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通用9篇)

九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通用9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需要好好的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計劃了。那麼教學計劃要怎麼寫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篇1

  一、本期教學任務與課時分配

  本期九年級有六單元教學內容。音樂課時每週一節,每單元兩課時左右。正常教學時間約十八週,根據學生實際補充三至四節唱歌教學,(包括歌曲追夢人等)一至兩節欣賞課(班得瑞音樂欣賞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斯美塔那,能用熱情歡快圓潤的聲音演唱《愛我中華》體會各國人民熱愛自己祖國的思想感情。

  2、知道陝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兒”。知道變奏形式。能夠用豪邁的情緒演唱《黃河水手歌》。

  3、聆聽名家名段瞭解北京三絃、蘇州評彈、廣東粵曲、四川清音這幾種藝術形式的特點、歷史發展表現形式。模仿京韻大鼓演唱《前門情思大碗茶》

  4、瞭解貝多芬、德沃夏克。知道歐洲交響樂,有感情的演唱《念故鄉》

  5、瞭解魚咬尾、換頭合尾等中國民樂傳統的創作手法。知道德彪西和劉天華在音樂上的貢獻。感受體驗中外音樂家借描寫月光所抒發的感情。用優美抒情的聲音演唱《在銀色的月光下》

  6、瞭解徽劇、廬劇、泗州戲的唱腔特點模仿。京劇韻味學唱《天地大舞臺》

  過程與方法:

  聆聽音樂,知道與音樂相關的知識,感受音樂中所表達的豐富感情,聯想想象音樂中所蘊含的意境。在學唱中大膽表現,注重情緒表達根據歌曲內容體驗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音樂作品中體驗愛國情懷增強愛國信心和決心;關注西北地區,願意探索相關的文化,能對西北音樂產生興趣;願意瞭解曲藝音樂地方戲曲音樂能主動收集學唱。關注生活體驗藝術作品中的美,熱愛生活。

  三、學生現狀分析

  九年級學生學習任務比較重,因而課堂教學時間比較緊張,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課下活動時間會很少。

  四、主要教學措施

  1、注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

  2、適當進行唱歌基礎教學,教學生以正確方式呼吸發聲。注重音樂課實用性。

  九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篇2

  一、課堂教學

  1、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非常偏重,更重於唱歌,對音樂知識和欣賞內容教學的學習表現出明顯的態度冷淡。學生藉助樂理知識理解音樂的能力雖有所提高,但仍需要努力激發對其學習的興趣。

  2、教學目的、任務及要求

  (1)教學目的、任務

  a透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大自然,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b透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唱歌能力,提高學生的完美意識,培養學生分析樂曲的能力,視唱能力及創作能力。

  c透過學習,瞭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瞭解國外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鑑賞能力。

  (2)要求

  a唱歌:做到音高,節奏準確,咬字、吐字清楚,合唱時聲部和諧,均衡,防止喊唱和用嗓過度。

  b器樂:要求學生人手一支豎笛,學會正確的演奏姿勢和方法。

  c欣賞:要求學生了解人聲的分類和聲樂的演唱形式,瞭解常見的音樂體裁,瞭解中外著名音樂家及其相關作品。

  d基本樂理:音樂知識本學期從基礎的調式、音階、音程等學起,讓學生對樂理的認識有一個階梯式的學習;欣賞課對中外民歌和部分大型組歌有關知識的學習及欣賞,拓寬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瞭解。

  e視唱練耳:透過聽辯、視唱等練習,培養學生的主音感和調式感。

  (3)教學改革的設想和措施

  a教學內容:以簡譜教學為主,其間穿插流行歌曲進行輔助教學。

  b教學方法:以啟發,分組教學法為主,充分運用多媒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及進度

  9月份:第一單元月亮頌

  第二單元說唱天地

  10月份:第三單元西洋樂話

  第四單元:神州大地

  5月份:第五單元:環球之旅

  6月份:第六單元:冬之舞文章來源

  九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篇3

  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我從教已經有很多年了。在慢慢的教學中,我有了自我獨特的教學方法。可是這些都不是我最覺得自我提高的地方,我覺得自我應當在更多的方面幫忙學生,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提高,這才是我一向以來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教學中得到更多的提高,我相信我是能夠做好的。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結合本學期的工作時間,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完成好本學期的工作任務。

  二、學生情景分析

  1、學生正處於變聲期,唱歌較困難。

  2、學生素質差,膽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本事。

  3、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觀念不正確。

  三、教材分析

  1、初一級學人教版第二冊,以唱歌為主,分五部分共9課。安排19課時,其中複習考試2課時,機動1課時,實際授課16課時。

  2、初三級學人教版第四冊,以欣賞為主,分四部分,共8課。安排20課時,其中機動2課時,複習考試2課時,實際授課16課時。

  四、工作任務:

  1、初一、三級音樂教材課堂教學,每週一節。

  2、學校有關音樂方面的文娛工作。

  五、教學目標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指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和團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有夢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3、增強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獨立視唱簡單樂譜的本事。

  4、瞭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瞭解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必須的音樂鑑賞的本事。

  六、教學措施

  1、初中的音樂教材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最佳化課堂的“教”與“學”過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以到達提高學生的學習進取性。

  2、互相滲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資料,改變枯燥又單一的課型。

  3注重匯入部分的設計,以“引趣”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

  4、課外第二課堂,本學期計劃以訓練歌唱技巧為主,培養學生的表演本事。

  七、具體安排:

  第一單元3課時第四單元3課時

  第二單元3課時第五單元3課時

  第三單元3課時第六單元3課時(共計:18課時)

  這就是本學期我要教授的課程了。音樂並不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所以每個班級一個星期也就僅有一節音樂課,所以我帶了整個年級的學生音樂學習。在我不斷的教學中,我有了更多的提高,這才是我一向以來最渴望自我做到了。音樂教學並不困難,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藝術氣息,這才是我最看重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重點注意這一點的!

  九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篇4

  本學期按照學校的安排,我擔任初中三個年級的音樂課,這對於我新手來說,是一項新的任務,也是一項新的挑戰,有一定的難度。但我相信憑著自己的努力,在這學期的音樂課當中,我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穫和進步。為了在教學中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使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好,本學期我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一、 教學目的

  1、 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社會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特別是針對農村孩子對音樂知識點的欠缺。需加以注重。

  2、 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音樂在學生身上得到健康發展。

  3、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和五線譜的能力。

  4、 瞭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 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歌譜的能力和綜合、歸納的能力。

  6、 初步接觸外國的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二、任務目標

  (一)、唱歌部分

  1、教唱書本上及書本以外的一些校園歌曲

  2、遵循每節課前先教15分鐘樂理知識,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聽錄音範唱,再由教師教譜,教1-2遍詞,然後教師用電子琴為學生談唱歌曲和簡譜,讓學生跟著自學,直到學生會為止。

  4、每學一支歌曲,下一節課應該進行檢查,讓個別學生起來演唱,若有不正確的地方師及時進行教正。並交唱直到會為此。

  5、有學習有記載,有學習有考試。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音樂課的意義。

  (二)、發聲訓練部分:

  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充套件高音;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三)、欣賞部分: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

  三、 教學分析:

  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所以,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使學生愛學、願學。要培養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重點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高年級的學生能夠遵守紀律,接受理論知識也比初一年級要快,而且聲音音域明亮,感情處理能夠參考老師的建議,對歌曲的處理更加細膩和豐富,本學期的樂理知識容量較大,難度加深,學習鞏固c調、f調的基礎上演唱樂譜。主要以練習和鞏固知識為主,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潛力,老師帶領學生找到問題、學生自己找到答案,體味解決問題時的喜悅。本學期在上課同時我要注意加強鞏固音高概念、鞏固學生對音的高低、強弱、長短的感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累積樂理知識。教材中的律動和舞蹈較多,應注意引導學生自編動作、節奏甚至歌詞,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和自編能力。為今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此外,在音樂課的設定上,分為歌曲、樂理、視唱、綜合練習、欣賞學習幾大部分,各部分之間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分局每課的具體情況進行穿插教學,避免學生因為學習某一內容而覺得枯燥和乏味。

  四、具體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這就是本學期音樂教學的教學計劃。

  九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篇5

  教學目標:

  1、透過欣賞歌曲《西風的話》和《在希望的田野上》、《豐收鑼鼓》、《揚鞭催馬運糧忙》,感受相同題材的音樂,不同的表現方法,所產生的不同音樂效果。

  2、能夠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來表現 秋天豐收的氣氛,並且可以瞭解幾種打擊樂器。

  3、聽辨民樂合奏《豐收鑼鼓》中各種樂器的效果,並能夠排列出現順序。

  4、能夠自選樂器為《揚鞭催馬運糧忙》伴奏,並隨著音樂模仿馬蹄聲和動作。

  教學重點:

  體會音樂如何渲染氣氛,描繪場景

  教學重點:

  聽辨民族樂器的音色並排序

  教學媒體:

  多媒體,雲鑼,木魚,碰鈴,小鈸,響板

  教學過程:

  匯入

  教師聯絡秋天的自然景色變化,引導學生說出秋天應該有的情緒,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從而,引出音樂作品是如何運用多種形式來表現秋天落寞的情緒,以及秋天豐收人們喜慶的場面。

  展開新課

  1、播放音樂《西風的話》

  設計提問:該曲的音樂風格,節奏特點,以及它所表達的音樂感覺是什麼樣的。

  (抒情歌曲,速度中速,表現了深邃悠遠,餘味無窮的意境,有點淡淡的憂傷。)

  2、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設計提問:① 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

  (歡快,熱烈,喜氣洋洋的情緒。)

  ② 音樂中出現了哪些事物?表現了什麼場景?

