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通用11篇)

湘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通用11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歌曲的藝術形象來感染,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動物,熱愛人民,培養學生的愛心,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湘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希望對您有用。

  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有:春天;可愛的動物;童趣;音樂會;牧童之歌;愛祖國;老師的歌;愛和平;家鄉美。 本學期繼續運用新教材,增加了許多學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賞內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學生創作、表演等活動,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創造了一個豐富的資源環境。學生的特點還是天真、可愛、好奇的兒童,他們的生活還是以遊戲為主,因此,創作和表演是學生喜歡的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創造是人類的希望,從小讓學生有這樣的良好的創造環境,使學生愛音樂的同時,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及創作慾望。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型別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華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其音色。

  3、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4、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5、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透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6、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7、聆聽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瞭解其不同的風格。

  8、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9、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並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10、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11、樂於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12、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13、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14、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15、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三、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措施:

  1、 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做好課前準備。

  2、不斷提高科學文化和教育理論水平。

  3、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力求使學生掌握知識。

  4、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藝術性。

  5、 加強自身基本功訓練,提高工作水平。

  6、 執行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工作盡職盡責。

  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對於中年級的學生更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音樂,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愛學、願學。

  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我會在這一點下功夫。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所以,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要培養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重點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二、教學目標

  1.演唱:

  (1)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演唱習慣。

  (2)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

  (4)能採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5)能夠背唱4-6首歌曲。

  2.演奏

  (1)能夠用打擊樂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

  (2)能夠用打擊樂器表現一定場景。

  3.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2)能夠配合歌曲、音樂用身體做動作。

  (3)能夠與他人合作創編簡單的律動、集體舞歌表演等。

  4.識讀樂譜

  (1)複習簡單的節奏符號,並能創作簡短的節奏。

  (2)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

  5.創作實踐

  能夠運用線條、色塊或手勢,來表現聲音或音樂。

  三、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

  本冊共有8課第一課《童年》,第二課《好夥伴》,第三課《草原》,第四課《放牧》,第五課《媽媽的歌》,第六課 《四季的歌》,第七課《鐘聲》,第八課《豐收歌舞》

  2、教材重難點:

  真正深入角色的演唱,從而達到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3、教材特點

  本教材的編寫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音樂於相關文化相結合,強調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正確理解民族文化於多元文化相結合的關係。本教材的設計特色是以單元式的教學結構,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傳統於現代相結合的教材內容,獨特的評價方式,活潑大方的版面設計。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一)、完成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

  (二)提高措施

  愉悅性:在教學過程中,不論是歌曲的學唱、樂理知識的學習,都要使學生學的快樂。使他們能興致勃勃,主動積極地投入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以及創造音樂的活動中去。

  藝術性:在教學中要透過藝術形象來喚起學生對美的共鳴與追求,從而進行審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學期在上課同時我要注意加強鞏固音高概念、鞏固學生對音的高低、強弱、長短的感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累積樂理知識。教材中的律動和舞蹈較多,應注意引導學生自編動作、節奏甚至歌詞,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和自編能力。為今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40個學生,他們大都活潑可愛,並且喜愛音樂,特別是唱歌,大部分學生能掌握正確的唱歌姿勢,自然的發聲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能獨立、自信、有表情的進行律動和即興動作。本年級對識譜與欣賞是弱項,只有及少數學生有一定的識譜能力。總之,三年級的孩子就像是一張雪白的紙,等著師生共同去描繪五彩繽紛的畫卷,相信,經過師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們的音樂素養將會不斷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養學生的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與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除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和外,新擴充套件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內容,重視透過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本教材採用的是“單元”的形式。各單元都有目的明確的主題,各主題之間具有有機的聯絡。各單元內容貼近兒童生活,為他們熟悉和理解。教材將評價機制滲透在各個單元之中,既注重終結性評價,又注重過程性評價。在評價的形式上,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增進學生對音樂課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更有興趣學音樂。教材所選的歌曲,樂曲,大多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易於學習,樂於學習。

  三、全冊教學要求:

  1、學唱歌曲。背唱4-6首。學習用正確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學習用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斷音的唱法。學習用強弱,快慢的手段表現歌曲情感。

