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杜牧教學設計
《清明》杜牧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杜牧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杜牧教學設計1
活動準備
古詩教學的自制PPT。
幼兒前期經驗準備:瞭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活動目標
能正確熟讀古詩。
透過欣賞古詩、觀察圖片,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瞭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清明節人們掃墓的心情。
活動過程
一、入場
聽《琵琶語》學古人漫步進場,感受古曲的氣氛。
教師:現在我們聽著優美的古曲,慢慢的進場,然後輕輕地找個座位坐下來。
二、瞭解清明節的風俗
教師:之前清明節,我們放了一個小長假,那請你們回憶一下,清明節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麼事情?
播放"清明介紹PPT",教師做相應的小結。
教師:小朋友說了很多清明節做的事,我們看看其他人會做些什麼呢?
教師:清明節這天,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帶著悲傷的表情,手捧著鮮花去祭拜去世的親人……所以,清明節要去掃墓,是對已經去世的人的尊敬與懷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後,人們的心情都比較難過和悲傷。
三、學習古詩,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1.完整欣賞古詩兩遍。
教師:剛才我們瞭解了在清明節人們會做的事情,那古時候的詩人,在清明節這天會做些什麼呢?
欣賞古詩朗誦。(播放課件)教師:請小朋友看大螢幕,剛才電腦裡的老師已經把《清明》這首古詩誦讀了一遍,現在請你們跟著老師再來讀一遍,老師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播放古詩背景)幼兒跟著教師誦讀。
2.看背景圖,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幼兒看圖自由回答。
3.句卡配對,進一步瞭解古詩大意。
(1)出示圖卡,引導幼兒發現詩句與畫面的匹配關係(2)觀察圖片,幼兒為詩句匹配圖片。
教師:如果要給這些句卡寶寶找圖片朋友,你們認為應該怎麼找。誰能為"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
教師:誰能為"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 "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誰來說一說。
教師:第三句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對應哪一幅畫面?
教師:那是誰回答老爺爺的?那個小孩。哦,最後一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對應的就是第四幅圖片了。
教師:現在你們知道古詩和這些圖畫的關係了嗎?原來圖片上的內容說的就是古詩中的內容。
四、朗誦古詩
1.幼兒整體誦讀。
教師:那這首古詩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寫這首詩的詩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詩人現在我們一起看著圖片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
2.記憶大考驗兩遍。
3.幼兒跟讀兩遍。
4.表演讀。
教師:你們讀得真好聽。那現在我們邊讀古詩邊做動作,我們來表演一下這首古詩吧!
5.古詩接龍。
五、認字活動
學習"明"字。
教師講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師:"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個日和一個月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釋為帶來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個窗形的結構組成,意思是月光照進窗內,表示光亮之意。現在的明字則確定為日月之明瞭,一般用為光亮之義。
教師:我們今天學的這個字寶寶讀什麼呀?(明)(六)結束活動:欣賞歌曲《清明》。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古詩《清明》,它還有一首好聽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活動延伸
學習歌曲《清明》
《清明》杜牧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4個生字。
2.讀背古詩。
3.能根據詩句的描繪想像畫面。
過程與方法:
利用小組合作的優勢,展開想像,讀懂古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點:在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
難點: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法:導讀、導析法。
學法:自讀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朗讀錄音磁帶、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投影出示插圖,並配以古典音樂,儘可能把學生帶入詩的境界。
2.將課前收集的有關《清明》這首詩的資料拿出來,互相交流。
二、走進古詩
1.學生各自試著讀讀《清明》,注意準確地讀認“魂”“借”“牧”“遙”。
2.聽錄音,學生劃出節奏。
3.學生自由朗讀古詩。
根據剛才聽的錄音朗誦,學生進行反覆自讀,要求讀正確、流利。
4.同桌之間相互示範讀,互相指正。
三、走進詩中
1.自讀自述
學生結合工具書自讀自悟全詩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清明》所表現的畫面和情境進行描述。
2.互讀互述
同桌或小組間相互講、相互說自主品味詩句的收穫。教師作適當的點撥。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時節細雨綿綿,路上的行人,心中煩悶,像是丟了魂似的。
(2)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請問哪裡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著遠處的杏花村。
3.讓學生結合插圖和詩中所反映的景與情,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找一些關於清明的詩句。
《清明》杜牧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字,會寫5個字,其中重點認識“魂”字,重點指導書寫“魂”字,注意左右結構的字是左窄右寬。正確讀寫“牧童、遙指”詞語,並注意“遙指”的“遙”。
2.背誦課文,並會默寫。
3.培養孩子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背誦課文,藉助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這首詩寫了哪個傳統節日?寫出了什麼樣的節日情景?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播放課件(課文配套光碟中的圖片+民樂《春天》)教師朗讀《清明》。並請學生評價這首詩哪些字詞用得好。
學生:欣賞圖片、音樂及教師朗讀,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小結,多媒體展示課文對本詩的評價。
“紛紛”(“紛紛”一詞正是《清明》絕句中的“詩眼”,那麼何謂“詩眼”?)
比較:紛紛之雪──大
紛紛之雨──細
揭示了詩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較:春雨:“天街小雨潤如酥”。
夏雨:“如傾如注”
秋雨:“淅淅瀝瀝”
【設計意圖:揭示了春雨獨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襲了開發的花朵,春雨迷濛,象煙霧般籠罩著柳樹。"紛紛"所體現的正是這樣一個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透過對"紛紛"這個詞語的品味,領會了詩歌所描繪的"景":春雨的特點與境界。"紛紛"還形容了行人的心情,悽迷紛亂的心情,由何而來。】
“行人”“斷魂”:
透過品味這兩個詞語,作者體會了詩歌的"情":清明時節,應當是家人團聚,悼念已逝親人之際,可自己卻孤身行路,不免觸景傷懷,又加上細雨紛紛,更增加了愁緒。
【設計意圖:透過品味“紛紛”、“行人”“斷魂”,我們體會了詩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一種境界。】
學生齊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魄。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默讀古詩,學習生字
多媒體出示“欲、魂、借、酒、牧”5個生字,老師講解“欲”字與“浴”區別來記,“酒”和“灑”區別來記。
三、分組活動,構圖繪畫
學生:分四個小組活動討論,根據自己的想象,給《清明》這首詩配一幅插圖。教師:做適當的優劣點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理解古詩內容,畫出自己體會的詩句的內容,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四、小結
教師提問:如何評價一首詩?
學生:思考回答,總結規律。
教師:多媒體展示小結。
“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與“詩歌留下的想象空間”,正是作者賞析這首絕句的兩個角度。而這兩點也是我們賞析其它詩歌的重要角度。
板書設計:
清明
畫面:雨紛紛→欲斷魂→杏花村
《清明》杜牧教學設計4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3.提升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加強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感悟詩歌美。
活動準備: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影片課件教材或者PPT。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影片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個節日就叫做清明節,你們說清明節人們都要幹什麼啊?(引導幼兒自由回答)
2. 教師總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 教師播放影片課件(PPT)請幼兒觀看。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二)出示主題課件,引導小朋友觀看影片教材,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影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啊?請幼兒討論。
2. 出示主題課件現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麼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幹什麼呢?(在問路,在說話…)天上怎麼了?
(三)教師朗誦並幫助幼兒理解
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 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 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麼?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 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 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活動結束
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參考資料:
清明 (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源自於上古時代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又稱踏青節、祭祖節。這時,天氣轉暖,人們換上了輕薄的衣裝,紛紛外出踏青郊遊祭祖。雖然是一個肅穆的節日,也是人們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