  (炊煙、小河、冬麥、高粱、荷塘、果香等等,表現了一副農村欣欣向榮的景象。)

  3、從農村富了,糧食豐收了開始,引出農民歡慶豐收的場面。

  4、選擇合適的樂器。來表現豐收場景。

  主要樂器:笛子、二胡、雲鑼、木魚、嗩吶等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選擇樂器,更有利的加深印象。

  5、播放民樂合奏《豐收鑼鼓》,請聽辨先後出現的演奏樂器。

  ①堂鼓

  ②嗩吶

  ③嗩吶

  ④二胡

  ⑤雲鑼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聽覺靈敏度,也可以加深對民族樂器的印象。

  6、 給音樂分段。每一段表現了什麼內容。

  第一部分:開鐮收割,你追我趕的勞動場面。

  第二部分:竹笛開始,表現秋天美景,抒發勞動者歡快的心情。

  第三部分:全曲,表現歡慶豐收的熱烈場面。

  7、? 播放音樂《揚鞭催馬運糧忙》。

  設計提問:

  ①音樂表達了又是怎樣的一種情緒??興高采烈,愉快的

  ② 音樂中反覆出現的聲音是什麼?馬蹄聲

  8、請學生自己設計動作,扮演角色,全班分組,一組用打擊樂器模仿馬蹄聲,為音樂伴奏,另一組隨音樂做動作,表現音樂中的場景。

  設計意圖:律動,培養學生身體協調性和創造性。

  小結:

  選擇不同的樂器,不同的節奏,不同的力度,可以表現不同的音樂風格。多種音樂做比較,可以使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到不同的音樂情緒,《西風的話》速度舒緩,表現的是秋天落寞的感覺,其他音樂使民族樂器伴奏,速度稍快,力度強,表現的是一種熱烈歡快的情緒。

  一、教材:

  今天這節課,我選的教學內容是《聲音的產生》。《聲音的產生》是人教版小學自然教科書第十冊的第16課,與《聲音的傳播》、《耳朵的科學》組成一個教學單元。本課指導學生透過實驗探究認識聲音的產生;在能力培養方面,屬於“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的系列。

  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學習過《聲音》一課,並從中認識了聲音有高低、強弱,有悅耳與嘈雜等,對聲音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本課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以利於進一步學習聲音的傳播。

  從知識內容上看,本課的知識點相對簡單,重點要求學生明確聲音的產生過程——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教材針對振動發聲設計了多個實驗,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反覆體會驗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這是在為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打下感性基礎,幫助學生建立思考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透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理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實驗能力是指會做物體振動的實驗,歸納概括能力是指運用求同法歸納物體振動發聲的規律。)

  3、情感目標:使學生體會到各種自然現象都是有規律的;培養學生細緻認真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透過實驗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我為學生準備了大量的實驗用具,讓他們透過自行探究來揭示自然奧秘。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驗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四、教學思路:

  本課我擬訂了這樣的教學思路:“實驗—歸納—假設—驗證—應用。”目的在於教給學生科學探究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細緻、認真的科學態度。

  五、教學準備:

  橡皮筋、紙盒、小鼓、槌、豆子、塑膠瓶、泡沫小球、細線、音叉、玻璃缸、水、尺、紙屑、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四部分:一、看圖聽音,激趣質疑;二、操作實驗,討論猜想;三、驗證假設,得出規律;四、實際運用,鞏固認知。

  第一部分:看圖聽音,激趣質疑

  1、激發興趣: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畫面,聽各種聲音:泉水流動、發動機發動、音樂會、昆蟲振動翅膀、彈吉他。

  2、提出問題: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聲音的產生。

  (板書課題)

  第一部分設計意圖:透過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畫面和生動的音響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良好的學習慾望,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為參與後面的學習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部分:操作實驗,討論猜想

  1、指導學生做一些小實驗,認識“振動”這個詞。

  (1)指導學生用手抖動書頁發聲;(2)用手撥動塑膠尺發聲;(3)將橡皮筋繃緊,用手撥動皮筋發聲;(4)在鼓面放幾粒豆子,用鼓槌敲鼓發聲。

  小組分工合作,每人任選其中一樣進行實驗,並觀察物體在發出聲音時有什麼變化。

  (2)學生實驗。

  (3)討論:

  ①在以上實驗中,發聲的物體相同嗎?發出的聲音相同嗎?

