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產生跨學科教學設計

聲音的產生跨學科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聲音的產生跨學科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片段:

  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聯絡學科:

  心理學(探索過大的聲音會讓人產生焦慮、抑鬱的情緒,在製造聲音的過程中要注意適度)

  (一)透過讓塑膠袋發出聲音,初步認識聲音的.產生與物體運動有關

  1.師提問:同學們,要想探究聲音的產生,我們首先得學會製造聲音,老師這裡有一個塑膠袋,你有辦法讓塑膠袋發出聲音嗎?

  2.全班活動:試著玩一玩,看誰的發現最多。

  溫馨提示:在製造聲音時,注意聲音的大小。分貝是聲壓級單位,記為d B 。用於表示聲音的大小。1分貝大約是人剛剛能感覺到的聲音。適宜的生活環境不應超過4 5分貝,不應低於1 5分貝。按普通人的聽覺:

  0-2 0分貝很靜、幾乎感覺不到

  2 0-4 0分貝安靜、猶如輕聲語

  4 0-6 0分貝一般普通室內談話

  6 0-7 0分貝吵鬧、有損神經。

  7 0-9 0分貝很吵、神經細胞受到破壞。

  9 0-1 0 0分貝吵鬧加劇、聽力受損。

  1 0 0-1 2 0分貝難以忍受、呆一分鐘即暫時致聾。)

  根據國家《城市區域環境噪音標準》規定,在居民區內,戶外允許噪音級晝間為55分貝,夜間為45分貝,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只要晝間超過55分貝,夜間超過45分貝就可投訴了。

  3.師喊:開始——停

  4.提問:誰能把你使用的方法展示給大家看?用一個“動詞”概括使塑膠袋發出聲音的動作方式,是什麼?

  5.學生彙報,教師板書“動詞”。(抖吹拍打甩摩擦等)

  6.一個普通的塑膠袋被你玩出了不同的花樣,你真了不起!

  7.交流:看來,我們透過敲、打、彈、搓、拍、吹、摩擦等動作方式,對塑膠袋用力時,它就可以動起來,並且發出聲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用力地過程中要適度)那麼物體在發聲時,它的狀態是怎樣的呢?聲音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下面我們透過其他的材料繼續進行探究。

  設計意圖:

  “讓塑膠袋發出聲音”這個活動圍繞“用了哪些動作方式使塑膠袋發出聲音”,組織學生透過實踐去製造聲音,使學生能夠在參與中去主動發現,並形成探究問題。本環節的設計有利於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分析和學習,認識到聲音的產生離不開力。讓學生初步將“發聲”與“動”聯絡起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