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1

  教學內容:

  練習一的第3-7題。

  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加深對毫米、分米的認識。

  2.能力目標: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計算。

  3.思教目標: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間十進關係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2.難點:不同單位的數相加、減。單位不相鄰的兩個數的換算。

  教(學)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知識準備

  1、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請你按從大到小的順序

  排列。

  2、填空

  1米=( )分米=( )釐米

  1分米=( )釐米1釐米=( )毫米

  你們是怎麼想的?

  二、導學階段:

  1、教師發7釐米的紙條。注意提醒學生量的方法。這張紙條長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單位,該怎樣表示呢?

  先討論,再各抒己見。

  學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進率推算出來,有的用數的方法,只要是正確的,教師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讓學生明白:用進率推算比較簡便。應該這樣想:

  1釐米=10毫米,7釐米就是7個10毫米,所以

  7釐米=70毫米。

  (板書:1釐米=(10)毫米)

  2、量一量課桌高度。

  提問:

  這個課桌的高度是多少釐米?誰能說一說用分米作單位怎樣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用遷移類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釐米=8分米。

  自己做,訂正時說說是怎樣想的。

  教師說明:

  長度間的十進關係正、反兩方面都可以用。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的第3、4題。

  (1)第3題

  (2)第4題

  重點觀察第1小題:

  1米-2分米=( )分米

  師:長度單位不同,不能直接計算,要把1米變換成10分米再計算。

  2、小測試:

  5分米=( )釐米

  43毫米+17毫米=( )毫米

  4分米=( )釐米=( )毫米

  60米=( )釐米

  22分米+8分米=( )分米=( )米

  30釐米=( )毫米

  90毫米=( )釐米

  45分米-36分米=( )分米=( )釐米

  86釐米-46釐米=( )釐米=( )分米

  3、第5-7題練習。

  四、小結。

  板書設計:

  米和米以內長度單位的換算

  7釐米=(70)毫米

  80釐米=(8)分米

  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

  教學後記: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2

  教學內容:

  教科書P2-5例1、2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練習一的第1、2題。

  三維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透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讓學生知道米、分米、釐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

  3.初步滲透辨證思維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十進位制關係。

  2.難點: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

  師: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帶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帶子、一枚一分硬幣。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米、釐米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1米、1釐米大約有多長?

  2、複習量法:

  (1)量物體的長度一定要注意把物體的一端對著尺

  子的什麼刻度線?

  (2)認整釐米

  A.判斷:這種量鉛筆的方法對不對?

  B.錯在哪裡?

  C.訂正: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把鉛筆的一端對著尺子的"0"刻度線。

  D.認整釐米,再看鉛筆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鉛筆是幾釐米?8釐米是整釐米數嗎?

  E.小結:象8釐米這樣的結果是整釐米。

  二、引入新課:

  這張紙條還是整釐米嗎?不是整釐米量出來的數精確嗎?如果要得到比較精確的結果該怎麼辦?

  小結:

  這個比釐米更小的單位就是毫米。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認識

  1、出示米尺放大圖

  提問:米尺放大圖上有一些什麼樣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認識1毫米

  (1)從觀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麼得到的?

  (2)這個放大圖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實際的1毫米有多長?請拿出尺子來隨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用1分硬幣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拿出1分硬幣,說出厚度在哪裡。並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

  師:我們看見食指和拇指之間留下了一條縫,這條小縫的寬大約是多少?

  舉例:你還見過什麼東西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用釐米作對比出示1釐米長的紙條,量出長度。

  4、毫米和釐米的關係

  (1)出示米尺放大圖:看看1釐米裡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2)師領著學生數毫米

  (3)1大格有幾毫米?1大格還可以說是幾釐米?

  小結:所以1釐米等於幾毫米?

  5、用毫米量。

  師:用毫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與用米、釐米量物體的長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認識。

  1量紙條。

  量教師發的10釐米長的紙條。

  師:10釐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勢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紙條上比量出1分米的長度,移出手勢說:"1分米大約這麼長。

  3、釐米、分米的關係。

  師:這麼長是幾釐米?這麼長還可以說是幾分米?

  所以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

  (板書:1分米=10釐米)

  4、分米和米的關係。

  畫出1米長的線段。

  提問:1米等於多少釐米?100釐米裡有幾個10釐米?

  1個10釐米是幾分米?2個呢?10個呢?

  這條線段的長是幾分米?還可以說是幾米?

  小結:10分米和1米怎麼樣?(板書:1米=10分米)

  三、鞏固練習:

  1、P3、4"做一做"

  2、P5頁1、2題。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1釐米是多少毫米?10釐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

  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的認識

  1毫米1分米

  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教學後記: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3

  教學內容:

  教科書P7千米的認識及"做一做",練習二的第1-2題。

  三維目標:

  1.使學生在學習了米、分米、釐米及毫米的基礎上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中的應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長度觀念。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知道千米在實際中的應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難點: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

  捲尺。

  教學過程:

  一、知識準備:

  師:我們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

  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釐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二、導學階段:

  師: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比較大的是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比米大的長度單位,那就是"千米",千米也叫公里。比如,我們說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

  從某地到某地的路程是100千米等等,這些都是用千米做單位的。

  1、出示P7第一幅圖

  說明:公路上路牌上的"21千米"指的是從這裡到葉鎮的路程是21千米。“23千米”指的是從這裡到靈山還有23千米。

  2、出示第二幅圖。

  教師:同學們你們都喜歡體育嗎?誰知道通常體育場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嗎?2圈呢?