  3、培養獨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賞優秀的歌曲,簡介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欣賞優秀器樂曲,簡介常見樂器和演奏形式。欣賞優秀民歌、民間歌舞。

  5、初步瞭解速度、力度、節拍、音色、音區等在音樂中的表現的作用。

  6、學習並感受音的高低、音階排列的順序。感受並認識2/4、3/4、4/4及其強弱規律。學習連線、換氣、延長、反覆、頓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記號。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的練習。

  7、隨著音樂進行有表情的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動作。學做音樂遊戲,學習歌表演、集體舞等,注意音樂與動作的配合。

  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質量措施:

  1、以新課程理念為先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形成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共同感受、共同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總結和認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觀念與教育教學行為得到不斷的修正,形成“學習,實踐,反思”良性迴圈的路子。

  3、教學研究,特別是適合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構建以及教法與學法的研究。

  4、加強自身的基本功的訓練,根據本年級的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八個單元,教材對每一課,每一單元都儘可能地設定有意味的情境,這些內容都是有組織的聯絡在一起的,每個單元的內容由感受與鑑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這幾部分組成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各異,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使學生在聽,唱,跳,畫,玩的過程中學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學會創作。音樂表現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主要引導學生以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演唱時主要訓練學生演唱技能,採用恰當的呼吸方法,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演唱。感受與鑑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這一部分內容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賞為主。音樂與相關文化是教學的關鍵,也是基礎部分。每節課的音樂知識是學生最難掌握的部分,以生動的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讓學生透過實踐及各方面的興趣教學,來調動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音樂創造對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器樂教學與唱歌。鑑賞。創造等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讓學生在普遍參與中發展自己的特長。

  養學生的觀察力。審美力。創作力,努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透過歌曲的學唱和開展各種音樂活動,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

  2藉助音樂欣賞和唱歌教學教育學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並培養他們勇於實踐的能力,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並在歡快的歌聲中進行音樂創編活動。

  3透過欣賞各種樂器演奏曲,讓學生認識不同樂器,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民歌和民樂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尊重藝術,理解多元化,使在音樂學習興趣。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知識技能目標。

  1認識do。Re。mi。sol。la。結合課本歌曲和聽辯單音。準確把握4/4。3/4兩種不同的拍號,唱準節奏時值。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能用正確的呼吸和清晰的咬字。吐字。的歌曲技能來表現演唱歌曲。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正確的運用輪唱的方式有感情的完整表現歌曲。

  3透過欣賞,瞭解旋律進行的方式在表現音樂的情感和形象上所起的作用,感受音樂打給人們不同的情緒,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結合《中國娃娃》。《最美麗》的欣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增強民族自豪感。透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瞭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學習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音樂,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水平。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絡,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徵,瞭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絡。

  三、過程。方法目標

  1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透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2倡導完整而充分的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3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透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四、教學設想

  (一)重視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鮮的事物,形成開放系統,這樣就能抗拒外界干擾,提高接受效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音樂教學的內驅力,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音樂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我要積極的,創造性的開展音樂教學活動,讓課堂教學變成激發學習興趣的催化劑,變成啟用學生想象力的及時雨。

  (二)在唱歌教學中,採用聽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完整的欣賞樂曲,合理的安排範唱,首先根據歌曲的難易程度決定範唱的次數和時機,在一般情況下,第一次範唱可以放在分析歌曲之後,這時學生對歌曲有了初步的瞭解,教師有表情的為學生進行範唱有助於學生理解音樂,另外在處理歌曲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再範唱,用來幫助學生進一步受到啟發達到更好的學習歌曲的目的。

  五、教學措施

  根據教材特點及教學目標要求,本學期的音樂教學在借鑑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將有一些創新,主要集中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上,主要措施如下

  1經常向學生宣講音樂家的故事,培養學生熱愛中國音樂,珍惜幸福生活的精神。

  2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採眾家之長,設計最佳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創造性的運用教案,提高課堂效率。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進行科學的安排教材內容。

  六、課時安排

  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審美為思路,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時間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於始終。包含“歌曲”、“唱遊”、“綜合訓練”、“欣賞”等部分,並附有器樂訓練,各部分內容之間相互聯絡。教材是人教版教材,記譜又採用了簡譜的記譜方法,在視覺上給學生一個比較明晰的感覺,有利於學生較快的掌握音名,順利地進入識譜視唱練習。

