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1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課文以自然山水為主題,課文均為文言文,這些模山範水的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點,除了學習文章寫景的方法,品味詩文優美的意境,還必須瞭解作者的情感,這是深入領悟景物意蘊的一把鑰匙。景是情的載體,情是景的靈魂。

  學習本課感受作者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情懷,學習他面對逆境時豁達樂觀心態。

  學情分析:

  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詞語,也掌握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但是我所任教班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思考問題的能力較弱,本課要求在瞭解蘇軾遭遇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經歷後對文中“閒人”一詞的理解可能難度較大。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內容,識記常用的文言詞語。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4、領悟作者簡潔精妙的寫景抒情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朗讀以至成誦,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意,品味文章描寫月色的語句,體會其清幽寧靜的意境和表達的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結合文章的創作背景,品讀“閒人”含義,感受作者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情懷,學習他面對逆境時豁達樂觀的心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文章對月色的描寫並體味其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閒人含義,體會作者樂觀曠達的心境。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睹月思人,借月抒懷,留下了諸多吟詠月的名篇佳句,你能列舉一些嗎?它們都表達了怎樣的情懷?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記承天寺夜遊》,體會大文豪蘇東坡面對挫折時的微妙複雜的心境。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三、朗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整體感知文意。

  1、設定背景音樂,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讀,注意把握字音、節奏。

  2、自主學習後同桌討論交流疑難字句(圈點勾畫),教師提示重要詞語,幫助學生疏通文意。

  重點字詞:戶 欣然念無與為樂者遂至相與空明 交橫

  蓋 閒人

  四、合作探究(每個大組討論一個問題,第二大組討論第2、3題)

  涵泳品味寫景的妙處

  1、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

  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無一“月”字,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由積水想見月色之明,由水中藻荇寫出月色之清,夜風輕拂,竹柏疏影橫斜搖曳生姿……作者輕筆點染,境界全出,一幅皎潔空靈、清麗淡雅的月色圖呼之欲出。

  體悟作者思想情感

  2、作者為什麼想著在初冬的夜裡走出戶外?

  一方面作者被貶,心情鬱悶,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為月色很美,想去賞月

  3、文中哪些句子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設定此環節在於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字:從被貶官的鬱悶,到見月色入戶的“欣然”,到無人同樂的失落,再到尋張懷民的喜悅,懷民亦未寢的心有靈犀,賞月的閒適,暫忘愁苦,逆境中聊以自 ,感悟人生哲理表現了作者的曠達胸懷。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閒人”的含義?

  這個問題對學生很有難度。提示:第一注意夜遊的時間:元豐六年(被貶官已經四年,有職無權),第二聯絡最後三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和見“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這樣學生就會比較容易的想到閒人的兩層含義:被閒置的人和具有閒情雅緻的人,同時理解了作者在面對人生逆境時的曠達胸懷。

  表現作者雖遭貶謫仍強作輕鬆愉快的複雜心情。既有由賞月詠月而發的自豪自 ,又有為“閒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悵和苦悶。

  五、課堂背誦及小練習

  六、課堂小結

  蘇軾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在逆境中怨天尤人者多,苦中作樂者少,蘇東坡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他的才華橫溢,更在於他堅毅、豁達的性格。請以“月”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板書設計: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敘事: 尋友賞月

  寫景:(積水)月色(藻荇)竹柏 ------比喻 抒情、議論: 閒人 曠達胸懷

  教學反思:

  這節課根據我班學生的特點由淺入深,從字詞文意到品賞體悟,緊扣文字,又有所拓展,學生學有所得。自學質疑、小組討論的方法教會學生深入文字理解文章;知人論世的方法則教會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和思想。練習鞏固的環節則針對學生的基礎較差的現實,透過不斷的複習鞏固所學的知識。透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感受到了月夜美景、領會到蘇軾寫景之妙,更感悟到了蘇軾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不足之處是背誦沒有當堂完成。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2

  本節課為新課程教學展示課。對於文言文教學,我一直注重誦讀和積累,常用競賽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接到開課任務後,我就想對一年來的文言文教學作一個歸納總結,來體現我的文言文教學。於是在本節課我作了以下的設計:

  誦讀──積累──感悟──拓展

  重點體現在誦讀上:整體感知時,我設計了自由放聲朗讀、聽讀,有感情朗讀、譯讀師生朗讀比賽;在精讀課文時,我設計了默讀,重點句品讀和聲情並茂朗讀;最後以學生背誦全文歸結。整節課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感知,在讀中讀懂讀透文字,最後在閱讀中與作者對話,不僅讀懂作者,而且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我覺得本節課的課是成功的,因為在各種不同形式朗讀中,學生比較順利地走進了文字,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但遺憾的是我準備不充分,在各部分銜接中比較生澀,課堂語言比較粗糙,當堂激勵和隨機深入引導不能達到水到渠成,更要命的是可能自己誦讀不夠熟練,竟然卡帶,雖無傷大雅,但可見準備不充分。

