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反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離子反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離子反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離子反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離子反應》是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第二課時內容,本節課著重介紹“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正確書寫”。這在中學階段基礎理論知識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物質的分類,這為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後面《氧化還原反應》內容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剛步入高中,未能完全適應高中的教學方法,學習的能力不是很強,樂於機械接受,特別是本節內容抽象難於理解,為了避免這些情況,使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得到積極發揮,我採用實驗和播放離子反應的動畫來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讓抽象的事物變得直觀,使學生融入課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但由於學生學習方法還不夠完善,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注意以下幾方面:

  1、著重突出教法對學法的指導作用。在教學雙邊活動中,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個別到一般。用舊知識為指路燈來探尋新知識,層層深入掌握新知識。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

  2、用實驗來匯出問題,解決問題。新課引入用實驗,知識鞏固,昇華用實驗。目的在於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並學會運用實驗去解決問題,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的課堂上。

  3、透過授課過程中一系列發散性的問題,質疑,使學生明確理論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好理論重在要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己才能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

  4、拓展課堂,結合網路教學資源,進行研究性學習。

  第三部分:教學設計思路分析

  由於本節內容屬於微觀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只有把微觀的概念轉換到宏觀的現象才易於理解,首先,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對溶液的導電性,電解質、複分解反應的知識已有一定的認識,知道了電解質在溶液中能電離出離子,知道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因此從課程的開始對熟悉的現象進行提問,如:“為什麼水垢加入食醋就可以去除?”、“工業汙水是怎樣淨化的?”並展示圖片。再從實驗入手,透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推出微觀粒子的反應,再透過播放離子反應動畫使學生理解離子反應的實質。

  第四部分:教學過程設計

  (一)考綱對本節內容的要求:

  (標誌)知識目標

  1、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初步學會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發生的反應。

  2、會書寫易溶、易電離的酸、鹼、鹽之間發生的複分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3、能利用離子反應檢驗Cl—、SO42—、CO32—等常見離子。

  4、根據離子反應學會判斷溶液中離子的共存問題。

  能力目標:透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探究、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觀察反應和反應事實,使學生了解研究事物從個別帶一般的思想方法,體驗研究問題尋找規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動手參與能力,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和唯物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教學重點:

  1、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2、知道常見的易溶、易電離的酸、鹼、鹽並會寫這些物質之間發生的複分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教學難點:知道哪些物質是易溶、易電離的物質,並據此學會判斷離子大量共存問題和常見離子的檢驗,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科學方法的訓練。

  (三)教法分析

  教學方法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學生情況為依據,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來確立的。

  (1)、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實驗探究法:透過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實驗探究歸納而獲得知識。這樣可充分發揮學3

  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四)教學程式、教學程式

  1、新課匯入:用化學反應的應用例項從學生熟悉的醋酸除水垢、鹽酸除鏽,及展示工業汙水的處理圖片入手匯入新課,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學以致用的思想。

  2、講授新課

  (1)設疑用實驗探究新課:

  上節課已學習了電解質,知道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但如果從定義上引入會使學生感到乏味。而對於溶液中反應本質的深入,他們還非常薄弱。所以在此設疑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實驗1、2。學生動手實驗,觀察現象,討論,總結:得出離子反應的概念。 [實驗操作1]:向盛有5ml 1mo1/L的CuSO4溶液中加入5ml 1mo1/L的NaCl溶液,觀察現象。由實驗現象分析溶液中離子在混合前後發生的變化並填表小結:小結:透過表格可以看出混合前後Cu、SO4、Na、Cl均無變化,沒有發生反應。

  [實驗操作2]:向盛有5mL CuSO4溶液的試管里加入5mLBaCl2溶液,觀察現象,並填表小結。

  小結:透過表格及分析,我們認為混合後Ba和SO4相結合,溶液不再有大量的Ba和SO4,而Cu2+和Cl—仍存在於溶液中。

  (2)播放離子反應動畫揭示反應過程

  在做完探究性試驗給學生播放離子反應動畫,引導學生寫出探究性實驗的離子方程式,使微觀的反應宏觀化,便於學生理解與記憶。

  (3)突破離子方程式書寫難點

  初學者按課本上四個書寫步驟,第二步“拆”是教學中的難點。如何突破難點呢?