  ②這些物體在發聲時,有什麼相同的現象?引導學生用“振動”一詞來描述物體發聲時的相同現象。

  2、指導學生猜測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根據討論的結果進行猜測,學生自由提出自己的猜想,引導學生運用“求同法”來歸納,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部分設計意圖:《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與有效的指導。在這個環節中,我為學生提供四個實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人任選其一進行實驗,並在組中交流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目的在於使每個學生都親自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給每個學生提供鍛鍊機會,培養他們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第三部分:驗證假設,得出規律

  1、音叉發聲時振動的驗證實驗,教師為學生提供音叉,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驗證音叉發聲時也在振動。

  2、利用身邊的一切實驗物品和其它物體,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推想——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學生分組活動,設計實驗驗證並彙報實驗方法和結果。

  3、透過以上的實驗討論,我們可以得出什麼樣的結論?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4、小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5、學生填課文中的空。

  6、解決實際問題:怎樣使鼓聲立即消失?透過實驗發現當鼓的振動停止時聲音也隨即消失。

  說明:物體振動總能產生聲音,但不是每一種聲音人類都能聽到,例如:超聲波和低次波就是人類聽不到的聲音。

  第三部分設計意圖:《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現代科學教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的。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簡單地靠教師的講授就可以實現的,而是必須透過親歷某些科學探究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體驗、感悟,最終內化而形成。因此,在驗證假設這個環節,我讓學生設計實驗驗證音叉在發聲時在振動。教材上是在音叉發聲時用它接觸水面,觀察發生的現象,從而證明音叉發聲時也在振動的。這只是一種證明方法,還可以用手摸正在發聲的音叉,或用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一些物體,如紙、鼓面、繃緊的皮筋等,也同樣可以證明音叉在發聲時也在振動。所以我讓學生自行設計這個驗證過程,這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完全能夠勝任的。在這個環節中,我還提供給學生大量的實驗物品,要求用身邊的一切實驗物品和物體自己設計實驗驗證猜想。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實驗能力,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體現了自然科學的開放性。

  第四部分:實際應用,鞏固認知

  1、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物體振動發聲?

  2、解釋剛上課時聽到的各種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3、唱音階:“1—3—5—1—,1—5—3—1—”,邊唱邊摸頸部喉頭部分,說說人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4、怎樣讓皮筋或尺發出的聲音高低不同?讓學生動手做一做,認識到物體振動得越頻繁,聲音越高,否則聲音低。

  5、總結:透過這堂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我們是怎樣得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這個規律的?

  第四部分設計意圖:聯絡實際鞏固所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科學的奇妙,體會到各種自然事物都是有規律的。透過最後一個問題的解決幫助學生小結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細緻認真的科學態度。

  九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篇6

  在初中教育中,不僅僅是語數英史地生政的教學,還有音樂體育教學,初中教師音樂教學工作計劃。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我從教已經有很多年。在慢慢的教學中,我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不過這些都不是我最覺得自己進步的地方,我覺得自己應該在更多的方面幫助學生,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進步,這才是我一直以來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教學中得到更多的進步,我相信我是能夠做好的。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結合本學期的工作時間,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完成好本學期的工作任務。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正處於變聲期,唱歌較困難。

  2、學生素質差,膽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觀念不正確。

  三、教材分析

  1、初一級學沿海版第二冊,以唱歌為主,分五部分共9課。安排19課時,其中複習考試2課時,機動1課時,實際授課16課時。

  2、初二級學沿海版第四冊,以欣賞為主,分四部分,共8課。安排20課時,其中機動2課時,複習考試2課時,實際授課16課時。

  四、工作任務:

  1、初一、二級音樂教材課堂教學,每週一節。

  2、學校有關音樂方面的文娛工作。

  五、教學目標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指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3、增強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獨立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

  4、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解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鑑賞的能力。

  六、教學措施

  1、初一、二級的音樂教材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最佳化課堂的“教”與“學”過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互相滲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內容,改變枯燥又單一的課型。

  3注重匯入部分的設計,以“引趣”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

  4、課外第二課堂,本學期計劃以訓練歌唱技巧為主,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

  七、具體安排:

  周次初一級初二級

  1《嶺南春早》《編鐘》

  2廣東音樂古琴

  3廣東民歌印安人的音樂

  4《故鄉的親人》歐、非黑、白人的音樂風格和特點

  5《噢!蘇珊娜》北美洲的音樂

  6亞洲的歌中國民歌的題材

  7圓舞曲中國民歌形式的分類

  8小步舞曲民管樂簡介

  9瑪祖卡、波蘭舞曲古曲欣賞

  10中考中考

  11進行曲簡介民族調式

  12《進行曲》《在太行山上》

  13《送別》《黃河大合唱》

  14《問》抗戰時期的音樂

  15《快樂的鐵匠》貝多芬簡介

  16至17終考終考

  這就是本學期我要教授的課程。音樂並不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所以每個班級一個星期也就只有一節音樂課,所以我帶整個年級的學生音樂學習。在我不斷的教學中,我有更多的進步,這才是我一直以來最渴望自己做到。音樂教學並不困難,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藝術氣息,這才是我最看重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重點注意這一點的!

