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與環境》美術教學設計
《人物與環境》美術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物與環境》美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物與環境》美術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設計的概念,設計與生活的密切關係,熟知設計形態、功能等相關基本知識,並利用所學掌握設計的技能。
2.在欣賞、分析、討論中熟知相關設計基礎知識,瞭解設計的形態、功能和原則。
3.體驗美術活動樂趣的過程中,提高對設計藝術的關注度,感受設計為生活服務的精神,培養創新意識,進而提高對世界多元化的認知和理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熟知設計形態、功能等相關基本知識,並掌握設計步驟。
【難點】
分析設計在形態與功能上的特點,獨立完成創新型設計作品。
三、教學用具
形式各樣的鉛筆、設計家作品圖片、多媒體演示裝置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匯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播放各種造型各異的椅子組成的一組圖片,引導學生觀看並提出問題:這些椅子和我們平時坐的椅子有什麼不同?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設計感強、造型新奇、製作材料各式各樣、能滿足不同人的需要。設計充滿著我們生活,每天享受著設計提供給我們的舒適便捷、優美愉悅的生活,今天讓我們一起變身設計師,踏上設計的旅程吧!引出課題《設計與生活》。
活動二:直觀感知
1.教師展示丹麥設計師克里斯汀﹒維德爾作品圖片《可調節兒童椅》,引導學生觀看並提問:什麼是設計?這個兒童椅在造型上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設計是人類創造性的活動,是把某種計劃、設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透過視覺語言傳達出來的過程。圖片中可調節兒童椅構造簡單,符合人體結構特點,半圓形椅身的兩側有五個縫隙可以調節高度;這樣設計可以避免對幼兒的磕碰,而且節省材料,體現出“經濟、簡單、實用”的設計理念。
活動三:具體分析
1.教師播放一組形態各異的鉛筆圖片,提問:相信大家都用過這些鉛筆,誰能試著分析鉛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圓形——出稜——加橡皮——自動——筆頭扁平——橡膠鉛筆;可以看出鉛筆在發展過程中,從形態、功能、材料、色彩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
2.教師繼續以鉛筆為例,引導學生思考並提問:鉛筆為什麼要發生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鉛筆的稜面可以防止手握時打滑;鉛筆頭新增橡皮,方便塗改;自動筆的特點是方便,還能避免鉛芯折斷;扁平的筆頭方便考試時填塗機讀卡;橡膠鉛筆中裝有軟筆芯,可以卷折,非常時尚有趣。鉛筆的發展給使用者帶來了更多的方便。
3.教師繼續提出問題:大螢幕中這款旅行用品組合套裝,是怎麼解決旅行中攜帶洗漱用品問題的?這樣的設計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在造型和結構設計上,將分裝不同洗漱用品的小瓶組裝成一個圓柱體,這樣的設計方便攜帶,同時還節省了空間;這個是來自我們生活隨處可見的設計,恰好反映出設計是透過設計功能來滿足人們需求的。這樣的設計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方便實用、美觀大方、操作簡單。
4.教師講解:透過學習,我們發現設計就來源於生活,人們為了生存與生活,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需求。需求是設計的源泉,設計正是透過設計功能來滿足人們的需求。接著提出問題:那設計的根本目的是什麼?一個好的設計,它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為生活服務,為人服務的,人類透過設計活動創造或改變事物,實現為其所用的價值和目標。
一個好的設計主要從兩方面判斷: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只有將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高度統一,才能成就好的設計作品。
活動四:拓展階段
1.課堂練習
教師引導學生觀看書包發展歷程的影片及設計步驟,並提出要求:以“燈”為主題,進行設計創作。
2.展示講評
交流想法,師生共同評述賞析作品的優缺點,總結出存在的共性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評價方式以學生自評與教師總結評價為主,評價標準以下列為準:
①是否運用課上所學知識進行創作;
②設計上是否兼顧實用性和美觀性
③形式是否多樣、美觀大方、新穎獨特。
