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主探究課堂教學計劃範文

學生自主探究課堂教學計劃範文

  篇一:小學數學自主探究課堂教學計劃

  《數學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實現有效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落實教學新理念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自然地走入人們的視野,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建立密切聯絡的重要環節,對於促使學生形成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使教學活動貼近學生,有效地改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模式,就必須啟發引導學生正確地設計適合自己的學習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進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最終實現學生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引導型設計模式

  溫故互查-設問導讀-自我檢查-鞏固練習課堂測試-反饋提升

  一般用於有經驗基礎的知識內容。由於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在教師引領下能夠有目的性的設計學習活動,並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溫故互查。教師為學生提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過程的實質,就是要學生透過觀察,蒐集資訊,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做好準備。這一過程主要是利用故事、遊戲、懸念等手段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感受問題的存在,明確需探究的問題核心,產生探究的心理慾望。

  設問導讀。在這個過程中,透過恰當的提問引導,充分發揮學生“好問”的特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把握好質疑的時機,給學生留出充足的空間與時間,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學會質疑。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小組優勢,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設計學習活動,明確活動的目的,選擇探究的策略。

  自我檢查。這個階段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蒐集到的資訊,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獨立、自由地思考練習,使學生在體驗和創新過程中查詢問題進行學習。並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提高探究效率。

  鞏固練習。教師和學生對探究學習過程進行進一步加深,透過鞏固和練習,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和總結,規範學生思維。

  反饋提升。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行及時地評價,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

  本課題是在理論指導下,注重實踐應用的研究。將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相結合,以課堂教學中的學生自主設計研究為切入點,在近兩年的時間裡,首先運用調查、訪談等方式,對當前教學活動中學生活動現狀進行分析。然後在教育心理學理論及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支援下,分析學習主體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以及對學習的影響。最後,在研究的基礎上,藉助現代資訊科技的支援,探究透過在教師指導下引導學生自主設計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基本策略,進一步落實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篇二: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探究活動計劃

  一、活動目的與意義: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探究性學習。展開以小組分組形式進行的主題型探究學習活動,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初步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及小組合作的能力及發現問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身邊事探究的好奇心;讓學生透過實踐活動和親身體驗,初步瞭解和體驗研究的方法和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探究意識和動腦、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團結合作的精神,同時增強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健全的現代人格。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也知道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二、研究性學習的理論依據

  首先,“主體教育論”認為:教育要培養主體性的人。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其主體性的品質與能力主要表現在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三個方面。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由“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學生的學習行為由“帶著教材走進教室”轉變為“帶著問題走向老師”。透過雙向互動,體現以人為本,發展學生主體性。

  其次,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認為:發現學習就是以培養探究性思維的方法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容,使學生透過發現的步驟來進行學習。

  再者,施布林的“探究學習”理論,它強調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創造力。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透過激疑、質疑活動的引起,解疑活動的展開,使學生在“複試”人類知識的發現過程中,獲得創造力的提升。

  三、實施的過程

  1、方案設計:

  (1)、抓好課堂教學改革,在教學決策理論指導下構建自主創新學習教學模式的程式框架,設計教學方法,落實小學數學自主創新學習研究活動的工程。

  (2)、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學習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透過自學、探究(主要是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解決問題,形成自主創新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能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活動準備:

  活動前:教師先讓學生做好活動的充分準備

  注意培養小幹部,在活動中幫助教師組織活動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記錄下活動的相關資料。

  (1)、建立完備的課題研究機制。機制的完善是課題研究順利實施的制度保障。

  (2)、給學生營造濃厚的自主創新學習氛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創新學習本是學生髮自內心的客觀們需要。在實驗研究過程中,要著力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使學生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

  (3)、把課堂作為課題研究的主陣地。課堂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培養人的主陣地。課題研究也只有落實在課堂,才符合教育和科研的規律,也才能真正貼近教育,貼近學生本身。

  (4)、及時總結,矯正完善方案。總結是研究性學習活動十分重要的一環。總結得當,將會撥正航向,掃除障礙,為下一輪研究鋪平道路,總結的形式主要有寫教後感、教學隨筆、撰寫論文等。

  篇三:關於學生自主學習課題研究計劃

  近幾年來,在我們小學數學教學中圍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這一研究課題,立足於課堂教學探索實踐的主渠道,學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新的學期開始了,對於本學期課題實驗計劃,羅列如下:

  1、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孩子們都說自己是數學愛好者,對數學的學習充滿了興趣,課堂上,敢於交流,敢於質疑。學生每堂課自己制定 “課堂學生口號”“舉手計劃”等,對於這些教師一定要給予鼓勵。

  2、注重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我首先培養好的學生來說,讓優等生帶動小組的`其他同學說,這樣在全班範圍內展開,整個過程雖然佔用了我很多課堂的時間,但效果真的不錯,因為班內80%以上的學生語言表達是比較完整的,在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過程中,學生整體的思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這是值得欣慰的。我還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展示舞臺,班內的許多學生都喜歡上臺當“小老師”,而且做到講解時不緊張,這樣在展示中提升了自信,在自信中得到了發展。

  3、教會學生學會傾聽,在別人發言時讓學生仔細聽,發現問題及時指出。

  4、注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能認真仔細的對待數學學習,不浮躁,書寫工整,學習成績良好,能夠構建比較和諧的學習氛圍。

  5、突出自己“活潑、輕鬆”的教學風格特色。每堂課我都在努力著,力求我的課堂變成享受的課堂,使每個孩子都學得輕鬆愉快。

  二、新學期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指導思想:本學期以聯區教學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研究課題,以預習和課堂教學為渠道,以構建自主、有效的數

  學課堂為根本出發點,不斷研究反思、突破創新,促進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向著研究型教師邁進。

  工作目標:

  1、探索小學生的自主預習模式。

  2、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習慣、繼續培養一批敢於發表見解,敢於為其他學生講解的“小老師”。

  3、強化學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確保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1、深入鑽研教材和學生,全面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知識結構,著力於學生能力的自主發展來設計每一堂課。

  2、讓學生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使之自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毅力。

  3、選取適合學生預習的內容,嘗試學生自主預習,指導預習按“扶——放”原則,起先可設定“導學提綱”,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麼”“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當學生對如何預習有一定的實踐後,提綱逐步精簡,最終讓學生丟掉“導學提綱”的柺杖,走上自學的道路,教師則在課堂上精講點撥,增強學習的高效。

  4、努力用好課堂評價這一激勵手段,繼續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繼續堅持不懈的熱愛數學學習。

  5、按照聯區教學工作會議的要求,加強專業閱讀。如:《小學數學教育》等書刊。

  6、堅持不斷寫教學反思,不斷積累教學心得與感悟,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爭取撰寫1到2篇高質量的案例。

  7、出一堂與課題研究有關的“公開課”,與大家一起研討。

  8、及時積累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

  五、主要工作安排

  2月份:

  (1)自主學習課程標準、熟知所教教材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參加聯

  (2)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3)啟動學生“導學提綱式”自主預習模式。

  (4)教研組“自主有效”課堂研討活動。

  3月份:

  組織一次學生“自主預習”經驗交流會。

  11月份:

  (1)班級優秀“小老師”評選。

  (2)師徒研討,同上一堂課。

  4月份:

  (1)上一節突出課題研究特色彙報課。

  (2)制定期末綜合複習計劃。

  (3)課題研究總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