  引導:和學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於水易電離的物質寫成離子形式;難溶的物質或氣體、水仍寫成化學式。”說明無論是難溶的物質或難電離的物質,只要是酸鹼鹽電解質,溶於水的部分都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它們之間的反應都是離子反應。為什麼不全拆成離子?原因是書寫離子方程式實際上是依據該物質在反應體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來決定書寫離子形式還是寫化學式。

  舉例:CaCO3與鹽酸溶液反應。CaCO3不溶於水,在離子方程式書寫中寫成化學式。但它是電解質,參加反應是離子。

  設問:a、澄清石灰水中加鹽酸其離子方程式如何書寫?

  b、石灰乳中加鹽酸呢?

  2+

  2—2+

  2—2+

  2—+

  — 4

  c、哪些物質能拆成離子形式,哪些不能拆呢?

  組織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最後歸納總結,不完整的由教師補充。

  設計目的:透過“引導→設問→討論→總結→練習”五步曲,攻克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使學生掌握知識具體化。並且透過學生討論,最終解決問題,讓學生有成就感,反過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3)對離子方程式意義的處理

  先質疑酸鹼中和反應的本質是什麼,再實驗探究,根據現象再質疑,再分析。將教材處理成幾組酸與鹼反應書寫離子方程式的練習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這樣做的目的,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思維狀態,透過設定問題臺階,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慾望。既練習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又透過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有助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同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對離子反應發生條件的探究

  先設疑:透過前面的實驗知道,不是所有的電解質溶液混合都會發生反應,離子反應發生需要什麼條件呢?再一次激發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根據實驗現象,討論分析,最後得出結論。目的:透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慾望,促進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主動探究,獲得知識,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並且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為終身學習打基礎。

  3.總結歸納,形成方法:提出問題—實驗探究—綜合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的方法模式,學習科學的學習方法,突破難點。

  4.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5.佈置作業,應用遷移

  第五部分:本教學設計的創新之處

  圖片的展示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探究性實驗的開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離子反應動畫的放映使抽象的反應具體化。透過以上的教學手段使以前生僻難懂的概念具體化,同時也體現了當今的教學趨勢,資訊科技與教育有機的結合。

  第六部分:板書設計

  板書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及其發生的條件,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技能。

  附板書設計

  第二節離子反應

  一、離子方程式

  1.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

  2.意義:不僅表示某一物質間的某個反應,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型別的離子反應。

  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四步:寫拆刪查

  三、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難溶物、難電離物質(弱酸、弱鹼、水)或揮發性物質(氣體)。因此,複分解反應均為離子反應。

  第七部分:教學反思

  優點: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概念的教學,透過多媒體圖片與動畫的放映相結合,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並且學生的討論互動、實驗探究,提高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將概念應用到具體問題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本節課的預期目標。

  缺點:本節課內容的理解與掌握需要學生們對以往所學的電解質與複分解反應有良好的基礎,因此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理解本節內容比較困難,而本節課時內容也較多,未能在課程的開始幫同學很好的複習電解質與複分解反應的內容。

離子反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離子反應”的相關內容屬於化學基本概念範疇。在進行本節課教學設計時,將曾經的.“注重以化學知識獲得為核心”這一教學思路,修改為“以學生認識素養髮展為核心”這樣的教學,注重化學知識認知功能的實現。關注認識發展的教學也注重對具體性知識的學習和思考,但最終目的是把具體知識作為載體和工具,來幫助學生化學認識的建構和形成。

  在這一思路下,除了關注“離子反應的發生條件”、“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等具體知識的落實,還要同樣關注“離子反應”這一內容對於學生從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質的認識溶液中的化學反應的促進作用,讓學生能夠從微觀角度認識在溶液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統的思路方法。

  二、教材分析與處理

  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化學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第二節《離子反應》教學內容。離子反應是高中化學重要基礎內容之一,中學化學學習的許多化學反應都是離子反應,理解離子反應實質和規律,對水溶液中的化學反應的研究具有實際意義。從整個中學化學教學內容來看,要學習許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應的一般都是離子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離子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對這些反應實質的理解;同時離子反應理論,還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題材,透過認真引導使學生逐步理解離子反應規律在物質世界中的體現,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本節課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離子反應不僅是學生認識化學反應實質的完善和鞏固,也對學生後續的學習(特別是水溶液中的化學反應)打下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本節課將承擔的主要教學功能之一即是對學生“分類觀”的完善以及“微粒觀”(“離子觀”)的建構。

  三、學情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一方面,學生剛剛經過中考複習,對於常見酸、鹼、鹽溶液間的複分解反應非常熟悉,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透過課前測查發現,“原子”、“離子”、“分子”等概念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僅僅是一個名詞,學生們還沒有意識可以從微粒的角度認識物質、認識物質間的反應,因此,“微粒觀”的建構將成為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之一。

