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紀品德教學計劃

四年紀品德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課程設定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型別相互結構的方式。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紀品德教學計劃,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以積極、穩步、有效地實施深化新課程改革為主線,以教學為中心,務實創新,落實規範,提高效率,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為打造 “優質均衡和諧教育”而努力。

  二、學生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

  例如,今天的兒童在早期的社會性生活中,由於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家庭中容易出現的放縱,使得一部分兒童自認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規則意識比較模糊。隨著集體生活與合作活動的逐步拓展,以及他們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學會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人。

  又如,目前我國有殘疾人6000多萬,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今天幫助殘疾人,支援、搞好殘疾人事業,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呵護,“只知受愛,不知愛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獻”,人與人之間不能互相互相尊重。面對與自己不一樣的殘疾人,他們可能會覺得好笑,有時甚至會嘲笑、瞧不起,還可能會戲弄殘疾人。我們必須從小培養學生對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具有同情心與愛心,並讓學生樂意努力去幫助他們。

  此外,四年級的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社會的接觸也日益頻繁,獨立活動的範圍在不斷擴大,學生從平時親身經歷的事實中理解生活與交通運輸業的雙向關係,有利於學生擴大視野,豐富社會知識,從而更好地去適應生活和創造未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 第四單元《通訊連著你我他》

  2、教學目標:

  1. 透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能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並能利用地圖的基本知識在中國地圖上找到家鄉的位置;瞭解家鄉的自然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係,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瞭解家鄉的優秀人物,並願意向他們學習;瞭解家鄉的民俗、民風,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 透過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從瞭解日常生活中工農業產品入手,探究工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體驗工人和農民為此付出的勞動與智慧;瞭解工人生產勞動的情況,知道生產過程中的分工與合作,知道各行各業之間有一種相互聯絡的關係;知道生產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人們的生活需求不斷刺激生產的發展;知道人們改進勞動工具是為了提高生產和減輕勞動的強度。

  3. 透過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發展情況,以及交通的不斷髮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瞭解家鄉交通的發展變化情況,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情感。

  4. 透過第四單元《通訊連著你我他》的學習讓學生知道現代通訊的種類,感受通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讓學生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通訊方式,講究通訊道德,遵守有關通訊的法律、法規;初步瞭解通訊發展的情況;體會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現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資訊;遵守網路道德規範,努力增強對各種資訊的辨別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2.透過給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動,知道工農業生產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

  3.讓學生了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方面的情況。

  4.聯絡身邊的實際事例,感受通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透過調查,知道現代通訊的方式及各自的特點;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擇、使用相應的通訊方式來解決各種問題;懂得並遵守通訊的基本禮貌和有關法律法規。

  四、教學措施:

  1.注意引導學生透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來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3.將引導學生獲取資訊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4。透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