3.佈置課後作業:
收集自己最喜歡的生活設計作品圖片,並附上簡要的創意說明。
《人物與環境》美術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本課劃劃印印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下:07課劃劃印印融遊戲、訓練、知識為一體。使兒童在輕鬆愉快的刻印活動中,透過認識、感受線條和色彩的組合獲得耐人尋味的形象,能使兒童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發展。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下:07課劃劃印印
劃劃印印課教學內容是版畫中的一種特有形式。讓兒童嘗試、體驗硬筆在紙板上刻劃後產生的痕跡,塗上顏色可以印製出美麗的畫面。
本課劃劃印印的圖例介紹了在不同紙板上刻劃後印制的畫面。由於紙板軟硬程度不同,刻劃時用力的輕重不同,刻痕的深淺也不一樣。印出的效果也就有區別,所以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兒童自己去體驗、感受,用正確的方法,使刻劃的痕跡更清楚,更具趣味性,使印製的圖形變化更豐富,以此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印製時可讓兒童嘗試用多種顏色來印製畫面,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刻劃變化有趣的圖形,培養想象能力和審美情趣。
掌握刻劃的要領和印製的方法、步驟。
養成細心工作的習慣。
三、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中,教師要準備用不同紙板刻印的不同樣式的範圖,讓兒童瞭解各種紙板刻印的效果,並透過範刻、範印讓學生能熟練地運用基本方法刻印清晰有趣的畫面,使之在輕鬆愉快的操作中增長知識、發展能力。
教學過程的安排要注意各個教學環節的設定和處理及各個環節的銜接和過渡。透過觀察感受——嘗試體驗——分析比較——表現創造——自我評價,在活動中培養能力,增長知識。
本課教學可設計為一課時。教學以活動體驗的方式入手,用軟硬不同的紙讓兒童在上面刻劃,感受有什麼區別,什麼樣的紙容易刻劃出清楚明顯的痕跡,在實踐中找到合適的刻劃方法進行表現創造。
教學中,教師要對刻畫、印製的方法、步驟及塗色方法、要求做出正確引導,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快樂。印製時要求畫紙與紙板不能移動,以免印出的畫面出現重影。
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兒童用幾種顏料塗在一個版面上來印製,看畫面的色彩會有什麼變化。使兒童的思維創造得到拓展。
作業評價:可以讓兒童從刻劃印製好的畫面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和想法。
作業要求:運用正確的方法,流暢的線條來刻劃、印製有趣的圖形,並給它取個題目。
四、教學建議
教學中,在刻畫線條時要提醒兒童將硬筆稍作傾斜,控制刻劃的力度,並提示學生可用多種線條來組合畫面。作業形式以表現創造為主較為適宜。
印製時,塗色不能太溼.以免印出的畫面模糊不清;也不能塗得太乾,以免印得不清楚。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兒童透過重複塗色之後再印,直到印清楚為止。
教學中教師可透過多媒體來輔助教學,運用展示平臺來演示方法步驟、評價學生作業。
《人物與環境》美術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使用了新課程標準下的九年義務教育湘版美術實驗教材。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安排了四個新的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即運用多中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
“設計、應用”(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製作,傳遞,交流資訊,梅花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組部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
“綜合、探索”(指透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
這些課程內容新穎,版面美觀,貼近學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們的喜愛。
二、學情分析
對於美的事物有興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作畫時初步培養了觀察習慣,對於想象畫、命題畫有較大的興趣,能根據自己的感受大膽的描繪。
完成作業的速度不一,部分同學習慣於帶回家去完成少數同學形象表達能力還停留在幼兒園的水平。
三、本學期教學的總要求
1、知識教育要點
(1)感知各種隨意形狀。