  反思二:

  在文言積累方面,我設計了兩個環節:一是立足課內掌握重點字詞句的含義;二是注重文言語名的積累。我覺得這兩個環節是成功的,我把學生分成兩大陣營,進行分組競賽,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重點字詞句,而且課外有關描寫月亮詩句,也說得相當多。有點感覺不是的是學生不能像經常一樣自如興奮,而在要求學生說出有關月亮的詩句時,我想我完全可以讓一部分同學聲情並茂的朗讀,而我僅讓學生說出而已,這在教學處理上過於淺顯。

  反思三:

  在感悟文字,領悟作者情感之一環節上,這是我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個焦點。一直以來,我教得累,學生學得苦,而且有時許多學生還是一知半解,稀裡糊塗,可能是由於本節課前面讀的鋪墊做得比較好,特別是品讀環節的設節,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於是學生對主題的解讀便異彩紛呈,讓我大為滿意。這也引起我的深思:解讀文言文主題雖然很難,但只要我用心體會、領悟,努力尋我突破口,這個頑疫是可以突破的。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3

  1、文言文教學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這三個方面是:文言文要重視知識的積累;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文言文要注重審美鑑賞。在這一節課裡,我覺得這三方面我都做到了。

  2、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我覺得有不少值得我繼續發揚的。

  (1)教者這一方面:

  ①課堂引入巧妙有效。由學生平時對“閒”的理解巧妙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也就是理解蘇軾閒的特殊心境。

  ②課堂設計以“閒”字一線貫穿,又環環相扣。對“閒”的理解逐步深入,而每一步都緊密相連。

  ③目標明確,層次清楚。

  ④注重教學整合度。目標整體達成,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多樣,教學內容綜合。

  ⑤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絡,注重學法指導。

  ⑥重視自身的親和度。在教學中,我態度可親,幽默風趣,充滿關愛、及時激勵。

  ⑦注重文章在提升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感方面的巨大作用,讓學生感悟反思。

  (2)學生這一方面:

  ①參與度。學生參與活動真實有效,學生參與活動的面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②合作度。合作學習真實有效,每個小組四個成員都積極合作討論。

  ③興趣度。學生對課堂活動很感興趣,爭相搶答。

  ④開放度。我有意識的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探究和創造的空間。

  ⑤掌握度。這一節課課堂教學的知識點,學生掌握情況良好。

  3、上完這一節課,聽了老師的點評和分析,我知道這一節課的教學也留下不少遺憾,值得我好好深思後加以改正。

  (1)課堂容量太大,有不少的知識點不夠時間給學生好好吃透。特別是寫景美的欣賞,學生一下子還沒想到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我呢,就給學生分析了,搶奪學生的思考。還有,品味“閒人”給的時間不夠,學生還不能充分的透徹的理解,我就幫忙分析了,不該!

  (2)不注意設計有思維梯度的問題,如果有難題需要學生解答,應該先設計有思維梯度的問題,層層推進。如在學生思考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時,看到學生一下想不出來,我應該由淺入深地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逐層思考,水到渠成。

  (3)朗讀指導不到位。我很想多一點時間給學生反覆朗讀體味,但看到時間緊,就沒有做到,很後悔,以後不管怎樣,也不能輕視朗讀。我應該在學生每次讀完後都給予點評知道,甚至應該範讀文章。

  (4)知識的上下聯絡不夠,沒有和學生構建起知識的框架。這個知識點原先在哪裡出現過,要引導學生聯絡。學習散文的方法框架怎樣?要幫助學生構建起來。

  (5)缺乏脈絡清楚的板書。

  教學疑惑:

  1、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多少為宜?有不少專家倡大容量、高效率,說一節課完成三個目標為及格,完成四個目標為優秀,完成五個六個目標才稱得上是好課。但是這一次,老師都說我的這一節課的容量太大,應該設計兩到三個目標就好。

  2、每個知識點都要上下聯絡,那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時間?

  3、課前給學生充分的預習嗎?

  4、一定要用粉筆板書嗎?

  5、新探索與守住經典,孰輕孰重?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4

  在惠州永漢中學趙榕深教師工作室跟崗學習已經有一個多星期了。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在初二(5)班上了一節彙報課,教學內容是《記承天寺夜遊》一文。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所作,文中透過對承天寺景色的描寫表現出蘇軾坦蕩、曠達、堅守人生的生活信條,讓我們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時,更要感受到他那從容應對苦難的人格魅力。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初二年級的學情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思路:

  一、積累詞彙,熟讀成誦。

  二、涵詠品味,共賞佳色。

  三、深入文字,體悟情感。上完公開課以後我覺得,本課的教學思路整體上效果不錯,教學步驟清晰,教學環節齊全,教學安排科學,整個教學效果基本令人滿意。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保持和發揚的。

