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課《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教學反思
第二十課《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二十課《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要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高中歷史教師往往一人教數個班級,因此同一個教學設計在短期內反覆實施,這為我們及時反思調整創造條件。對於《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明確教學目標。
因為只有目標明確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加強史實教學
高中歷史課堂還是要對學生進行基礎教育,所以,首先得讓學生了解一些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歷史教師要讓學生感知歷史,向學生呈現歷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現象等具體史實。學生不僅是掌握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能力,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薰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忽視、削弱感知史實階段是存在的,自覺不自覺地抹煞了感知史實階段的內容和意義,影響歷史教學效果。
第三、培養學生質疑意識與方法
歷史結論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我們需要質疑。例如,經濟危機在舊教材中認為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現象,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從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在全球化的當今時代,哪個國家能逃脫經濟危機的厄運?
對於這節課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質疑。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是按什麼途徑進行?為什麼?蘇聯的工業化是怎樣取得巨大成就的呢?與此同時,歐美國家的經濟發展如何?兩者比較說明了什麼問題?
第四、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新歷史觀
我設計了一個評價題:談談你對斯大林模式的評價
積極:斯大林模式是在資本主義包圍中建設社會主義的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是一種適應於戰爭和革命的戰備模式,在當時的環境中曾有效地調動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在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消極:它忽視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嚴重地阻礙了蘇聯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提高,影響了社會制度優越性的發揮。二戰後,東歐和中國照搬蘇聯模式,致使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遭到嚴重挫折,“斯大林模式”成為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
對於斯大林模式的評價我們必須一分為二,不能抹煞其功勞,也不能忽視其教訓。新史觀的缺失既不利於高中歷史教學的與時俱進,也不利於學生高考歷史考試的發揮。在高校和中學最緊密的結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