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具體進度計劃

教學具體進度計劃

  教師想要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教學的具體進度計劃就要及時制定好。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教學具體進度計劃,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教學具體進度計劃【1】

  一、學情分析

  這一學期我將要擔任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1班2班科學教學工作。三個年級學生不同,有的已經有兩年的科學學習經歷,有的還沒有任何一點學習科學的經驗。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還好教一點。而對於高年級的同學已經有一些基礎性的科學知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原先的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現在卻要改成新的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會不適應。為此必須讓他們認識到科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從而為學生對本學科學習打下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條件。

  二、教材分析

  現在教材是以整套教學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比以往教材不同的風格與特點。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

  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三、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1,所教三年級學生共三個班,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可能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2,所教四年級共有三個教學班,這些學生經過一學年的科學學習,對科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本學期還要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教學內容,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加強生活、生產、社會實際的聯絡。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處理好內容的深度廣度,做到難易適度,分量適當。注意發展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動腦和動手的能力。

  3,所教五年級共有2個教學班,這些學生經過兩學年的科學學習,對科學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本學期必須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教學內容,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處理好內容的深度廣度,做到難易適度,分量適當。注意發展兒童的智力,更加註重培養兒童動腦和動手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目的、重點、難點

  三年級教科書共25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科學在我們身邊:(1---3)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透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麼知道:(4---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秘,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太陽與時間:(10--13)課,以認識太陽為基礎,透過太陽與影子用太陽計時製作計時工具的學習,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為學生的發明創造打下基礎。

  4、水的科學:(14---18)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透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瞭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5、天氣與我們的生活:(19--22)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6、研究與實踐:(23、24、25)課,以“學生對玩具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包括較為簡單的器具的拆卸與組裝,簡單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種養,植物外部特徵與生長情況的觀察,以及生活中其它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的初步調查、瞭解等,初步培養學生“模仿與製作”、“拆分與組合”的動手能力,及認真細緻、善於思考、善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絡。

  教學目的:從科學課的特點出發,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重點:《我們怎麼知道》、《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水的科學》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

  四年級教科書共23課,其中第22、23課是活動課。從知識內容分為五部分

  1,植物的身體:從學生對植物的已有認識經驗入手,帶領學生遵循“整體感知---個體研究——綜合整理”的認知程式,認識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1--5課)

  2,秋冬星空:(6--7)課,以觀察秋冬季動植物和星空的變化為指向,引領學生親歷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

  3,生活中的材料(8—12):從木頭陶瓷金屬玻璃和塑膠等常見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效能,使學生認識到材料的兩面性。

  4,水迴圈:指導學生認識水的三種存在方式及其三種形態的相互轉變。(包括13--17課)

  5,我們的家園——地球:指導學生認識地球內部有什麼遺蹟地球上各種物質存在形式以及人類認識地球的艱辛,學會使用測力計。(包括18--21課)

  6,探究與實踐: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和積極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

  教學的重點、難點:在能力培養方面,主要培養以下幾種能力:

  1、觀察能力:學習用目測方法觀測風向、風力,用測力計測力。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教給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葉的內部構造。

  2、實驗能力:學習使用酒精燈加熱水,以及做彈力、摩擦力、熱傳導、熱對流、根吸水、莖運輸水分等實驗,鞏固對比實驗方法,學習設計說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實驗、雨的模擬實驗。

  3、探究能力:學習運用探究的方法,認識水蒸氣凝結的條件,水的三態變化。

  4、分析綜合能力:學習運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認識水的三態變化、水在自然界裡的迴圈及熱傳遞的方式。

  5、推理能力:學習運用演繹推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認識露、霧、雲、雨、雪、風等天氣現象的成因。