  教材在曲目的選擇上,更多的考慮了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和民族性,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朗朗上口,易聽易記,讓學生愛唱愛聽。另外還有自制樂器,編創小品、遊戲、舞蹈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想象中創造,促進思維,發展智力。教材的最後還有活動性的測試與評估,鼓勵學生自測、自評、互評、他評,形式豐富多彩。版面設計上圖文並茂,多風格、多形式,欣賞曲的主題線以圖形譜為主,使教材更生動活潑。

  二、本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對於三年級學生的習慣特性以及音樂技能和技巧方面的掌握程度我瞭解地比較透徹。節奏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已經不是什麼難題。本學期應該在鞏固節奏的基礎上,加大對音符的認識和提高學生的視唱水平。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大膽創新、追求自我!

  三、本冊教材總的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透過教學使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修養。

  1、思想品德教育

  透過多種題材的歌曲,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培養學生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的優秀品質,以及擁護社會主義、擁護共產黨的思想,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2、唱歌

  (1)培養學生在唱歌時能保持身體與頭部的正確姿勢。

  (2)培養學生能按樂句自然地吸氣,吸氣時不出聲、不聳肩。唱歌時不緊張、不叫喊,發聲自然。

  (3)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3、音樂知識與技能訓練

  (1)認識音符

  (2)初步培養學生有2/4、3/4、4/4的節拍強弱感。

  4、能力培養

  (1)透過教學使學生能聽辨歌曲和樂曲所表達的情緒,並培養他們的音樂記憶力、想象力,逐步提高兒童的音樂感受力。

  (2)教學中要求兒童對本學期所唱、聽的音樂作品做比較與對比,掌握音樂所表達的各種情緒和2/4、3/4、4/4的節拍,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

  (3)培養學生正確地、有表情地演唱各種不同題材、情緒的歌曲,逐步提高兒童的夤夜表現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低年級的多數學生尚不具備準確的音高、時值概念,透過唱名、音階等的視唱、練耳來培養兒童的音高概念,幫助他們掌握旋律的音準,另一方面,又透過節拍、節奏等基本訓練來培養學生的時值概念,幫助他們掌握音的時值。

  針對兒童教育“先入為主”的特點,及時地採取相應措施培養學生更準確的音高、時值感覺,使他們具有敏銳的聽辨能力,提高他們的音樂感覺能力。

  五、主要的教學措施和教改思路

  (一)歌曲教學中,採用各種靈活多樣的教學措施和方法,如:教唱法、聽唱法、口授法、哼唱法、比較法、演示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

  (二)利用課文圖文並茂的特點,吸引學生、帶動學生掌握知識技能。

  (三)在課堂中繼續滲透畫中學、學中畫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各中感官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

  (四)把小樂器的演奏加入到課堂中來,讓學生自創節奏、形式,讓每一個教學活動無一不是表演,不是創新。

  (五)教學中加強對歌曲樂曲的聆聽,讓學生在靜聽中領略音樂的內涵。

  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6

  一、情況分析:

  1、教材情況分析

  本冊教材有8個單元,每一單元由四個整合塊組成,即演唱、演奏、欣賞、活動。其中,“活動”設定了“歌表演”、“律動”、“音樂遊戲”、“集體舞”、“小小作曲家”、“露一手”、“小小音樂劇”等欄目。

  2、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360多名學生,6個班,透過一、二年級初步接觸樂理知識,已有一定的音樂常規習慣,但一定的知識和演唱技巧還未掌握,本學期主要對其節奏、演唱技巧、識譜、欣賞等方面進一步訓練。

  二、教學要求: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和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掌握簡單的音樂技巧。

  三、教學措施

  1、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2、認真備課上課,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多種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

