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教學反思
《陋室銘》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陋室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陋室銘》教學反思1
這節課上,我覺得學生們是最可愛的。他們因為真實而可愛、因為思考而可愛、更因為富有激情而可愛。是的,他們批判的激情最為動人!
上課中,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入深,能把《陋室銘》這一名文的韻美、景美、情美融於心懷。尤其是在學習的最後一個環節中,他們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及生活情趣談看法的時候,我更是看到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真實和可愛在於他們的激情四溢,也真切地感到他們在文字中讀出了自己的見解。
分析了劉禹錫之所以絲毫不謙虛地聲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在於他覺得自己所居之“陋室”“景雅、人雅、事雅”,有學生感悟出劉禹錫雖然身居陋室,但卻樂在其中的情懷,看出他是個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人;而也有學生從文字中讀出不同的聲音,對劉禹錫之“德馨”的內容、“德”的性質極其“馨”的程度進行了一番別樣的剖析和批判。在爭辯討論中,最後課堂上形成了一股刻意批判劉禹錫的思維定向。雖然挑刺,但也精彩。
如對於“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一繪景句,其判斷是:作者在自我陶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給人的感覺是苔蘚爬滿臺階,雜草叢生,那裡該是地勢低而潮溼的,有“城春草木深”之感,而室主人還悠然怡然,不肯動手掃除,這就脫不了生活疏懶、厭惡勞動的干係。與“茅簷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生活情趣相比,這位陋室主人要遜色得多!
又如對“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一寫人句的談論:這寫出作者只歡迎“鴻儒”,不喜歡“白丁”。而事實上,並不是只有與“鴻儒”“談笑”才能求得知識的,“白丁”的耕種技術、生產經驗、社會閱歷、帶有生活氣息的幽默笑話之類,也是寶貴的知識。勞動人民同樣值得接近與學習。來此陋室“談笑”的“鴻儒”只能說是作者自己心目中的“鴻儒”,不見得有名有實,也不見得能為大眾所承認。由此看來,作者難免有攀附所謂的“名流”以抬高自己身價之嫌。將“鴻儒”與不能來此室的“白丁”對舉,只能表明作者的結交面太狹窄,只能顯示出他性情的孤傲與對勞動人民的感情隔閡。
再如對“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一敘事句的剖析:陋室主人的生活確實是單調的。他日常所能做的只是閉門彈琴,自娛自樂,此外便是翻讀佛經。在他看來,“絲竹”是“亂耳”的,“案牘”是“勞形”的,非但無樂趣,純然是苦不堪言,無法忍受。推究起來,這隻能說是作者無遠大抱負、無進取鬥志的表現。既不願意又不能夠廣泛地參與社會、改造現實,就只會逃避現實,離群索居,孤芳自賞。
批判者從的繪景、寫人、敘事中,認識到的陋室主人是厭惡勞動,鄙視勞動人民,有一種遠離現實的清高與孤芳自賞,過著孤寂的疏懶生活。是不配與 諸葛亮、揚子云相提並論的。因為單說諸葛亮,鄉里老少都能傳唱他教的歌謠,都熟悉他的行蹤,瞭解他的品性。在他出山輔佐劉皇叔之時,鄉里百姓都依依送別。這是諸葛亮與鄉里百姓朝夕相處,感情融洽的結果。諸葛亮輔佐劉皇叔興復漢室之偉業,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劉禹錫的自比前賢卻是自不量力。
這一節課上,學生激情四溢的犀利批判,有理有據,讓我看到了學生在課堂上迸發的思想火花,使我感覺到了學生在課堂上最可愛的一面。
雖然,劉禹錫在文學史上的光環無庸質疑,值得學習,但是語文課上能讓學生結合文字,以發展的眼光,辨證地看待和評價他,這無疑也是一種學習方式,而且可以說是一種富有激情的學習方式。畢竟,學會批判是學會創新的重要前提。而學會創造才是現代學習的根本。
《陋室銘》教學反思2
《陋室銘》是我國古代銘文藝術魅力的縮影,《陋室銘》的教學,應該承載起傳承經典的責任。基於這種思考,我設計了“初識陋室”、“走進陋室”、“感受陋室”、“裝扮陋室”這樣四個課堂環節,言與文交融、讀與悟結合,圍繞文字,讓孩子們讀進去,字斟句酌,把古今言殊的障礙打通,引領學生體驗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體會作者的思想內涵和經久不衰的文化精神,而感受劉禹錫安貧樂道的志趣和高潔傲岸的節操,也正是這篇文章主要的教學價值所在。與此同時,我以“文”為載體,適時穿插講解“瞭解寫作背景、掌握文言文誦讀和翻譯的方法、關注文言現象、注重讀背積累”這五種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盡力避免剛才談到的兩種文言文教學的錯誤傾向,在完成熟讀成誦、疏通文意、理解和把握《陋室銘》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同時,幫助學生熟知一些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課堂教學,永遠是充滿遺憾的藝術。學習文言文是中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的起點、瞭解傳統文化的視窗。做好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任重而路遠。回首來路,徜徉其間,需要自己學習、探索、完善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太多。但是,我所痴迷的語文、我所熱愛的學生和課堂,都是那樣生動地融入我的生命,與我一起行走在路上。