  一、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因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採取了多種方式的誦讀方式,讓學生在不斷的誦讀過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充分考慮了學生這個因素。在文章的翻譯這一塊我採取了學生自主疏通,老師點撥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透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的含義和用法。

  三、一節課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一節課的關注點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教師要捨得捨棄。按照傳統的教法,《記承天寺夜遊》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月色的句子,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作者在黃州的經歷,探究“閒人”的內蘊,但在40分鐘時間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麼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挖掘,來教學。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就選取了蘇軾借景抒情這一點做為本課教學的重點,透過對此知識點的講解,加深學生對蘇軾複雜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5

  教學《記承天寺夜遊》,我便開始進行課堂構思,即以文言為重心,開展字詞類教學,培養學生的文言基礎。在字詞教學的基礎上,賞析寫月句,感受蘇軾面對挫折和逆境的豁達樂觀,培養學生正確面對生命的人文精神。

  在對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我儘可能在這堂課上體現一種新理念,透過學生自主學習,在完成基礎訓練中發現問題。學生自主翻譯作為第一步,在此基礎上完成內容的理解。透過展示發現學生表述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就是學生沒有掌握的地方。

  這堂課從最初設計到最後的呈現,感想良多,下面就選擇其中最深的三點談談:

  1.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味古人的情感。

  2.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相信、尊重每一個學生,我堅信“沒有學不好語文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同時又是支持者和幫助者,既要在前引導,又要從旁幫助,和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實現和諧的互動,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層次上有差異的學生,把目標註視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發展。再透過激發競爭意識讓學生相互質疑,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注重知識的拓展和遷移,把文字只作為一個“例子”。要想方設法拓展學生的視野,有效地挖掘學生潛在的語文能力。這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徵。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把握好拓展的“度”與“法”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瞭解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外閱讀情況,從學生實際出發,比較準確地確定拓展遷移的方向和範圍,使學生望語文而生情,望語文而生趣。一節課的關注點不應該是面面俱到的。教師一點要捨得捨棄。按照傳統的教法,《記承天寺夜遊》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月色的句子,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作者在黃州的經歷,探究“閒人”的內蘊……但在40分鐘時間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麼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教學,來挖掘。

  這節課我認為成功之處就是教會了學生知人論世的賞析方法。不足之處是我的語言運用的感染力不足,缺乏抑揚頓挫,影響了表達效果,而且教學評價語言單一,評價學生時表達感情缺乏真實感。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彌補不足。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6

  《記承天寺夜遊》是八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是蘇軾在被貶於黃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寫的。這篇僅有84字的短文,寫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作者無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張懷民,兩個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詩一樣的筆觸描繪了月色之美,創造了一個

  清冷皎潔的意境,同時也流露出遭貶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本文篇幅雖小,寫景抒懷卻有獨到之處,一切都像信手拈來,卻創造了一個明淨悠閒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比喻手法,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的充滿詩情畫意,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思和豁達寬廣胸懷。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初二年級的學情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思路,這一課分為四個步驟講解的。 一、多讀課文,理解成誦。二、涵詠品味,共賞佳色。三、深入文字,體悟情感。四、合作探究,解難釋疑。上完公開課以後我覺得,本課的教學思路整體上效果不錯,教學步驟清晰,教學環節齊全,教學安排科學,整個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保持和發揚的。

  一、目標明確。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以王老師的高效課堂五步教學法為依據,匯入後我利用多媒體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出示給學生,先讓學生直觀認識本課的學習任務做到心中有數,為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打好基礎。

  二、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

  因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採取了多種方式的誦讀方式,讓學生在不斷的誦讀過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整體感知時,我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觀看影片朗讀。讓學生聽讀後再練習有感情朗讀、齊讀。最後熟讀成誦的目標。整節課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感知。在讀中讀懂讀透文字。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品詞、析句、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讀。在反覆吟誦中感受到文言語句的豐富之美、意韻之妙,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越讀越感到自己真正進入了角色,真正體味到了語言文學的魅力。如果說教師的朗讀是指導學生與文字對話,學生的朗讀訓練就是與文字的直接對話。學生在朗讀中快樂地走進了文字,很好地完成了第一條學習目標。

  三、新課標中要求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的主體是學生。

  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就充分考慮了學生這個因素,所以在文章文意的疏通這一塊我採取了學生自主疏通,老師點撥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透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的含義和用法。學生自學完以後,我再出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字詞部分採取搶答的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參與面比較廣,平時不愛答問的陳廣、莫科等學生也參與其中了。

  四、一節課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一節課的關注點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

  教師要捨得捨棄。按照傳統的教法,《記承天寺夜遊》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月色的句子,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作者在黃州的經歷,探究“閒人”的內蘊……但在40鍾時間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麼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教學,來挖掘。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就選取了蘇軾借景抒情這一點做為本課教學的重點,重點分析賞月的詩句,抓住能表達人物心情的詞語,透過對此知識點的講解,加深學生對蘇軾複雜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五、 學習一篇文章,把握課本知識是必然的

