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單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單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單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1

  一、教學小結。

  首先利用人們對疫情的高關注度,由當前疫情熱點匯入,由疫情資料的條形統計圖,引入本課單式折線統計圖,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幫助。

  然後透過大量的疫情相關應用題,讓學生在注意力集中、充滿學習興趣的前提下聽講、做練習,提升了學習效果,在數學課中增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生命健康意識。

  最後結合課件例項和課堂總結,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懂得學習數學,服務生活的道理。

  二、今後打算。

  講過本節課後,我感受到了網路課程與與傳統課程巨大差異。網路課程突破了空間、時間的許多限制,有自身不可替代的優點。但也有備課費時費神,和學生互動、檢查方面的不便,以及對學生視力的的影響等不利條件等。

  如今後還有網路教學需要,我會盡量課前多思考、多準備,儘量最佳化教學環節,結合生活特點設計應用題,同時增強語音親和力,儘量吸引學生聽課興趣,提高網路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活動中多培養學生的數學感悟能力,多滲生命健康意識及無私奉獻意識。

單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2

  統計圖是統計中的一種重要形式。掌握好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終身受益,而小學階段統計教學的核心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單式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之後進行教學的,但是單式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著明顯的區別,而且兩種統計圖在生活中也有著不同的用處,雖然從兩種統計圖中,人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資訊。但條形統計圖側重於幾個具體數量的多少和比較,而單式折線統計圖則能直觀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時間裡的發展變化,展示的是事物發展的趨勢。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注重生活與數學的聯絡:

  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選擇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和問題,把鮮活的題材引入教學中,賦予教材以新的內涵。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書中提供了某市中小學生幾年來參觀科技展的人數,經過課前調研發現,學生沒有集體去過科技館,對此不太感興趣。如此看來,我覺得如果選擇學生熟知的身邊的例子,他們會更樂於接受。《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全國剛剛放映完畢,自20xx年1月16日首映以來,首週末票房就突破3000萬元,成為有史以來最“牛”的國產動畫影片,這是非常好的素材。我就抓住這一點,把觀看本片的近期人數增減變化情況作為素材,把工作人員統計的人數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呈現,進而引出單式折線統計圖。聽到此話題,果然一下子便把孩子們的興趣和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非常強烈。

  (二)注重在對比中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

  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環節,自認為較成功的一點是動畫演示由條形統計圖到折線統計圖的過程,既使學生初步感知折線統計圖的畫法,又整體上感受到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學生剛剛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可能會產生是不是所有的資料都可以繪成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疑問,所以本節課有必要設計一個這樣的環節,那就是讓學生把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折線統計圖進行一個初步的對比,仔細觀察說出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異同。體會折線統計圖:不但能表示數量的多少,最突出的特點是能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在練習中出示了三個統計表,讓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來判斷用什麼樣的統計圖呈現更合適呢?在學生選擇合適的統計圖時,聯絡實際,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出判斷,並在這樣的對比中,更深刻地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使學生對摺線統計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三)注重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資料,而且還包括分析資料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對於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觀察單式折線統計圖,說一說你在生活中見過的折線統計圖,並播放生活中的統計圖,從圖中得到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結合有關的單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說感受、提建議。讓學生在分析和交流中,進一步加深對單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四)存在的不足:

  這節課在學生根據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環節上有些拖泥帶水,以至於畫法環節沒有實施,只能挪到下一節課進行。在有些語言上還有待推敲。

單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3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從生活中引出折線統計圖

  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時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覺得如果選擇學生身邊熟知的例子,他們會更樂於接受。在認識折線統計圖時強調讀統計物件和專案,讀點、讀線和讀整體趨勢四個方面,逐步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讀點又從直觀讀與座標讀兩個層次進行;讀線不僅從線讀出數量的增減,而且從線的平陡讀出數量增減的快慢;不僅關注線的區域性,而且關注線的整體發展趨勢,這樣完整的解讀了折線統計圖所反映的資料。

  二、在感知折線統計圖特點上運用了比較策略

  折線統計圖“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這一特點,在相應的條形統計圖中同樣可以體現,只是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讓學生有效地感知這一特點?比較重視讓學生經歷從條形統計圖到折線統計圖的演化過程,且採取加強對比的策略解決它。通過出示兩幅圖來進行比較,這樣可以讓學生很清楚地看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這樣不僅溝通了兩者在反映數量變化趨勢上的不同,更彰顯了折線統計圖的直觀性與便捷性。

