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登快閣》優秀教案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登快閣》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登快閣》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字解讀

  雲收雨歇,天色向晚,詩人登快閣倚欄遊賞,看起來十分尋常,可開篇自稱了卻官事的痴兒,便讓詩作帶上了一些自嘲、兀傲之氣。接下來,作者用樹、山、天、江、月勾畫出一個闊大幽遠的境界,為抒發情志作好了準備。在頸聯和尾聯中,詩人感慨知音難覓,唯幸美酒相伴,期望坐上歸船,吹著長笛,與白鷗訂盟,相誓歸隱,永訣機心。詩歌每聯上下兩句恪守格律,意脈卻不受影響,一氣而下,被譽為“能移太白歌行於律詩”,誦讀時要仔細體會。

  素養目標

  1.瞭解黃庭堅的生平及創作風格,瞭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2.透過意境鑑賞,明白“快”的不同物件及其變化過程,感受詩人的情感起伏。

  3.感悟詩人渴望歸隱卻又羈留官場、不與人爭但求濟世安民計程車大夫情懷。

  4.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渴望歸隱卻羈留官場的初衷。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

  1.瞭解作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2.相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黃庭堅當時在吉州泰和縣(今江西泰和縣)知縣任上,公事之餘,詩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得名"(《清一統治吉安府》)的快閣覽勝。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寫登臨時的所見所感。

  3.解題

  ①登,即點明詩人登臨望遠。

  ②快閣,在吉州太和縣(今屬江西)東澄江(贛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著稱。

  二、初讀感悟

  (一)預習檢查

  1.明確字音。

  了卻(liǎo)澄江(chéng)

  2.解釋下列詞語

  ①痴兒:作者自指。

  ②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③聊:姑且。

  ④與白鷗盟:後人以與鷗鳥盟誓表示毫無機心,這裡是指無利祿之心,借指歸隱。

  ⑤倚:倚靠

  (二)誦讀感悟

  1.按照所標出的節拍,誦讀該詩。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三、文字研究

  思考1這首詩告訴我們黃庭堅登快閣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麼?

  明確全詩的第一聯“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就交代了黃庭堅登快閣的小背景:我這個痴兒完成了一天的公事,現在登上這快閣來,東靠靠西望望,倚在欄杆上欣賞傍晚雨後初晴的明淨之景。

  思考2請分析首聯中“了卻”和“倚”兩個詞的內涵。

  明確“了卻”寫出辦完公事後如釋重負的輕快心情,含蓄表達詩人了對官場的厭煩。“倚”指斜靠欄杆遠眺晚晴餘輝,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

  思考3頷聯使用了哪些意象?意境上有何特點?

  明確①重疊的千山,無邊的落木,高遠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秋)月;②高遠壯闊(空明闊大)。

  思考4頸聯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頸聯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謝知音的典故,後句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感嘆自已心懷志事,世無知音,所以如伯牙之絕琴,不再彈奏,聊且借金樽美酒遣懷自娛。寫出了詩人因世無知己、懷才不遇而借酒解愁的苦悶和感慨。

  思考5尾聯寫“歸船”“白鷗”流露出詩人的什麼願望?

  明確想棄官歸隱、迴歸自然的願望。

  思考6全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賞析。

  明確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回家歸隱的迫切);投身自然的喜悅心情;自己的胸懷無人理解的痛苦(無奈、孤獨)

  思考7閱讀與思考

  鑑賞一:

  登快閣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問題:本詩的'頷聯和杜甫《登高》的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表現的意境一樣嗎?請分析。

  明確都表現了景物的遼遠和闊大的特點,意境開闊;但與杜詩的沉鬱頓挫、慷慨悲壯的意境不同的是,黃詩透過遼遠闊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現出一種如釋重負,放達不羈的胸襟。

  鑑賞二: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黃庭堅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灩灝關。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注宋崇寧元年,黃庭堅貶謫四川近六年後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經過岳陽,寫下此詩。

  問題:詩中的詩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明確這首詩塑造出一位胸襟開闊,不畏磨難,在政局動盪之際堅守理想和節操的卓立不群的詩人形象。

  四、明晰主旨

  此詩起首處詩人從“痴兒了卻官家事”說起,透露了詩人官場工作為民盡力服務和登快閣亭欣賞自然景色並不矛盾的觀點;然後,漸入佳境,詩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與起首處對“公家事”之“了卻”形成鮮明並舉;五、六句詩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詩人心內的憂煩無端而來,詩人感受到自己知己和自由的可貴、自己的胸懷無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詩人的“歸船”、“白鷗”之想。這一結尾,呼應了起首,順勢作結,給人以“一氣盤旋而下之感”。意味雋永,想象無窮。

