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

  軸對稱圖形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83-8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理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並熟練判斷軸對稱圖形。

  2.透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觀察和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領略軸對稱圖形的美妙與神奇,感受現實生活、自然世界中豐富的對稱現象,激發學生的數學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猜一猜老師要剪一個什麼圖形!

  二、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1.(出示天安門、飛機、蝴蝶圖片)老師還帶來了三樣物體,把這些物體畫下來,看這三個圖形對稱嗎?為什麼?你有什麼辦法來證明?

  2.拿出這些圖形,同桌合作,把這三個圖形對摺並說一說:你有什麼發現?

  (1)你願意把你的發現說一說嗎?

  預設:①這些圖形對摺後,兩邊都是一樣的。哪裡看出兩邊一樣?

  ②兩邊重疊在一起。老師這也有一個圖形,對摺後兩邊也重合了。和剛才有什麼不一樣?

  指出:象這樣不多不少全部重合在一起的我們可以說成是完全重合。

  (2)飛機、蝴蝶是不是完全重合?為什麼?

  老師也把獎盃對摺了一下(上下)你覺得呢?

  指出:蝴蝶不能上下對摺,只能左右對摺才會完全重合。看來要完全重合,怎樣折也是很重要的。

  3.指出:像這樣,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邊說邊電腦演示3個圖形分別對摺完全重合的過程,板書:軸對稱圖形)

  現在你能說說為什麼天安門是軸對稱圖形嗎?

  蝴蝶、飛機為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呢?同桌相互說一說。

  4.中間摺痕所在直線,我們稱它是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自己指一指其它兩張圖的對稱軸。(課件演示)

  三、識別軸對稱圖形

  1.試一試。(添個普通三角形)

  (1)同學們透過剛才的研究與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軸對稱圖形。這兒有幾個平面圖形,猜猜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呢?

  (2)要想知道對不對有什麼辦法驗證?

  (3)驗證一下你的猜想?

  ①追問:幾號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為什麼?

  ②追問:5號是不是?同樣都是三角形為什麼不是了?折一折給大家看看?指出:看來有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有的三角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具有怎樣特點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會來研究。

  平行四邊形為什麼不是軸對稱圖形?

  (如有提到剪,則剪出來看看,旋轉看看,而軸對稱是對摺後完全重合)

  2.第1題。

  (1)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軸對稱圖形。下面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開啟課本自己先找一找。

  (2)找一個你最喜歡的跟大家說一說

  紫荊花:這個標誌你知道嗎?它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為什麼?(外面的圓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裡面的花紋是不是也完全重合呢?為了看得清楚我們單獨把花瓣來對摺一下)

  指出:判斷軸對稱圖形不但看形狀,還要考慮裡面的圖案呢。

  三、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軸對稱圖形,你有什麼收穫?老師還發現我們班的同學善於觀察,勇於想象,發現了許多數學中的生活的數學奧秘。

  四、拓展

  1.判斷。

  (1)除了圖形,有很多字母也是軸對稱的。只看一半,想象一下這些是什麼字母呢? (電腦出示:M、E、I、H、A、O)

  (2)拼一拼這些字母組成了什麼詞語?

  談話:是啊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各種各樣的對稱現象把我們的生活裝點的如此精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2.欣賞。

  (課件播放:動物、植物、建築、窗花)

  3.作用。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對稱還有很大的作用呢!人們把鬧鐘製造成對稱形狀保證了走時的均勻性;飛機的對稱使飛機能在空中保持平衡;眼睛的對稱使人觀看物體能夠更加準確;雙耳的對稱能使所聽到的聲音具有較強的立體感,確定聲源的位置;雙手、雙腳的對稱能保持人體的平衡。除此之外人們還利用對稱現象來裝飾、美化環境呢!

  4.創作。

  (1)原來對稱有這麼多的作用,還有裝修作用的。你看這些漂亮的窗花就是人們創造出來裝飾用的。你們想不想也來當一回設計師?想想怎樣剪才能保證兩邊完全對稱呢?

