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教學設計
古代印度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代印度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一、學教目標:
1、學生透過觀察印度地形圖和亞洲氣候分佈圖,瞭解印度的自然環境。
2、學生透過閱讀史料,鍛鍊與提高獲取資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透過相關史料的學習,瞭解,感悟他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
4、透過本節課學習,學生感知論叢史出的史學觀。
二、教學重點:
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和佛教的興起
三、教學難點:
如何看待佛教的教義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西遊記圖片
師:在《西遊記》中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你知道“西天”是哪裡嗎?
(設計意圖:根據熟悉的'西遊記入手,引導學生得出西天指的是古代印度,從而引出課題,比較自然。)
(二)、自然環境
1、展示印度地形圖和亞洲氣候圖
師:請結合地圖介紹古代印度的自然環境特徵?(從位置、河流特點、氣候特點、土壤四個方面來理解)
優越的自然環境給該地生產和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設計意圖:史地結合,從自然環境入手,來了解印度)
(三)、文明表現
(1)師:約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出現了城市和國家。公元前15世紀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國,公元前6世紀起半島逐漸統一佛教誕生,前3世紀摩揭陀國阿育王基本統一半島。
(設計意圖:年代尺的形式呈現,學習歷史的一種方法)
(2)種姓制度
雅利安人在統治過程中,逐漸產生一種嚴格的等級制度:為了維護種姓制度,統治集團編了一個神話:諸神在分割原始巨人普魯沙時,其手、嘴、雙腿、雙腳分別化成了一種種姓,你能分別把它們對號入座嗎?婆羅門和剎帝利是統治階級,吠舍和首陀羅是被統治階級。
婆羅門這樣宣傳用意何在?
填表完成種姓制度的內容,從等級名稱、等級階層、職責和義務三個角度來完成。
資料1公元7世紀某國的情況“苦無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羅門,淨行也,守道居貞,潔白其操。二曰剎帝利,王種也,奕世君臨,仁恕為志。三曰吠奢,商賈也,貿遷有無,逐利遠近。四曰戍陀羅,農人也,肆力疇隴,勤身稼穡。凡慈四姓,清濁殊流……。” ——《大唐西域記》
資料2高階種姓由於“窮困”可從事低階種姓的職業;相反,低階種姓不得從事高階種姓的職業。在婚姻上,各種姓原則上同姓通婚,即實行內婚制。 ——《摩奴法典》
1、材料一某國指的是哪個國家?這段文字記載該國的何種制度?文中“有四流焉”,其中哪些是統治階級?哪些是被統治階級?
2、材料二可以看出《摩奴法典》維護的是誰的利益?
3、請你說說這種制度對社會發展有什麼影響?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論從史出歷史學習方法)
(3)佛教
種姓制度激化社會矛盾。引出佛教的誕生。
觀看影片,瞭解佛教誕生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深入瞭解佛教誕生的背景、創始人、教義、阿育王對佛教的貢獻。
(設計意圖:著重對佛教的教義進行解讀,再設問來回答。突破難點)
讓同學們看地圖掌握佛教向外傳播(南傳和北傳路線)。
(設計意圖:找同學上講臺講解,體驗佛教傳播的路線)
(五)、拓展:
佛教傳入中國。結合《西遊記》圖片,設問你知道《西遊記》裡唐僧的原型是誰嗎,他的主要事蹟是什麼?
現在,佛教在我國有一定影響力。你能說出與佛教有關的現象嗎?(佛教建築、佛教典籍、佛教名山、石窟、日常生活、諺語)
(設計意圖:從佛教對我國多方面的影響,來感悟古印度文明的輝煌)
古代印度文明博大精深,涵蓋面很大。在今天的課中,同學們提出了很多關於古代印度非常有價值的問題,我們能在課堂中解決的只是一小部分,剩下的其他問題,同學們千萬不要放棄探索,在這裡老師給大家推薦幾本相關的書籍供大家閱讀,希望從中你們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PPT
推薦書目:
《古印度文明》,盛文林,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xx年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韋伯(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9月
《印度到中國新疆的佛教藝術》,賈應逸,甘肅教育出版社,20xx年9月
(設計意圖:課堂學習時間是有限的,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六)板書
五、教學反思:
透過對古代印度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印度奴隸社會的特點,是高階種姓奴隸主階級維護其統治地位社會制度。佛教的教義因為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某種需要,受到統治者特別是剎帝利的保護。
我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較系統地組織學生學習,感悟理論知識,多次運用小組合作,同桌合作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創新和合作能力。透過史料的解讀(《大唐西域記》和《摩奴法典》),培養學生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也就是史論結合的方法。
拓展提升環節,讓學生多角度舉例,來感悟佛教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不妥之處,個別銜接不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