  但是也還是不夠的,所以我在後面增加了對作者進行評價的部分,為了讓學生對蘇軾有一個更加全面的瞭解,我特意為學生提供了餘秋雨先生在《蘇東坡突圍》中對蘇軾被貶官黃州的落魄經歷,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黃州本是蘇軾的受難之地。最後在學生讀懂了“閒人”的豁達之後,再次以蘇軾在“黃州”的政績作結,生髮學生的人生感悟。這一結構也為學生把握蘇軾的人生態度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撐。

  雖然本課的教學在整體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還有幾個地方自己覺得沒把握好,覺得挺遺憾的。

  一、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沒有把“閒人”這個詞向學生解釋透徹,如果能解釋得更到位,相信學生對於本文的理解和把握將更深。

  二、 要掌握好課堂時間

  每個環節要分配好時間,我在上課時讓學生翻譯文章時花的時間多了,所以結束時有點倉促,指導學生背誦也是流於形式了,以後在這方面要把握好。

  三、作業部分如果能放到課堂內來完成就能體現學生的水平,會覺得這堂課更加完美一些。

  四、有些學生還是有點拘謹,放不開,老師也生怕完不成任務沒有作很好地引導。

  正確的理念踐行得不夠。評價一堂課的標準正是看它是否是以“學”為主。本節課所做出的所有努力,主要是為著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搭建橋樑,課堂上聽到的最多的還是老師的聲音,學生的精彩展現得不夠。我想對於我來講,要將理念變為思維方式,轉化為行動,還有更多的問題要思考,更多的事要做。

  總的感覺,本次教學讓自己進步了很多,收穫了很多。公開課是對自己平時教學的一個總結。得與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論。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多多反思,總結一些經驗,讓學生學得更好,學得更輕鬆。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7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4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本文語言乾淨利索而又極富表現力,可以說是寫景抒情的精品。對於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來說,本文是學生學習的典範。

  那麼如何教授這篇呢?可以抓的突破點比較多,如從敘事的簡潔、寫景的高超還是情感的抒發角度都很精妙,但如何講才可以講出詩文的味道,我陷入深思。尤其前些日子進行了教學能手的培訓,專家老師那些生動的充滿智慧的語言還在叩擊我的心靈,於是我想,能否用一種新的教學思路來講這篇神品。當我看到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映潮老師認為學習好古詩文的方法有三句話: 與詩人相遇,和詩人同行,對詩人說話時,我頓悟了。

  作為本節課的教學,我個人覺得思路清晰是第一亮點。本節課的教學我採用於老師三句話作為整體思路,首先與詩人相遇,熟悉作者蘇軾的一些基本知識,然後點出本文寫作的時代背景。其次,和詩人同行,這個版塊的設計主要透過吟讀、譯讀、賞讀、悟讀來掌握本文的主要內容,以及寫景的獨特和作者“閒人”的情趣。最後對詩人說話,這裡透過說話訓練“蘇軾,您是一位 ____的人”,“蘇軾,你的寫得真美,美在_______”來深度理解作者的思想及寫作特點,尋找美點。這樣思路清晰,既全面把握了,又深入分析了寫法,我覺得還是可取的。

  其次,朗讀教學也是文言詩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文言文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整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朗讀環節即吟讀、譯讀、賞讀、悟讀,讓學生在朗讀中,讀準音,把握節奏,讀出抑揚頓挫,讀出作者的思想情感。還有不同方式的朗讀環節,從而把朗讀落在實處。這個“四讀”環節的設計,各有不同的朗讀重點,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學生從整體感知內容,再到細化分析字句的含義,再到重點欣賞寫景名句,最後悟讀出詩人的豁達樂觀的胸襟和氣度。這樣以讀促教,高效的達到了我們文言詩文教學的目的。

  第三、適當適時的補充作者的有關背景知識,從而使教學水到渠成,學生理解不再生硬,從而使課堂更加的靈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大量閱讀了關於蘇軾在黃州的有關,尤其是餘秋雨的《蘇東波突圍》和林語堂的《蘇東波傳》。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一口氣就把關於他的介紹全部展現,而是分散在教學過程中,這樣更容易使學生突破教學難點,例如為了很好的理解“閒人”的含義,我補充一個資料餘秋雨《蘇東坡突圍》,幫助學生理解。最後的小結也是餘秋雨《蘇東坡突圍》中的原話,讓學生學會一種真正的豁達和成熟,從而是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這個設計也讓我很有收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我也收穫了很多,至少更加清晰了理解了黃州與蘇東波的關係,還有讓自己也真正感受到了一種成熟和豁達,真可謂“教學相長”。

  我在執教《記承天寺夜遊》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新課程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無論是讀、悟、還是說,都是學生在活動,同時在課堂活動中教給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