  (2)自己剪一個軸對稱圖形。

  板書:軸對稱圖形

  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2

  本課的教學是瞭解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能正確識別軸對稱圖形,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會設計簡單的軸對稱圖形;透過觀察、猜想、驗證、操作,經歷認識軸對稱圖形的過程,掌握判斷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創新的能力;在認識、製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物體和圖形的對稱美。

  從整個過程來看,《軸對稱圖形》的教學是完整的,我主要分成了:激趣匯入新課,引出課題、合作探究、練習、小結和欣賞對稱圖形這五個部分。也許這就是我進步的一點地方了。

  在各位老師真誠的點評下,我對自己的這節課有了更好的認識:

  1、最大的缺點,重點不突出。整節課有點像完成任務,很快就過去了。

  2、剪對稱圖形環節,是不是可以直接讓學生看書,再剪。

  3、練習講解中,應先講解簡單的,再講複雜的;另外,應重視學生課堂上出現的錯誤。

  4、最後的欣賞環節是不是可以改為讓學生自由發揮,再一次剪對稱圖形。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自己在教學的道路上得到更多這樣的點評,也能夠在這樣的點評中不斷進步。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3

  (一)師:同學們,我們已學過哪些平面圖形?(根據學生回答分類板書)

  師:請拿出按照課本P145剪下的8個平面圖形,說說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然後再想辦法驗證。

  (學生先猜測,然後動手摺圖驗證,最後舉手回答。)

  生:第一個圖形是等腰三角形,它是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師:你是怎樣驗證的?(學生動手演示)

  師:如果是等邊三角形呢?也有一條對稱軸嗎?

  生:它是軸對稱圖形,有3條對稱軸。

  生:第2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

  師: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不是軸對稱圖形?

  生:(齊答)是。

  生:猛地站起一名學生,激動地說:“我認為剛才大家說得不對。有的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

  師:你說說看。

  生:(邊說邊演示)用剛折的兩個等腰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就是軸對稱圖形,並且有兩條對稱軸。

  師摸著這個孩子的頭,高興地說:“你真是一個愛動腦筋的‘數學大王’?”

  (二)師:學習了軸對稱圖形,我們可不可以進行一些創造發明呢?

  生:可以!

  師:下面就請大家發明聰明才智,動手創造吧。

  生:將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摺,然後沿折線在紙上畫半個樹葉,用剪刀剪下,再開啟,就變成了這片美麗的樹葉。

  師:它有幾條對稱軸?(一條)

  生:我將一張長方形紙對摺,再對摺,然後以兩條折線的交點為中心畫一個扇葉,將扇葉剪下來開啟,再開啟,就成了這個風扇了。它有2條對稱軸。

  生:我先將紙對摺,然後沿線畫上老師的半張笑臉,剪下來開啟,就變成了老師的整個笑臉。祝老師身體健康,笑口常開。

  師:老師非常感謝這位同學的祝福,也接受這份十分珍貴的禮物。

  反思:

  一、注重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對於“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這個問題,大部分學生頭腦中已形成,也包括教師。我認為,片斷一中的那個孩子表現堪稱“壯舉”,因為他面對的是被證明了的事實。“眼見為實”,豈容懷疑?

  二、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與合作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片斷二所展示的畫面,已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強烈意識以及他們在應用過程中所顯露出來的創造力。這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師生情感交流。

  《新課標》要求我們“以人為本”,這就決定了數學教學適應並促進學生的展。因此,教師只有以學習者的角色去理解學生,才能教好學生。片斷二中,學生能向老師贈送自己的作品,充分說明了師生間情感的交融。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4

  一、一段題外話

  4月4日清明,許多學校都組織了學生去春遊。後來老同學講了一個笑話。她說清明節那天她們學校組織去烈士陵園掃墓。回來後讓學生寫作文。要求寫出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就行了。有一大半的學生寫道:“清明節,我們懷著高興的心情來到了烈士陵園。”

  無語,不知道怎麼說。

  二、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圖形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學過,感覺不是太難。書本上的題目我事先做了一下,覺得學生應該也是能夠做的。

  1、操作之後的語言

  今天一上課我就出示了各種圖形,讓學生說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學生很快地就把軸對稱圖形找出來了。我讓學生拿了長方形到黑板前對摺而後自己再畫了對稱軸,順便規範了一下對稱軸的畫法。再讓學生先想一下,再用自己的語言說了一下什麼叫對稱軸,哎,我發現,經過操作學生就是能夠說,而且說得是自己的理解,也還蠻到位。

  2、探究部分的難度。

  原題為:試一試找出正方形的對稱軸。

  正方形圖案簡單,學生對正方形的感知很多,找出正方形並畫出對稱軸並不是難事,可以說,沒有探究的價值。

  所以,我把題目變了一下,改為讓學生探究想想做做4.

