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教學設計模板
《鹿柴》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鹿柴》教學設計模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鹿柴》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主旨是以“讀”為核心,以“悟”為主線,以“美”為襯托。在教學時,引領學生在聽、說、讀、畫中進行感悟、積累,在品、讀、悟中感受古詩的韻味和意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品味並體會古詩的語言美,想象詩中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初步培養學生掌握理解古詩的方法。
3、有感情朗讀並背誦古詩,用自己的語言清楚表述詩意。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想象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觀看畫面,激發興趣。
1、同學們,這節課老師想領大家去一個美麗的地方,大家願意和老師一起去嗎?(課件演示鹿柴的風光)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對鹿柴有初步認識,吸引學生注意力,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情境中來。】
2、大家想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這裡是陝西省的一個著名的鹿柴風景區。(板書:鹿柴)在這裡“柴”的讀音“zhài”是山寨的意思。剛才大家看了鹿柴的風景了,那你覺得鹿柴這個地方怎麼樣?(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使學生對鹿柴的感性認識進一步進行梳理,同時鞏固認識。】
唐代大詩人王維遊覽到這裡的時候,也跟大家一樣,頗有感觸,於是就寫下了一首詩,這首詩的題目就是(老師指“鹿柴”,學生齊讀課題。)
【透過看、想、聽、說,將學生引入古詩所蘊含的`意境中來,為真情誦讀、感悟奠定了基礎,學生對學習這首詩有了渴望。】
二、合作學習,質疑解疑。
1、師配樂範讀古詩,學生注意老師讀時的語氣、停頓和生字的讀音。
【讓學生能夠初步瞭解這首詩中生字的讀音、語氣、停頓,為正確流利地朗讀做好鋪墊。】
2、學生自由讀詩,做到讀準每字每句,讀得正確流利。
【培養學生認真求實的學習態度。】
3、同桌或小組間互讀互檢,然後指名讀進一步檢驗學生讀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正。
4、再讀古詩,想想你都讀懂了什麼,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藉助註釋、查字典或請教別人幫助。
5、學生彙報交流。(交流的內容可以是個別字的識記方法,對詞的理解或在哪裡見過這些字詞,都是怎樣用的。還可以是質疑,或針對同學的質疑談自己的看法。)
【本環節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傾聽、學會思考。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三、品讀詩句,感悟詩境。
1、結合自己的經歷想象,空山之中能有什麼聲音?(風聲、鳥聲、水聲等)那為什麼作者在詩中卻沒有寫這些,單單寫了“人語響”?(板書:“人語響”)你能猜出作者的用意嗎?(作者用這種反襯的手法是想突出鹿柴的“靜”)
如果你置身於這鹿柴之中,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幽靜、悠閒、安逸、平和)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學生試讀。
師指導朗讀:“但聞人語響”用輕重兩種方式對比讀,讓學生體會,因為聽得不夠清楚,有回聲,聲音要輕一些。
學生練讀。(自由讀,指名讀,配樂美讀)
(引導學生體會到人在山中,山靜,人心更靜,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意境美。)
【透過觀察、想象以及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不經意中悟出詩的意境。】
2、如果說“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是一種幽靜之美,那麼夕陽西下時的鹿柴又會給人什麼樣的感覺呢?詩人用“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兩句來描寫的,現在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應該是什麼樣的景色。(師隨機板書“返景”“深林”“青苔上”)然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學生透過動腦聯想更容易體會到夕陽西下的時候鹿柴的美。】
一抹陽光照進深林,為這幽靜的深林增添一份獨特的美。請大家看老師蒐集到的一段影片。(觀看鹿柴夕照影片。)
【學生透過觀看夕陽美景,聯絡自己的想象,能夠更進一步體驗到詩人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意境美。】
師指導朗讀:“返景入深林”用快、慢兩種方式對比讀,使學生理解,因為有一抹陽光為幽靜的深林增添了一份生機,讀的稍快一些、有生氣;“復照青苔上”讀時要充分表現對這種悠閒、安逸環境的喜愛。
