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方山子傳》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方山子傳》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方山子傳》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方山子傳》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與作者的用意
2、認識方山子始俠後隱的行徑與神情風貌
3、學習本文的寫作技巧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傑出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蘇軾二十一歲中進士,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於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於河南郟縣,追諡文忠公。
二、寫作動機:
作者選擇某人作為傳主,一定是對方的身上有著某些令他特別感興趣的東西,方山子棄榮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貧賤的行動,對大難不死的蘇軾有不少的觸動,作者結合自己當時被貶黃州的處境,於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寫方山子未嘗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說是作者在黃州心態的一種形象的折射。
三、研讀課文;
1、鑑賞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動作者的是他的“異”,那麼方山子的“異”表現在哪呢?
明確:(一)是他與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年——血氣方剛,一身俠氣
成年——折節讀書,有志用世
晚年——無所遇合,遁於光、黃間
(二)是生活態度的獨特:庵居蔬食,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與世相聞,人莫識也
(四)是其家庭情況及其大氣、大方的行為作風:
世有勳閥,歲得帛千匹
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第一自然段簡介方山了生平,並說明得此稱號的緣由
2、第一自然段哪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與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確: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兩次邂逅作對比,指出方山子並非尋常的隱逸之輩,兩次邂逅所見有何不同?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4、思考:為什麼方山子聽了蘇軾的遭遇後,表現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態?
明確:這既表現了方山子對於黑暗腐敗的世道的熟悉,因為他是過來的,所以見怪不驚。又極含蓄地表現了他對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對打擊誣衊蘇軾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視。
5、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麼表達方式?(倒敘方山子少年時豪俠之氣)
6、第四自然段為什麼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確:為了突出其“異”於常人之處,甘心放棄顯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處。作者在此極度讚頌方山子超脫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讚語僅最後“此豈無得而然哉”!
最後作者以光、黃其他“陽狂垢汙“的異人來反襯方山子,表達了作者對方山子及其同類人生活的嚮往。所謂異人的“陽狂”之行乃是一種掩飾,是為了壓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嗎?作者以疑似的口吻問他是否見過“陽狂垢汙”的異人,其實,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異人。
四、概括主旨
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潔品德,藉此流露出同為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傳》原文和譯文
原文: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於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餘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餘所以至此者。餘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餘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餘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餘在岐下,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勳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餘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汙,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與!
譯文:
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年輕時,仰慕漢代遊俠朱家、郭解的為人,鄉里的遊俠之士都尊奉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到了晚年才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與社會各界來往。放棄坐車騎馬,毀壞書生衣帽,徒步來往于山裡,沒有人認識他。人們見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說:“這不就是古代樂師戴的方山冠遺留下來的樣子嗎?”因此就稱他為“方山子”。
我因貶官居住在黃州,有一次經過岐亭時,正巧碰見了他。我說:“啊喲,這是我的`老朋友陳慥陳季常呀,怎麼會住在這裡的呢?”方山子也驚訝地問我到這裡來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訴了他,他低頭不語,繼而仰天大笑,請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裡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兒奴僕都顯出怡然自樂的樣子。
我對此感到十分驚異,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輕的時候,曾是個嗜酒弄劍,揮金如土的遊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見到方山子帶著兩名騎馬隨從,身藏兩箭,在西山遊獵。只見前方一鵲飛起,他便叫隨從追趕射鵲,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緊韁繩,獨自躍馬向前,一箭射中飛鵲。他就在馬上與我談論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敗之事,自認為是一代豪傑。至今又過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氣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間顯現,這怎麼會是一位蟄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於世代功勳之家,例應有官做,假如他能廁身官場,到現在已得高官榮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陽,園林宅舍雄偉富麗,可與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還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絲帛收入,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樂了。然而他都拋開了,偏要來到窮僻的山溝裡,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獨有會心之處才會如此的嗎?
