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輪物理複習教學計劃範文
高三第一輪物理複習教學計劃範文
對於老師製作好的教學計劃,有利於新課的講授,物理網為大家編輯了高三第一輪物理學科複習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研究考綱,解讀考題(選定參考系,確定運動方向和加速度)。
複習每章前,首先研究考試說明(現在是05年的),明確本章有哪些考點,各考點的層次要求(哪些是A層次,哪些是B層次),然後解讀近幾年的高考物理試題,明確本章的考點中,哪些是考試熱點,哪些是考試重點,本章考點的命題方式,命題的難易程度。在此基礎上,確定對考點的講授時間、應用範圍、拓展的深度和廣度,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突破需要的技能和技巧,做到有的放矢。
我們高三物理備課組,每週要集體備課一次,在集體備課活動中,有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首先闡述研究考綱,解讀考題的心得,發表見解,其他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諫言獻策,群策群力,形成共識,確定本章(本單元)的基本複習模式。
二、夯實基礎,突破方法(準備槓桿,確定支點。如何施力)。
眾所周知,高考題是題在書外,理在書內,如何透過講教材內容,讓學生做對書外的題,這就是複習過程中迫切需解決的問題。不少學生在做選擇題時,總是要錯幾道,問他為什麼做錯了,往往是用粗心來回答。計算做錯了(要麼某個方程列錯了,要麼方程解錯了,要麼列不出聯絡方程),問他為什麼?往往用沒想到,或者讀題不細心,或者慌了、忙了、急了來回答。這些錯真的是粗心、想不到、慌、忙、急了嗎?這些錯如何歸因,我們認為出錯的原因應歸結為基礎不紮實,思維不全面,能力不到位。導致方法單一,思維定勢負遷移,技能缺陷,容易掉入陷阱,缺乏自救能力。
因此,我們在備課活動中,不僅備考綱和考題,還要備學生容易混淆的問題。備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理解和應用缺陷。不僅務虛更要務實。備講授知識的細節,備學習方法的指導,備如何讓學生識別知識陷阱,如何自救,讓學生雙基過關,實戰演練。在講練過程中,強化對雙基的理解,發散和收斂思維,提升能力。力求把學生在課後出現的問題在課內解決,要達到這個目的,具體做到“知識系統化”、“方法常規化”、“習慣規範化”、“思維策略化”。
知識系統化。就是透過師生互動,形成知識網路,把一些看似不相關的基礎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看似乾癟的知識、呆板的知識活化。
方法常規化。就是讓學生處理物理問題時,要通法通解,常規處理,建立一些常規模式和套路。比如遊標卡尺讀數,用四句話來概括“確定精度,讀出整數,數對格數,算出得數”,算出得數也有細節。又如“衛星模型”,用“地對空、地對地、有速度涉及g,遇長度有g、t”來列方程。比如“彈簧模型”、“火車模型”、“人船模型”、“單擺模型”、“發電機模型”的處理方法。
習慣規範化。主要是指讀題習慣,審題習慣,規範表達的養成。審題時,最容易出現的錯誤是由思維定勢負遷移導致的。比如:光滑水平面上用彈簧連結的兩個物體,用兩手按住,只松一隻手,系統動量不守恆。下一次變為先松一隻手,再松另一隻手,此後的過程中,動量守恆。但學生都不這麼認為。問為什麼?都用松一隻手動量不守恆來回答。學生在審題過程中,時常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定勢來思維變化了的情景,遊離於正在做的題目之外。這不錯才怪。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讓學生上幾回當,牢記深刻教訓,審題時才逐字逐句的讀,不是一晃而過,避免定勢思維產生的錯誤,另一個審題錯誤來源於該畫情景圖不畫。該畫受力圖不畫,該標速度、加速度方向不標,主觀臆斷,想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要求學生在審題過程中,畫出情景圖、過程圖、畫受力分析圖、標出速度、加速度方向,規範解題其行為。對個別學生還要課後與之交流,強化物理情景中的過程和狀態對解答物理題目的重要性。良好的.審題習慣和規範行為的必要性,在學生心靈深處引起振撼和共鳴。規範表達是減少失誤和提高得分率(解題含金量)的有力武器。從平時抓起,從一節一章抓好,養成良好的審題和規範化表達的習慣。
思維策略化。是指一般性的較普遍適用的思維方法,有的題目可以從多角度思考和列式,如何抓住最本質的東西,這需要思維策略,比如,一些新情境題目,文字敘述較長,學生一看到這類題目心就煩,腦殼都大了。這就需要如何避輕就重,避虛就實,找準切入點,這也是思維的策略化。有的題目過程較多,研究物件不單一,而物理量又較少,如何剖題,如何下筆,如何巧妙引入過程量和狀態量,把幾個過程銜接起來,這也需思維的策略化。
三、因材施教,活用資料(選擇研究物件,受力分析。應用規律列方程)。
不少同行、朋友,在談到高考複習資料時,對編者的創意、體例安排、方法的點拔、規律的總結、應用及拓展,都給予了較高評價,但也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每節、每章的訓練題目少了。其實,訓練題少是“獨具匠心”,少是有道理的:一是高考題目僅有12個,透過題海、題洋的訓練來包圍12個題,是得不償失的,這樣做是學生苦老師累,既害生也害師。二是如果訓練題太多,老師必然要做刪減,學生複習完一本複習參考書,書中的題都沒有做完,心裡是不踏實的,他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經得起高考,考試心理也是決定考試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三是訓練題少,是給老師和學生留下一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如果老師僅僅依賴一本複習資料打天下,是不負責任的體現,因為一付藥想包醫百病,那只有醫死,肯定是付毒藥。題目少點,是解放學生也解放老師,老師不受資料的束縛,根據學情、考情實際,增補自己更具創意的東西,使複習和教學變得具有靈活性、多樣性,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
我們備課組老師,每人都有三本以上的複習參考資料或更多的參考書,每週備課活動,除了做前面所述之外,還要對每節、每章的題目進行增補,對增補題目進行探討,增補新題目是不是最需的?她的價值是什麼?有沒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如果含金量高、價值大,就讓學生練,真正達到精練的目的。
總之,我們在備課、上課等常規活動中力求最最佳化、課堂效率也最優,實現第一輪複習的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