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的測量教學反思

長度的測量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度的測量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長度的測量教學反思1

  一、建議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是初一學生首次接觸到的測量的知識,這時學生從前幾節課中對“科學”剛有了一些瞭解和興趣,但一轉入學習測量,許多學生就感到沒有趣味,對學習物理採取漫不經心的態度,隨便擺弄刻度尺,以為沒有什麼好學的。能否把學生的興趣引到正確的方向,對以後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要影響。

  (一)進一步激起學習興趣

  開始學習《科學》,初中學生往往想到那些有趣的現代科學技術,而對長度體積的測量等簡單的學習內容缺乏興趣。因此,幫助學生克服輕視測量的心理障礙,是搞好教學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應設法引起學生對測量的注意和興趣,從而激起學習興趣,並把這種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二)充分運用實驗來培養學習興趣和實際技能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光靠教師的講解是不行的,必須讓學生有充分的動手機會。比如長度的測量這節課有“目測”、“尺測”、“估測”三部分,先讓學生目測,結果使他們出乎意料,這對於好奇、好問、好動的學生來說是有吸引力的,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操作的積極性。在實驗的過程中進行恰當的引導,可以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斷高漲,並能在這個基礎上認識到測量的重要性,獲得一定的實際技能。

  (三)適當組織討論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好形式

  只有教師的講解和學生默默地實驗,是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學生好動、好思考,也愛辯論。因此,適當組織討論,正符合學生的心理要求,能激發廣大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討論的題目,並正確地進行組織和引導,以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展開討論,學生的思維就會不斷地發展,得到許多收穫,從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一時激起的學習興趣也不會持久。因此,在組織討論時,必須注意使學生在討論中有所收穫,有所提高。當然,脫離學生的原有基礎提出過高的要求也是不行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很好地瞭解學生。

  (四)注意實驗,觀察和抽象思維相結合

  測量的重要性,刻度尺,量筒的使用方法,長度,體積單位及其換算,量具的正確選用等知識,都不要生硬地灌注,但也不能只讓學生實驗而不瞭解這些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善於在組織學生實驗、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思維,逐步地領會到這些知識。這樣,不僅不會削弱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他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新的高度。

  二.收穫

  《長度體積的測量》這節課在知識上面應該說沒有什麼難度,難的`是怎樣轉變教學思路,怎樣從傳統的啟發式教學轉變到適應新課標背景下的探究式教學。在備課過程中我深深感到這種轉變的艱難。教學過程中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收穫較大:

  1.要讓學生評價學生

  2.不要讓學生猜測老師在想什麼,而是要猜測學生在想什麼

  3.不要把學生的思路硬是拉到老師的思路當中去,要給他們充分發揮的空間

  4.對學生的想法不要急於作出評價

  5.要學會從多方面評價學生的觀點

長度的測量教學反思2

  成功之處:

  同學乙的

  總結

  中能夠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了相應的測量工具,把所學的理論與現實聯絡起來,學習效果較好;同學丁的

  總結

  中說到了

  學習方法

  像累計法,控制變數法等這些物理方法的研究和應用物理的學習很有指導意義;還有一個同學在總結時談到了拉長的橡皮尺的偏值問題,這些都很好。

  失誤的地方:

  沒有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自己講授的太多,無形中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不能夠做到開放。針對學生的回顧總結,應該加強物理相信過程的教育,著重做好體驗生活這的物理,讓生活走向社會,體現sts教育。沒有充分體驗物理學的學科特點,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長度的測量教學反思3

  講完《長度測量》這節課,認為本課有不少成功之處和值得吸取之處,為了能很好的指導今後的教學工作,將本課內容作一反思。本課成功之處:

  1、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積極性

  本節課我以常見的長度單位匯入。我問同學們知道有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嗎?同學們沒等我的問題說完就開始議論紛紛了。然後我讓一位學生回答以前數學課上遇到過的長度單位。以學過的舊知識引入現在要介紹的新長度單位——微米和奈米,使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上課時,他們都很認真的聽課,對問題都會積極參與。

  2、教學內容難度適中

  在教學中就要把握好題目的難度,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剛開始難度不能太高,太難了他們聽不懂的話,上課就會失去激情,不認真聽課,會讓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讓他們以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沒辦法學好,所以教學時一定要選一些難度適中的題目。待時機成熟題目可以難一點,這樣反而激起他們的好勝心,攻克難題他們會覺得具有挑戰性,他們心裡會有一種不服輸的念頭,所以聽課就會更加認真。

  3、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5分鐘內都會專心聽課那是不可能的,這時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提問時,所設定的問題要有梯度,靈活多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4、多舉例項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強調物理的應用,整個章節中都有相關聯絡生活的例子,多舉一些生活中的例項,讓他們知道物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廣泛的應用,會激起他們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本課不足之處

  在介紹長度單位及其換算時,用了比較長的時間,導致學生練習時間過少和一些安排的上課內容沒有辦法如期當堂完成,不利於對本課教學的知識整體性和知識的熟練掌握。

  在講本課時應多讓學生了解生活中一些長度的測量方法,這樣能很好的落實生活——物理——社會,讓學生感覺到學有所用。

  由於剛開學幾天,和學生還不是很熟悉,對於每個學生的個性、基礎素質、心理素質等各方面瞭解得都不透徹,在問題的設定上高估了學生,導致課堂的把握不是很理想。

  在小結時,應讓學生多調查社會生活中一些特殊長度的測量,並設計測量方法,寫出可行性的步驟。

長度的測量教學反思4

  《時間的測量》這一單元,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時間一直存在我們的生活,掛鐘、機械鐘錶等計時工具也在日常中使用。第二課時《太陽鍾》提及的日晷及利用光影的工作原理在五上第二單元《光與影》中早已涉及,學生並不感覺陌生。