學生練讀。
誰想做一回大詩人王維,給同學們朗誦這兩行詩句?(同學朗誦時,其他同學認真傾聽,並想象當時畫面。)
【讓學生學會傾聽與想象。】
3、讓我們共同再來領略一下鹿柴的美景吧!(學生再次看課件)
4、試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誦這首詩。
5、採用同桌互背、指名背、配樂齊背等形式檢驗背誦情況。
【不同形式的反覆誦讀有利於感受古詩文語言的優美,而想象更能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多種感官的綜合應用能使學生完全入情入境,進而更深刻地體驗詩的意境】
四、動筆勾畫,深化詩情。
這首詩意境清幽,詩中有畫,畫中有情。(板書:詩中有畫 意境清幽)請同學們也想象一下詩人當時看到的鹿柴是什麼樣,並且畫出來,然後邊吟誦邊將這首詩題寫在畫中恰當的位置上。
【詩是有字的畫,動筆勾畫是對詩的意境的一種真情流露,吟誦和題寫是學生心靈的歌唱、情感的傾訴與昇華。】
五、拓展延伸,開闊視野。
1、其實,描寫山林的詩還有很多,請大家先欣賞配樂師朗誦《山居秋瞑》大家體味一下詩中的意境。(師真情朗誦,學生感悟詩中所描寫的意境。)
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耀眼的明珠,希望同學們常走近它、欣賞它、品味它,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一些相關材料,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並且能在課下去學習更多的古詩。
《鹿柴》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鹿柴》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據詩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正確背誦《鹿柴》這首詩。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情感,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言激趣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鮮花,它以和諧的韻律,敏銳的觀察,奇妙的聯想,精巧的構思,精練的語言,含蓄的表達,博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複習學習古詩的方法。以前,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的?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出示投影,明確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解詩題。
2.解詞連句知大意。
3.展開想象悟詩情。談話匯入:這節課,我們就運用上述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鹿柴》這首古詩。
三、學習古詩《鹿柴》。
1.知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畫家、音樂家王維所寫。請學生補充介紹有關王維的資料。
2)解詩題。
“柴”,通“寨”,指導有籬落的鄉村別墅。
2.讀詩解意。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畫出不懂的詞語。
2)指名讀全詩,糾正以下字的讀音。
“鹿柴”的“柴:讀作“zhài”,不要讀作“chái”。
“返景”的“景”讀作“jǐng”,不要讀作“yǐng”。
“青苔”的“苔”讀作“tái”,不要讀作“tāi”。
3)自學詩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復”中間是“日”不是“目”。
3.解詞連句知大意。
1)根據書的註釋自學古詩,把不明白的字詞畫下來。逐一解釋。青苔:深綠色的苔蘚植物,生長在潮溼的地面上。
2)自己試著把句子的意思說一說。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靜的山林裡,只聽見有人在說話,但看不見人。三、四句句意:只有陽光透射過密密的叢林,照在青苔上。
4.展開想象,悟詩情。
1)自由練讀、背古詩,體會詩的意境。
2)請學生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內容,思考:這首詩講的是詩人感受到的一種什麼樣的景象。(這首詩描寫了夕陽西下時空山深林中的幽靜景色。前兩句以人的話語聲來反襯空山的幽靜,著重從聽覺方面描寫環境的寂靜。後兩句以明亮的夕陽返光,反襯出山林深處的幽暗,是從視覺上來描寫環境的幽美。聽覺與視覺相結合,構成一幅空山人語、深林夕照的畫面。詩中寫返照的陽光、幽暗的樹林、深綠的青苔,絢麗。空山中有“人語”,深林中有陽光,使描寫的環境有了生字。這樣描寫有聲有色,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3)給點時間讓學生討論:①在這首描繪的景象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②學生這首詩你還有哪些疑問?(為什麼前兩句明明寫“人語響”,我們卻說它寫空山的寂靜?後兩句寫“返景”“復照”,我們卻說它寫深林的幽暗?)
4)教師小結:《鹿柴》這首詩描繪了山林的幽靜,寫出了詩人在山林深處,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