  四、本節課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1、瞭解電離的過程,知道酸、鹼、鹽在溶液中能發生電離;

  2、理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會書寫電離方程式;

  3、培養學生透過實驗現象分析、探究化學反應實質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對比實驗“幾組物質的導電實驗”,初步學會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透過獨立思考探究酸、鹼、鹽的定義。

  3、透過對酸、鹼、鹽電離情況的分析,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實驗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

  2、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

  3、透過離子反應的學習,體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認識物質世界的普遍規律關係。初步形成理論聯絡實際、實踐檢驗真知的學習觀以及反思評價的學習方式。

  【重點】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概念。

  2、電離的概念,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難點】電解質的電離過程的理解。

  五、教學準備

  1、實驗儀器:學生電源、微型導電性實驗裝置、導線。

  2、實驗藥品:氯化鈉固體、氯化鈉水溶液、硝酸鉀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六、教學基本思路

  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分組做溶液導電性的實驗,然後透過分析實驗現象順利地引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再思考電解質溶液為什麼導電,以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和電離為例,引出NaCl電離方程式的書寫,以及HCl、H2SO4、HNO3三種酸的電離方程式,從電離的角度得出酸的定義。最後安排思考與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從電離的角度概括出鹼和鹽的本質。

  七、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觀察比較、分組討論交流、比較歸納、分析講解、講練結合等

離子反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2)3)4)

  2、構建離子反應的概念,瞭解離子方程式的意義:表示反應的實質、表示一類反應。

  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能判斷離子反應的發生並能逐步寫出簡單的離子方程式。能根據離子方程式寫出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

  體現溶液中反應的分析、離子反應概念構建的過程及研究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難點:

  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電解質及其電離,請同學回憶一下什麼是電解質?

  【學生】思考回答: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

  CuSO4 、NaCl、BaSO4是不是電解質?它們在水溶液中以什麼形式存在?

  【學生】是,因為它們在水溶液中能導電

  【教師】由於電解質在水溶液中以離子形式存在,所以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實質是粒子之間的反應,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離子反應及其發生條件。我們先來看幾個實驗,請大家觀察實驗現象,並寫出化學方程式:①向盛有2ml Na2SO4溶液的試管中加入2ml稀KCl溶液。

  ②向盛有2ml Na2SO4溶液的試管中加入2ml BaCl2溶液。

  ③向加油酚酞的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然後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紅色消失。

  ④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稀鹽酸至無氣體冒出。

  ⑤將鐵釘加入稀硫酸中。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寫出化學方程式。

  Na2SO4 +2KCl === 2 NaCl + K2SO4 ① Na2SO4 + BaCl2 === Ba SO4 ↓ +2 NaCl ② 2NaOH + H2SO4===Na2SO4 + 2H2O ③ Na2CO3 + 2HCl === 2NaCl + H20 +CO2↑ ④ Fe + H2SO4 === FeSO4 + H2↑ ⑤

  【教師】分析實驗1 Na2SO4溶液與KCl溶液並沒有發生反應只是Na2SO4溶液電離出的Na+和SO42―與KCl溶液電離出的K+、Cl―的簡單混合分析實驗2說明了Na2SO4溶液電離出的Na+與BaCl2電離出的Cl―並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在溶液中仍以Na+和Cl―的離子形式存在。而Na2SO4溶液電離出的SO42―和BaCl2溶液電離出的Ba2+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BaSO4白色沉澱。

  【結論】

  BaCl2溶液與CuSO4溶液混合反應本質:Ba2++SO42-=====BaSO4↓

  【教師】同學們能試著用老師這種方法分析下面剩下的幾個反應嗎?

  【學生】積極思考並大膽嘗試

  【教師】同學們對這些反應的分析都做得很好。從對這些反應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反應的實質都是離子參加反應,在反應中,雖然有單質鐵參加反應,單質鐵不是離子,但還是有離子H+參加反應,我們稱這類反應也為離子反應,請同學們給離子反應下個定義:

  【學生】討論如何定義離子反應

  【板書】

  1、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反應。(或以離子的形式參加的反應)

  【教師】離子反應有何特點:

  【學生】找特點:反應物是以離子形式存在並參加反應,有沉澱、氣體、水、等新物質生產。

  【板書】離子反應特點:

  1)反應是在溶液中進行的。

  2)反應物是以離子形式存在並參加反應。

  3)有沉澱、氣體、水等新物質生成。

  【教師】同學們,我們剛剛歸納出了BaCl2溶液與CuSO4溶液混合反應本質,我們稱這樣的方程為離子方程式,請同學們給他下定義。

  【學生】積極討論併發言【板書】

  2、離子方程式

  1)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表達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2)特點:

  ①表示了反應的實質

  ②更簡明

  【講授】我們以BaCl2溶液與Na2SO4溶液混合反應為例一起來看一下該如何書寫離子方程式。

  ①寫出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 NaCl

  ②將易溶於水、易電離的物質(強電解質)拆成離子形式,把難於水的物質或難電離的物質以及氣體、單質、氧化物仍用分子形式表示。 Ba2++2Cl-+2Na++SO2-4=====BaSO4↓+2Na++2Cl-③刪掉不參加反應的離子Ba2++SO2-4=====BaSO4↓

  ④檢查方程式兩邊各元素、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守恆,離子方程式兩邊的係數是否為最簡比。

  【提問】請同學們用四個動詞來概括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PPt】“寫”—————基礎,“拆”—————關鍵,

  “刪”——————途徑,“查”—————保證

  【板書】

  3、離子方程式的書別步驟

  1)“寫”—————基礎:寫出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2)“拆”—————關鍵:按電解質電離實際寫成離子形式。

  3)“刪”——————途徑:刪掉不參加反應的離子

  4)“查”—————保證:檢查方程式兩邊各元素、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守恆,離子方程式兩邊的係數是否為最簡比。

  【小結】四步中,“寫”是基礎,“拆”是關鍵,“刪”是途徑,“查”是保證。既然拆是關鍵,拆時應注意作出準確判斷,易溶、易電離物質應拆,難溶、難電離物質仍保留化學式。那麼那些物質易電離呢?

  【練習】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①把硫酸鈉溶液滴加到氫氧化鋇溶液中

  ②把硫酸鉀溶液滴加到硝酸鋇溶液中

  ③把硫酸鉀溶液和氫氧化鋇溶液混合

  SO42— + Ba2+ = BaSO4↓

  【練習講解】

  【提問】這三個離子方程式有什麼特點?

  【小結】雖然化學方程式不一樣,當離子方程式相同,說明離子方程式不僅可以表示某一個化學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可以表示同一類的離子反應。這個以就是離子方程式的意義。

  【板書】

  三、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反應。(或以離子的形式參加的反應)

  離子反應特點:

  1)反應是在溶液中進行的。

  2)反應物是以離子形式存在並參加反應

  3)有沉澱、氣體、水等新物質生成

  2、離子方程式

  1)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表達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2)特點:①表示了反應的實質

  ②更簡明

  3、離子方程式的書別步驟

  1)“寫”—————基礎:寫出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2)“拆”—————關鍵:按電解質電離實際寫成離子形式。

  3)“刪”——————途徑:刪掉不參加反應的離子。

  4)“查”—————保證:檢查方程式兩邊各元素、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守恆,離子方程式兩邊的係數是否為最簡比。

離子反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4

  一、設計思想

  化學新課程標準倡導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以科學探究活動為手段,以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掌握學習或實驗方法為目標的新理念,而離子反應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起著連線初中化學和高中化學的“紐帶”作用,既是對義務教育階段化學重要內容的複習,又為化學必修課程的學習,乃至整個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本節在全書佔有重要地位,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難懂,為避免枯燥,從實驗入手,透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微觀粒子的分析,層層深入,引導學生了解有關概念。

  1、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要求本節知道酸、鹼、鹽在溶液中能發生電離,並透過實驗事實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瞭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根據要求在新教材中刪去了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有關概念及應用,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但對學生準確理解知識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離子方程式中弱酸的處理問題等等。

  2、學情分析

  學生剛剛進入高中,自覺學習的能力不是很強,樂於機械接受,為了避免這些情況,使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得到積極發揮,我採用實驗、啟發、討論、對比、歸納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確實成為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設計時遵循由感性→理性→實踐的認識規律。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要求、學生情況制定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

  1、瞭解電解質的概念;知道酸、鹼、鹽在溶液中能發生電離,會寫電離方程式。

  2、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初步學會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發生的反應。

  3、會書寫易溶、易電離的酸、鹼、鹽之間發生的複分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4、根據離子反應學會判斷溶液中離子的共存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對酸、鹼、鹽電離情況的分析,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