  小組合作:找出各個圖形的對稱軸。

  完成下表。

  正三角形

  正四邊形

  正五邊形

  正六邊形

  邊數

  對稱軸的條數。

  你們的發現。

  學生一填,馬上找出了規律。那就是:正幾邊形就有幾條對稱軸。

  這一步,還是處理得很滿意的。

  3、練習的問題。

  既然是新授的第一課時,練習中就肯定會出現形形色色的問題,有些在預設之中,有些在預設之外。

  譬如第2題。學生的對稱軸找不全。

  譬如第5題,學生的圖形設計流於簡單,缺乏美感。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5

  今天,嘗試上了一堂數學網路課,內容是三年級下冊《軸對稱圖形》。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藉助網路,展示具體的圖形、形象的動畫,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並結合學生動手操作,運用試一試、剪一剪、圍一圍、折一折等方法,透過不同折法,師生共同小結得出結論:對摺後,摺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從而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當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有了初步感知之後。讓學生進行操作,目的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過程中,驗證圖形對摺後摺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的概念。然後,讓學生運用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先把紙對摺,畫上簡單的圖案,然後再剪,剪好後再展開,就成了一個軸對稱圖形。這樣加深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認識。

  本節課教學中,由於三年級學生掌握資訊科技的水平不高,(上網速度慢、文字輸入慢)再加上學習內容比較多,因此,儘管部落格網站圖文並茂,完全照課本內容順序安排,有難度的地方還有提示,比較適合學生自學,但是,還是沒有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沒有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最大的感受是:首先要加強學生的資訊科技操作能力的培養。其次是把握好,學生在課堂上不需要所有的內容都進行回覆,這樣會浪費時間。第三,我覺得專題部落格網站更適應學生的課後拓展學習,更能體現學生的個性。因為學生接受能力有強有弱,不可能象學生做操“齊步走”一樣學習,再說網站上還有很多沒有學習的拓展性的內容,如:進入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軸對稱圖形的知識,進入超級連結,可以到其它有關網站上進行學習,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給課堂教學以補充。因此,課堂教學只能是一種引導,而不是結束,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使數學學習由課內拓展延伸到課外。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實踐,不斷探索專題BLOG網站如何在教學中應用更有價值。我堅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6

  在家網上教學已經3周了,上一週我們班學習了本冊書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其中教學《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我是這樣做的:

  1、直播同步觀看《同桌100》課例影片。

  在保證所有同學都線上的情況下,採用了集體觀看課例影片的方法進行本節課的授課。探究軸對稱圖形時,從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蝴蝶、蜻蜓、樹葉、天安門照片,實物圖片引入,初步發現“對稱”的特點。接著透過“剪一剪”的活動,對摺,畫線,沿線剪一剪,製作並剪出了一件小上衣,直接揭示出像上面這樣剪出來的圖形都是對稱的,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這位老師的授課環節就是按照書上的順序進行授課,到這裡時,我覺得我們班的學生並沒有真正的理解什麼叫軸對稱圖形,學生還是停留在對稱的含義上,能感知出它是對稱的。

  接著我暫停了影片,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找身邊的對稱現象。並且將學生找到的身邊的對稱現象的輪廓利用媒體展示出來,自然而然地把對稱現象中的立體圖形引向平面圖形的探究。讓學生透過“對摺”到“完全重合”不同認知層面來驗證圖形是否對稱,從自發的、粗淺的“對摺”,到更加嚴謹的“完全重合”,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的嚴密性得到了發展,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2、作業佈置

  利用釘釘家校本和《同步課堂》開展了“剪一剪”、“猜一猜、“畫一畫”三個活動作業。透過“剪一剪”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對稱軸”,認識到軸對稱圖形的本質特徵——對摺後對稱軸兩邊完全重合。

  在此基礎上,利用《同步課堂》佈置同步練習讓學生根據圖形的一半猜整個軸對稱圖形。

  最後,透過“畫一畫”活動,從“實物圖形剪紙”到”畫軸對稱平面圖形”。

  對線上教學的反思:聽課學習是採用釘釘直播和觀看《同桌100》,作業佈置採用《同步課堂》、《小猿口算》,和家校本上傳作業圖片的形式。網課剛剛開始的第一週,孩子們還沒有完全從寒假的狀態中調整過來,進取心不強。書寫時漫不經心的隨意塗改,作業很難做到書寫工整。部分家長沒有掌握網上學習的技巧,沒有按時進入直播間聽課。作業提交也不及時,不完整。直播課堂師生交流互動有限,不能很好的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情況。