(2)認識和運用各種平面形、常用色。
(3)運用形和色,進行臨摹、添畫、記憶畫、想象畫練習。
(4)學習使用各種簡易繪畫工具,學習撕、折、拼、貼和揉捏、搓、挖等手工製作法,養成正確地繪畫、製作姿勢與習慣。
(5)欣賞祖國風光和兒童畫、民間美術作品的美。
2、能力培養要點
(1)在美術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積極促進從無意想象過渡到有意想象,從再現想象過渡到創造想象。
(2)在繪畫活動中大膽用筆用色,鼓勵兒童透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3)提高手部運動的靈活性,促進手和腦的協調發展。
(4)提高對色彩美、形狀美的能力。
3、審美教育要點
(1)培養兒童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2)讓學生感受美術活動的愉悅,激發兒童對藝術創造活動的興趣。
《人物與環境》美術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工具和材料是進行美術活動的重要條件,如何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這些引導是這一節課的難點。在課堂上我把它定位為美術課教學中的綜合。探索領域,目的是想結合兒童以往的(學前)繪畫經驗,進行延伸由此引發全體孩子對學習美術的慾望。
教學目標:
1、熟悉和了解美術的表現形式,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新的思維加深對美術的新認識。
2、觀察和發現各種工具的使用方式,培養愛護學習用具的良好行為習慣。引發對各種工具和材料的聯想。
3、開闊視野,拓寬想象空間,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慾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功感。教學重點:觀察各種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發對工具和材料的聯想。
教學準備:
課件、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實物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進行。
二、匯入新課:
回顧學前繪畫經驗引語:今天我們要在課堂上找朋友,這個朋友是誰,我先不告訴您們,上完課你們就知道了。請大家想一想下列的問題,小組討論,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時要完整。
1、你在畫畫的時候用過那些工具,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它叫什麼名字?怎樣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嗎?
2、你見過那些繪畫工具,請你介紹一下,你在那裡見到的?你認為它們能用來幹什麼?
3、你最想擁有的美術用品有那些?為什麼?
蠟筆小知識
1、是年幼兒童最常用的繪畫工具
2、同彩色鉛筆相比,蠟筆的色彩比較鮮豔、筆芯也稍軟,使用時不會因手在紙上摩擦而弄髒畫面。
3、蠟筆即可以用來畫線條,也可用於大面積的塗色。
油畫棒小知識1小朋友最喜歡使用的工具,色彩鮮豔、濃烈2油畫棒比蠟筆要軟得多,而且因為是油性的,顏色之間容易混合,色彩的變化,層次都比較豐富。
彩色鉛筆小知識:
1、最簡單的色彩畫工具,如同鉛筆一樣,比較適合年齡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來塗顏色,但塗色的時候不能用力過大,因為它的.筆芯是硬性的,會在紙上留下痕跡。
3、比較適合於畫輕柔、淡雅的畫面。
師小結:在繪畫過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個好助手能幫助你實現你的繪畫願望。
三、引導觀察思考發現新的工具和材料課件展示:
1、欣賞中國畫、書法作品。
2、欣賞油畫作品。
3、欣賞水粉、水彩畫作品。
4、欣賞版畫作品。
5、欣賞兒童畫作品。
師:欣賞了這些畫,大家能猜出這些畫是用什麼工具和材料來完成的嗎?生自由議論。
6、課件再次展示(結合作品進行展示),目的是讓學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發學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後在美術課的課前準備能有所重視。大家現在可以猜出我們要找的朋友是誰了嗎?
7、怎樣愛護這些工具和材料。
課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識,進一步強調愛護工具、保護學習用品、正確使用學具的良好品質。
四、評價,師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回答問題。
1、你能認識的美術工具和材料有()種?
2、透過學習你又認識了那些繪畫的小夥伴它的名字叫()?
3、你能愛護和正確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嗎?
