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計劃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一門知識性、理論性、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透過實施實踐教學,把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與生活體驗結合起來、把思想教育與社會鍛鍊結合起來,使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鴉*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救亡圖存和強國富民探索的認識,增強愛國主義與歷史責任感,並幫助大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去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其學習能力、思辨能力和實踐能力,堅定“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信念。
二、實施原則
歷史與現實相聯絡的原則;課堂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交替進行的'原則;任課教師負責與學生自我管理有機結合的原則;學生個性塑造與團隊協作精神相互促進的原則。
三、課時分配與形式要求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總計32課時,其中課堂理論教學28課時(佔總課時87.5%),課外實踐教學4課時(佔總課時12.5%)。
由於課外實踐教學不進課表,可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在課後時間選用以下一種形式:1、在一些重要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紀念日,開展相關的紀念、徵文或精品微課堂等活動。2、開展課外專題調查。事先由任課教師佈置實踐調研的選題如“四個選擇”(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道路和改革開放),要求學生根據選題組建調研小組,撰寫小論文或調查報告,交由任課教師批閱。3、就近自主參觀考察。組織學生參觀市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或實踐教學基地等,提高學生了解社會、接觸實際,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
課內及課外實踐教學活動都要做到主題明確,全員參與,事先有活動策劃,事後有活動總結,並提交成果材料,交由任課教師批閱,作為其實踐教學成績的考核標準。
四、考核辦法
實踐教學的成績佔期末總成績的20%。任課教師可根據具體的實踐形式和取得的實際效果採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如,課堂表現,學習態度,學習成果展示情況等。主要考核學生觀後感的質量、觀點結論的真偽、虛實、自主學習參與度與收穫情況等,進一步考核學生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及團隊協作能力、材料蒐集與調查實踐能力等。
為了鼓勵爭優創先,樹立榜樣作用,可在各教學班級內進行相關的學習成果競賽,表現較好的學生,平時成績亦可酌情加分,部分優異的學生可免試本課程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