  九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篇7

  20xx年是我從事教師職業的第二年,我將繼續教授小學音樂的一年級五個班級和三年級三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在20xx年初的紅山區教研培訓中,我們深入學習了有關“一線、四環、八步音樂唱歌課教學模式”,即以音樂情感為主線,以情感交流、情感喚醒、情感深入和情感表達為四個環節,以範唱、假唱、輕聲唱、要求唱、體驗唱、探究唱、表演唱、創作唱為八個步驟的這樣的教學模式進行唱歌教學。具體制定本學期以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領會《紅山區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點》中加強推進學校特色建設的`工作重心,學習貫徹《關於深化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意見》和《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學校教學工作計劃》,明確本學期的工作重點,為全面完成各項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二、 目的要求及重難點

  1、教學改革,不斷用新課改理念充實頭腦。

  2、教學資源,加強啟發式教學研究。

  3、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

  4、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保證教學質量。

  5、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

  6、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三、教學的具體措施與要求

  (一)創設情境 ,培養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和智慧,教師就要創設一定的情境,使他們獲得直接的體驗,並激發其創造的慾望,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黑格爾說過:“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使學生處在形象活潑的音樂氛圍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樂薰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適於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透過動腦、動口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採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電教媒體能產生活躍的動態畫面,使內容更充實、更形象、更生動、更具有吸引力,從而給學生以思維上的啟迪,觸發學生思維的靈感,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為積極、主動地學習創造條件。例如:我在教一年級的歌曲“國旗國旗多美麗”一課時,先用幻燈片祖國的山水,鮮豔的五星紅旗以及許多英雄先烈的革命故事,配上悅耳的音樂,讓學生欣賞,學生如身臨其境,感覺到了祖國的山河美,激發了熱愛祖國的情感。這既是以形象激起學生的思維活動,體驗到了祖國的壯麗和五星紅旗的革命歷史,產生愛國的激情,同時也是一種對學生形象思維的訓練。匯入就是引發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及熱情的導火線,也是學生體驗音樂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步驟。

  2、利用教具,培養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小,思維能力弱,但感性認識相對較強,生動、鮮豔的教具格外被孩子們所喜愛。因此,在課堂教育中,運用與課文內容有內在聯絡的直觀教具,既形象直觀,給學生留下清晰的表象,為感知、理解知識創造條件,又可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根據教材特點,我在上“做個好娃娃”一課中製作了很多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來吸引孩子,有小公雞、大青蛙、小白豬、小花貓等等。整節課,學生的積極性一直很高,大家都爭著說,搶著回答,積極學唱。教具雖小,但作用甚大,合理的利用教具,讓學生在情境中掌握了知識,讓學生在妙趣橫生的教具中發展思維,提高了想象能力。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藉助實物、圖片、錄音裝置等現代教學手段,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認識從無聲走向有聲,從單調走向多彩,從單一走向多元,極大地豐富學生的心理活動,獲得更為新奇、深刻的印象。

  (二) 精選教法,快樂學習 ,提高音樂教學實效。

  如一株花苗,要澆之以愛,灌之以鼓勵她才能綻放美豔的花蕾。因此,音樂教師應有意營造一種非常寬鬆、活潑、自由的氛圍,以民主的態度,商量的口吻,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活動。放手給學生一個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為他們營造一個“自由王國”,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活躍狀態。這樣,就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學得主動、學得開心。

  1、創設舞臺,展示自我

  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表明:“愛動”是兒童的天性。在學習和生活中,兒童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定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們進行集體演唱時,我覺得老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王國”。因為低年級學生通常是活潑好動的,在教學教育活動中,應靈活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手段,為學生提供“動起來”的機會,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獲得知識、掌握新技能。在順利完成歌曲教學任務後,我又設計開展了“課堂舞會”這一活動環節,放手讓學生盡情地唱、盡情地跳,把整堂課營造的喜悅氣氛推向最高潮,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順其自然,依據學生的認識天性,為學生留出課堂空間,就是為學生留出了快樂天地,為學生留出了主動學習的時空,有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課堂教學會張弛有度,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2、遊戲,快樂的學習

  遊戲對學生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學生愛玩的天性決定了他們願意參與教師為他們精心設計的遊戲。為了鞏固學過的歌曲,我設計了“開火車”這一遊戲。由我做火車司機,唱歌曲中的任意一句,由學生接唱,只有唱正確的才能坐上我的小火車,孩子們個個熱情高漲,積極踴躍,不亦樂乎。“開火車”遊戲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樂於開口,大膽演唱,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敢於表現的意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音樂課堂藉助遊戲,使得教師樂之教,教的新,學生樂之學,學的活。教育在發展,教學手段要革新,教學藝術要提高,我們教育工作者只有勤奮鑽研,投身教改,才能開拓一條成功的課堂教學之路!

