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歸園田居(其一)》教學反思

高一語文《歸園田居(其一)》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語文《歸園田居(其一)》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前,師傅陳老師和李老師都給我做了悉心的指導,從教案的設計到課堂教學如何展開,每一個細節該如何把握,時間方面應該如何安排,都給予了詳細的指導,在自己的具體的課堂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一、遺漏了詩歌藝術特色的分析環節。

  詩歌藝術特色分析本應該是在探究詩歌意象環節之後緊接著進行的,但是由於我的疏忽直接進入了下一個鑑賞方法的環節。等到總結鑑賞方法的最後一個詩歌藝術特色時才想起來還沒有講這個,於是又匆匆返回去講解。導致整個課堂顯得有些脫節,很混亂。究其原因,緊張在所難免,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準備不夠充分。如果心中有底,胸有成竹,就不會發生這種現象。所以,課前還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次,我是真正體會到了“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這句話的深刻含義。課後,徐斌老師跟我講,遺漏的環節索性就不要講,直接總結鑑賞方法,讓學生按照總結的三點去分析其他的詩歌,靈活處理課堂的突發情況,這也是教學藝術的一種體現。徐老師的這個點評對我來說非常重要,能靈活處理課堂上的突發情況和自身的狀況,正是體現出一個老師的教學藝術之所在,在這一方面我應該努力學習,不斷提升。

  二、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

  本堂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的是“學以致用”,讓學生根據總結的鑑賞方法來鑑賞陶淵明的另外一首《歸園田居(其三)》。可是,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讓學生把這首詩讀了一遍就下課了,沒有達到訓練方法應用的目標。因為前面詩歌分析用的時間太長了,有一些不必要的環節繁榮拖沓,浪費了時間。比如,“知人論世”的環節讓學生直接填空就可以檢查預習情況,分析意象的時候也可以再緊湊簡略一些,這樣就可以在後面留3—5分鐘的時間完成課外閱讀鑑賞訓練。

  以上是我在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在詩歌鑑賞這類文章的教學法,我還存在著很大的欠缺。如何設計最優的教學方案,讓學生活動起來,真正的掌握這類文章。師傅為我寫的精彩的點評讓我感動,更是受之有愧,彭主任的精當專業的點評也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公開課上完,收穫是豐厚的,以後,我爭取把每堂課都當成公開課,虛心聽取各位專家教師的意見,不斷提升自己,爭取在課堂的內容和形式上都有更進一步的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