  2、透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探究、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觀察反應和反應事實,使學生了解研究事物從個別帶一般的思想方法,體驗研究問題尋找規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動手參與能力,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和唯物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離子反應是高中重要的理論之一,也是對化學反應本質的重要理解,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現狀來確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複分解反應型別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

  2、知道常見的易溶、易電離的酸、鹼、鹽並會寫這些物質之間發生的複分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教學難點:知道哪些物質是易溶、易電離的物質,並據此學會判斷離子大量共存問題

  四、教學方法

  實驗、討論、啟發、對比、歸納多種方法相結合。

  以實驗為基礎,以理論為指導,讓學生的眼(觀察)、手(實驗)、口(討論)、腦(思考)處於多功能協同動作的狀態,來達到牢固掌握知識,啟迪思維,培養綜合能力的目的。

  五、教學程式的設計與安排(本節需3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酸、鹼、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

  [匯入]我們在初中的時候觀察過酸、鹼、鹽在水溶液中導電的實驗現象,現在我們來判斷一下下列哪種物質是能導電的?

  鹽酸、NaOH溶液、NaCl固體、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NaCl溶液、Cu。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能導電的是:鹽酸、NaOH溶液、NaCl溶液、銅片、石墨;

  不能導電的是:NaCl固體、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提問]既然大家都瞭解這些物質能夠導電,那麼它們導電的原理是什麼?

  Cu、石墨能導電原因是有自由移動的電子存在;

  鹽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導電原因是有自由移動的離子存在;

  NaCl固體、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能導電原因是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存在。

  從而引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酸、鹼、鹽在水溶液中能夠導電,是因為它們在水中發生電離,以氯化鈉溶解並電離為例,說明自由離子的形成,並書寫電離方程式。並從電離角度重新定義酸、鹼、鹽。

  [課堂練習]練習冊P22—23活學活用1,4

  [小結]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銅(單質)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又不是非電解質;

  2、電解質導電必須是化合物本身電離出自由移動離子,CO2水溶液導電是因為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電離。

  3、電解質主要包括酸、鹼、鹽、水及其金屬氧化物,非電解質包括大多數有機物、非金屬氧化物。

  [作業]課本習題

  1、

  3、

  4第二課時: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

  [複習提問]回顧初中我們所學的四大基本反應型別,哪種型別的反應幾乎都是在溶液中進行的?並思考這類反應各物質的特點。

  [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是酸鹼中和反應。酸鹼鹽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離子反應也有著密切的關係。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下它們的關係吧

  1、匯入:酸、鹼、鹽在水溶液可以發生電離,以離子形式存在,那麼將不同的溶液混合後,溶液中的離子仍然存在嗎?下面我們透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

  2、實驗探究:

  完成實驗〔2—1〕

  [實驗操作1]:向盛有2ml 1mo1/L的Na2SO4溶液中加入2ml 1mo1/L的KCl溶液,觀察現象。由實驗現象分析溶液中離子在混合前後發生的變化並填表小結:

  現象:

  小結:透過表格可以看出混合前後Na+ 、SO42— 、K+、Cl—均無變化,沒有發生反應。

  [實驗操作2]:向盛有2ml 1mo1/L的Na2SO4溶液的試管里加入2ml 1mo1/LBaCl2溶液,觀察

  現象,並填表小結。

  現象:

  小結:透過表格及分析,我們認為混合後Ba2+和SO42—相結合,溶液不再有大量的Ba2+和SO42—,而Cu2+和Cl—仍存在於溶液中。

  [探究實驗]: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證明溶液中是否含有Ba2+ 、SO42—和Cl—。(學生已學習過SO42—和Cl—的檢驗,並強調在操作過程中應分別取出上層清液進行實驗,不要在原試管中直接滴加)。

  3、總結出相關概念: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用離子符號來表示這種變化:

  這種有離子參加的反應叫離子反應,並從而引出Na2SO4與BaCl2反應的實質是Ba2++SO42—=BaSO4,得出離子方程式的概念。

  4、知識延伸:首先閱讀教材32頁學習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教師要強調易溶、易電離的物質主要就是強酸、強鹼和可溶性的鹽)。

  [課堂練習]

  1、練習冊24—26頁例1

  2、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1)氫氧化鋁與鹽酸反應

  (2)燒鹼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3)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

  (4)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

  (5)實驗室製取氫氣

  (6)硫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

  完成〔實驗2—2〕並填表:

  填表後全班交流,並總結出離子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區別,離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一類化學反應,從這個過程中也讓同學知道研究事物從個別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最後,透過完成〔實驗2—3〕並填表:

  實驗現象:

  離子方程式:

  填表後全班交流,總結出複分解反應型別的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澱、氣體和水,並從而總結出能結合成沉澱、氣體和水的離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5、課本33頁思考與交流:離子反應的應用。

  舉例:1)如何分離K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

  2)如何除去粗鹽中的Ca2+、Mg2+、SO42—?