《陋室銘》教學反思3
《陋室銘》是唐代劉禹錫所寫的一篇託物言志的名篇。借“陋室”來表現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本課的教學過程大致如下。
課前演講沒把時間把握好,耽擱了一兩分鐘。用《古文觀止》匯入,本可新穎,可惜不知是聽課的緊張氣氛是影響了學生還是我,講的不傳神,學生聽得很麻木。板書課題,讓兩個劉家女孩回答問題。劉豔上黑板寫了劉禹錫,而劉紫楚回答其人其事,實在沒想到她沒多預習,有點答非所問,頓時打亂我的佈局,差點沒hld住。力挽狂瀾之餘竟忘記了有關“銘”的講解。接下來課文的多種朗讀還算順利。課文字詞翻譯講解匆忙了一點,只對“上”“入”“勞”“白丁”“何陋之有”稍作分析,可惜遺忘了“之”字在倒裝句中的重要,本可水到渠成的事情疏忽了,實在可惜。對課文講解有點凌亂隨意。以劉禹錫三搬住宅終住陋室的故事引入,以劉禹錫想對欺壓他的上級說什麼引出主旨句,圍繞主旨句如何成功的表達自己的思想。一,山水的比興;二。陋室景友生活;三。古人類比,成功反擊欺壓他的人。讓對手無可奈何七竅生煙,讓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劉禹錫你真是的人呀,由學生補充詞語,概括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最後點到託物言志,這也是本課重點之一,小練筆以一位名人拿著某件能託物言志的事物來拜訪劉禹錫為題,可惜難度偏大,不能覆蓋全部。但劉豔,賀孝江,覃梅,譚小強,回答還是很好。
結合本文的教學過程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心理素質不行,不光我,還有學生。
二。細節把握不到位,演講耽擱教學時間等
三。隨意性太強,語言缺少嚴謹。有利有弊,以後需注意。
四.學生積極,我代替太多,甚至提問題。
五.沒有照顧後排境況較差的學生。
六,學生“出奇”,師生方能“制勝”。課堂的出彩常常在學生的奇思妙想。
經過同事們熱心地指導之後。我決定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多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口水話要少。雖然其他老師讚美之詞較多,這既是對自己努力的肯定,也是鞭策。在進步的同時,一定要看到潛藏的危機。語文教學任重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陋室銘》教學反思4
一.分層次的朗讀教學貫穿文章的始終。
這篇課文文質兼美、篇幅短小,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本文時,讓朗讀貫穿整堂課,學生在讀中感知語言,在讀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發揮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設計了幾個朗讀環節:1,講完背景故事後,學生已有了學習本文的興趣,我於是進行範讀,讓學生初步感受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產生閱讀的慾望。2,學生自由讀,這是初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初步進入文字。3。指名朗讀,要求讀出情感。讀後學生帶著對文章的理解進行點評,對什麼地方應該重讀,什麼地方應該輕讀,什麼地方應該停頓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讀課文,就不僅讀出了情感,更讀出文章的韻味4。女同學朗讀,男同學畫出描寫陋室的語句,品析這些語句是如何來表現陋室不陋的。在這樣的幾輪朗讀之後,學生已能當堂背誦,而且並不太有文字難度的文章,已經理解得比較好了。
二.想出新穎的匯入方式吸引學生對文章的感悟。
劉禹錫的《陋室銘》運用託物言志的方法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安貧樂道的情趣。這與今天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如果學生不知道劉禹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了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匯入部分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了本文的寫作背景,讓同學們瞭解到這是一篇不畏權勢的戰鬥檄文,從而帶著對劉禹錫錚錚傲骨的佩服學習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發學習興趣。
三.巧妙的設計提問,引導學生逐步走入文字