  諸多的問題,不可能一次溝通就改正。在接下來的這兩週裡,透過家長會的溝通,微信溝通,電話交流,微信群內的表揚,情況有很大改善。

  面對新的教學模式,對於家長和老師來說都是挑戰,但我們能做的是認真做好當下的每件小事,腳踏實地。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7

  本課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難點是掌握判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徵,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有很多,也為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

  這是一堂集欣賞美與動手操作為一體的綜合實踐課,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注重培養學生觀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徵,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為主。

  縱觀這節課的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並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嚐了成功的喜悅。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追求美、崇尚美是人之天性。整堂課以欣賞美為線索展開教學,本課就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動畫:“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在優美的小提琴協奏曲的渲染中,兩隻小企鵝到北京旅遊,介紹沿途參觀的很多著名景物(這些景物都是對稱的),帶領學生一起暢遊了一番,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開始觀察優美的畫面,彷彿身臨其境,領略了對稱物體之美,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的事物。這種贏造寬鬆愉悅、開放式的環境,學生紛紛自覺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觀察這些實物的特點——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從而引入對稱,逐步將實物抽象成平面圖形,透過操作實踐發現其共同特徵,匯入教學新授,達到串連教材的效果,讓學生在這種欣賞美的教學情景中快樂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感受美、鑑賞美、領悟美,達到情境(景)交融的教學效果。

  二、實踐操作、啟用思維

  本課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軸對稱圖形的這一特徵,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在新授教學時並沒有採用傳統的灌輸手段,而是把學生看作是課堂的主角,讓學生透過觀察平面圖形的特徵,大膽地加以猜測,說出這些圖形都是對稱的,並透過小組動手操作來驗證它們為什麼是對稱的,採用對摺的方法來折一折,讓每位學生都參與活動,從只重視知識的教學轉變為注重學生活動的課堂生活,給學生多一點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餘地;在對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特點,透過操作發現圖形的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時教師就引入“完全重合”,讓學生反覆地操作體會,再配合課件的動畫演示,初步感知什麼是“完全重合”;最後教師在學生動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配合課件動態出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讓學生了解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徵,形成感性的認識。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始終以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為主導,在鞏固練習中也安排了一些學生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區別,為辨別是否軸對稱圖形奠定了基礎。在最後的製作軸對稱圖形時完全放手讓學生去操作,活動的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體驗,使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同時得到發展。

  三、小組合作、發揮特效

  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經驗與收穫不盡相同,為了使學生個體的、群體的活動促進學生的整體的發展,教學中常發揮合作交流的功能,採用集體討論和交流的形式,將個人的經驗或成果展示出來,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的學生的不足。在本課中,有很多活動都是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由於低年級學生作圖能力不強,對於正確美觀地製作出一個軸對稱圖形還有一定的難度,但由於學生學習發展的程序不同,針對一部分學生已會製作的實際情況,我組織學生展開分小組合作討論活動:怎樣剪一個軸對稱圖形,然後評一評小組成員中製作的軸對稱圖形,在動手操作時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裡交流。在引出軸對稱圖形時,也是透過小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這樣儘可能地將每個人的收穫變成學生集體的共同精神財富。

  四、課外延伸、豐富情感

  本堂課的結尾讓學生欣賞古今中外著名的對稱建築,配上古典的輕音樂,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距離。古建築又是一種藝術,滲透在數學學科中,既是學習數學的好材料,又是滲透民族文化的好題材,選擇切合教學符合兒童學習規律的素材,需要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題材,如本課例中的背景音樂、古建築、中國剪紙等就是在這方面作出的有益嘗試和探索。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匯入雖很貼近學生生活,體現欣賞美,也很自然,但總覺有些平淡。在判斷學過的幾何平面圖形是否軸對稱圖形,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在彙報時處理得過急沒有注意到個別差異。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8

  講過《軸對稱》這節課,我有了新的認識,以下是我的幾點收穫:

  第一、要明白課一開始複習對稱軸是為了什麼,也就是要明白你的每一節課上每一處的教學設計的意圖。我想,在這裡複習對稱軸是為了喚起學生已有的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的生活經驗,同時為本節課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探索軸對稱圖形的對應點與對稱軸之間的關係——軸對稱圖形上兩個對稱點到對稱軸的方格數(距離)相等做鋪墊吧!