  3)如何鑑定溶液中是否存在Cl—或SO42—?

  6、歸納總結:歸納總結本節內容,構築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7、佈置作業:34頁第6題、第9題和第10題

  第三課時:離子共存

  [複習]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反應

  (2)Fe和CuSO4溶液反應

  (3)NaOH和H2SO4反應

  [新課]離子共存

  一、若離子間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

  1、生成沉澱

  2、生成氣體或易揮發的物質

  3、生成水及難電離物質

  [典例1]練習冊26頁例

  2二、外界條件,及題目要求的限制條件

  1、強酸性溶液

  2、強鹼性溶液

  3、無色溶液

  [典例2]在PH=1的無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為()A:Al3+Ag+NO3—Cl—B:Mg2+Ba2+NO3—Cl—C:Na+K+SO42—CO32—D:Cu2+Na+NO3—SO42—

  [練習]活學活用

  4、5

  [作業]練習冊課後作業95頁明天交

離子反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透過實驗事實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

  2、會書寫離子方程式

  3、能進行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

  教學設計

  本節課採用學生髮現,尋找問題,列出所要解決的知識點,然後進行系統化的指導,並進行一定的總結,將知識點進行深化和理解,達到教而會的目的。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

  一、離子反應

  1、定義:有離子參加或生成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試問1:C+O2是離子反應嗎?

  KClO3分解是離子反應嗎?

  2、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實驗2—1

  沒有明顯變化

  有白色沉澱生成

  沒有發生化學變化,溶液仍然是自由移動的Na+、Cl—、K+、SO42—

  反應的實質是:Cl—、Na+沒有參加反應,Ba2+、SO42—生成了難溶的BaSO4

  試分析:

  Na2CO3+HCl

  HCl+NaOH離子反應的條件:

  ①離子形成沉澱

  ②離子形成氣體

  ③離子形成水

  練習

  2、判斷下列物質之間能否進行離子反應KNO3 +NaCl

  Na2CO3+ H2SO

  4 MgO +HCl

  BaCl2+ H2SO4

  二、離子方程式

  1、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怎樣書寫一個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呢?

  2、書寫步驟“四字訣”。

  寫

  正確書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改

  把易容與水,易電離的物質改成離子的形式

  刪

  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

  查

  檢查方程式兩邊各元素的原子個數和電荷總數是否相等書寫離子方程式過程:硫酸銅與氫氧化鈉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寫CuSO 4 +2NaOH ═Cu(OH)2 ↓+Na2SO 4

  Cu2++SO 42 +2 Na ++2OH═Cu(OH)2 ↓

  【特別提醒】(1)應該改寫成離子形式的物質。

  易溶於水且易電離的物質,常見的物質有:

  ①強酸:HCl、H2SO4、HNO3等。

  ②強鹼:KOH、NaOH、Ba(OH)2等。

  ③可溶性鹽:NaCl、K2SO4、NaNO3等。

  (2)不能拆成離子,仍用化學式表示的物質。

  ①難溶的物質:Cu(OH)2、BaSO4、AgCl等。

  ②難電離的物質:弱酸(如H2CO3)、弱鹼(如NH3·H2O)和水。

  ③氣體:CO2、SO2等。

  ④單質:H2、Na等。

  ⑤氧化物:Na2O、Fe2O3等。

  練習3、寫下列離子方程式

  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

  鐵與稀鹽酸反應

  氫氧化鐵和鹽酸

  稀鹽酸和碳酸鈣反應

  小結:介紹本節的三個知識點,加強練習。

  課後作業:績優學案

離子反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6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了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弱電解質的概念。

  (2)理解電解質導電與金屬導電的區別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透過探究討論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

  (2)透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對於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階段化學學習的重要基礎。

  二、教學重點、難點

  電解質的概念、強弱電解質的概念

  三、教學方法

  討論+探究

  四、教學過程

  〔引入〕物理學上,根據能否導電,物體分為導體和絕緣體,化學上,根據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能否導電,將化合物分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學習電解質及其相互間反應的知識,對於認識物質及其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電解質的問題。 〔討論〕什麼是電解質?什麼是非電解質?

