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計劃方案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計劃方案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自然段。
2.學會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絡課文內容說出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4.憑藉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激發興趣
出示掛圖,指識聶榮臻將軍,教“聶”、“臻”的讀音。在電影電視或者課外書籍上看到過聶將軍的請舉手。這些電影、電視的片名還記得嗎?講有關聶將軍的什麼事?
聶將軍是一個怎樣的人?略作介紹:
聶榮臻(1899~1992):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人和領導人之一,一生功勳卓著。今天我們學習一則有關他的故事。(板書:2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
二、初讀指導
1.默讀。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6個生字。
2.檢查自學效果。
提問。明確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在抗日戰爭中,聶榮臻將軍關心和照料兩個日本小姑娘的事,然後檢查生字詞學習的情況。
(1)出示詞語:
聶榮臻 殘忍 無辜 照料 流露 束 拽著 至仁至義
(2)指名讀,幫助學生正音。齊讀。
(3)瞭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領會下列詞語的意思
殘忍:狠毒。
驚恐:驚慌恐懼。
無辜:辜,罪。沒罪的意思。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至仁至義:至,最。最仁愛,最講正義。
有始有終:指人做事能堅持到底。
(4)齊讀生字詞。
3.各自輕聲試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刁備課手冊(第十一冊)
4.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並給生字正音。想想文章中有哪幾幅畫面給你留下了印象。 、
三、精讀訓練
1.理解課文第一段。
默讀,思考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
2.理解課文第二段。
(1) 理解第二自然段。
讀讀,想想,議議:
聶將軍知道這件事後,是怎麼做,怎麼說的?
聶將軍的這段話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2)理解第3自然段。
讀讀,想想,劃劃,議議:
聶將軍是如何關心照料兩個日本孤女的?
這一自然段中哪些詞語是描寫聶將軍的.音容舉止的?
(“先抱起……找奶吃……慈愛地拉過……親切地問—
(講讀時,指點觀察插圖,加深理解)
透過這些詞句的描寫,你讀懂了什麼?
(3)小結第二段。
3.理解課文第三段。
(1)理解第4自然段。
“然而”表示什麼意思?
聶將軍為什麼決定把兩個日本小姑娘送回日軍指揮部?從這件事看出聶榮臻將軍具有什麼樣的品質?(慈善心腸和寬廣胸襟)
(2)理解第5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哪些內容孓引導學生給自然段分層。
照相、放梨這兩件事說明了什麼?
聶將軍的信中“本著”、“至仁至義”、“必當”這些詞語的意思是什麼? ,
信中這段話與前文什麼地方相呼應?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聶將軍是一個怎樣的人?
(3)小結:這一段透過寫聶將軍設法將兩個日本孤女送往日軍指揮部一事,表現了聶將軍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
4.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指名背誦第3自然段。
二、繼續精讀訓練
1.理解第四段。
2.第6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
3.聯絡上文說說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三、談談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想法
四、感受聶榮臻將軍的人格魅力
五、完成課後練習
精彩片斷
(出示: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我八路軍本著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
師:大家讀讀這段話,哪些詞句你能讀懂?
(學生自由讀,思考,討論)
生:老師,我讀懂了“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這句話,它表現了我八路軍永遠不會屈服,抗戰到底的決心。
生:這段話告訴我們,咱們中國人民進行的抗戰是正義的戰爭,是為了自己國家的人民能生存,是為了世界能和平,而日本打的是一種侵略性的戰爭,我覺得他們很卑鄙,而我們很高尚。
(聽課者點頭稱讚)
師:這兩位同學真會讀書。還有哪些地方你們讀懂了呢?
生:老師,我想給聶將軍的這封信提個建議,好嗎?
師:(微笑)當然可以,你說。
生:我覺得“中國人民絕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這句話不應該寫,這句話倒好像在向他們求饒,幹嗎滅自己志氣,長他人威風呢?本來就是日本先侵略我們的。
(有學生表示贊同)
師:(略思索,在這一句下畫橫線)大家一字一字地讀這一句,認真思考,你們還有什麼想法?
(生思考)
生:老師,我明白了聶將軍為什麼要寫這句話,他說的是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敵,侵略中國是日本的一些反動分子提出的,日本士兵及人民其實也不願意,只是沒辦法而已。生:(笑)我覺得日本士兵和人民如果看到這句話,一定很感心裡會說,啊,聶將軍真理解我們,中國人民真偉大!
師:說得真好!
生:老師,其他地方我都理解了,只有“至仁至義”這個詞不懂。
師:有誰知道?
生:我從課外書上知道,“仁義”是我國古代儒家學派的一種思想,是指人要愛別人,“至仁至義”就是說非常非常愛別人,這個詞寫出了我國人民的高尚品質。
師:是啊,八路軍最講仁愛,最講正義,把兩個孩子送回日軍指揮部就是最好的證明。誰來讀好這段話?
參考資料
聶榮臻(1899~1992),四川江津人(今屑重慶),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立人和領導人之一。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翌年轉人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北伐戰爭,參與領導了南昌起義、廣州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無數戰役。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本文反映的是1940年8月在“百團大戰”中,作為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的聶榮臻關心和照料從井陘煤礦中救出的兩個日本小姑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