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文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文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話說社群

  本單元體現的《課標》的內容標準

  (1)體驗公共設施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知道愛護公共設施人人有責,能夠自覺愛護公用設施。

  (2)觀察周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尊重並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3)樹立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

  (4)知道一些社會公益活動。體會社會對殘障等弱勢人群的關懷。

  第二單元生我養我的地方

  本單元體現的《課標》的內容標準

  (1)在地圖上查詢本地(社群、縣、市)、本省及省會城市的位置,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

  (2)知道現代通訊的種類和方式,學會一些常用的通訊方法,感受通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我是中國人)

  (3)瞭解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4)瞭解家鄉的優秀人物,向他們學習。

  (5)瞭解家鄉生態環境的一些問題。

  第三單元 東西南北中

  本單元體現的《課標》的內容標準

  (1)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知道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的領土神聖不可侵犯。

  (2)瞭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蹟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情感。

  第四單元人類共同的家園

  本單元體現的《課標》的內容標準

  1、知道世界的海陸分佈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識。

  2、簡要了解一些人類的文明遺產,激發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

  3、比較一些國家、地區、民族不同的生活習俗、傳統節日、服飾、建築、飲食等狀況,瞭解多種文化的差異性和豐富性,對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創造持尊重和欣賞的態度。

  4、初步瞭解科學技術與人們生活、社會發展的關係,認識科技要為人類造福。崇尚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第一單元:

  目標要求:

  1、認知目標:讓學生認識社群,瞭解社群的情況。知道社群裡各種設施的所在位置,瞭解它們的作用。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愛社群的思想感情。

  3、行為目標:透過訪談、調查等方法蒐集自己社群變化的資料,感受社群日新月異的變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社群的概況,知道各種設施的所在位置,瞭解它們的作用。

  難點:培養學生熱愛社群的思想感情。

  第二單元:

  教學目標:

  1、瞭解社群中正在開展的各項活動。

  2、積極參加社群中的各項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做人,學會合作。

  3、瞭解志願者活動的積極意義,鼓勵學生加入志願者的行列,成為公益事業的熱心人。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積極參與社群中的各項活動,加入志願者的行列,成為小小志願者。

  2、難點:在活動中學會做人,學會合作;成為公益事業的熱心人。

  第三單元:

  目的要求:

  1.讓學生了解祖國的版圖,知道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個幅員遼闊的國家。

  2.知道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能透過活動按照要求說出一些行政區的名稱,指出它們在地圖上相應的位置。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知道我國幅員遼闊,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2.瞭解我國的行政區設定包括臺灣在內,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的數量和名稱。掌握首都、家鄉所在省份的名稱和所處的位置。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難點: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寓知識於趣味學習活動之中,重過程的展開和有效。

  第四單元: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地球是個球體,它的表面是陸地和海洋,地球上的面貌多姿多彩;初步瞭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及面積大小。

  2.行為、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勇於探索、敢於冒險的勇士的敬意

  和對地球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積位置及主要地形。

  難點:激發學生對勇於探索的人類的敬意和熱愛地球的情感,建立保護地球的觀念。

  四、主要措施:

  1、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資源,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2、發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建立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自主性。

  3、立足學校實際、社會社群環境,精心準備,指導學生開展好課內外教育活動,寓教育於活動之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