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的故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白頭翁的故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頭翁的故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3個一類生字“翁”“鵲”“鶯”,會認讀5個二類生字“厭”“倦”“銜” “鷹”“獵”。

  2、理解掌握新詞“厭倦”“世世代代”“教訓”的意思。

  3、初步感知課文,瞭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重難點:

  掌握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展示插圖)

  這是多麼美麗的一隻小鳥,同學們觀察一下,它的頭上的羽毛是什麼顏色的?很好,它頭上有一撮白色的羽毛。那麼,這種鳥叫什麼名字呢?人們叫它“白頭翁”,你們知道為什麼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板書:16、白頭翁的故事)。學完課文,你們就會明白它叫“白頭翁”的原因了。

  三、新授

  1、請一位學生讀課題:16、白頭翁的故事

  2、學習生字“翁”:

  a、“翁”是後鼻韻母,練習“eng”的發音。

  (a)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b)分別請幾位學生站起來法“eng”、

  b、“翁”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公”,下面是“羽”。

  c、哪位同學願意給“翁”組詞?

  3、教師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劃生字新詞,並標上自然小節號。

  4、教師領讀帶拼音的字,每個字讀兩遍。

  5、讀課文,教師讀一句,學生跟讀一句。

  6、師生齊讀課文。

  7、問:還有哪些字是你們不明白的?

  8、教師講解生字的'結構,幫助學生記憶:

  “鵲(que)”是左右結構,左邊一個“錯誤”的“錯”去掉金字旁,右邊一個“鳥”字,因為“鵲”是鳥的一種,所以“鵲”字裡面有個“鳥”字。誰會給“鵲”組詞?請舉手!

  “鶯(ying)”是後鼻韻母,練習“ing”的發音。“鶯”屬上中下結構,上面是一個草字頭,中間是禿寶蓋,下面是個“鳥”字。“鶯”字裡面也有“鳥”字,聯絡“鵲”字,大家想一想,“鶯”是不是鳥的一種啊?給“鶯”組個什麼詞語呢?

  9、讓學生帶上生字讀課文,理解詞語。

  10、結合課文句子,理解詞語“厭倦”“世世代代”“教訓”的意思。

  a、先把詞語在課文中找出來,再試著說說詞語的意思。

  b、教師把正確的詞義板書到黑板上。

  c、請學生讀黑板上的詞意。

  11、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a、集體讀課文。

  b、請5位同學分小節念課文的內容。

  c、請個別學生讀課文。

  d、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四、鞏固練習

  1、教師請學生分析生字的結構。

  2、先分別請幾位學生到黑板上寫生字“翁”、“鵲”、“鶯”。其他學生在座位上書寫,教師一一輔導。

  再分別請幾位學生到黑板上批改剛剛幾位學生寫的字。

  最後師生一起分析黑板上的字。

  3、分別請幾位學生在座位上回答新詞“教訓”、“世世代代”、“厭倦”的意思。

  4、集體齊讀課文,注意有感情、流利地朗讀。

  5、分男女兩組比賽朗讀課文,看哪一組讀得比較好。

  五、作業

  1、抄寫生字5遍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流利。

  3、預習課文內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