  第二、在我讓孩子舉例說明“生活中你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學生說的都是生活中的物體,這時老師可以指出我們今天研究的軸對稱圖形是平面圖形,比如他們說黑板,課桌時,我可以適當的加以糾正“黑板,課桌的面是軸對稱圖形”!

  第三、開始讓學生指出圖形的對稱軸時,不能只讓她們簡單地用手比劃一下,而是應該讓他們在書上畫一畫,語言上的敘述也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規範嚴謹。比如說:中間那條線是對稱軸,應該是“上下兩條線的中點的連線所在的直線是對稱軸”。

  第四、在處理本節課的重點“在操作中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和性質時”,老師一定要放手,主動權給孩子,重點要讓學生說,,然後他們才會畫。先讓學生找一對對稱點,然後連線對稱點,從圖中發現兩條虛線相交之處有直角符號,直角符號表示兩條虛線垂直,這樣才會清楚地發現對稱點的連線與對稱軸是垂直的關係。接著再數一數點A和其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知道點A與其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3小格。這兩個特徵要給孩子時間去操作去發現去嘗試,嘗試才有發現,發現才有創新!耐下心來,總有學生會發現的!

  然後再找其他對稱點,去驗證這兩個特徵,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沒有經過具體的操作,學生是發現不了的。經過幾次這樣的操作活動,使學生明白軸對稱圖形上兩個對稱點到對稱軸的方格數(距離)相等,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認識。

  第五、在發現對稱軸兩邊的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之後,還要指出特殊的一類點:對稱軸上的點,他們的對稱點在哪?使學生明白點沿著對稱軸折過去之後跟誰重合對稱點就是誰,從而他們才明白這一類點的對稱點就是它本身,也在對稱軸上。

  第六、要給學生強調畫圖的時候要用鉛筆和直尺,而我在課堂上只強調了畫圖要用直尺,這一點以後一定改正。

  第七、在講本節課的第二個知識點補全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時,最後要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這類畫圖題的方法步驟:

  1、“找”,找出圖形上的端點或者說關鍵點。

  2、“定”,根據對稱軸確定每一個端點的對稱點。

  3、“連”,依次連線這些對稱點,得到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小學階段的畫圖,還是要給學生規範方法步驟的。

  我課堂上的組織管理能力還有待提高,如果有學生提出質疑,要及時肯定讚揚,鼓勵他的思考過程,思維習慣,久而久之,數學課堂上該有的思考味兒才會越來越濃!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9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冊第一次教學軸對稱圖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的特點,設計了三次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一、創設情境教學。

  請會摺疊衣服的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疊衣服的方法。從而引出課題。接著1、出示軸對稱物體:天安門、飛機、獎盃、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觀察發現,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2剪小樹:透過不同剪法師生共同評價得出這些圖形兩邊都一樣的,所以先把紙對摺,然後再剪,剪定後再展開,就是這棵小樹了。

  這是本節課第一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後,目的在於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學生這次操作活動看似一次無目的操作活動,但要一棵小樹甚至一個漂亮的窗花,不去尋找規律,也是非常困難的,透過學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兩邊一樣的圖形可以對摺起來再剪,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特徵的初步感知。

  二、動手畫一畫,折一折。

  透過把同學們看到的物體畫下來得到下面的圖形(天安門、飛機、獎盃等)進行分組操作討論,得出結論——圖形對稱後,兩邊完全重合了,從而得出什麼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這是本節課的第二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有了初步感知之後。學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導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探究圖形對摺後摺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0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自主學習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學活動的要求。所以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的條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本節課重點讓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瞭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能夠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難點是能根據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進行判斷軸對稱圖形,並畫出對稱軸。本節課透過折一折、辨一辨、試一試、議一議、比一比等操作,實現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激發愛學、善學、樂學的習慣。

  一、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 動機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自主學習需要一種內在激勵的力量。在匯入新知識時,直觀、巧妙、激趣、貼近生活。如,上課伊始、教師拿一個用紙剪的圓,讓學生動手摺一折找圓的方法滲透圖形的對稱美,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強烈的探究原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

  二、創設自主學習的條件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足知識的注入者。”教師在課堂上應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創”的使命交給學生,使課堂教學民主化,讓學生在課堂上樂於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例如,理解對稱軸的概念,利用學生手中的一張紙對摺在摺好的一個側面,任意畫上你喜歡的圓,用剪刀剪下來,在結合教科書,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突破本