  最後,還想說我們教師在充分備教材的基礎上也要充分的備學生,因為這是外班學生,所以之前不能很好的熟悉,沒有叫出學生的名字,沒有很好的針對性的讓學生來朗讀,略顯美中不足。其次,我很注重學生之間的評價以及師生互評,但發現學生評價的語言單一,組織能力遜色,聽的多,說的少,個別學生參與性比較差。最後,要多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在課堂上解決問題,這樣就會使課堂真正達到高效。

  “教然後知不足”,每上一節課,自己就會反思許多,也會進步提高許多,現在我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帶著對新課程的思考與實踐,揚帆啟程!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8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0餘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本文語言乾淨利索而又極富表現力,可以說是寫景抒情的精品。對於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來說,本文是學生學習的典範。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瞭解背景,初步感知。為了避免閱讀的隨意性,讓學生少走彎路,我課前向學生布置了蒐集提蘇軾資料的作業,導學鋪墊。這些資料告訴學生蘇軾被貶黃州後的文學成就,“黃州成就了蘇軾,蘇軾又成就了黃州”。學生透過思考得出許多發現:一是蘇軾文學才能高,二是他心胸曠達,能夠做到身在逆境依然有所作為。為下面的理解蘇軾的感情打下鋪墊。

  二、以讀促感,二度感知。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誦讀對理解文章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經典美文,學生在反覆吟誦中感受到作品的張力,體會到了文言詞句的豐富之美、意韻之妙,加深了理解,陶冶了情操,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素養。這樣的朗讀把學生推向了與文字直接對話的情境。

  三、以問導思,理解人物。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透過設計彈性問題,有助於師生互動,動態生成,發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體驗作者的情感,感悟作品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設定“為什麼蘇軾被貶黃州還能欣賞到如此空明的月色美景呢?”“透過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個有著怎樣人生態度的蘇東坡?”黃州是蘇軾最重要的人生驛站,被貶的苦難如重錘敲擊著他的心靈,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達樂觀人生觀的塑造,達到了自己創作的巔峰!

  總結以上幾個環節的設計,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裡,與學生的認識規律相符,透過這一課學習,學生不僅感受到月夜美景,還感悟到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分析過程中,學生愉快的合作學習,多角度的展開思維活動,並且學會了辯證的看待問題,與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發展的。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9

  辛苦準備很久的《記承天寺夜遊》上完後,得到了學校領導和聽課老師的較好評價,課賽評委們也給出瞭如下評價:“既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運用,又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挖掘的知識面廣、深,充分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互動很好。讓學生提出異議,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將材料進行理解,空間較開放。讓學生思考的`問題有深度,真正做到了文學給人需要的境界。”領導的錯愛讓我很是惶恐,在認真做完課堂實錄後我靜下心來反思了一下這堂課,現將收穫整理如下:

  其實這堂課我自己也還算滿意,打磨過很多遍,真正上的時候因為學生的參與和投入讓我也能放下所有顧慮去激情施教,所以下課後很久我仍處在課堂上那種高漲的熱情中。

  不得不說,學生給了我很多驚喜,首先是“明句讀”部分學生的質疑與解疑讓我很驚喜。為了踐行我教學設計中利用加標點的方式來疏通文意的想法,課前我並未佈置學生預習,但這篇文章學生其實已經在之前早自習上齊讀過多遍,有的學生已經會背了,所以課前我還擔心學生很簡單地就完成了加標點的任務,卻靜不下心來仔細推敲,達不到“曉文意”的目標,但學生的表現讓我很是驚喜,他們在加標點的時候我就簡單地檢查了大家掌握的情況,沒有我預想中的順利,最可喜的是他們還主動將自己的困惑提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四個問題都是極有價值的:“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和“夜”之間要不要停頓?“解衣欲睡”後面似乎應該打句號?“尋張懷民”後面語意未完,應該打逗號?“水中藻荇交橫”和“蓋竹柏影也”中間應該是逗號吧?明確了共性問題後學生小組討論自己解決,解決的效果也比較好,大家依次明確:“夜”字前加逗號是為了停頓表強調;“解衣欲睡”和“月色入戶”是同一時間發生的事情,語意未完應該是逗號;“尋張懷明”一句是承接“念無與樂者”想要去找,而後面是已經找到,分別是兩個完整的語意,所以中間應該是逗號;“水中藻荇交橫”用了比喻,而“蓋竹柏影也”一句則點明瞭比喻的本體,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意思,所以中間應該打逗號。因為我的學生基礎不很理想,文言文的學習,他們本能地就有畏難情緒,四個文意問題的解決為後面的課開了好頭,學生髮現問題是他“跳一跳”能夠到的,他們便來了興致。