  五、拓展閱讀

  宋代詩文崇尚雅正,風格唯美,但在雅正唯美之境下,卻湧現了以戲謔諧趣為表徵的俳諧詩,於北宋時期綻放異彩,蔚為大觀,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映射出宋代文化新面貌、新格局。俳諧詩何以於北宋時期興盛而廣為傳播,應該與以下要素緊密關聯。

  俳諧詩之所以能在宋代大放異彩,詩詞名家於其間引領風騷,當屬關鍵性因素。蘇軾、黃庭堅、辛棄疾等人,常有諧趣品類作品,對遣興娛樂創作風尚頗為肯定,可謂俳諧詩傳播中之“輿論領袖”。俳諧詩出自大家之手,於莊與諧、雅與俗之間拉伸出一種張力之美,自然會有一種常人作品中所罕見之氣界、境界與格局,令俳諧詩更具魅力,吸引更多人關注並參與其中。

  同時,面對喧鬧的大眾文化,人們對俳諧詩沒有采取拒斥的態度,而是選擇了會通。宋代城市繁榮,宋熙寧之後,都城夜市不絕,一派繁華,雜劇、諸宮調、傀儡戲、雜耍等藝術眾多而為市民樂見。眾多戲劇因素和內容、插科打諢手法與形態融入俳諧詩文創作,如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上閾:“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文末一句“破帽多情卻戀頭”讓人覺得調皮打俏,忍俊不禁。

  另外,俳諧詩於詼諧中蘊含人生哲理。宋代俳諧詩文字以“戲謔”風格為特徵,結構相通於雜劇,先冷後熱,先說冷語,後說笑話。黃庭堅的《演雅》是一首動物諷喻詩:“桑蠶作繭自纏裹,蛛蝥結網工遮邏。燕無居舍經始忙,蝶為風光勾引破……伯勞饒舌世不問,鸚鵡才言便關鏁,春蛙夏蜩更嘈雜,土蚓壁蟫何碎瑣。江南野水碧於天,中有白鷗閉似我。”該詩前面描寫了幾十種蟲鳥,寫得宏偉永珍,如天馬行空,最後兩句“江南野水碧於天,中有白鷗閒似我”卻峰迴路轉,讓人恍然明白,確有醒酶灌頂之意,給人以跳躍感,頗具豐富深邃之審美趣味。可見,打諢並非純粹為追求語言有趣,而是有所歸旨。

  最後,俳諧詩符合心理需求,民眾樂於接受。諧趣產生之第一要義為心理期待解構所致。俳諧讓人發笑,開心愉悅。伊曼紐爾康德認為,笑為緊張期待突然消失之際而產生的一種情感。詩人善用各種言辭吊起讀者期待心理,預設情境,對讀者期待心理進行解構,隨之產生心理落差,諧趣亦因之而生。連輯顛倒錯位,化悲為喜,無情之物化有情,安排一個不甚相關或非一致性邏輯,呈現出乎意料關係,峰迴路轉,妙語連珠。黃庭堅《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前三聯多角度呈現水仙花,用語典雅,引用典故;末句卻宕開一筆,拋開水仙,躍至“出門一笑大江橫”,與前聯意境轉折,打斷連貫邏輯,詩歌整體意境及語言風格構成錯位與跳躍,使人感覺奇怪,令人發噱,諧趣橫生。

  俳諧詩興盛於兩宋,為文人審美情趣多樣化呈現,亦受民間文化詼諧審美影響,負載了人對生活及其諧趣之追求,體現了宋代士大夫雅好諧謔的幽默性格,折射了兩宋文化在雅正嚴肅之餘生趣活潑的另一面。出自民間,雅俗共致,俳諧詩順應時代,為民眾與雅客同樂於接受與傳播,亦是一個時代詩文呈現時代生活之典型。

  (摘自徐雅琴《俳諧詩在宋代的傳播》,有刪改)

  六、素材積累—黃庭堅名句

  1.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專不欲雜。

  2.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

  3.海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4.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5.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6.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7.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8.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

  9.貧賤交情富貴非。

  10.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山一昧涼。

  11.自成一家之言,謂之本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