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與礦石》教學反思

《岩石與礦石》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岩石與礦石》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岩石與礦石》教學反思1

  在本月的教學中,雖有不足,但也有可取之處值得以後繼續發揚。

  一、注意吸引學生興趣

  對於本週的教學,如果照本宣科地教,很容易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本章學習重點是三種岩石(花崗岩、砂岩和大理岩),我在做練習題的時候也發現,天安門的華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材質很容易被問道,於是我在網上搜索相關影片,在課程進行完畢之後給學生播放,學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了。透過影片輔助,可以有效地吸引他們興趣,也能讓他們對知識點加深了記憶。

  二、注重小組合作

  在我任教的四個班裡,我都進行了分組,一個大組分為兩個小組,基本上就是7人一組,以便上課需要。在第一節《玩石頭》的課堂上,我要求小組分工合作,帶不同的石頭給組內同學展示介紹,這樣大家見到的石頭就更豐富了,而且覺得別的同學的石頭很新奇,無形中也擴寬了他們的見識。在辯論賽的時候,小組先討論,分享觀點,組織好語言之後,進行表述,這樣有助於把觀點集中到組內,既節省了每個同學回答的時間,也有助於觀點提煉。

  三、記憶方法巧用

  在講到《岩石的組成》這節課時,如果讓大家死記硬背三種岩石的組成礦物,很容易記混,也容易記不住,於是我幾經思索想出了記憶的好辦法。花崗岩的組成礦物有石英、長石、雲母等,可以透過花崗岩的顏色來記憶,花崗岩是雜色,包括肉紅色、白色、黑色,已知長石是肉紅色,石英是白色、黑雲母是黑色,將顏色與礦物一一對應,就很好記。砂岩的組成礦物有石英、長石等,妙記方法就是砂岩是兩個字,它的組成是兩個詞,分別是兩個字。大理岩的組成礦物是方解石和白雲石,一看到大理便想到雲南,白雲山是雲南的,白雲山的白雲石,一下子就把大理岩和白雲石聯絡起來了,方解石是我們不熟悉但特徵鮮明的(課上有專門講解)。以上,這三種岩石的組成部分記起來就不費吹灰之力了。

  科學學科的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懂並學透的,我只有不斷地學習、積累,提高自己,才能不落後。一言以蔽之,願所有人包括我在內,可以早日行動起來,豐富知識、充盈智慧,不吃沒有文化的苦,也不吃沒有文化的虧。

《岩石與礦石》教學反思2

  十月份我進行了第二單元《岩石與礦產》的教學,在這個單元的教學中,我有一些困惑想來談一談。

  一、實驗材料短缺

  每個科學教師都配備的有相應的教學用具,教學用具中有各個單元的教學用具,對於第二單元來說,教具尤為重要。前三課牽涉到岩石和礦產,如果沒有具體的岩石和礦物,很難透過圖片給學生描述清楚,我在網路上搜索相關影片,也沒有描述很具體很貼合課本的。困惑之餘,我想到“學在鄭州”的平臺,可以借鑑其他老師的優質課,但我開啟學習之後我發現他們是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都有相同的材料盒,所以,關於實驗材料的部分我還是無法借鑑,於是乎,每節課我都只能在講相關岩石的時候給他們展示一下,下課前再逐一讓他們觀看甚至觸控,雖然會耽誤一些時間,但總歸他們是滿意的。

  二、學生髮散無邊無際

  我在講本週課的.時候我發現有的學生課外知識很豐富,去過很多地方,也見識過很豐富的岩石、礦產,這對於拓寬他們知識面來說,無疑是好的。但是,在課堂上,很容易出現思維、關注點跑偏的情況。例如,在開“人類能不能無節制地開採礦產資源”的辯論會時,雖然這是一個辯論賽,但我們都知道正確的理念是不能無節制地開採,畢竟資源有限,且過度開採會帶來環境問題,然而學生的思維已經衝破了教室,直達宇宙,告訴我,人類只要熬過幾百年,到星際文明的時候什麼資源都是無限的,還有的同學補充道,人類的空間是三維的,但在其他平行空間,也可以無限開採。我及時給他們拉回正題,我們要考慮當下,考慮子孫後代,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能無節制開採。我不想做遏制學生思維的抓手,但現實是我又不得不像一把剪刀隨意砍斷他們思維飛躍的翅膀。我很困惑,也許一切都是笑談,到真正考試的時候思維發散的孩子反而能寫出最標準的答案,但無形中,他們也變成了我們經歷過的最熟悉的雙面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