  本節課的難點。這種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自主地獲得了數學知識。

  三、重視自主學習的過程 教師要嘗試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最佳化課堂教學中的反饋與評價。透過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堅定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交流師生的感情。

  總之,先進的教學理念,精心的教學設計,充分的課前準備、優質的課堂教學,使這節課順利完成,學生的能力在本節課有了提高和發展,教學效果很好。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1

  一、數學的實質是一種文化

  《新課程規範》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語言是現代文明的一區域性。”本節課的教學我沒有拘泥於課本,“唯教材至上”,而是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把教材作為一個傳達數學知識的一個載體。在公開課教案中將“自然、社會、歷史、數學”等領域中軸對稱圖形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放大了軸對稱圖形的文化特性,折射出“冰冷”的圖形背後的魅力,將軸對稱圖形的神韻淋漓盡致的表示了出來。

  課堂上我用課件展示自然界中的蝴蝶、蜻蜓等具有軸對稱圖形特徵的動植物圖片,調動了同學的已有的表象,豐富了同學的感知。面對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同學流露出的不只是驚喜,還有幾分疑惑:為什麼大自然如此的垂青於軸對稱圖形的形狀呢?當“天安門、重慶人民大禮堂、上海東方明珠、河北趙洲橋”等極具中國特色的具有對稱美的事物出現在同學的眼前時,同學們被這種文化氛圍陶醉了,激發了同學熱愛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把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我在教學中創設了剪紙遊戲、展示同學的作品,然後讓同學觀察自身創作的作品,比較他們的不同。由於是同學自身的作品,因此同學觀察的很仔細。“我發現他們形狀不同。”“我發現他們大小不同。”“我發現它們左右兩邊是完全一樣的。”這樣的發現過程是真實的,也是一個逐漸發現的數學學習過程。這樣同學們就能夠較好的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尋找平面圖形中的軸對稱圖形是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一是放手讓同學透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性的活動,最後讓同學彙報、爭論。二是上述案例中的方法。儘管開放性沒有方法一好,但是由於有了師生的互動,。在實踐中我發現儘管方法一有很強的開放性,有利於培養同學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經常表示為優等生的遊戲,絕大區域性後進、中等的同學課後對這一環節表示疑惑。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了方式二,儘管開放性沒有方法一好,但是由於有了師生的互動,方向性較強,又培養了同學層層深入研究、發現問題的能力。在爭論平行四邊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的環節裡,同學思維的火花在迸發,師生的對話是那樣的自然,平等。教師的欣賞猶如催化劑,使探究活動走向高潮,生成性的精彩不時在課堂出現。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同學在新課程文化的輕拂下學習還是比較輕鬆的。這股清新之風吹走了數學的枯燥、苦澀,吹走了同學心靈中對數學的恐懼,讓同學生長在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數學文化氛圍中,使數學課堂充溢著文化的氣息。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2

  本課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

  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難點是掌握判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成功之處:

  縱觀這節課,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並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嚐了成功的喜悅。

  在教學過程中,本課的教學設計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注重培養學生觀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徵,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為主。使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嚐了成功的喜悅。結合觀察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欣賞有關圖案、圖片的對稱美,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了美德薰陶,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剪自己喜歡的圖形然後給他們分類,即透過大量的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來認識軸對稱的概念,讓學生觀察、體驗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從而探索、發現出圖形中的軸對稱特徵,然後讓學生體驗軸對稱在現實中的廣泛應用.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教學中讓學生帶著數學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去體驗數學的價值。本節課我抓住對稱圖形的特點師生一起欣賞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對稱圖片,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採用多種方式進行評價:

  1.對能否列舉出生活中的一些對稱現象,能否根據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做”出一些軸對稱圖形。都能給與恰當的評價。

  2在評價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不足之處:

  1、練習的層次性。在設計教案時我就在思考如何在練習中體現層次性,一直沒有能夠得到滿意的解決。

  1、匯入自然貼近學生生活,但有些平淡。在處理本節課的重點時,處理得過急沒有注意到個別差異。

  3、教師的語言不夠豐富,對學生激勵性的語言不夠,希望以後在這方面能做得更好一些。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3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對稱軸對稱圖形,瞭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能夠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難點是能根據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進行判斷軸對稱圖形,並找出對稱軸。本節課透過剪一剪、辯一辯、折一折、連一連、猜一猜等操作,實現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和愛學、善學、樂學的習慣。