  四、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1、複習上學期的歌曲、《快樂的do re mi》

  2、《我是小小音樂家》

  3、小小作曲家《有趣的do re mi 》欣賞《多來咪》

  4、《在祖國懷抱裡》欣賞《最美麗》

  5、歌表演《我們的祖國是花園》小小作曲家《山泉、小溪、大河》欣賞《中國娃娃》

  6、國慶節

  7、《留給我》欣賞《森林與小鳥》

  8、《美麗的黃昏》欣賞《綠蔭》

  9、歌表演《健康歌》、欣賞《溜冰圓舞曲》

  10、《小小足球賽》、欣賞《跳繩》

  11、《動畫城》、活動《豐富多彩的動畫音樂》

  12、《機器貓》、欣賞《哪吒再生》

  13、《紅星歌》、欣賞《嘎子嘎》

  14、《爺爺為我打月餅》、《我是人民小騎兵》

  15、《歌唱二小放牛郎》、欣賞《小巫師》

  16、《蝸牛與黃鸝鳥》、小小音樂劇《蝸牛與黃鸝鳥》

  17、《地有多厚天有多高》欣賞《種太陽》

  18、《老水牛角彎彎》欣賞《星空》

  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7

  一、同學情況分析:

  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經過兩年的音樂學習,同學對學習音樂有了一定的認識並有自身的見解。這時對今後學習有很大的作用,我們必需要抓住這個階段的學習,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個學期的學習中,我要鞏固同學上學期學習的知識,並做好本學期的學習,培養同學喜愛音樂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編寫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喜好為動力,培養同學的發明意識。音樂於相關文化相結合,強調同學參與實踐活動,正確理解民族文化於多元文化相結合的關係。本教材的設計特色是以單元式的教學結構,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保守於現代相結合的教材內容,獨特的評價方式,活潑大方的版面設計。

  三、本學期教學任務:

  (一)、發聲訓練區域性:

  1、 學會連音唱法,逐步做到聲音自然而連貫、圓潤而流暢。

  2、 運用非連音和斷音唱法時,聲音要有彈性。

  3、 初步運用氣息控制,做力度變化的練習。

  4、 在韻母變換時,逐步做到聲音位置不變,注意咬字、吐字的正確。

  5、 二聲部發聲逐漸做到聲部和諧。

  (二)、視唱、知識、練耳區域性:

  1、 讀譜知識:結合鍵盤認識音名從c1到c2在高音譜表上的位置。認識各種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稱和它們的名稱和時值。學習和點音符,知道它們的名稱和時值。學習各種拍子的指揮圖式。學習頓音記號和其唱法。

  2、 視唱區域性:視唱C調號上的自然大、小調音階和五聲徽、商等調式音階。在教師協助下視唱C調號上的單聲部歌曲(包括所學過的音程和節奏)。練唱有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純四、純五度、大小六度、純八度旋律音程的練習(不出現名稱)。劃拍視唱各拍子歌曲。

  3、 練耳區域性:練習聽記兩個音——四個音連續進行的旋律音程,增加大小六度音程。(不說知名稱)。練習聽記2——4小節的節奏。聽辯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標出小節或節拍。

  (三)、欣賞區域性: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示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入的欣賞。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同學上好課做好充沛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同學。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同學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同學能夠充沛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溢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和扮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同學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同學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同學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8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的年級為三年級1——5班的音樂課,我從綜合課入手,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 由於學生年齡特點原因,他們比較愛好歌、舞、一類的唱遊課,這種課型使學生在學習時積極性高,創新能力能夠自然發揮。

  本學期,學生音樂水平已有明顯好轉,但還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音樂知識的欠佳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能力。所以,課堂中結合基礎知識進行音樂教學以此提高學生歌唱的完整性。總的來說,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提高學生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定的思路是“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於始終。從教學理念上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面向學生,注意個性發展。”本教材共分九個單元。主要內容按欣賞、表演、編創活動幾大塊安排。在欣賞方面著重傾向於聲樂作品,欣賞優秀的中外聲樂作品中瞭解一些關於人聲的知識及聲樂的演唱形式。在表演方面增加學生個性發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滲透。並使所學的樂理知識在實踐和創造中得以運用和創新。在多彩的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創新能力和感受能力。

  第一課《童年》 表演《搖啊搖》、《小酒窩》,欣賞鋼琴曲《童年的回憶》,合唱曲《我們多麼幸福》,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

  第二課《草原》 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欣賞《草原放牧》《草原巡邏兵》,透過聽、唱、舞、奏、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初步感受這一地區的民族風格。