  3、以“賽”激趣促學

  好勝心強是學生的主要性格特點之一,而在激烈的競爭氛圍中,學生最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這一點,實現教學目的。在我每次上音樂課時總是給學生留出5—8分鐘時間,利用此方法要求學生進行表演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還專門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五星等,並告訴大家:如果誰先會唱,唱得準確、流暢,表情動作好,誰就能得到它。學生們積極踴躍,他們分成兩人組、三人組或四人組,互相監督表演唱,以便及時查詢自己的不足;部分平時基礎較差的學生,請班上的小組長幫助領著唱;更有的乾脆和我一組,請我指導。現在全班學生對音樂課中所學過的歌曲、舞蹈等內容,都能很熟練地表演下來。值得強調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從未做過任何要求,完全出於學生自己的意願。

  (三)教學滲透,展開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

  1、開放的音樂教學

  讓音樂與生活溝通起來,營造廣闊的音樂教學空間。音樂本來就是從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我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實現教師、學生、教材、教具、教學環境與生活的多方面橫向聯絡,及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讓音樂迴歸生活、迴歸自然。如《搖籃曲》一課,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媽媽的特點,準備了很多娃娃,讓學生親身體驗做一天爸爸媽媽是多麼辛苦,從而進行愛父母、尊敬長輩的教育,在活動中巧妙地將歌曲教學、創編表演、打擊樂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開放的音樂教學方法

  開放的音樂教學方法是指依據學生髮展需要和教學內容設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不是機械採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中,我還經常採用非音樂的教學方法,把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音樂與文學、音樂與身體運動等很好地結合起來,把這些多樣的方法統一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上。如我在教完《許多小動物》這首歌曲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這首歌曲進行改編。為了完成改編的任務,各組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紛紛根據歌曲的主題、內容、情感特色來編排舞蹈動作、創作旁白、製作道具、設計動物造型,在演出中每位學生儘管在其中擔任了不同的角色,獲得了不同經驗,但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藝術的薰陶。學生在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實踐活動中,既激發了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樹立了自信心,又發展了創造性思維。雖然學生們的"作品"質量高低參差不齊,重要的是學生已能在課堂中自主地獲取知識,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教師這時則變成了整個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伴奏、放音樂、組織評比等)。長期進行這樣的引導和鼓勵,我相信在學生心中播下的音樂的種子總有一天會生根、發芽、開花。

  (四)認真執行教學模式

  引導學生熱愛唱歌,熱愛音樂 在歌唱教學模式中我始終教授學生有關“一線、四環、八步音樂唱歌課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僅僅是會唱歌,更要把歌唱好。第一,學習輕聲唱。例如在三年級的音樂教學中,每節課開始之前學生都要進行輕聲唱的練習,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視唱本,每節課抄錄一首小樂曲,不但練習識譜更練習如何輕聲唱,做到輕聲唱老師提過的要求。第二,進行要求唱。學生掌握好歌曲後,要及時針對性的把歌曲的要求提出來,並啟發學生自己找出歌曲的情緒和歌唱要領。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但同時也會受益更多。

  三、20xx年具體工作

  1、三月份制定個人工作計劃。一年級的課以興趣律動激情匯入,課上講述發聲練習,首次提出輕聲唱的要求,。三年級的課教授什麼是輕聲唱,輕聲唱中第一階段的哼唱要求。

  2、四月份課本教學,注重輕聲唱的技巧,培養學生歌曲表演能力,加強小組競賽趣味學習音樂的技能,提出要求唱的唱歌要求。

  3、五月份為紅山區合唱節、學校藝術節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發聲訓練,二次備課中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運用和反饋。

  4、六月份藝術節,強化學生在本學期的輕聲唱個要求唱的能力,總結本學期的教學成果和不足

  九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篇8

  教學內容:

  一、認識木管樂器

  二、欣賞《單簧管波爾卡》、《阿賴城的姑娘第二組曲》之《小步舞曲》、《波萊羅》

  教學目標:

  一、透過對的外形、演奏姿勢的介紹,音色特點的感受和辨聽,使學生對該類樂器藝術特色的瞭解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

  二、透過欣賞在不同形式下演奏的樂曲,瞭解木管樂器合奏、重奏和獨奏的功能和作用,感受它們豐富的音色和音樂表現力,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並培養學生對西洋木管樂的愛好和審美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及光碟、VCD機及碟片、樂器實物、錄音機及磁帶

  教學重難點:

  一、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等木管樂器的辨聽。

  二、在木管樂器的不同演奏形式中感受其豐富的音樂表現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匯入新課