  6、想象能力: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想象蒸發的本質,葉、莖的內部構造。

  7、動手能力:學習製作植物動物標本等。

  五年級教材由“微小的生物”、”認識自己”“光與聲”、“物質的變化”、“機械與運動”五個單元組成。

  《微小的生物》單元從最小的病毒開始,再研究細菌,要求知道真菌是既不屬於動物也不屬於植物的一類生物。意識到科學要尊重證據,學會欣賞,平價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認識自己》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瞭解生命世界;瞭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瞭解人體的消化,呼吸,血液迴圈的過程。能認識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光與聲》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震動產生的,知道聲音要透過物質進行傳播,瞭解噪音的危害與防治辦法。

  《物質的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一是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大類;物理和化學變化。有的變化可逆,有的變化不可逆。

  《機械與運動》。知道利用機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瞭解一些簡單的機械。能進行測量並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知道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位置,方向,快慢。

  教學目的: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透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數實驗的技能,並學習實際控制變數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資料,並認識到重複實驗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專題研究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參觀訪問競賽

  科學欣賞社群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科學幻想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

  六、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七、基本措施:

  三年級措施∶

  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四年級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課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課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五年級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透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織指導。

  教學具體進度計劃【2】

  第一方面、工作目標

  1、抓好培訓——著眼校本,突出骨幹,整體提高。

  2、推進課改——理論支撐,加強實踐,提高質量。

  3、推動科研——完善制度,營造氛圍,推出成果。

  4、夯實常規——狠抓落實,嚴格管理,規範教學。

  第二方面、指導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為動力,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教育科研為龍頭,以課程改革為基本依託,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以管理評價改革為保障,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質量意識、科研意識,致力於推進全鎮小學教學改革,推進我鎮素質教育的突破性進展,促進全鎮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第三方面、實施策略

  (一)、突出重點,抓好畢業班質量管理工作。

  1、加強對薄弱學校、班級的扶持。加大對薄弱學校和班級的扶持,把下校的工作重點放在畢業班,深入部分質量較低的學校、班級進行調研指導,與學校領導、教師共同探討、落實提高質量的方案和措施。

  2、指導教師做好培優扶弱工作。指導學校、教師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研究和實踐提高培優扶弱效率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注意資料的積累,及時做好總結。進一步提高畢業班學生的科科及格率和科科優秀率,力爭在今年的小學畢業素質檢測中,全鎮科科及格率達75%以上,科科優秀率達40%以上,上縣實中學生達15人以上。

  3、進一步抓好學科教研。加大畢業班教學研究力度,認真抓好學校、學片教研活動,積極開展複習課、試卷評講課的研究活動,以進一步提高畢業班複習效率。

  4、組織畢業班學生知識競賽。計劃於期中試後組織優生進行一次學科知識競賽,對各校的培優工作進行一次檢閱。

  (二)、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養。

  1、加強理論學習。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十六大精神,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學習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檔案,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各地先進經驗。利用網路媒體及手中的報刊雜誌、業務專著,認真加強學習、研究,及時掌握所負責學科教學發展的動態和趨勢,時刻站在學科教研領域的前沿陣地。

  2、練好五項基本功。一練“三筆一話”基本功,二練駕馭大綱(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本功,三練指導教學設計的基本功,四練指導課堂教學的基本功,五練掌握、運用現代教育資訊科技的基本功。

  (三)、加強培訓,提高師資隊伍水平。

  1、加強骨幹培訓,開展“名師工程”。以人為本,分類培訓鎮、校“名師”和“學科帶頭人”。繼續圍繞“六個一”來培訓鎮級骨幹教師,即:①上一節校級以上示範課或彙報課;②寫一篇圍繞“三個體現”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設計;③寫一篇不少於3000字的論文或課題、專題總結;④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評課意見;⑤寫一篇不少於4000字的校級專題講座稿;⑥寫一本不少於5000字的讀書筆記(或摘抄不少於50張的讀書卡片)。

  2、指導各校加強教師基本功訓練。制訂好基本功訓練工作計劃,督促教師落實自練方案,認真指導中青年教師練好“三字”(粉筆、毛筆、鋼筆),過好“三關”(教材關、教法關、現代教育技術輔助課堂教學關),學會“三課”(說課技能、講課技能、評課技能)、會用“三機”(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