精心設計問題,並形成一個問題鏈,讓這些問題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內容串聯起來,每個問題都讓學生從課文內容出發,挖掘其意義,讓學生在每一句課文的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最後運用課文內容的內在聯絡和前後呼應把它連線在一起,融匯貫通,把全篇課文的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串珠成鏈”的整體把握效果。這種方式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不讓人覺得死氣沉沉,而且問題與問題之間環環相扣,從屋外到屋內,從景-人-趣,一步步地隨著學生自主地交流探討深入進去,使學生在深入的過程中理解全文。
四.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大膽發問的習慣和能力。
在疏通字詞這個環節,我改變了以往以老師串講為主的方法,而採用同學互相質疑、解答的方法,鼓勵學生從書中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然後同學們互相解答。對於重、難點教師適當點撥、強調。
但可惜的是這個環節安排的時間太少了。文言文畢竟是一種與現今實際使用的活的語言相去甚遠的古代書面語,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連字面意思都還沒有搞懂,就很難理解此文的深層含義了,因此掌握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應該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可是,我因害怕設計的內容上不完,有意縮短了這個環節,使很多重要的字詞沒有得到解答,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因而在後面瞭解文章主旨這一環節時,出現了一次短暫的冷場,雖然這次冷場被我巧妙的解決了,但仍然感到遺憾。
《陋室銘》教學反思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字詞,背誦本文
2.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
3.體會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內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背誦並默寫課文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五、教學過程
(一)課堂匯入(3分鐘)
PPT展示圖片金箍棒和羽毛扇,問同學們是否認識這兩樣東西,是否也想擁有它們。大家之所以喜歡金箍棒可能是因為孫悟空,也可能是因為它本身能夠變化,具有魔力,那麼,一把平凡的羽毛扇為何能夠婦孺皆知,流傳千古?原來是因為它的主人諸葛亮。這樣說來,某樣東西的價值似乎與使用它的主人有著密切的聯絡,今天我們要去看看一間簡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間,微妙的關係,一起學習《陋室銘》。匯入課題,並圖解“銘”這一文體。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5分鐘)
1。聽示範朗讀。要求一邊聽一邊給拿不準的字注音,並且劃分節奏
2。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齊讀。要求聲音洪亮,整齊劃一。
(三)分組合作,疏通文意
過渡:讀完以後,你能不能告訴我,這“陋室”真的“陋”嗎?如果不能,也沒關係,可能對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為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現代漢語有很大區別,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內容就讓我們一起來疏通文意。
具體操作:本文共計九句話,全班12個小組,前9組,每小組翻譯一句話,其餘三組做評委。然後每組推選一位發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釋重點字詞,再翻譯整句話。
(四)抽絲剝繭,感悟情思
經過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經瞭解了文章內容,那麼現在能回答老師前面提出的那個問題嗎?(ppt展示問題)作者筆下的這間“陋室”真的“陋”嗎?請說說理由。(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板書)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認屋子簡陋,又不覺得簡陋,因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寫陋室環境清幽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閒,同時也看出作者較清貧,但作者卻苦中作樂,體現出作者的安貧樂道。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賢人的志趣和抱負。
(五)遠觀全文,探究寫法
問:作者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在寫物,可真實情況是寫物還是寫人呢?答:寫人。
問:主要寫人的什麼?
答:品德高尚
問:那同學們,作者借陋室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這種寫法叫什麼?