  1、聽音樂進教室,感受音樂——培爾.金特《朝景》

  2、教師提問:剛才聽的樂曲情緒怎樣: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

  3、學生討論,回答。

  4、匯入新課:進教室時所聽的樂曲是由——長笛吹奏的。

  二、新課學習《西洋管絃樂隊中的木管器》

  (一)師:告別了交響樂隊中最大的絃樂家族,我們來到位於舞臺中央的絃樂之後的木管樂器家族去作客。

  木管樂器的成員比較多,主要有——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它們是西洋木管器組中四件重要的樂器,另外,它們又各有近親鄰屬,長笛有個小兄弟叫短笛,雙簧管有個兄弟叫英國管。

  這些樂器都是用一種精選的木頭挖成管狀,然後運用吹氣發聲,所以稱為“木管樂器”,它們沒有飽滿的聲音和靈活的力度變化,但它們具有多變的音色,這個家族中的每一件樂器都富有個性。

  (二)從形狀、音色認識樂器。——播放課件

  (1)長笛:觀察形狀;聽長笛吹奏的音樂片段。

  討論:長笛的音色,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描述長笛的音色嗎?

  (2)短笛:

  (3)單簧管(同上步驟)

  (4)雙簧管(同上並對比單簧管與雙簧管音色的不同)

  (5)大管(同一系列的樂器,體形大的音越低)

  (三)欣賞由長笛主奏的樂曲《小步舞曲》和單簧管獨奏曲《單簧管波爾卡》。

  1、欣賞《小步舞曲》

  (1)看《小步舞曲》及作曲家比才簡介

  (2)聽、唱兩個主題。

  (3)聽全曲,邊分析:

  感受樂曲的拍子:3/4拍

  感受樂曲情緒、樂器音色

  選擇樂器,為樂曲伴奏。(除了豎琴外,還能用什麼樂器伴奏)

  板書:《小步舞曲》

  A B A~

  抒情、優美、飽滿、宏亮、抒情、優美

  長笛樂隊長笛

  2、欣賞《單簧管波爾卡》。

  (1)簡介“波爾卡”是一種二拍子舞蹈。

  (2)聽全曲,感受情緒。

  (3)選擇樂器伴奏,跳二拍子舞蹈。

  板書:《單簧管波爾卡》

  活潑歡快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中的重要成員: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同學們透過遊戲,聽辨了它們的音色,還欣賞了長笛、單簧管演奏的兩首曲子。

  九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篇9

  教材分析

  《電子空間站》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材內容以電聲樂隊演奏的器樂曲《絲綢之路》、電子琴獨奏曲《西班牙鬥牛舞》以及聲樂隊伴奏的歌曲《橄欖樹》為主,讓學生對電聲樂隊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教學目標

  1.透過各種音樂材料、音響,初步認識常見的電聲樂器及其音色特徵。

  2.感受與鑑賞電子琴、電聲樂隊所演奏的樂曲,擴大藝術視野。

  3.體驗歌曲《橄欖樹》所表達的基本情感並學會演唱歌曲。

  教學流程

  一、匯入。

  1.課前播放樂曲:電聲樂隊演奏的器樂曲《致愛麗絲》。

  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為匯入新課做好準備。

  2.介紹電子音樂的發展。

  師:現在是電子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裝置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音樂創作和表演領域。那麼,人們是如何運用這些電子裝置製作電子音樂的?電子音樂又是如何發展的?上節課佈置同學們回去查詢資料,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說說查詢的結果。

  生1:大約在70年前,美國人約翰·凱奇利用電子管振盪器和留聲機進行音樂創作。

  生2:法國人皮埃爾利用磁帶錄音機透過改變磁帶速度、顛倒方向、隨機剪輯、多軌錄音等方法制作一種合成的音樂——具體音樂。

  生3:德國人艾默爾特利用電子合成器製作電子音樂。

  生4:隨著計算機的發明,人們又利用計算機制作電腦音樂。

  師:同學們知道得真多,電子音樂就是這麼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創作電子音樂的電聲樂器。

  二、介紹電聲樂器。

  多媒體顯示各種樂器的影象和聲音並做相應的介紹。

  電子琴:電子樂器。用電子元件來發聲,能模仿各種各樣的聲音,並帶有多種自動功能。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現代電子琴也能與電腦連線,將音樂和樂譜合二為一,既能打印出樂譜,也能自動演奏音樂。

  電聲吉他:電子樂器。現代流行音樂中經常使用的撥絃樂器。

  電聲貝司:電子樂器。現代流行音樂中經常使用的低音撥絃樂器。

  爵士鼓:爵士鼓不是電聲樂器,但它是電聲樂隊中起重要作用的打擊樂器。加世紀初,由美國新奧爾良的一種黑人爵士音樂中用的鼓演變而來。

  電子鼓:電子樂器。用電子技術來模仿各種鼓聲的打擊樂器。

  這一層次透過多媒體介紹電聲樂器,讓學生對平時接觸較少的電聲吉他、電聲貝司、電子鼓有了更直觀的瞭解。

  三、欣賞電子琴曲<西班牙鬥牛舞》。

  師:在這些電聲樂器中,電子琴以它的豐富音色、變化多端的自動伴奏系統列居首位。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電子琴獨奏曲《西班牙鬥牛舞》,在欣賞的同時,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多媒體顯示:

  ①鬥牛是哪一個國家獨特的民俗活動?