  此外,在“悟奇情”部分學生對文字主題的理解也讓我很驚喜。設計這環節時,思前想後,為了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最終我只丟擲了一個主問題:“賞空明之月的是個什麼樣的人?”結果課堂上出現的情況和我預設的差不多,很多學生拿到這個問題便直奔著“閒人”二字去了,將文中其他資訊一概拋到腦後,巡視學生小組討論情況時我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我立即補充了一個要求:儘量多挖掘,把文章中每個句子都用上。這樣一來,學生又回到文中從頭細細分析,其實這對後面“閒人”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學生最終得出了蘇軾是一個“愛月、有詩意”的人,一個“重情義”的人,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一個“幽默”的人,一個“隨緣自適”的人等評價。並且深刻地解讀了“閒人”二字所蘊含的心境。學生都有話可說,舉手的人太多,但因為後面我還有一個借蘇軾的詩詞來揭示他心境的環節,不得不盡快結束了這一輪發言,這點讓我很遺憾。如果是常規課裡,我一定會盡量讓每個舉手的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哪怕的發言並不夠精彩或獨到,我始終覺得保護好學生的求知慾就是在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在我“堅持”拖了幾分鐘堂的情況下劃下了一個完整的句號,宣佈下課時,我留意到很多學生眼中都閃爍著兩簇小火花,那是一種有所獲的表情,而這也才是我這堂課最大的成就感來源。課畢和聽課老師們交流,大腦風暴般的討論後,我又有了很多收穫。就我最擔心的學生一來就直奔“閒人”二字,完全忽略其他文字的問題,老師建議我可以倒過來處理,讓學生回到文中進一步尋找閒人的證據。這種處理很機智,比我要求學生要全面得、認真地分析每一句文字要好。一位非語文老師的課賽評委告訴我,他從我這堂課中得到了一個感悟就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這一點和我近期看書的心得不謀而合。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中,老師的評價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及時、準確、恰到好處、帶有啟發性和激勵性的評價才是有效的評價,而有效評價可以促進師生交流,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反思我平日的課堂,因追求“答案”,不注意鼓勵學生,或者鼓勵停留在表面,沒能及時地抓住生的閃光點,以後要注意。

  最後說說這堂課帶給我的兩個思考。一、如何幫助學生簡歷學習文言文的信心?“明句讀”一部分我沒有重講文意,學生很歡愉地學了。“析美文”時我讓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從句中讀到的月夜美景,除了一名學生結合註釋翻譯了一遍便再無人舉手。我反思到這可能和學生對文言文沒有信心有關係,他們其實有些抗拒字詞的翻譯,因為不確定,所以不安不自信,其他開放一些的問題就沒有出現如此的情況。二、如何點評學生的回答?最近聽了很多老師的課,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課堂語言太羅嗦了,就拿我自己而言,我總擔心學生沒有聽清,所以習慣性地會重複回答問題的學生的話語,這種機械的重複不僅沒有意義而且浪費時間,很多本來答問題就不夠自信,聲音很小的同學也因此養成小聲習慣,他們都等著我再幫他們重複一遍。想來,這還真是個致命的習慣,在整理教學實錄的時候我就關注了一下本節課的點評語言,較日常課堂要簡練些,重複學生話語的情況要少些,但是鼓勵性的話語還不夠。

  總說課堂是遺憾的藝術,找到遺憾再去彌補才會提升。這堂課裡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對“蓋竹柏影也”一句中的“蓋”字的挖掘還只停留在驚喜這個層面,其實“蓋”字也有一種閒適的情愫在裡面,正在因為閒,才會突然發現“原來是”竹柏的影子。對於文字的解讀一點點在加深,對教學的理解也一點點在積累,我願意多借助一些公開課的平臺來打磨自己。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10

  教授文言文要注重學生的朗讀和積累。我先由多張月夜美景圖片的連播配樂,創設情境匯入,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吟誦描寫月的詩句,以舊帶新,引出本文寫月的別具一格,使學生初步瞭解文章是寫月之作,為後面理解寫景句做了鋪墊,又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對理解文章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文言文更是如此。我在教這一課時,以讀為基礎,採用了多種的誦讀方式,由淺入深的體會:首先,我讓學生聽讀課文錄音,要求學生:聽準讀音,聽出節奏和停頓,學生聽得非常認真,斷句很準確;再讓學生聽錄音跟讀,要求學生:把握好朗讀節奏,讀出韻味來;在學生有了朗讀體會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讀;展示讀、評價讀、創設師生競讀,多種互動的朗讀方式指導學生的朗讀,使學生讀出韻味來,初步感知文章的感情基調。接下來,譯讀課文,即結合課文註釋,譯讀全文。要求學生:掌握重點字詞句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譯文。學生們有的看註釋,有的查詢工具書,有的相互討論,有的舉手問我……充分展現了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不出所料,學生對字詞句的含義或重點句翻譯遊刃有餘,問題迎刃而解。於是學生在輕鬆愉悅之中,自然而然的走進文字,理解了文字。緊接著品讀賞析文中寫景的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的妙處。學生不但分析出月景的特點,修辭手法的效果,還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理解,使我意外。可能是由於本節課前面的鋪墊做得比較好,特別是品讀環節,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於是學生對主題的解讀便異彩紛呈,達到了預期目的,也自然而然的引發學生思考,達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在教學設計的拓展環節,我還是以文字為基礎,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擴寫課文,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主題。事實證明,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我覺得本節課是比較成功的,在各種不同形式朗讀中,學生比較順利地走進了文字,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鍛鍊,整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在民主、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略有遺憾的因為麥克太短,為了達到聽覺效果,學生面沒有照顧全。在設計上,如果趁熱打鐵,及時指導學生背誦的話會更好。但設計不能貪多,課堂時間有限,我已達到了我自己的預期目標。