我聽說光州、黃州一帶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裝瘋顛、衣衫破舊,但是無法見到他們。方山子或許能遇見他們吧。
《方山子傳》教學反思
第一個學生上臺,仿照我的模式,開始報聽寫,聲音比較小,語速比較快,學生們有點不適應,不過課堂紀律還好。第二個學生開始講課文,她先介紹了一下作者,又介紹了一下陳慥,還講了寫作背景,明顯是在模仿初中老師的上課程式,重點不夠突出。因為文學常識已經不是高中語文的教學重點,可她還是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來介紹。看來學生們對教學重點的把握還有待提高。然後,她開始串講課文,由於比較緊張,她老是用課本或教參擋住自己的臉,教態非常不自然。而且過分拘泥於教參,有些錯誤的地方也沒有校正。看來,學生們自主備課,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還是存在不少問題。今後,在指導學生備課方面,我還要多做一些工作。提供必要的參考書和相關資料。學生在講時,聲音普遍偏小,底下的學生還覺得很新奇,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一些講課者沒有講清楚的地方,學生們就會自行在下面議論,聲音較大,時間較久就會影響講臺上的學生講課,也會影響自己的聽課。這些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總體來說,這節課差強人意,但效率太低。
第二節課,第三位學生繼續串講課文,聲音小,拖宕,準備不充分,效果很差。最後五分鐘,我實在忍不住了,對他講得不清楚的地方作了一些補充,講錯的地方作了糾正。看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確實有待提高。
第三節課,還是第一位學生講課,因為她是組長。其他組員有的負責教案的撰寫和資料的蒐集,結果就是能者多勞了。看來任務分配機制上也存在問題。一定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這節課她先講完了剩下的內容,還是存在知識點不清楚,聲音小,重點不突出的情況。學生們的反應也是不太好,我幾乎都想放棄這次實驗了。不過三思過後,我還是決定繼續下去。出現問題應該努力去解決而不去消極逃避,否則問題還是問題。
針對這次學生自主講課出現的問題,我決定以後幾組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加強對學生小組集體備課的指導,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
2、鼓勵學生們採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
3、對學生撰寫的教案進行審閱,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課堂上允許學生向老師求助三次,以應對學生們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
5、讓全班學生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比,激發學生們的參與意識與競爭意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二年級語文《方山子傳》教學設計2
一、匯入:
(出示幻燈片)讀下列三則文字,指出出處。
1、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
2、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3、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
二、讀下列三則文字,指出出處。
1、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
(劉向《晏子春秋》)
2、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3、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司馬遷《史記·遊俠列傳》)
《晏子春秋》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傳記,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是第一部純文學的傳記,而《史記·遊俠列傳》又是第一部寫俠客的傳記。宋人的人物傳記突破了史傳“史”的藩籬,更重視人物傳記“文”的一面,重視傳主“隱”的一面,這些傳記讓那個年代的江湖充滿個性的光輝。
三、蘇軾的《方山子傳》共372個字,這樣一個短章寫得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一瀉千里,不知所之。
在初高我們學習了蘇軾大量的詩、詞、文,《方山子傳》是選修教材中的一篇選修,文淺意深,字面上沒有大的障礙,下面我們就圍繞下面四個問題結合文字闡述閱讀體會。
討論一:
“有人說,方山子就是蘇軾自己”,方山子形象寄寓了蘇軾怎樣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態度?