  3、指導教師做好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本學期,本人計劃認真抓好教師的教學反思,要求教師重點做好教學後反思,寫進自己的教案中,並將其作為備課的重要內容,認真加強檢查。

  (四)、推進課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加強一年級課改研究和實驗工作。經常性地深入課堂進行調研、指導,並收集一年級課改實驗教師碰到的疑難和問題,組織教師進行研究解決,及時為實驗教師排憂解難,不斷總結經驗,切實提高實驗質量;要求一年級實驗教師學期內要完成“三個一”(寫一篇自己最滿意的教學設計,上一節校內課改研究課,寫一篇課改實驗學期工作總結)。

  2、用先進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改革活動。積極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引導教師繼續實踐“一主”“兩式”“三維”“四以”“五讓”的教育理念。

  3、指導開展好“教學質量月”活動。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繼續圍繞“學、看、做、寫”來認真指導各校開展好活動。重點抓好中心小學“教學開放周”活動,發揮教科研龍頭作用,搞好包括一年級課改及字理教學等課題實驗內容在內的展示課。指導各校認真積累資料,及時做好活動總結。

  抓好圖書、儀器和現代教學手段的管理

  認真指導各校“六室”管理員明確自身職責,加強學習、掌握相關管理業務,抓好常規性管理,定期做好圖書、儀器、體育器材和電教裝置的清潔、維修和保養,對相關資料及時進行整理、歸檔。經常深入學校,加強檢查和指導,堅持每月一至二次;加大電教裝置的使用力度,切實抓好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操作,以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六)、加大科研,推動教育創新。

  1、加強宣傳,引導教師確立正確的教育科研觀。透過會議、培訓、研討活動和課堂教學觀摩,讓教師進一步明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能只憑“熱情+拼搏”,不能僅靠“時間+汗水”,要研究、掌握教育教學規律,運用更好的方法途徑抓教育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學校、教師將科研認識上升到科研為教育決策科學化服務、為學校發展提供目標導向和動力支援服務、為促進教師綜合素質提高服務,讓學校領導、教師真正樹立起科研興校的觀念。

  2、完善制度,營造科研活動的良好氛圍。協助領導修訂好《武利鎮中心校關於教育科研工作的若干規定》,建立鼓勵教師參與科研的制度,引導學校、教師積極開展教育科研研討與實踐活動,營造校校重科研、人人做實驗、處處有科研活動的良好氛圍。

  3、帶頭參與,抓好課題、專題研究。認真抓好本人作為課題負責人申報立項的區級子課題《小學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和市級重點課題《農村小學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實驗工作。同時,加強各校申報的各級課題管理,指導開展實驗研究,整理研究資料,寫好階段總結,保證按時結題,推廣科研成果。加大校本課題研究的力度,指導各校結合教育教學的實際開展專題研究。

  (七)、夯實常規,規範教學工作。

  1、抓好教學常規檢查,加強教學動態管理。認真抓好教學常規檢查,全期普檢不少於三次,抽檢每月不少於一次,並及時進行總結反饋。平時深入學校,除了做好調研指導、聽課評課外,繼續認真抓好“六檢查”。

  2、抓好聽課、評課活動。經常必性地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全期聽課不少於40節,參與評課、專題研究活動不少於15次。

  3、抓好考試質量分析,加強教學質量監控。認真指導教師做好平時的單元檢測,做到嚴考嚴改,並認真做好檢測質量分析,不斷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教學;抓好學校、班科期中、期末試的質量分析,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總結,不斷加強教學動態管理。有計劃地對部分學校、班級、學科的單元檢測、期中、期末考試的質量分析進行抽查。

  4、抓好教研組、備課組活動。繼續搞好教研組長培訓,認真指導教研組開展活動。教研組、備課組活動要做到“兩有”(有組上活動計劃,有研究課題或專題),“三學“(學先進教育理論,學先進教學方法,學各地先進老漢經驗),“四定”(教研活動或集體備課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定記錄人),“五研究”(研究課程標準,研究學生、學法和教法,研究教材重點與難點,研究教學目標與分層作業設計,研究考試質量分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