  總的一點感覺,公開課是對自己平時教學的一個總結。我會積極總結得與失,並爭取今後做的更好。請領導、老師們給予指正。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11

  大家好,今天我執教的是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這是古文中和精品,更是小品文中的極品,其文質兼美、感情微妙、寫法多變、短短86字之中將賞月欣喜之情,漫步悠閒之狀,人生感慨之態,貶謫悲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86字之中融記敘、描寫、抒情為一體,情由景生,情將景現,情景交融,其寫法之高妙,實為我們驚歎,加之本單元主題為:與古人對話,感受古人情懷。基於上述對於文字的解讀,我確立了本文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品味作者蘊含在“閒”字裡和豐富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力量。過程方法目標:透過誦讀,體會融情於景的寫法,學習作者面對逆境達觀處事的從容心態。初二學生文言文雖有一定的積澱,但甚淺薄,方意疏通、文言積累仍是學習的必要前提。本文的重點是:品月色之美,體會意境之美。難點是:領悟“閒人”之意,體會作者情感。

  一節好課,最難的就是確定目標及重難點,心中對教什麼有數了,環節設計自然水到渠成,結合我校“自精合練”有效課堂教學,我在自學部分主要落實了積累與應用目標,主要設計了三步:

  1、初讀,正音、斷句。

  2、再讀,疏通文意,積累詞彙。

  3、檢測。

  精講提升與合作探究部分緊扣一個“閒”字,透過“閒遊”“閒情”“閒置”三個環節探尋作者心態,感悟人格力量,體會融情於景寫法之妙,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予以滲透,得到落實,鞏固達標環節透過與古人對話,來感受古人情懷,回扣單元主題,內化和提升學生對文體的理解。這樣的環節設計,扣緊了文字,落實了目標。效果較好。

  在難點的突破上,我緊抓了一個“閒”字,具體來說設定了“閒遊”“閒情”“閒置”三個環節,“閒遊”部分中透過析要素來明情節,抓關鍵詞來體會作者賞月的欣喜,對記敘要素的分析是品詞體會欣喜之情有基礎的依託。“閒情”部分中透過對寫景絕句的賞讀,來體會二人賞月時的閒情逸致。而在“閒置”部分裡結合文字對背景的穿插,體會人生的感慨,貶謫的悲涼。這樣一個“閒”字“牽一髮而起千層波”使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人生的感慨、貶謫的悲涼等諸多情感串接,將敘事、描寫、議論三種表達方式交融。難點得以突破。

  在重點的突破上,我突出了一個“換”字,一是“換詞,品修辭”,二是“換象,品人格”透過換,使原本抽象難懂的句子一下子就變得具體可感了,重點凸顯明顯。

  在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選擇上,我體現了真語文教學的三個字“讀”“品”“悟”。文言文教學應特別注重對學生讀的訓練,本節課中,以讀為始,以讀為終,具體來說分為四個層面:第一層面,以讀正音,讀準每一個字音。第二層面,以讀斷句,在誦讀中來切分意群。第三層面,以讀達意,透過朗讀來理解文章內含。第四層面,以讀傳情,用讀來領悟作者寄寓在本文中的情感。在注重“讀”的同時,不能忽視一個“品”字,本節課,我在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了品:一是品寫景名句,透過換詞、換象引導學生品味寫景之妙,意境之美。二是品文眼,引導學生品味“閒”字來體會作者所寄寓的多種情感。三是品中心句,引導學生品味“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兩人者耳。”來感受作者的人格力量。另外本節課我也特別注重學生的“悟”,透過悟事悟景來悟情,悟人生感慨,體會蘇軾的豁達與從容。

  綜觀這節課,我覺得不足之處反思有四點:一是教學節奏較快,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跟不上學習的節奏。二是教學中強加於學生的多些,自然生成的還少些。三是教學中不能兼顧到每一位學生。四是自感專業素養和應變能力不足。這些不足,我相信自己將在以後的教學中得以很好的改進。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12

  一。 成功之處

  1. 教學思路明晰,環環相扣

  由於這篇文章短小(84字)自認比較容易駕馭,且又是中考必考篇目,所以我選取這一課來講授。我從吟月詩句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之後進行題解,引導學生分析題目所蘊含的資訊。“記”交代了文體,“夜”交代了時間,“承天寺”交代了地點,學生對課文就有了初步的瞭解;接著讓學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便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之後讓學生誦讀課文、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積累重點詞語,至此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整體把握、賞析、詩句積累、佈置作業。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節,做到了教學思路明晰,環環相扣。