  第三課《友誼》 表演《原諒我》《噢!蘇珊娜》,欣賞《同伴進行曲》《船 歌》,表達同伴間的珍貴友誼,體現好夥伴之間的合作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

  第四課《放牧》 表演《小牧笛》《放牛山歌》,欣賞《小放牛》《牧歌》,透過本課學習瞭解音樂與地區之間密切的聯絡,感受祖國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音調,激發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

  第五課《媽媽的歌》 表演《媽媽的心》《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欣賞《媽媽之歌》《魯冰花》《小白菜》,體現不同形式、不同民族的少年兒童歌曲對媽媽深切的愛。

  第六課《四季的歌》 表演《四季童趣》《捉迷藏》,欣賞《櫻花》《雪花飛舞》,感受並體驗音樂作品相互不同的風格與情趣。

  第七課《鐘聲》 表演《鈴聲叮叮噹》《美麗的黃昏》,欣賞《維也納的音樂鍾》《靈隱鐘聲》,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激發對音樂的興趣。

  第八課《愛鳥》 表演《一隻鳥仔》《小烏鴉愛媽媽》,欣賞《對鳥》《空山鳥語》,透過唱鳥、愛鳥、護鳥,增強環保意識,增進自然常識,提高審美情趣,發展聯想、想像。

  第九課《豐收歌舞》 表演《桔梗謠》《圓圓和彎彎》,欣賞《豐收之歌》《豐收的喜悅》,表現人們喜慶豐收的歡樂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鑑賞能力。養成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等。鼓勵學生自信地演唱、演奏,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

  四、教學目的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2、能自然的有表情的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作活動。

  3、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五、教學內容和要求

  1、本學期透過對學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養,為學生學習音樂打下基礎。

  2、透過對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及唱遊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融會貫通,提高其音樂素質。

  3、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並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透過綜合練習,使學生的藝術修養,音樂素質大大提高。

  六:教學措施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演唱;

  2、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並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節唱歌課都要給學生留有練習鞏固時間,教師給予正確處理、引導;

  5、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並瞭解一些音樂知識;

  6、透過律動教學,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素質;

  7、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歌舞唱遊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

  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1、從音樂科的特點出發,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針,為提高民族素質奠定基礎,寓思想政治教育於學科教學中。

  2、正確處理知識的邏輯順序,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選擇教學內容,努力處理好內容的濃度和廣度。

  3、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兩者之間的協調關係,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

  二、教學目標:

  透過學習歌曲、欣賞作品,使學生學會必學歌曲並能有感情的演唱。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修養,並且做到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達到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學生全部掌握唱會必學歌曲,並有感情的演唱。學生能否提高欣賞水平?要求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搞好課堂紀律,在抓好特長生培養的同時保證好每個學生的音樂水平。

  四、教材分析:

  1、三年級是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欲始終。而課題的題目和內容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先,從學生的興趣為前提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四年級的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學習歌曲及欣賞一些作品,並且要學習一些音樂知識與樂譜的練習,本學期共有20周,每週有1.5課時。主要計劃在下面說清。

  2、複習好音樂的基本內容和知識,使學生抓住課本、大綱規定內容,初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適應現代學習的根本方法。

  五、個人計劃:

  1.教學是教師的天職,今學期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備好課,按質按量上好每一節課,認真批閱學生作業。還要嚴格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做到有事請假,且儘量少請假。

  2.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必須時刻不忘基本功的練習,在這一學期多練習歌曲、舞蹈、鍵盤等。音樂學科有它自己的特點,為確保音樂課的正常且按時上好每一節課,學校也應該按要求規定為音樂課配備好教學用品。

  3.現代高速發展的快節奏的社會要我們必須緊跟社會發展,要學習現代的教育技術、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業餘時間多學習一些現代藝術設計方面的知識,多欣賞一些音樂作品,提高自己的藝術欣賞水平。同時不忘音樂源於現實生活的根本,在平時多向老教師請教,以便更好的積累知識,保障自己的業務水平。

  六、具體措施:

  1、抓綱靠本,使學生進一步認清音樂過程,理解音樂概念。

  2、分不同層次、不同階段、不同目的去培養、提高學生適應自己的教學思路。

  3、培養創新能力,加強對知識的變通應用能力。

  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10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音樂課教學工作。經過兩年的音樂學習,學生對學習音樂有了一定的認識並有了自己的見解,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但是學生比較注重隨範唱學唱歌曲,忽略了對音樂知識和演唱方法的學習。由於三年級是音樂學習的過渡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學期必須要抓住這個階段的學習,在學生合作學習和教師的指導下,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悟,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用正確的歌唱方法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演唱水平,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基本內容、重難點、教學目標)

  花城出版社第5冊三年級音樂教材共有八課(《愛我老師,愛我學校》、《風鈴響啦》、《聽音樂看跳舞》、《唱遊》、《動物世界五》、《環球音樂探寶一——初行歐洲》、《多彩的鄉音一》、《小歌舞劇》)。歌曲16首:《我們愛老師》、《我們的學校亞克西》、《風鈴》、《頑皮的杜鵑》、《金孔雀輕輕跳》、《踢毽子》、《左手和右手》、《蝸牛與黃鸝鳥》、《在橋上》、《法國古老歌曲》、《再見吧,朋友》、《倫敦橋》、《歡慶新年》、《捕魚歌》、《勇敢的鄂倫春》、《孫悟空打妖精》。其他為欣賞內容。

  教學重點:

  教唱課中對音樂知識和演唱方法的學習,對歌曲情感的體驗、風格的把握;在欣賞課中對樂曲的領悟能力。

  教學難點:

  學生對歌曲的音準和節奏的把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用優美的歌聲獨立演唱本冊歌曲。

  2、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節拍特點和音樂旋律有相同和不同並能自編動作與同學全作進行表演。

  3、感知音樂中的樂句、四拍子節拍的強弱規律、音樂的漸弱和漸慢,認識“rit.”漸慢記號;認識漸強和漸弱記號。

  4、鞏固×、××、××××三種節奏。

  5、建立“我的小音庫”,認識和唱準“1”、“2”、“3”、“5”、“6”五個唱名。

  6、培養學生音樂和動作的協調能力、表現能力。

  (二)、思想情感目標:

  1、對學生進行愛師愛校教育,要求學生在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以實際行動為學校做一件好事,為老師獻一份愛心。

  2、學生能熱愛大自然,珍惜大自然中的資源,熱愛祖國山河,保護祖國環境,進行環保教育。

  3、培養孩子愛憎分明、堅強不屈的精神。

  4、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5、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三、教學措施及具體工作計劃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上好每一堂課做充分的準備工作,並注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備課。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唱課中多滲透一些樂理知識,讓學生從不識譜到能識譜。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踐,使學生開闊眼界並從中總結經驗。

  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11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系統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例如:他們已經基本認識了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學習了很多內容健康、優美、動聽的兒童歌曲,感受了音樂的美,具備了一定的編創能力,但還需要進一步系統地學習,來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加深對音樂的瞭解。

  二、教材分析:

  教材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髮展為本”,音樂教育面對全體學生,也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材編寫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於始終。

  三、教學目的要求:

  1、會用優美、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能準確地表現歌曲中的情緒。感受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聽辨音的高低並會模唱。

  2、初步瞭解民族歌(樂)曲的特點,能透過欣賞,演唱,發揮想象力表演。

  3、透過演唱體現好夥伴之間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學習創編歌詞。

  4、瞭解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音調,激發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

  5、愛祖國、愛人民、愛長輩,從演唱作品中體現。瞭解女聲、童聲的演唱形式。學習休止符,並學會區別。

  6、感受並體驗不同歌(樂)曲的不同表現風格,嘗試自己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7、基本認識西洋樂器、民族樂器中的部分樂器。

  8、透過演唱,增強環保意識,增進自然常識,提高審美情趣,發展聯想。

  四、改進教學的措施

  1、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並按教導處統一備課格式,認真寫好教學詳案。

  2、認真執行課時計劃,嚴格把握35-40分鐘的課堂時間,向35-40分鐘要效率。

  3、充分作好課前準備。

  4、認真按照教案上課,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

  5、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6、根據本校條件裝置,充分利用投影儀、錄象、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7、方法:示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鼓勵、表揚法:透過鼓勵表揚大體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