答:託物言志
(PPT展示)託物——陋室
言志——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六)回顧全文,歸納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平樂道的志趣。
(七)當堂背誦
比一比,看誰背得準又快
具體操作:以大組為單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龍”形式背誦,比比看哪一組最流暢、清楚、快速。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兩組寢室圖片,一組是巴蜀中學的,另一組是本校的。前後豪華與簡陋相對比)
教師:雖然我們住得沒有其他學校豪華舒適,但我卻希望這簡陋的屋子因為有了優秀的同學們而綻放無限光彩。老師期待有一天你們能成為柏家中學的驕傲。讓我們深情齊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九)板書
陋斯是陋室
主人品德高尚
陋環境清幽安貧樂道
室不陋交往之雅
銘情趣之雅高潔傲岸
反問引用
託物言志
六、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最大優點在於朗讀環節,每一次朗讀都給出了明確的目標。其次是重點較突出——翻譯課文。但是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還需改進。首先,課堂整體氣氛不活躍,尤其是在翻譯環節的發言,形式過於單調,沒有充分發動大部分同學積極思考,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說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翻譯過程中沒有給予學生必要的方法指導,本課較簡單,可以讓學生只看原文自行翻譯,有疑問時看課後註釋,若不能及時解決,可提出來讓同學們一起討論,若還是沒有結果,老師再進行點撥指導;再次,本課採取小組逐句翻譯的形式,這不適用於簡單的文言翻譯,不妨大膽讓學生自行翻譯;最後,本堂課最大的弊病是教學時間掌握不當,內容不夠精當,故導致教學任務沒有按時完成。今後的教學任重而道遠,希望能在各位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大進步。
《陋室銘》教學反思6
《陋室銘》是唐代劉禹錫所寫的一篇託物言志的名篇。文章借“陋室”,來表現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結合本文的教學過程我有幾點反思:
一、想出新穎的匯入方式吸引學生對文章的感悟。
劉禹錫的《陋室銘》運用託物言志的方法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安貧樂道的情趣。這與今天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如果學生不知道劉禹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了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匯入部分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了本文的寫作背景,讓同學們瞭解到這是一篇不畏權勢的戰鬥檄文,從而帶著對劉禹錫錚錚傲骨的佩服學習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發學習興趣。
二、分層次的朗讀教學貫穿文章的始終。
這篇課文文質兼美、篇幅短小,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本文時,讓朗讀貫穿整堂課,學生在讀中感知語言,在讀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發揮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設計了幾個朗讀環節:
1、講完背景故事後,學生已有了學習本文的興趣,我於是進行範讀,讓學生初步感受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產生閱讀的慾望。
2、學生自由讀,這是初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初步進入文字。
3、指名朗讀,要求讀出情感。讀後學生帶著對文章的理解進行點評,對什麼地方應該重讀,什麼地方應該輕讀,什麼地方應該停頓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讀課文,就不僅讀出了情感,更讀出文章的韻味。
三、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大膽發問的習慣和能力。
在疏通字詞這個環節,我改變了以往以老師串講為主的方法,而採用同學互相質疑、解答的方法,鼓勵學生從書中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然後同學們互相解答。對於重、難點教師適當點撥、強調。
但可惜的是這個環節安排的時間太少了。文言文畢竟是一種與現今實際使用的活的語言相去甚遠的古代書面語,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連字面意思都還沒有搞懂,就很難理解此文的深層含義了,因此掌握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應該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可是,我因害怕設計的內容上不完,有意縮短了這個環節,使很多重要的字詞沒有得到解答,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感到遺憾。
《陋室銘》教學反思7
作為教育第一線的教師來說,進行教學反思,能讓自己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透過回顧,自我監控等方式,給予自己肯定的支援,同時給予自己否定的思索修正。反思是理論與實踐的對話,有利於教師經驗量的積累、質的提高和準備性的增強。下面我將以《陋室銘》為例,進行教學反思,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在快樂中學習。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文言文是比較新穎,對學生的吸引力比較大。我認為懂得語言就是懂得語文。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化歷史底蘊的國家,語言文字給我們留下的痕跡,並不是說我們會閱讀就可以,我們還要學習古代的文化,學習古人的生活態度。在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引入《陋室銘》這篇課文的時候我採用朋友間的語調,熱情的邀請同學們一起進入劉禹錫的房子參觀。提問他們:你是否有嘗試過描寫自己的家或者臥室?你是怎樣跟別人介紹的?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能夠大膽說出自己的經歷,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文言文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多朗讀,在反覆朗讀中感悟課文內容,堅持“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學習方法。讀的方式有很多種:範讀、自由讀、小組讀、男女賽讀或者學習古人的說話方式進行朗讀。在學習中,我們應從最基本的著手,讓學生知道在自己喜歡的是什麼語文知識,提起自己學習的興起,去尋找其中的快樂。以一顆快樂的心去填充自己的大腦,去豐富自己的`知識。
二、在實踐中學習。
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掌握好紮實的教育教學理論只是教育實踐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種教育手段和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的靈活運用。“三三三”課堂教學模式的使用,提高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問題。《陋室銘》中託物言志的寫法是這節課學習的重點,新的教學要求我們以生為本,以生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懂得託物言志就是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作者的個人之“志”,藉助於這個具體之“物”,表達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時刻聯絡著學生,使學生明白並會運用這種寫法。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學生身上最容易檢測到教師的成功與否,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在相互學習時進行。的討論,要允許答案的多樣化。例如,在回答《陋室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時,教師不能侷限於答案,除了回答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之後,還可以回答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追求淡泊,不慕富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等等也可以。要提高文言文教學水平必須認真研究文言文知識的基本特點,摒棄那種只教會學生字、詞、句的解釋的灌輸性教學,要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去學習古人高尚的品德和脫俗的情懷。
三、在生活中學習。
生活中我們離不開語言文字,無論是哪一個地區,哪一個國家,每天都在與語文打交道。現代白話文也是脫胎於古漢語,因此,我們日常中仍然可以看到或聽到人們有時候會引用古文佳句。比如有些人的家裡會懸掛一些文字,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麼,這時我們就要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住在裡面的人品德高尚,所以就不感到簡陋了。在語文課上學習語文當然是主要的,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在課堂上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知識學完,只有透過與社會接觸,與生活接觸,才能更好的理解語文。教學時應以生活為例,適當的運用類比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和理解書本上的知識。在中國文化盛行的今天,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如果連自己祖先的話語都不瞭解,不就貽笑大方了嗎?