  當然,從數學從現實意義上來說並不是所有的條形統計圖都可以用折線表示,所以老師在透過練習初步建立折線統計圖的表象後,安排了在不同情況下選擇統計圖的討論與練習,使學生在思辯中明晰兩種形式的統計圖各自的作用,使學生對摺線統計圖有更明確的認識。

  三、注重在分析與預測中體會統計意義和作用

  新課標提出,統計教學應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並能根據統計的資料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使學生不但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且能根據折線統計圖資料變化的趨勢做出合理的推測。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了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培養了學生描述、分析資料和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資訊的統計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學生整體的發揮,而對於每個學生獨特的思想和做法,我又不急於給予評價孰優孰劣,而是留給學生自己思考、判斷、比較的思維空間。

單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4

  第一課時先主要複習了一下統計表,以及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讓學生從統計表中能看出什麼資訊,學生會說可以看出某一年參加機器人大賽的隊伍有多少支。然而做成條形統計圖也可以看出某一年參加機器人大賽的隊伍有多少支,並且還可以清楚的看出最多或最少等,這主要體現了條形統計圖的優點。

  如果畫成折線統計圖又有什麼特點呢?讓學生自己發現,研究交流發言,其實學生說的非常好,能看出增減變化的趨勢,從20xx到20xx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總體呈上升趨勢,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想,學生說的也很好。

  然後有練習做一做,記錄的陳東0到10歲的身高變化的統計表,讓學生繪製折線統計圖並回答問題,學生做的非常好。老師又提問了有關陳東身高增長快慢的問題,學生也回答的非常好。以及預測11歲陳東的身高大家也預測的比較合理,說明對單式折線統計圖學生理解的還是很好的。接著做練習二十六的第一題的練習1,把1到6年級的喜歡看科普讀物的人數繪製成折線統計圖,學生都畫得很對,只有個別同學用鋼筆作圖,老師再次強調一定要用鉛筆作圖,錯了便於修改。後面的問題學生回答的也很好。並且學生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學生提出的也很好。接著的練習也都做的很好。

  總之,這節課學生學得還不錯,自己動手畫的也很多,老師能及時發現問題。

單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設計我力圖從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方法選擇、學習方式的轉變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充分體現課程標準的理念和要求。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基本上

  做到了以下四點:

  1.資訊科技的合理運用,較好的突破教學重、難點。

  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是改進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本質和提高數學探究和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探究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時,在學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透過課件的動態演示“點”表示的意義和“線”的陡緩變化趨勢,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維能力,較好的突破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在繪製折線統計圖時,透過動態演示畫圖的過程,使學生不僅明確畫圖步驟,還掌握了畫圖的正確方法。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的獲取不是教師給予,而是引導他們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掌握一些數學學習的思想和方法。在對摺線統計圖的認識過程中,先引導學生比較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的異同,初步感知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然後讓學生自己確定研究目標:折線統計圖中的“點”和“線”分別表示什麼?接著學生分小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觀察和思維的碰撞中發現了特點、變化趨勢並進行預測。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不僅獲取了知識,更使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

  3.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的資料分析觀念。

  著名教師張齊華老師說過:“我們需要的是孩子的思考”。因此,在本節課中做了幾個努力: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工作人員根據資料製成折線統計圖,而不製成條形統計圖呢?”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思考,培養他們質疑問難的精神,增強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折線統計圖中的點和線有什麼作用呢?”,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引發學生對統計圖背後蘊含資訊的思考,從而發現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統計表用什麼統計圖表示比較合適?”引發了學生對兩種統計圖特點的反思,體驗資料分析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具體的問題背景來選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資料分析觀念。

  4、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在學習中感受統計的價值。

  《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背景,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統計活動中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本節課中,選擇用折線統計圖表示:參加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的情況、心電圖、股票走勢圖、汽車銷售情況、沙塵暴天氣變化情況、陳東0-10歲身高情況、中國男性平均身高變化情況、芳芳一次生病期間的體溫記錄,以及讓學生根據“四一班第一小組1分鐘跳繩統計表”和“王芳6次1分鐘跳繩統計表”中的資料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等等,這些事例的呈現,充分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學生興趣盎然,既感到親切自然,又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統計的實用價值。

  本節課也存在著許一些不足:學生表達能力有差異,個別學生心裡明白,但不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法,需要老師的不斷地提醒;繪圖時仍有學生忘記標資料,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加強訓練。

  同時也在思考一些問題:如何更好的利用白板系統服務教學、是不是能充分放手,直接給出課題,讓學生自主確定研究的目標,但這樣做會不會跑偏?浪費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這些都有待嘗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