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器求標準差和方差教學計劃進度表
關於計算器求標準差和方差教學計劃進度表
重點、難點分析
1、本節內容的重點是,難點是準確操作計算器.
2、計算器上的標準差用 表示,和教科書中用S表示不一樣,但意義是一樣的.而計算器上的S和我們教科書上的標準差S意義不一樣.在計算器上S和 是並排在一起的,按同一鍵,都是統計計算用的.因S在前, 在後,這樣要想顯示出標準差 ,就需要發揮該鍵的統計功能中第二功能,於是就得先按 鍵,再按 鍵.
教學設計示例1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使學生會.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正確使用計算器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認真、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四)養育滲透點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滲透了用高科技產品求方差值的簡單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具有數學美的底蘊.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用計算器進行統計計算的步驟.
2.教學難點:正確輸入資料.
3.教學疑點:學生容易把計算器上的鍵S主認為是書上的標準差S,教科書中的符號S與CZ1206計算器上的.符號S的意義不同,而與計算器上的符號 相同.
4.解決辦法:首先使計算器進入統計計算狀態,再將一些資料輸入,按鍵得出所要求的統計量.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已學過用科學計算器進行過哪些運算?(求數的方根、求角的
三角函式值等),那麼用計算器和用查表進行這些運算在運算速度、準確性等方面有什麼不
同,(計算器運算速度快、準確性高,查錶慢,且準確性低).這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用計算器進行統計運算.它會使我們更能充分體會到用計算器進行運算的優越性.
這樣開門見山的引入課題,能迅速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
進行統計運算,是科學計算器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的科學計算器,都含有統計計算功
能,教科書以用CZ1206計算器進行統計計算為例說明計算方法.用CZ1206計算器進行統計計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統計運算狀態,輸入資料,按鍵得出所要求的統計量.這些統計量除了平均數 、標準差 外,還有資料個數n,各資料的和 ,各資料的平方和 .衡量一組資料的波動大小的另一個量S.計算器上的鍵S,並不表示教科書上的標準差S.
(三)教學過程
教師首先講清解題的三個步驟,第一步建立統計運算狀態.方法:在開啟計算器後,先按鍵2ndF、STAT,便使計算器進入計計算狀態.第二步輸入資料,其過程一定要用表格顯示輸入時,每次按資料後再按鍵DATA.表示已將這個資料輸入計算器.這時顯示的數,是已輸入的資料的累計個數,表中所有資料輸入後顯示的數為8,表明所有資料的個數(樣本容量)為8,如果有重複出現的資料,如有7個數據是3,那麼輸入時可按3×7(前面是輸入的資料,後面是輸人資料的個數).第三步按一下有關的鍵,即可直接得出計算結果.
在教師講情操作要領的基礎上,(把學生分成兩組)讓學生自己操作,用計算器求14.3節例1中兩組資料的平均數、標準差與方差.
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每輸入一個數據,就檢查一下計算器上的顯示是否
與教科書的表格一致,如發現剛輸入的資料有誤,可按鍵DEL將它清除,然後繼續往下輸入.
教師還要指出教科書上的符號S與CZ1206型計算器上的符號S的意義不同,而與該計
算器上的符號 相同,在CZ1206型計算器鍵盤上,用 表示一組資料的標準差.由於這個計算器上未單設方差計算鍵,我們可以選按鍵 ,然後將它平方,即按鍵× =,就得到方差值 .
根據表5,得到
根據表6,得到
讓學生把表5、表6與前面的筆算結果相比較,結論是一致的.引導學生透過比較計算器與筆算兩種演算法,總結出計算器有哪些優越性;(省時,省力,計算簡便.)
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參與教學過程,不僅便於學生掌握用計算器進
行統計運算的步驟和要領,而且能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計算器的優越性,更有利於科學計算器
在中學的普及使用.
課堂練習:教材P177中1、2.
(四)總結、擴充套件
知識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用科學計算器進行統計運算.在運算中,要注意操作方
法與步驟,由於資料輸入的過程較長,操作時務必仔細,避免出錯,在用計算器進行統計計算的前提下,可透過比較兩組資料的標準差來比較它們的波動大小,而不必再轉到相應方差的比較.
方法小結:用CZ1206型計算器進行統計運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統計運算狀態,輸入資料,按鍵得出所要求的統計量.
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