  那2圈半是多少米呢?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板書:1000米=1千米)

  那麼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教師帶學生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

  分組以人或樹為起點量出100的距離,並仔細觀察一下。

  按一般的步行速度走一走,並計時。

  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告訴學生10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

  分左右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

  3、教科書P8"做一做"

  組織學生儘量實際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練習二的第1-2題

  第1題連線。

  說說這些交通工具每小時大約行多少千米。

  第2題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1千米又叫1公里

  1千米=1000米

  教學後記: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4

  課題:

  商三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能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

  2.訓練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不用計算能準確地判斷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

  3.使學生養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說得數.

  240÷40360÷90280÷90

  400÷80200÷50540÷60

  2.教師出示下面的兩道除法題,指名兩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做完後集體訂正.

  3.指名學生參照上面做的兩道題,說一說上一節課總結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

  二、新課

  (一)教學例11.

  1.出示例11:“計算9730÷78,並用乘法驗算.”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計算的`數都比較小.如果計算的數大了,同學們還會不會算?”

  (1)教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這道除法的豎式,先想一想這道題應該怎樣算,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哪裡?”(請一名學生到前面寫出豎式,先說一說從哪裡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計算.)

  (2)教師引導學生看題,問:“這道除法題的商是幾位數,為什麼?”(因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這道題被除數的前兩位是97,比除數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百位上,這樣最後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數了.)

  (3)教師:“這道除法最後除盡了嗎?”(沒有,餘58.)“那麼我們算得對不對呢?這道題計算的數比較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對不對,可以怎麼辦?”(驗算.)“好!現在大家就一起來用乘法驗算.”(指名一學生口述驗算過程,教師板書,並說明有餘數的除法在驗算時與沒有餘數的除法的驗算有什麼不同.)

  2.鞏固練習.

  讓學生開啟課本第61頁,做例11下面“做一做”.教師巡視,個別輔導,著重檢查學生寫商的位置對不對.最後集體訂正,如果有共同的錯誤,要一起說一說.

  (二)教學例12.

  1.讓學生看課本第59頁例12.指名學生讀題,教師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題寫在黑板上.

  2.教師:“誰能不經過計算就說出它們的商各是幾位數?”(指名學生回答.)“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判斷最快?”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種.教師繼續引導:“如果讓我們計算,當算到哪一步時,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只要用除數去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應寫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幾位數了.)

  3.教師小結.我們只要把除數與被除數的前兩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小(指著例12的第1題說),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一位;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大(指著例12的第2題說),說明在被除數的前兩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兩位.我們看對不對?用這種方法判斷一下例12的第3題,商是幾位數.

  4.鞏固練習.

  讓學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學生說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並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判斷的,再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仍然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只是被除數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數(板書課題).除的時候,要按照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去計算,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特別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寫錯.我們還學會了不用計算就很快地判斷出商是幾位數,這也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計算的有沒有錯.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5

  [教學內容]

  課本第82-83內容及練習二十相應練習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建立了面積的概念並掌握了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探究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教材採用由舊引新的方式,提出學習課題,即相鄰兩個常用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那麼,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例4引導學生討論1平方分米與1平方釐米之間的關係。然後引導學生根據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推算出邊長1分米即邊長10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至於1平方米與1平方分米之間的關係,則由學生自己依次類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回顧常用長度單位間的進率,由此引出課題。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常用長度間的進率與相應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對比,讓學生找出規律,並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當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時,相應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就是100。

  [教學目標]

  1、知道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之間的進率,能夠進行面積單位間簡單的換算和改寫。

  2、透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建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關係。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對於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理解與運用。

  [教具準備]

  課件,1平方米、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搶答比賽1:

  1米=()分米

  1分米=()釐米

  1釐米=()毫米

  1米=()釐米

  師:同學們,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板書:米、分米、釐米;進率是10)

  師:常見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

  [設計意圖:用搶答比賽的遊戲方式複習已學知識,不但可以為本課新授內容做好鋪墊,而且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感知,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師: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究“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探究新知

  1.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1)師出示1個面積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師: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會說:

  ①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擺,橫排擺10個,豎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10=100(個);

  ②直接用尺子去量,邊長是10釐米,所以面積為10×10=100(平方釐米);

  ③邊長是1分米,1分米=10釐米,所以面積為10×10=100(平方釐米)。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操作自己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這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記憶,同時又避免了學生對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死記硬背。]

  (2)師小結:根據剛才我們的推論,想一想1平方分米和1平方釐米之間的關係。

  (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練一練:

  3平方分米=()平方釐米

  9平方分米=()平方釐米

  400平方釐米=()平方分米

  [設計意圖:學習完新知後,立即通過幾個基本性的練習,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鞏固新知的效果。]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出示:1平方米=()平方分米。

  生可能會回答:

  ①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為平方分米和平方釐米之間的進率是100,所以推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也是100;

  ②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等於100平方分米。

  (2)出示課件圖形驗證上述結果。

  練一練:

  8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學習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的基礎,此處我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剛才的推導經驗,自己自學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3.師小結。

  (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這三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你們發現了什麼?

  (2)區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的進率。

  相鄰兩個常用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三、智慧島

  1、口答

  2、做一做。課本83頁。

  3、實際應用

  學校操場跑道長100米、寬2米,這段跑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小結

  小朋友們,我們今天一起學習了面積單位間的進率,你知道了什麼?

  五、作業佈置

  練習二十第1題

  六、板書設計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學建議:在數學概念學習中,機械學習是指學生僅能記住數學概念的描述、符號,卻不理解它們的內在涵義,更不理解與有關概念的聯絡。有意義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所學概念的描述或符號,而且理解它們的內在涵義,瞭解與相關數學概念的實質性聯絡。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建議要加強直觀教學,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提供直觀往往是認識的起點,學習的開端。用好直觀手段,加強直觀教學,對於掌握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讓學生探究,主動獲取結論。為了改變以往教學中,過於強調單純的接受學習,而且是以被動接受為主的傾向,有必要選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