四、在思考中學習。
作為一個教育者,最基本的就是要學會思考。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是經常要思考的問題。例如:學生他能否接受自主學習、互動學習的教學方式呢?在討論“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些句子使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時,學生是否理解了互文及對偶呢?這節語文課所要理解的作者高潔傲岸,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節操掌握好了嗎?認識的價值學生是否接受了,理解了?……45分鐘的一節課,回顧起來會發現很多問題的存在,我們必須思考,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哪些地方可以繼續借鑑,透過不斷地自學,聽課,向前輩請教,和同行交流,接受培訓,以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讓學習和思考二者融合在一起。文言文課堂的教學,並不是一味的傳授字詞句的解釋,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去發問,去思考,去尋找答案,去了解作者的情感表達。
反思是溝通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樑,是提高與發展教學智慧的前提,是促進教師自身教學專業水平的保證。所以,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成為課堂教學行為的反思者與研究者,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專業水平。
《陋室銘》教學反思8
是一堂文言文的教學。我用了一課時。課上完以後,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教學任務完成。教學順利。
但是今天改完該課的基礎訓練冊,發現學生的作業錯誤率很多,生字詞全對的只有一個同學,問答題有幾個沒寫的,中間對課文內容需要掌握的,也寫錯了。全對的寥寥無幾。
看來,這是一堂失敗的課。
失誤在那裡呢?
1、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學內容多。幻燈片一個一個,學生說放的太快了。像生字詞學生沒有背誦的少,圖片也看不清。
2、課文知識點如描寫陋室生活情趣的句子,幾乎全部學生答錯了。這說明學生們也不能主動地思考。
3、體現課文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品格的特點是什麼?也有不少學生不會答,他們對於課文看來就不懂。學生沒有探究,課堂只是讓個別學生會了。
所以:以後說設計問題要精,組織課堂的能力要加強。圖片要清晰。我的聲音也需要美化,語文教師尤其美麗的語言是一種享受。
《陋室銘》教學反思9
湯老師說:“很顯然今天你的課是個新的模式。”
不錯,我確實一直在嘗試新的模式。只是作公開課是第一次“特色突出”。
學校這學期要求實行三段六環教學模式,最開始我是極其痛苦的。因為我已經“裸備”教案一年了。
所謂“裸備”,就是先“裸看”課文幾遍,一直看到有自己的上課思路,再著手備課。這中間不看教參和輔導資料。備完課再結合教參重新確定教學內容和流程。
這樣堅持的好處是:明明是老熟的文章,硬是能讀出新意。如果必須說壞處,那就是我和學生碰撞出的答案不太“標準”。
三段六環有模式,配合有教參和習題。對於新手來說,肯定是件好事。但我這學期實踐的在“板塊式教學中”用活動和訓練推動學生學習,勢必要受到“傷害”。
反覆思考中,我決定把二者結合起來。在學生“自學”“討論”“釋疑”中,用活動來訓練,從而讓學生“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得到“語文讀寫”的訓練。尤其是在所有學生都參入這一塊,我極有耐心地“示範”,從而使學生的讀寫能力在訓練中有所提高。
今天的公開課《陋室銘》,我就踐行了這一理念。
由於心有“預設”,有對“課本”的通透掌握,在學生的知識架構沒有我預測那樣水準時,我仍能不慌不忙領著他們完成教學活動。
每節課的鈴聲響起,總有“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愜意。
今天,除了這愜意,還有小試牛刀的幸福和“任重而道遠”的責任。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把它送給自己。
《陋室銘》教學反思10
《陋室銘》是一篇名傳千古的美文,透過對簡陋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不慕榮利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結合本文的教學過程我有幾點反思:
1、文章的學習目標設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夠圍繞學習目標進行,落實重點和難點。
2、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比較注重滲透學法的指導,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本文注意了以讀為主,在朗讀過程中,使學生們感受“銘”這種文體的篇幅短小,語句押韻、語言優美的特點,進而對課文的形式美有深刻的認識。還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注意對學生適時的點撥,有層次的進行朗讀指導,不僅讓學生會讀還要讀好,讀準節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真正把自己融入文章中來,並且注意利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鼓勵。