◎亦俠亦儒亦道俠風道骨儒心
◎使酒好劍輕財
◎異:隱與俠
◎豪縱盛氣,文韜武略
總之,執著而又超越
追求心靈自由而又不逃避
屈原:屈大俠
司馬遷:司馬大俠
李白:李大俠
千古文人俠客夢
討論二:
正史人物傳記有一套固定的結構程式和佈局章法:姓名籍貫世宗逐一敘其生平行事,是直線型結構,而《方山子傳》結構上曲折跌宕,是破格變調之作,結合文字分析本文結構上的特色(對比映襯、虛實結合、結尾意蘊深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時空穿插錯落
◎筆法跳動,虛實盤轉
◎謹嚴而善變
◎非凡的敘述才華,光鮮生動
順敘——倒敘
直說——斜說
橫說——豎說
實說——虛說
順說——逆說
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
——俞才越清
黃州是蘇軾重要的人生拐點,重要的人生驛站,蘇軾和黃州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緣。
在黃州蘇軾成為蘇軾,在黃州蘇軾完成了精神突圍,在黃州蘇軾成為了作為詩人的蘇軾,成為了作為詞人的蘇軾,成為唐宋散文八大家的蘇軾,《方山子傳》寫於黃州,方山子隱於黃州,方山子在這裡與蘇軾相遇,也沒有什麼話可說,只有淡淡的問一句“何為而在此?”便相視一笑,莫逆在心。
蘇軾黃州的作品都可以互作註腳的,下列這些詩句可以映照方山子哪些思想、性格、人品、情趣、境界
1、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蘇軾《水調歌頭》
2、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蘇軾《定風波》
3、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蘇軾《滿庭芳》
4、解鞍欹枕綠楊,杜宇一聲春曉。蘇軾《西江月》
5、揀盡寒鴉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卜算子》
6、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蘇軾《浣溪沙》
7、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臨江仙》
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蘇軾《鷓鴣天》
課後作業:
閱讀蘇軾創作的人物傳記。
《潮州韓文公廟碑》
《亡妻王氏墓誌銘》
《朝雲墓誌銘》
《石氏畫苑記》
《書劉庭式事》
《書狄武襄事》
結語:1平生不為行狀碑傳——蘇軾
2《全宋文》有250多篇人物傳記,內容豐富,情感豐沛,人物刻畫細緻生動。
3、寫遊俠鬚眉欲動,寫隱滄姓字俱沉。
討論三:
人物傳記往往選取人物生平中最動人的一處,有時是一個畫面,有時是一個神情,有時是一件小事,有時是一句談話,試在《方山子傳》中選取一例賞析。
討論四:
的結尾“餘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汙,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歟?”賞析並列舉一首詩(詞),一篇小說(散文)意味深長的結尾。
1畢竟明天是另外一天呢。(瑪格麗特米切爾《飄》)
2人類的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的:“等待”和“希望”。
(大仲馬《基督山伯爵》)
3永恆之女性引導我們飛昇。(歌德《浮士德》)
4天亮的日子多著呢,太陽不過是一個曉星。(梭羅《瓦爾登湖》)
5老人正夢見獅子。(海明威《老人與海》)
6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
7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歸有光《項脊軒志》)
二年級語文《方山子傳》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識記本文文言實詞、虛詞意思,歸納文言知識點。瞭解作者。
過程與方法:體會本文構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與奇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實質。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構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與奇特。
教學難點:
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實質。
教學方法:
自讀法、分析法、引導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常規教具。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語】
課前給大家講個故事。宋朝有一位文學家蘇軾,又叫蘇東坡。他擅長詩詞,文章也寫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不過有一次,有人參奏他寫詩譏刺朝政,皇帝很生氣,就把他從朝中貶到黃州,也就是現在的湖北黃岡。
蘇東坡在黃岡有個好友陳慥,字季常,號方山子。他們兩人的愛好差不多,都喜歡遊山玩水,寫詩作賦,喜歡研究佛教的道理,還喜歡在一起飲酒。他們飲酒的時候,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請來一些美女,在一邊歌舞助興。可是陳慥的夫人柳月娥很愛吃醋,很不滿意陳慥的行為,尤其不滿意的就是陳慥喝酒時找美女來斟酒夾菜,跳舞唱歌。有時,美女們正唱著歌、跳著舞,柳氏就來了,把美女們全都趕走,後來,陳慥跟蘇東坡兩人在喝酒的時候,就不敢找美女來陪酒了。
一天晚上,蘇東坡又到陳慥家來。兩個人一邊喝著酒,一邊談佛論道。兩人講來講去,越講越洩氣。陳慥說:"我們兩個講來講去,把情緒搞壞了。我知道有兩個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乾脆請她們給咱們唱兩首歌。咱們邊聽邊喝,不是挺好嗎?"陳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兩個歌女找來,和蘇東坡端著酒杯,聽著兩位歌女給他們唱歌,又覺得人世也有美好的東西。沒料到夫人的丫鬟聽見了,趕緊向夫人稟報,夫人從屋裡出來怒火中燒。兩人只好散了。
第二天,蘇東坡寫了首詩,送給陳慥。這首詩是:"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說,您這位居士真是挺可憐哪,又說空又說有,晚上不睡覺。說了半天,護法的獅子來了,這麼一叫喚,嚇得您連拄杖都掉了,心裡空空蕩蕩的。說河東獅子,是因為柳月娥老家是河東人。這就是成語“河東獅吼”的來歷。比喻婦人妒悍,大吵大鬧。同時,又因為陳慥字季常,後來人們就把怕老婆的人稱為“季常癖”。