  一、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

  動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部動力。在匯入新知時,直觀、巧妙、激趣。在課的開始,我首先用故事引入,學生都被可愛的卡通圖形和故事最後的設問吸引住了,引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強烈的探究願望。

  二、創設自主的學習環境

  教師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識的注入者。課堂上,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給學生“玩”的權利,“創”的使命,是課堂教學民主化,讓學生在課堂上樂於學數學、用數學。例如,在引入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概念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創作圖形,並用剪刀剪下來,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在動手中獲得了快樂,也獲得了知識。

  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結果的反饋

  對於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教師在課堂上應及時評價。透過評價、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堅定學生的自信心,交流師生的感情。例如,在鞏固環節設計一系列的練習題,讓學生透過合作、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及解題過程,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使問題清晰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後感悟:

  這是一節圖形課,學生的動手實踐是必不可少的,對於二年級的孩子,是非常喜歡動手操作的,所以在上本課之前,我一直擔心孩子們是否能按照我的要求來做,是否能夠在完成任務後及時停下手裡的事情將注意力轉移到我的身上來,在課堂上,我並沒有用學生習慣的口號“一、二、三,坐端正”,而是讓學生模仿我的動作,我往哪邊拍三下手,他們也往哪邊拍三下手,學生拍好手後,很自然的把手平放,這樣既沒有打斷課堂的教學,同時也讓學生的注意力及時的回到了我的身上來,效果還不錯。

  而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在練習題的講解中,有些地方講得還不到位。學生現在的思維還停留在直觀上,在找對稱軸的時候應將圖形放大,用準確的語言引導他們如何畫出該圖形的對稱軸,如:五角星的對稱軸是將兩個角的頂點相連。這樣在以後的運用中,學生才能夠準確得將對稱軸找出。

  2.適當得開發學生的逆向思維,充分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當學生指出數字“1”不是軸對稱圖形時,應該抓住機會,讓學生嘗試去改一改,將“1”改成一個軸對稱圖形,這樣不僅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更加深了學生對這節課重點的理解。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4

  案例背景

  新課標倡導:數學課堂的內容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過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的數學的聯絡,使生活與數學融為一體。只有當學習材料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絡時,學生對學習才最感興趣。這樣看來,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應當是數學學習的背景,在平時教學中,筆者比較注重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滲透生活味,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與生活建立起聯絡,並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從而讓學生慢慢明白、感悟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的數學問題,可以用我們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釋和解決。

  學生對平面圖形已經有了較為系統的認識。本節課主要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並不是從概念中獲得的,而是要求學生能夠透過自己的動手實踐與操作,在自主研究的基礎上歸納、瞭解軸對稱圖形以及對稱軸的概念,而這需要透過大量的觀察以及動手操作才能達到目的,因此必須加強學生自己的操作與實踐。

  設計意圖

  針對小學生年齡偏低,抽象思維能力還相對較弱的實際情況,我一開始就藉助一幅兒童非常熟悉而又滑稽的大頭娃娃的頭像,透過“眼睛的不對稱,讓學生想辦法使其變成對稱”這樣一個過程,使學生在遊戲中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並形成表象。這樣的過程做到了“寓知識於遊戲,化抽象為形象,變空洞為具體”,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教學片斷

  (一)教學軸對稱圖形的含義:

  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紙,先對摺一下,然後隨你剪一個什麼圖形,再展開,並觀察一下,看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自主地剪紙,同桌間討論各自的發現。)

  師:誰願意把自己剪的圖形展示給大家看看。

  (學生紛紛上來把剪的圖形放到展示平臺上。)

  師:同學們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居然剪綵出了這麼多美麗的圖形,真不簡單!那誰能夠說說這些圖形的共同點嗎?

  生1: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都是對稱的。

  生2:這些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都能完全重合。

  師:講得真好,那現在誰能告訴老師什麼叫軸對稱圖形嗎?

  生: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師:講得真棒!那你能告訴我中間的這條“摺痕”叫什麼嗎?