  一、酸、鹼、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

  (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概念:電解質: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分析:

  1、強調關鍵字。

  2、強調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討論1:下列物質中哪些是電解質,那些是非電解質?

  稀硫酸、氯化氫氣體、氯化鈉固體、氫氧化鈉固體、碳酸鈣、

  銅、石墨、氧化鎂固體、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結:化合物:

  1、電解質:(常見的電解質)酸、鹼、鹽和許多金屬氧化物。

  2、非電解質:(常見的非電解質)大多數非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有機物,如蔗糖、酒精等。

  討論1:二氧化碳、氨氣是否電解質?強調電解質必須自身電離而導電。

  討論2:BaSO4、CaCO3、AgCl等難溶於水的鹽是否屬電解質?

  注:判斷物質是否屬於電解質: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導電;(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電離。

  〔問題〕相同條件下,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導電能力都相同嗎?(引出強弱電解質)

  (二)強、弱電解質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裡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弱電解質:在水溶液裡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小結] 電解質的分類:

  1、強電質(全部電離)

  強酸:如HCl、H2SO4、HNO3

  強鹼:如NaOH、KOH、Ba(OH)2

  大多數鹽:如NaCl、AgNO3

  2、弱電解質(部分電離)

  弱酸:如H2S、H2CO3、CH3COOH

  弱鹼:NH3·H2O、Cu(OH)2

  其它:H2O:討論3:BaSO4、CaCO3、AgCl等難溶於水的鹽是否屬電解質?CH3COOH易溶,是否屬強電解質?

  解答:BaSO4、CaCO3、AgCl雖然難溶,但溶解的極少部分卻是完全電離,所以它們為強電解質。CH3COOH不能完全電離,是弱電解質。

  思考:電解質在一定條件下導電能力是否相同呢?

  影響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主要因素:

  單位體積溶液中離子數目的多少(離子濃度的大小)和離子所帶電荷數的多少。

  練習:判斷以下說法是否正確?

  (1)濃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比稀溶液的強。

  (2)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強。

  (3)導電性強的溶液裡自由離子數目一定比導電性弱的溶液的多。

  討論4:酸、鹼、鹽的水溶液導電的原因。(學生閱讀教材P30頁)

  酸、鹼、鹽溶液能夠導電,是因為物質溶於水時,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電離:

  電解質在水溶液裡或熔融狀態下產生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

  討論:金屬導電與電解質導電有何不同?

  課堂小結

  1、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2、判斷電解質要”三看”

  3、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

  4、電離

  第二節《離子反應》課堂測評訓練題

  練習一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下列關於電解質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A.在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物質

  B.在熔融或溶解狀態下能導電的物質

  C.在熔融或溶解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D.在熔融和溶液的狀態下都能導電的化合物

  2.下列物質中,屬於非電解質但溶於水後生成物屬於電解質的物質是

  A.金屬鈉

  B.液氯

  C.三氧化硫

  D.乙醇

  3.下列物質屬於強電解質的是

  A、磷酸

  B、蔗糖

  C、醋酸

  D、硫酸鋇

  4.下列物質中含有自由移動的Cl離子的是

  A、KClO3溶液

  B、MgCl2溶液

  C、液態HCl D、NaCl晶體

  5.下列物質中全部都是弱電解質的是

  A.CH3COOH、C2H5OH、NH3·H2O

  B.HCl、KOH、NaHCO3

  C.CH3COOH、H2O、NH3·H2O

  D.BaSO4、CaCO3、HNO3

  6.下列各項中的物質能導電且屬於電解質的是

  A.固態氫氧化鈉

  B、液態氯化鎂

  C、氯化鈉溶液

  D、鎂

  7.把各組中的氣體通入溶液中,溶液導電能力顯著增強的是

  A.CO2氣體通入NaOH溶液中

  B.CO2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NH3通入CH3COOH溶液中

  D.NH3通入鹽酸中

  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固體氯化鈉不導電,所以氯化鈉是非電解質

  B.銅絲能導電,所以銅是電解質

  C.氯化氫水溶液能導電,所以氯化氫是電解質

  D.三氧化硫溶液能導電,所以三氧化硫是電解質

  9.下列屬於強電解質的是

  ① NaOH ② NH3·H2O ③ AgCl ④醋酸⑤NaHCO3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10.下列敘述中能說明某物質是弱電解質的是