五、課後觀察和思考
1、收集和嘗試一種你沒有用過的美術工具和材料。
2、到美術用品店去觀察文房四寶是什麼?又發現了什麼新的工具和材料。
《人物與環境》美術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觀察,記憶能力及繪畫表現能力。
2,陶冶學生愛家、愛家人以至更愛自己的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家》的錄影片斷等。
教學重點:
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家庭環境,憑記憶選擇一個最美的角度默畫出來。
教學難點:
要扣緊主題,以一事一景來完成作品。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注意檢查學生學習用品)
二、導人新課:欣賞《家》的錄影片斷,導人新課。
三、講授新課。
1
啟發談話:家是溫寨和團圓的代名詞。大家認真地去觀察自己家裡最美的一角,現在請幾個同學來說說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裡?(客廳、臥室、書房、廚房、陽臺……)今天,我們就是要把這些最美的地方畫下來。(板書課題)
2
讀畫(出示範圖,引導學生欣賞教材範圖,分析作品中的構思和畫面處理效果)9臥室的一角、客廳的一角、書房的一角、陽臺上、我的小天地……
3,小結:從構思角度來看,一張畫不可能畫出家的全貌,我們可選擇一景一事來表現。教材中的學生作品畫的都是家裡的某一角落或一個側面,表現手法不同,但都從不同的角度較好地表現出《我的家》。
4作畫步驟,邊講邊示範。
①構思:即確定主題,選擇角度。同學知道老師平時最愛寫毛筆字,老師就畫書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據構思輕輕地把景物畫出來,注意選擇你認為最美、最人畫的地方,要突出主體部分,詳略得當。
③修改:注意畫面構圖,線條的流暢明瞭,富有童趣。
5飠鼓勵學生大膽創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藝術性。
四、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巡迴輔導。
五、小結:
表揚畫得較好的、有進步的同學,作業給全班同學觀摩;同時也指出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回去對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節課再給這幅畫塗上色彩。
第二課時
一、組織談話。
上節課,大家已經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畫了一個o稿子,這節課,我們再稍作修改,塗⊥漂亮的色彩。
二、講解上色方法,強調畫面效果。
1,大家根據自己的意圖,可用蠟筆、水彩、彩色水筆等塗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協調、美觀、鮮豔的效果。
2.上色步驟:
①從整體人手,確定主色調。
②刻畫畫面主體,描繪美的感受,使畫面達到表情達意效果,進一步體現愛家的思想感情。
③結合主體,搭配好背隸顏色,使畫面色彩協調、美觀,給人一種美的感覺。
3,結合以上步驟,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想法,教師進行小結,並鼓勵學生大膽用色,表達美的感受。
三、學生上色彩,教師巡迴指導。
四、講評學生作業,表揚造型和用色較好的同學,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提出改進方法。
小學二年級美術教案:惠安小姑娘(立體紙工)
教學目的:
學習立體工藝的基本技法,以及簡單裝飾
的技能,培養耐心細緻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瞭解閩南地區的民風民俗,進行"服飾
美"、"著裝美"的審美教育。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
-、組織課堂紀律。
二、談話匯入。
1。談話:福建泉州地區惠安女的服飾十分獨特,令人
難忘。她們用大花頭巾包裹頭部,戴一頂_的
圓形尖頂斗笠,上衣短窄,露出腰部的肚臍,下
身是寬鬆的大褲管,當地人總結為"封建頭、民
巨肚、節約衫、浪費褲"。
2.讀畫:本課製作小人偶的方法比較簡單,用一個紙筒(衛生紙的內芯)、一個乒乓球就能組成惠安女的基本形,然後根據惠安女的服裝特點用彩紙進行裝飾。尤其要突出花頭巾、短上衣,惠安女上衣的顏色以天藍色、淡綠色、粉紅為多,褲子則多是黑或其它深色調的。
3.製作步驟:(1)用白乳膠將乒乓球粘在紙筒上。
(2)用彩紙在紙筒上裝飾惠安小姑娘的服飾,裝飾時要注意上衣要短,還可以用銀色紙做人偶的腰飾。
(3)用彩筆在乒乓球上畫出五官,建議學生可畫不同的表情。
(4)將一塊三角形彩紙貼在小人物頭部做頭巾。
(5)鼓勵能力強的學生做出不同造型動態的小人偶。
三,巡迴輔導。要由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既要照顧全班同學,又要注意對個別同學的幫助。
四,進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