  生:摺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師:講得太好了,我們一道把這位同學剛才講的話齊讀一遍。

  (教師出示概念的投影,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裡,我把美術課中的手工剪紙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來,學生透過自己動腦、隨意剪紙,各有創意地剪出了不同的圖案,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就在學生剪紙“玩”的過程中,學會了軸對稱圖形以及對稱軸的概念。

  (二)研究生活中樹葉的對稱情況,加深理解:

  師:剛才我們透過自己的探索與實踐,知道了什麼叫軸對稱圖形。現在我們把課前準備的樹葉拿出來,小組討論一下,按今天所學把它們分成兩大類,好嗎?

  (學生討論,把帶來的樹葉分成軸對稱圖形和不是軸對稱圖形的兩大類。)

  師:誰願意把“軸對稱樹葉”放到展示平臺上展示給大家看看,並說一下你的想法。

  (學生上講臺展示“軸對稱樹葉”,並說理由。)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裡,我讓學生把隨手可得、極為常見的生活中的樹葉作為研究的物件,透過學生的合作、研究,讓學生在加深理解所學“軸對稱圖形”這一知識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滲透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數學思想,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案例小結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這兩段話,正體現了新教材的重要變化----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學習內容更貼近實際,同時強調了數學教學讓學生動手實踐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現實性的生活內容,能夠賦予數學足夠的活力和靈性。對許多學生來說,“摺紙”“剪紙”是很感興趣的內容,因此,也具有現實性,即迴歸生活。讓學生感知學習數學可以讓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同時也讓學生感知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學生學習的數學應當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身邊的數學”。這樣,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必須迴歸於生活,學生就能在遊戲中學得輕鬆愉快,整個課堂顯得生動活潑。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適時教誨和適時表揚,令學生的心靈得以純潔,精神得以振奮,行為得以矯正,這樣,可以讓他們中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作用,可以讓他們正確評價自己。同時讓學生透過折一折、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等,使學生感受到民主、平等、積極、愉悅,從而他們才可以敢想敢說,個性充分張揚,健康心理也得以培養,課堂也真正成為學習的共同體。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感悟到:新課堂,學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應是可點燃的“火把”;新課堂,學生不再是“配角”,而應是活動的“主體”;新課堂,不再是機械的訓練,而應是注重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新課堂,不再是教師在表演,而應是學生在交流合作。

  面對新課標,我們如何從過分強調傳授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開始向關注學生人格發展的健全性、全面性思考?如何從過分強調嚴格劃一的統一要求,開始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個性發展?如何從偏重知識傳授、智力開發,開始向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情感體驗等非智力因素的思考?又如何從偏重課堂教學具體環節程式的設計,開始向注重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而努力?是否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可以按上面這種教學模式來上?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思索和探討。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5

  本節課是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第一課時,屬於圖形與幾何部分,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認識了簡單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能夠從側面、正面、後面對物體進行觀察,本單元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圖形的運動。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教學目標定為:

  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透過觀察、操作、使學生直觀認識軸對稱圖形,能辨認軸對稱圖形。2.培養學生應用意識,使學生髮現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感受對稱的美。

  本節課的教學我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1.透過課前小研究的交流,暴露學生的思維盲點。

  2.透過對確定是對稱的幾個圖形的研究,使學生感受到證明對稱的方法:對摺後能夠完全重合。進而用這種方法驗證剛才不確定是否是對稱的幾個圖形。

  3.利用學生課前透過折一折剪一剪得到的軸對稱圖形,圍繞:你是如何得到這個圖形的?為什麼要進行對摺?為什麼只在一邊畫圖?觀察展開的剪紙上的摺痕,你能發現摺痕兩邊圖形有什麼特點?等問題,使學生來認識對稱軸,明確對稱軸兩邊的圖形完全相同,對摺後能夠完全重合。

  4.進行拓展練習,讓學生動手摺出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圓形的對稱軸。

  教學中存在一下不足:

  1.在小組合作折幾個基本平面圖形對稱軸時,應該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它的對稱軸,學生經歷過畫的過程,就可以避免多次摺疊的情況。

  2.對對稱軸和軸對稱圖形的強調不夠,學生沒有會說軸對稱圖形。

  3.學生的雙喜字是導致後面重複摺疊出現的原因之一,而且教師在大螢幕前示範錯誤摺疊方法,導致學生更加困惑。這是示範例子選取失誤。

  4.對學生的回答一定要有反饋,是問題要給予解答,不能讓學生帶著困惑坐下。

  5.學生對完全重合的理解不到位,教師在說的時候也將沒有完全重合說成沒有重合,應該注意語言的準確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