  A.熔化時不導電

  B.水溶液的導電能力很弱

  C.溶液中已電離的離子與未電離的分子共存

  D.不是離子化合物是極性共價化合物

離子反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7

  第二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類為中心,介紹物質的分類、化學反應的分類。第二節“離子反應”第一課時學習酸、鹼、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情況,並從電離的角度深化酸、鹼、鹽的定義。本課時學習離子反應的概念,從概念出發總結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掌握複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2、在學生掌握複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條件的基礎上,能夠分析溶液中離子的共存問題。

  3、透過組織學生實驗探究的方法,掌握複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並在此基礎上掌握溶液中離子的共存問題。

  4、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透過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讓學生體驗科學知識獲得和形成的過程與方法,體會成功的獲得知識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和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

  教學難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四、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複習:電解質和電離的概念。

  過度:有以上知識做基礎下面我們學習離子反應和其發生的條件。電解質在溶液裡的反應必定有離子參加,離子間是如何進行反應的呢?其本質是什麼呢?

  板書:

  二、離子反應及其發生條件

  推進新課:

  老師:演示實驗2—1、(要求學生觀察並寫出完成化學方程式)

  學生:1、試管無現象2、試管有白色沉澱。

  老師:從溶液中離子變化的角度分析實驗現象。

  過度:電解質在水或熔融狀態下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這些電解質在這種狀態下發生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間的反應。

  板書:1、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過度:那麼離子反應怎麼來表示呢?

  板書: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

  過度:那麼如何書寫離子方程式呢?

  板書: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老師:我們來閱讀書本P32的以CuSO4溶液與BaCl2溶液反應為例,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與步驟。

  老師:針對上面的每一步驟我們可以記為:寫、拆、刪、查。

  板書:寫、拆、刪、查

  練習:練習習題

  老師:透過習題體現這四步中最重要是是拆的這一步,那些物質要拆呢?那些不要拆呢?

  (1)可寫成離子的物質:易溶於水、易電離的物質。

  A、強酸:H2SO4、HCl、HNO3

  B、強鹼:NaOH、KOH、Ba(OH)2

  C 、可溶性鹽(注意記憶課本後的溶解性表)

  D、有微溶物參加或生成的反應。若微溶物是反應物且濃度稀,寫離子形式。如果是濁液寫出分子形式。若是生產物則用分子表示且打沉澱符號。

  (2)仍用化學式表示的物質

  A、難溶物質:BaSO4、Cu(OH)2等

  B、難電離物質:水等

  C、氣體:CO2、H2、SO2等

  D、單質:H2、Na、I2、O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老師:那麼我們來用離子方程式來表示下列的反應:

  1、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中和

  2、硫酸中加入氫氧化鉀溶液

  3、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

  H+ + OH—== H2O

  4、氫氧化銅溶於鹽酸

  Cu(OH)2 + 2H+ == Cu2+ +2H2O

  對於以上的離子方程式表達了什麼意義呢?

  學生:H+++OH—=H2O這一離子方程式只能表示強酸和強鹼生成可溶性鹽和水這一型別的中和反應。離子方程式的意義就是:離子方程式不僅可表示一定物質間的某個反應,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型別的離子反應。

  板書:離子方程式的意義:離子方程式不僅可表示一定物質間的某個反應,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型別的離子反應。

  老師: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我們還應當注意:

  (1)凡非溶液中進行的反應一般不能寫離子方程式。

  如:NH4Cl固體與Ca(OH)2固體混合加熱,只能寫化學方程式。即: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多元弱酸的酸式鹽的酸根離子在離子方程式中不能拆開寫。

  例:

  1、NaHCO3與鹽酸反應:HCO32—+H+==H2O+CO2↑

  2、KHSO4與BaCl2反應:SO42—+Ba2+==BaSO4↓

  老師:這種離子與離子間的交換的反應正是我們中學的複分解反應。那麼這種反應要成立的條件是什麼呢?

  板書: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1.有氣體生產(生產揮發性物質)

  2.有沉澱生產(生產難溶物)

  3.有水生成(生產難電離的物質)

  離子反應的實質是:離子濃度減少的過程

  作業佈置:P34

  10、11。

  板書設計:

  二、離子反應及其發生條件

  1、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寫、拆、刪、查

  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1.有氣體生產(生產揮發性物質)

  2.有沉澱生產(生產難溶物)

  3.有水生成(生產難電離的物質)

  離子反應的實質是:離子濃度減少的過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