4、巧妙的設計提問,採用小組合作、教師點撥來解決,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文字。精心設計問題,並形成一個問題鏈,讓這些問題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內容。在設計問題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七個問題,重點是:作者從哪三個方面描寫了陋室的特點?作者的陋室是否簡陋?找出文中可以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並作分析。在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後對於句子的鑑賞,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鑑賞,學生卻無從下口,這個問題相應也出現在第二個問題的分析上。課後我在尋找問題時發現在對學生的引導上也就是說在口頭的問題上指向不明導致學生有了誤解。
5、把握文言文教學的重點:積累文言詞彙、句式等常識,準確翻譯文章,為以後的文言文學習打好基礎。再說,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就必須理解課文字句,所以我在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文言知識,藉助課下注釋,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弄懂文章的此句意思。
6、讓學生參與課堂和學習的全過程,做知識和思維的主人。
學生們對於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僅僅限於在課堂上由老師帶領的分析,還包括課前對課本的預習,對重點知識的揣摩,對疑難問題的質詢。更包括課後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演繹。所以,我從預習這個環節抓起,讓學生參與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做知識和思維的主人。
總之,文言文畢竟是一種與現今實際使用的語言相去甚遠的古代書面語,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連字面意思都還沒有搞懂,就很難理解此文的深層含義了,因此掌握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應該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可是,我因害怕設計的內容上不完,有意縮短了這個環節,使很多重要的字詞沒有得到解答,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因而在後面研讀文章時進行的不是很順利。
《陋室銘》教學反思11
在本節課中,學生學習的較為活潑主動,基本上完成了學習的預期目標,對“銘”這種文體的特點有所瞭解,特別是對韻腳和韻的學習,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這些知識點,在思想意識裡面還沒有形成清醒的認識,在課堂上如果能夠聯絡學生已有的詩歌知識基礎,那麼對學生來說就會增加更多的感性認識,從而為學生深入理解該知識點奠定基礎。
其次,學生在學習課文過程當中,感覺自己給學生朗誦的時間不太充分,使學生未能在朗讀背誦中深入體會銘文的韻律和內容的把握,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一定會迴歸課堂,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感受到語文的文質兼美,增強學生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第3,在學習本文寫作手法託物言志的時候,感覺有點匆忙,學生思考和咀嚼的時間較短,應該給學生更多展示的空間和舞臺。
最後,唯一感到較為欣慰的是學生在做後面的習題時,理解比較到位,今後會繼續加強考點知識的學習。
總之,本節課的講授,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一定角度上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課堂容量,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在今後的工作中希望自己能進一步熟練多媒體,給自己的課堂教學注入更多的生命活力。
《陋室銘》教學反思12
一、分層次的朗讀教學貫穿文章的始終。
這篇課文文質兼美、篇幅短小,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本文時,讓朗讀貫穿整堂課,學生在讀中感知語言,在讀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發揮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設計了幾個朗讀環節:1,讓學生初讀課文,根據“銘”的特點,將文中的韻腳找出來,讓學生初步感受短文的語言特點,產生整體感知。2,學生再讀,體會駢體文的句式上的特點,進一步瞭解本文語言的特點。 3,指名朗讀,要求讀出情感。讀後學生帶著對文章的理解進行點評,對什麼地方應該重讀,什麼地方應該輕讀,什麼地方應該停頓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讀課文,就不僅讀出了情感,更讀出文章的韻味。教師指導朗讀技巧。4,學生觀看影片,聽配樂朗讀,加強朗讀的節奏感的把握,並透過影片感受陋室的環境等,5,全班齊讀,配合影片音樂,再次感受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這樣的幾輪朗讀之後,學生已能當堂背誦,而且並不太有文字難度的文章,已經理解得比較好了。
