;透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分析人物形象,獲得情感體驗。

  (3)、情感與態度:傳承古人重誠信、知禮儀的優良品德。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培養文言語感,品味語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積累一些常見文言詞語;學習古人重誠信、知禮儀的良好美德。

  四、教法、學法

  1,教法

  (1)激趣匯入法,用解題激趣匯入新課,渲染氛圍。

  (2)誦讀法,採用不同形式的誦讀培養學生文言語感,體會人物的情感。

  (3)分類整理歸納法、探究討論法。引導學生養成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與習慣,諸如詞語的整理、名句的收集等,使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歸類”意識加強。

  2、學法

  (1)圈點勾畫法,透過默讀圈點勾畫出需要積累的詞,自己不理解的詞句以及文眼關鍵詞。

  (2)朗讀法,多種形式朗讀課文,並在此基礎上疏通文意,理解課文的內容,從而背誦課文。

  (3)自主合作研究法。;讓學生交流自己對這篇課文所探究的問題,進而形成開放式的話題。

  五、教學過程

  (一)、解題匯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陳太丘與友期》,請開啟書,將課題讀兩遍,說說課題中你認為哪個字詞最重要?

  (二)、簡介作者作品

  (三)、讀文曉意

  1、學生聽老師範讀課文,畫出原文斷句。

  2、男女生互讀課文,劃出課文層次。

  3、自由尋讀語句,體會誦讀的語氣感情,初步體會人物感情。

  4、疏通文意,瞭解課文內容。

  學生活動:學藉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自主學習,疏通文意。

  教師點撥:整理歸納文言詞語,引導學生掌握

  (此環節是讓學生理解積累文言字詞句。)

  (四)、知人論事

  1、讓學生根據原文中的詞語來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用下列句式發表自己的意見。

  “從文章中的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讀出了……”

  學生活動:圈點勾畫出文中能表示友人態度變化的詞語,並加以體會和分析。

  教師活動:對學生的分析進行點撥和總結。

  2、從元方的處事方法的角度分析元方的性格特點,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能夠體現出陳元方的“方正”?從友人的角度分析,友人有哪些行為有失方正?

  學生活動:歸納整理得出結論。

  教師活動:點撥,引導學生理解“方正”的含義。

  3、討論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開展小組討論)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分析

  教師活動:適時點撥,加以概括總結。

  (五)、明禮知信

  1、議一議:假知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陳大丘,遇到文中的情況,你會怎麼做?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了這個故事,你在為人處事上受到哪些啟發呢?

  (六),課堂小結

  本文主要記述陳元方和來客的一段對話,對話以責備客人“無信、無禮為核心,既表現了陳元方懂禮識儀的品質,又從反面說明了“信”和“禮”的重要性

  (七)、佈置作業

  給原文加入細節描寫,讓原文更精彩!

  (八)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世說新語》

  元方友人

  聰明伶俐無信無禮

  知信懂禮知錯就改

  重誠信知禮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