這個陳慥是誰呢?他有著怎樣的家世和人生經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他。
【作者介紹】
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詩人、散文家、詞人、書法家、畫家、高階廚師,是一個對中國文學史、藝術史有著巨大貢獻的全能型作家。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在文學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稱之為“一門父子三詞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蘇軾如此全才,與他同時代的四位詩人甘心做他學生,形成“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現代女作家方方曾經說過:“我要是生活在蘇軾那個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設法嫁他”。同時,民間傳說蘇軾還有個妹妹叫蘇小妹,是個才貌雙全、秀外慧中的女人,嫁給了秦觀,其實這是民間傳說的,是民間杜撰的,不是事實。
詩人:與江西詩派的開創者黃庭堅並稱“蘇黃”,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題西林壁》﹚;“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海棠》﹚
散文家:與北宋古文運動領導歐陽修並稱“歐蘇”,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當時就有“蘇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譽,如《喜雨亭記》、《石鐘山記》、前後《赤壁賦》。
詞人:與南宋大詞人辛棄疾並稱“蘇辛”,是豪放派詞風的創始人,詞作豪放高曠,情濃意遠,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書法家:擅長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繪畫家:善畫竹,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
高階廚師: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
【文言知識點】
1、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猶見於眉間:“見”通“現”。往往陽狂垢汙:“陽”通“佯”。
2、古今異義詞:
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遺像,古義,流傳下來的樣子。今義:人死後留下的畫像。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古義,妻子和孩子。今義:男人的配偶。
3、詞類活用:
餘既聳然異之:異,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異。
歲得帛千匹:歲,名詞作狀語,每一年。
4、特殊句式:徒步往來山中:省略句。
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判斷句。鵲起於前:狀語後置。
【內容解析】
1、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寫了什麼內容?用了怎樣的敘述方法?
明確:第一段,直接敘述,簡介方山子生平,並說明得此稱號的緣由。第二段,細節描寫,寫了他鄉遇故知。第三段,倒敘,細節描寫,寫方山子少年時的豪俠之氣。第四段,補敘,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第五段,對方山子的讚頌。
2、第一段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與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確: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兩次邂逅作對比,指出方山子並非尋常的隱逸之輩,兩次邂逅所見有何不同?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明確:俯而不答,仰而笑。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時豪士。
4、鑑賞提示說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動蘇軾的是他的“異”,那麼方山子的“異”表現在哪些方面?表達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情感傾向?
明確:(1)他與常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少年--血氣方剛,一身俠氣。成年--折節讀書,有志用世。晚年--無所遇合,遁於光、黃間。
(2)生活態度獨特:庵居蔬食,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3)待人接物的方式與常人不同:不與世相聞,人莫識也。
(4)家庭情況及其大氣、大方的行為作風:世有勳閥,歲得帛千匹。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表彰陳慥淡泊自守的高潔品德,藉此流露出同為“不遇”的感慨。(換句話說:對老友的知音之情,寄託自己身世之感。這也是本文主旨。)
5、“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請問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豐滿形象的?
明確:本文沒有像一般傳記那樣,平鋪直敘地介紹人物的姓氏、鄉里、家世、生平等。開始,只是粗略地介紹了方山子生平,並說明得此稱號的緣由。但其人真實姓名、家世、籍貫等均未介紹,讓讀者產生一種懸念,急於知道此人究竟是誰。接著,記敘自己在黃州跟他的一次巧遇,點明人物姓氏。隨後追溯此隱士曾有過的年少氣盛,最後說明其擁有的顯赫家世。這樣,由隱而顯,由略而詳,層層設疑,層層呼應,愈深愈見方山子的不同尋常和卓立無匹。
作業佈置:預習《山中與裴秀才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