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與橢圓位置關係》數學教學反思

《直線與橢圓位置關係》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直線與橢圓位置關係》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過連續兩年的高三教學工作後,我開始投入到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中。平時也研讀教材,探討過新環境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但是如何將所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如何落實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調動廣大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成為我平時數學教學中的一個課題。白板技術的應用,為攻克這一問題增添了催化劑,推動數學課堂逐漸走向動態的課堂。也是我對新課程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的一次很好的反思。

  一、讓學生的手動起來

  這節課存在很大的計算量,如果讓學生在課堂進行計算,就會減少思維量,減少解題的數量。如果只做分析,不求解又達不到訓練的目的,同時也失去了這一部分內容的特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將常規、典型的習題留作學生課前預習題。實踐表明,學生很重視這次展示,做得非常認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可以自主完成的內容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親自解決,從而帶來問題解決的成功感。

  二、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設計適當的問題可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要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有效提問是課堂對話的開端,它能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的激發一堂有實效的數學課應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廣度,深度的發展。這節課是直線與橢圓位置關係的複習,但僅停留在這一層面,學生的思維開闊不起來。為了促進學生思維的縱深發展,我設計了讓學生類比直線與橢圓位置關係探究直線與雙曲線位置關係。學生透過探究即找到了共性的方法又發現了差異的所在。在解決橢圓中點弦問題時,讓學生主動去比較曾做過的雙曲線的'中點弦的問題。只有讓學生自己去體驗,感受,發現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領略數學知識的聯絡、豐富,且富於變化的一面,才有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為學生樹立數學發展過程的數學思想。

  三、教師的設計動起來

  以往數學教學一根粉筆講到底,缺少生動性,很難讓數學課堂動起來。如今白板技術的應用,能給學生提供數學動態的演示過程。在整合直線與橢圓位置關係時,我應用白板輕鬆的將直線動起來。讓學生切身的體會到位置關係的變化,充分體現了數形結合思想。教師對問題的設計體現於問題的呈現方式。好的問題呈現方式對問題的求解,學生思維的拓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探究直線與雙曲線位置關係的判定時,我採用了連線題的形式,將直線方程與橢圓方程,直線方程與雙曲線方程分別聯立後消去y得到關於x的方程,讓學生區分哪個是橢圓的,哪個是雙曲線的。讓學生髮現不同,進一步探究產生不同的原因,再去探究直線與雙曲線位置關係的判定方法。在探究“點差法”求中點弦問題應注意的事項時,我設計了“找不足”的問題。讓學生找錯,改錯,最後應用幾何畫板演示軌跡,讓學生切身經歷發現,分析,解決的過程。學習始於疑問,透過適當的問題情境,引出需要研究的數學問題,然後透過觀察,思考,猜想,探究等活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透過親身實踐,主動思維,積極參與,經歷不斷地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活動來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動態的數學課堂教學,給學生創設了的思維、情感發展的空間。但本節課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問題。教學中能關注到學生情感變化,但安慰,鼓勵的語言沒能跟上,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要豐富自己的語言。應用電子技術的能力有待進一步熟練。在真正解放學生,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真正的主人上力度還不夠。學生能總結的,能發現的,而在教學時無意中又搶了學生的角色。所以今後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在平時課堂上儘量多地放手讓給學生去做、去活動、去完成,讓學生體會到他們是學習的主體。進而完成知識的轉化,變書本的知識、老師的知識成為自己的知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