二、新穎的匯入方式吸引學生對文章的感悟。
劉禹錫的《陋室銘》運用“銘”的文體形式,用託物言志的方法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安貧樂道的情趣。這與今天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如果學生不知道“銘”的特點,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匯入部分以讓學生說座右銘的方式,既起到激勵同學們的作用,同時自然的引出“銘”,瞭解是警戒自己或稱頌功德的文字,從而帶著對劉禹錫錚錚傲骨的佩服學習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發學習興趣。
三、巧妙的設計提問,引導學生逐步走入文字
精心設計問題,“陋室到底陋不陋”,讓學生髮散思維,撒下大網到文中尋求答案。在尋找答案的同時,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內容串聯起來,每個答案都讓學生從課文內容出發,挖掘其意義,讓學生在每一句課文的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最後運用課文內容的內在聯絡和前後呼應把它連線在一起,融匯貫通,把全篇課文的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串珠成鏈”的整體把握效果。這種方式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不讓人覺得死氣沉沉,而且問題與問題之間環環相扣,從屋外到屋內,從景—人—趣,一步步地隨著學生自主地交流探討深入進去,使學生在深入的過程中理解全文。
四、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大膽發問的習慣和能力。
在介紹作者及其背景的環節中,讓學生資料展示,到前面將自己認為重要的資料介紹給大家,並書寫關鍵詞。鍛鍊了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提煉關鍵詞的能力。在疏通字詞這個環節,我改變了以往以老師串講為主的方法,而採用同學互相質疑、解答的方法,鼓勵學生從書中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將認為重要的或疑問整理到便利貼上,同學們互相解答。對於重、難點教師適當點撥、強調。這種方式改變了過去老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局面,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五、課外延伸採用了小辯論的方式,進行情感價值觀的引導。
結合劉禹錫的“安貧樂道”“高潔傲岸”,提出疑問,“當今社會這種處世態度是否仍然可行?”
學生辯論將課堂推向了高潮,但略微遺憾的是作為教師的我應該在學生情感價值態度觀產生偏頗時更好的進行引導,這樣就可以真正的將教師教書的同時,更能要育人的目標落實到實處。
順應教育體制的改革,遵循“以生為本,打造高效課堂”的教育理念,本節課一如既往的延續了我常態課的教學思路,學生們適應,我也覺得順手,沒有因為是公開課而作秀或造假。學生們愉悅於作為課堂主人的成就感,我開心於作為教師的輕鬆感。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或不足正是今後教學中應該反思與提高的地方。我會沿著“以生為本,打造高效課堂”的教育改革思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打造出真正高效的課堂!
《陋室銘》教學反思13
《陋室銘》是唐代劉禹錫所做的一篇託物言志的名篇。文章借“陋室”,來表現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結合本文的教學過程我有幾點反思:
1、文章的教學目標設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夠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2、教師對教材內容熟練掌握,但是在備學生方面還有所欠缺,教學設計還要更多的體現學生的參與,力求讓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需要教師日常教學中注重學法的指導,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本文注意了以讀為主,但是忽略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對學生適時的點撥,有層次的進行朗讀指導,不僅讓學生會讀還要讀好,讀出韻味,真正把自己融入文章中來,並且要注意利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鼓勵。同時要讀深入,邊品邊讀,注重品位文章的語言文字。
4、在文章的教學細節上我還有些體會:首先在學生彙報學習情況時,還要注意彙報的條理,實詞、虛詞、重點句子,本節課彙報環節有些凌亂,不利於學生真正掌握;其次對於文章韻腳的處理欠妥當,應該放到文章分析中來,這樣有利於學生朗讀的訓練;再次還應該讓學生整體疏通一遍文意,更有益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最後對於課堂的時間安排再緊湊些,讓學生當堂完成練習,更有利於教師對學生學習反饋的掌握。
《陋室銘》教學反思14
一.朗讀貫穿始終。