  2.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

  在這節課中,我放下老師的架子,走進學生,指導學生誦讀,參與學生的小組合作,和學生一起分析、探討問題,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對學生回答耐心傾聽、思路不對時耐心引導,不急於求成,始終以微笑面對學生,並及時給予恰當的鼓勵。這18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之中,在輕鬆愉快中完成了一節課的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二。 不足

  1、 誦讀不夠。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誦讀對理解文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言文更應以讀為主,在讀中瞭解,在讀中領悟。但我卻對誦讀重視不夠,只是在初讀時提出明確要求:讀準字音、準確斷句,之後就忽略誦讀,不能把誦讀貫穿到底。只就問題而分析問題,沒有透過誦讀來引領學生走進作者意境,領悟作者內心世界,所以導致在探究、賞析時時間不夠。今後在教學時一定要重視誦讀,在譯、賞、探環節中也體現誦讀,引學生進入情境,深入到問題之中。

  2、備課不細,時間安排不合理

  在備課時沒有備學生,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對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不周導致學生時間不夠。在探究:“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蘊含著複雜感情,及對“閒人”含義的理解分析不到位,對這重點、難點突破不夠,草草收尾。分析其原因就是備課不細,設計內容過多,在教學中不能靈活運用,靈活把握,只想把課文完整地展現給學生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13

  今天是到初中學段的第一節公開課,提前的確是很重視,也很緊張。提前準備的一些東西,當然課堂上也沒有用到。比如,提前準備了為什麼找張懷民,還有今天的時間是十月初九,和課文的時間接近,這樣的季節去夜遊,對於閒人,閒情逸致的理解和把握等等。

  初中語文不同於高中,大部分需要我們去細細解讀文字。初中生,正在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和高中生比起來,很多知識儲備還不夠。在針對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更需要的就是細緻,細緻,再細緻。

  本節課的教學,評課老師提出了一些很值得思考和借鑑的地方。比如,“閒人”這個詞語的探究。文言文的學習,重要的就是學習“文”和“言”之間的聯絡。另外,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不夠簡潔,學習目標應該簡單明瞭的給學生指引方向。拓展延伸部分,對於初中生而言,給對比閱讀蘇軾的《定xxx》有點難度。拓展延伸,需要把握一個合適的度,控制在適當的難度範圍。依託於文字,和文字有聯絡,又高於文字。

  作為一個青年教師,剛剛接觸初中語文,還有很多要學習和進步的地方。以後一定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慢慢成長,不驕不躁。語文,是文火出功夫,不斷學習和更新的科目。那麼語文教師,更是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和課堂技巧的總結,需要厚積薄發。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14

  教學內容:《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所作,文中透過對承天寺景色的描寫,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初二年級的學情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思路:一、積累詞彙,熟讀成誦。二、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三、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保持和發揚的。

  一、課文朗讀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方法得當 新課標要求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

  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採取了自由朗讀、大聲朗讀等方法,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停頓,而後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形式多樣,在朗讀中初步感知文字。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文章的翻譯這一塊我採取了學生自主疏通,小組合作解決疑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透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的含義和用法。

  三、問題設計巧妙、材料引入靈活

  為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主要設計下面幾個問題並及時靈活引入材料:如蘇軾為什麼夜遊承天寺並及時介紹相關寫作背景; 雖然本課的教學在整體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還有幾個地方自己覺得沒把握好,覺得挺遺憾的。

  其一不夠放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些問題如“閒人”的理解等較有深度的問題不敢放手讓學生討論解決,教師介入太多。以致學生對“閒人”理解不到位,似懂非懂。

  其二課堂教學過程缺少創新,需要大膽革新。融入新的教學方法。

  其三教學過程中只考慮中上層學生,缺少對學困生的指導。沒有顧及全面。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15

  這篇小品文已經講完,但是,講過之後卻是心裡放不下,原因就是在板書時,“人生感慨”部分與全文主旨部分有了衝突,備課時竟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導致課堂上自己感覺有些慌亂。

  由於週末,放學後同事們也都記著回家,也沒好意思去打擾大家。今天返校,回到辦公室,一定得好好問問是咋回事。

  另外,由於倉促,總感覺課堂上有什麼東西給遺漏掉了,現在卻是想不起來。

  當中的“敘事”和“描景部分推進都很順利,就是到了抒發感慨這個地方,卡了一下。

  全文總結時,“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漫步的閒遊”還有“人生的感慨”中,最後一個我覺得有些牽強。

  第二部分的比喻句講解得感覺還比較令人滿意,不過需要一些練習題來測驗一下才知道真實情況的。

  本週五進行作文時,一定要練一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