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這次上的課題是《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它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敘事性文章。文章具體描寫了宋慶齡故居的兩棵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以及它具有拒蟲的香氣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貴之處。文章既表達出作者對這兩棵樟樹的讚美之情,又在字裡行間滲透著作者對宋慶齡的深深懷念之情。整篇文章層次清楚,語言簡潔,重點突出。教學時我很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領悟文章內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透過閱讀感受文字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一方面藉助課外資料體會品味宋慶齡崇高的人格風範和高貴的精神品質。
本文人物離學生比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文章所寫的樟樹雖然學生比較熟悉,但本文主要透過對樟樹的描寫,要求學生能夠逐步理解“故居——樟樹——故居主人”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宋慶齡同志的高尚人格。我的設計是想透過對文字閱讀指導,讓學生認識樟樹,欣賞樟樹,感受樟樹的外形美與內在美,然後以“這是兩棵樹——這是兩棵樟樹——這是兩棵長在宋慶齡故居的兩棵樟樹”為銜接點引入宋慶齡,再以觀看宋慶齡的生平資料瞭解宋慶齡。從而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寫法,理解人們總愛在宋慶齡故居樟樹前留影的原因,從而感悟宋慶齡的人格魅力。在上課的過程中,對文字的.閱讀指導,抓住了樟樹“蓬蓬勃勃”與“香氣永存”的特點,指導學生閱讀的深入、感悟也比較深刻。透過大量的有關宋慶齡的資料補充,學生對宋慶齡有了一些瞭解,對文章的這種寫法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或許是
人物離學生較遠,或許是我預設得過於生硬,學生對“樹”與“人”的這種聯絡理解起來不太容易,讓課堂出現了尷尬的瞬間,也讓後面的教學內容顯得有些拖沓。
這個教學環節,我讓學生藉助課外補充閱讀資料,認識宋慶齡這個人。補充的課外閱讀資料意在喚醒沉睡於學生內心的精神食糧,意在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與健康的審美情趣,而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透過對宋慶齡這個人物的滲透感悟之後再來回答問題,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回答,那是因為樟樹有著和宋慶齡一樣的品質,和樟樹合影就如同和宋慶齡合影一樣,等等。我對自己本次的表現不太滿意。我認為自己主要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課堂語言不夠精煉、優美。
2、對文字的解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
3、要讓課堂充滿活力。
遺憾的是,我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樟樹的熱情和對宋慶齡的深切懷念做得還不夠,學生在理解為什麼天下樟樹這麼多,而作者單寫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一問題時,回答也不夠具體。當然,無論結果如何,對於我來說算是有了一次收穫,而且這種收穫也只有多經歷這樣的過程才能夠獲得。這是對自身一次重新認識的過程,也是一次學習、提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