  ②這首樂曲表現了什麼樣的鬥牛場面?

  ③有幾種節奏型(伴奏音型)?

  ④音色以絃樂還是管樂為主?

  師生一起完整欣賞電子琴曲《西班牙鬥牛舞》,聽的時候暗示學生邊聽邊拍節奏。

  四、欣賞《絲綢之路》。

  1.讓學生說說所瞭解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師: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看老師描述的是一條什麼路——這條路是從我國陝西渭河流域開始,向西綿延數千裡,聯結著歐、亞、非三大洲,是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增進友誼和文化交流的橋粱。

  生:絲綢之路。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說說你所瞭解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學生回答略。)

  這一層次透過學生講述張騫、玄奘等人的故事,將文學、藝術相結合,讓學生從學科滲透中瞭解到更多的知識。

  2.觀看絲綢之路的地理風貌。

  師:我們來看一組絲綢之路的風光圖片。

  教師播放絲綢之路的地理風貌片,有影象,沒聲音。

  師:看完這一組絲綢之路的風光後,假如你是一個作曲家,你準備用什麼樣的音樂來表現它?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用平時學到的知識為畫面配樂;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生1:用樸實無華的旋律來表現它。

  生2:用帶有濃厚中國情調的旋律來表現它。

  生3:用舒緩柔美的旋律來表現它。

  師:我們課本里面也有一段表現絲綢之路風光的主題音樂。請把課本翻到第44頁。大家先在下面小聲視唱一下。(教師巡迴指導。)

  3.視唱《絲綢之路:》主題曲。

  師:現在老師完整彈一遍,同學們小聲地跟唱。

  這裡安排視唱是為了檢驗學生的音樂知識技能,同時也讓學生的視唱能力得到提高。

  4.讓學生選擇音色、節奏、速度。

  師:電子琴有很多種音色,老師試犖幾種,大家選擇一下,哪幾種最能體現《絲綢之路》的意境。學生回答略。 師:那你們準備用什麼樣的速度來表現它?(學生回答略。)

  師:電子琴也有很多種節奏,你們聽聽哪種節奏比較合適?(學生回答略。)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到音樂配器方面來,難度較大。由於時間關係沒能讓學生親自動手,也是考慮到學生對電子琴功能不熟悉,如果班級有學生學過電子琴,可以考慮讓學生親自動手。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大家都當了一回配器大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日本電子音樂大師喜多郎如何為它配樂的。

  5。欣賞電子合成器演奏的《絲綢之路》音樂。(有影象,有聲音。)

  五、學唱歌曲《橄欖樹》。

  師:電聲樂隊既可獨立演奏各種各樣的樂曲,也常常為歌曲伴奏。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電聲樂隊伴奏的歌曲《橄欖樹》。

  1.播放電聲樂隊伴奏的歌曲《橄欖樹》,有影象,有聲音。

  2.讓學生結合歌詞,說說樂曲所表達的基本情感。

  3.學生跟唱歌曲。

  4.完整地演唱歌曲。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歌曲所表達的基本情感並學會演唱歌曲。

  六、歸納總結,佈置作業。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電聲樂器及其音色特徵,懂得它能使音樂色彩更加獨特,更加豐富。課後請同學們收集用電聲樂器演奏或伴奏的錄音資料。下節課帶來和同學們交流。

  用作業的形式把課堂的知識延伸開來,可以激起學生學習電子音樂的興趣,進一步鞏固本堂課學過的知識。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以感受和鑑賞美為核心,從情感人手,介紹電聲音樂,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將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電子空間站》這一課音樂材料比較新,所以我設定課前曲《致愛麗絲》,營造了輕鬆愉快的氛圍,為匯入新課做好準備。

  整個教學活動設計,以學生的蒐集、查閱資料、回答、實踐等活動為主線,教師給予引導。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回答問題,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出乎意料,讓我吃驚不小,也讓我感動了好久。另一方面透過教師的引導,本節課達到了讓學生初步認識常見電聲樂器及感受和鑑賞音樂的教學目標,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從這個角度說,這節課是成功的一節課。

  但這節課中同樣也存在不足之處:由於是農村中學,學生在小學的音樂教育相對較薄弱且音樂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學生視唱不太理想,節奏感偏差,音樂知識、技能有待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