這篇短文文質兼美,篇幅短小,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本文時,讓朗讀貫穿教學始終,學生在讀中感知語言,在讀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發揮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設計了幾個朗讀環節:1、在瞭解寫作背景後,學生已有了學習本文的興趣,我讓學生聽配樂朗讀,讓學生初步感受短文的優美語言,產生閱讀的慾望。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初步進入文字。3、代表朗讀,學生邊聽邊思,品味每一句話的意思,給文章劃分層次,側重整體把握。4、學生精心朗讀,劃出文中的有關語句,品析這些語句是如何來表現陋室不陋的,感悟作者的高尚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幾輪朗讀之後,學生理解比較到位,已能當堂背誦。
二.新穎的匯入方式,吸引學生走近文字。
《陋室銘》運用託物言志的方法,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與今天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如果學生不瞭解劉禹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了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匯入部分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了本文的寫作背景,讓同學們瞭解到這是一篇不畏權勢的戰鬥檄文,從而帶著對劉禹錫錚錚傲骨的佩服學習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發學習興趣。
三.巧妙的提問,感受文章的三美。
精心設計問題,並形成一個問題鏈,讓這些問題逐步深入,把整篇文章的內容串聯起來,每個問題都讓學生從課文內容出發,挖掘其意義,讓學生在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感受文章的魅力。整體把握中,我讓學生給文章劃分層次、概括層意,感受文章的結構美;合作探究中,我讓學生找出描寫陋室不陋的語句,體驗作者的情懷,感受文章的思想美;精讀品析中,我讓學生找出你喜歡的語句,並說出你喜歡的理由,感受語言美。這種方式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不讓人覺得死氣沉沉,而且問題與問題之間環環相扣,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文字,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四.學生主動質疑,培養探究問題的能力。
在疏通字詞這個環節,我改變了以往以老師串講為主的方法,而採用同學互相質疑、解答的方法,鼓勵學生從文中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然後同學們互相解答,教師適當點撥,師生在平等對話中解決問題。
但可惜的是由於課堂安排前面有點松,後面時間有點緊,未能將劉禹錫其它的詩文呈現出來,讓學生比較全面的瞭解劉禹錫在逆境中表現出來的樂觀向上的情懷,讓學生懂得人應該怎樣面對挫折。
《陋室銘》教學反思15
核心提示:《陋室銘》教學反思本節課是以學生為主體,還學生以調控策劃課堂流程的權利,而不止是按教師自己的計劃演進。精心設計了評價性語言。儘量使用激勵性語言,讓評價性語言具有幽默感。課堂中最精彩的部分應是師生在不可...
本節課是以學生為主體,還學生以調控策劃課堂流程的權利,而不止是按教師自己的計劃演進。精心設計了評價性語言。儘量使用激勵性語言,讓評價性語言具有幽默感。課堂中最精彩的部分應是師生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迸發的思維火花,是隨著教學環節的調整變化流淌出來餓教學機智。從這點出發,教師備課,應該是備教學資料,備對教材及教學的獨特理解。所以,有的老師課後問我要教案,我只能遺憾地告訴他:我只有七、八頁的資料和感悟性的東西;以朗讀為主線。這堂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層讀:一讀疏通字詞,二讀把握主旨,三讀弄明白文章是怎樣寫的,四讀弄明白文章為什麼這樣寫;以體驗為核心。引導學生調動語言積累和生活積澱,以豐富語感,提升修養;以運用為旨歸。注重語言實踐。透過評價性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堂課以朗讀為主線,每讀一遍,提出不同要求,由淺入深,由外到裡,透過讀把感情主旨等主要問題解決了,把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地統一了。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力求準確生動。課堂上學生互助互動,像自助餐,老師也很好地發揮了主導作用,緊扣標題,處處圍繞“陋室“來引導,調動了學生的智慧和才華,煽動了學生的所有積累,如關於”苔痕上階綠“一句的理解,有的學生甚至用生物學方面的知識加以詮釋。
我的評價性語言還缺乏啟發性與生動性。我本來想在第四個環節“放膽評,出口誦”中聽到學生關於主題的侷限性的發問,可惜沒聽到,後來時間緊了,便沒有再做引發。劉禹錫的思想很矛盾,一方面,從“無案牘之勞形”中可以看出他不想混跡官場、同流合汙;另一方面,從“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中,又 可看出他有大展宏圖之志。那時他剛貶謫洛陽,“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劉禹錫此時的複雜心境便是儒家人格的生動體現。但因學生的提問沒有涉及到,時間也比較緊,就沒有深入進行。這真是應了一句話,教學是遺憾的藝術。但我想,《陋室銘》的解讀時空是會伴隨學生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