  《我的水鍾》一節,為了使水鍾計時精確,出水孔要儘可能的小,保證水滴勻速滴落,這裡我失誤了,我要求學生每隔一分鐘計時,事實發現,孔打得很小之後,流速很慢,一分鐘的水位變化量實在太小,幾乎要和第二分鐘線畫在一起了,所以在第二個班的時候,改為五分鐘計時一次。5~8節都和單擺運動有關,一開始學生都只關注到單擺速度大小上的變化而不能關注運動週期次數上的變化,只能在實驗中慢慢強化運動次數,資料上感知單擺的等時性。

  之後,要求學生做了一個一分鐘擺動30次的擺,透過多次試驗,明確具體擺長,不同材料的擺長長度略有差異,一般的棉線擺長大概87釐米左右。

長度的測量教學反思5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第一章機械運動的第一節內容,主要是讓同學們瞭解長度和時間的單位、單位之間的關係,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會正確使用停表測量時間。

  本節的難點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我們將使用刻度尺時要注意的問題總結為“五會”:會癬會放、會看、會讀、會記。前“三會”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問題,難就難在後“兩會”。所以,我在上新課時是這樣處理的。

  因為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都有過測量長度的經驗,所以我先讓學生動手去測量自己物理書的長度和寬度,讓他們彙報自己的測量結果。其實在測量過程中他們都有發現問題,但是他們沒有去在意,而是按照已有的經驗說出了結果,比如:28.5。將它寫在黑板或書上,稱之為記錄資料。28.5呈現在大家眼前,沒有人覺得有問題,那麼28.5到底表示的是什麼呢?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長度0錯”這個結果讓他們思考,哪裡出錯了呢?“我說它就是一個數字,不表示長度1這時就有同學發現沒有帶單位。以此為契機介紹:我們在記錄資料的時候不僅要有數值還必須帶上單位。

  關於“會讀”,就是看刻度尺讀數。這裡涉及到估讀,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課本沒有出現相關介紹。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圖:末端卡在兩個刻度之間。問:你們在測量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你們是怎麼處理的?(估讀)另外:如果末端正處於刻度上如何體現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用“0”補位)

  但從作業上看,“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還是有部分同學沒有注意,還是習慣性的讀數。單位也總是有那麼幾個同學忘寫。

長度的測量教學反思6

  1、科學探究活動應該在學生的疑問和興趣中讓學生主動參與生成。

  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一理念不僅因體現在教學目標上,還應該體現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我們應該有效的實施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生對周圍世界具有強烈的豪氣乾和積極的探索慾望,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夥伴。本課雖然不是實驗性活動,但是本課始終讓學生在問題和愉快的心境中開展探究活動,“眼力遊戲”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生成長度的長短問題,透過問題自然引出測量和比較長度的活動主題,透過學生初步測量後結果的差距,自然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得出準確的測量方法是測量的基礎,再讓學生探究方法,層層相扣。整個活動教師只是引導者,所有使用尺子的方法和用身體部位來測量的方法都是學生在問題和自主的探究中解決的!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以促進學生髮展為主,引導他們在探究和活動中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拓展教材,放飛學生探究心靈

  人是天生的探究者,當兒童發現另他們疑惑不解或者能引起他們興趣、激起來他們好奇心的物體和現象時,他們就會發問並想方設法尋找問題的答案。《長度的測量》這一課設計了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測量用的方法和單位幾個問題,安排了測量身體各部位和用身體部位估量的活動,而測量曲線的長度,測量實際生活中的長度問題課本中沒有涉及。測量的課本來就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師在設計教學流程的更加行貼近生活實際,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中,我吸取教材中的閃光點,並另外設計了探究教室長度和測量曲線長度的問題, 因地取材,測量的東西就在我們身邊,問題也在我們身邊,更適合學生的思維,所以學生提出用學生用的捲尺來測,或者步測等各種方法,最後教師引導用老師上體育課的大卷尺來測更加準確!另外曲線的長度測量方法上,學生的想法也是豐富多彩的,這不僅讓他們學會了測量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尊重生活經驗,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

  杜威把教育的本質理解為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或改組”,獲取經驗的過程就是實踐和探究的過程,教育就是在促進兒童的經驗不斷改造或改組的過程之中,實現了兒童的生長和發展。

  “學生對問題已有的經驗和認識是重要的教學前提”我瞭解到學生在二年級的數學課上,學生認識了一些長度單位後,教師帶領他們進行過一些簡單的測量。有了這些經驗後學生已經知道了測量一些簡單的線段的長度,但是對於身體部位的測量範圍和測量方法甚至是曲線的長度還不是很瞭解,但是有了此番經驗,學生知道去選擇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會想辦法怎麼把曲線轉換成直線來測量,如何測量曲線的長度是學生感興趣也是以後生活比較實用的。所以不要把學生僅僅侷限在教材的狹小範圍呢

  4、另外一點思考是,如果還有一節課,或者怎麼安排教學設計,能不能把距離的測量,大的曲線的測量方法讓學生進行思考和研究呢!這是我上完課後多餘的一點想法,比如認識地圖上的比例尺,解決實際生活中的長曲線測量問題!總之透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明白教師要學會靈活應用和處理教材,學會加工和改造教材,會利用身邊的東西,比如教材上是估量一張卡紙的長和寬,我就利用實驗記錄表格取代了卡紙,同樣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是節約了教學資源!

長度的測量教學反思7

  本節課表面上看沒有多少東西,實際上內容較多,分兩個課時應該是可以的。本節課涉及到三個活動,有兩個重點:一是長度單位換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

  單位換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實要想講透,學生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另外它是進行復合單位換算的基礎,也是今後一系列單位換算的基礎。基於此考慮,我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講了長度單位的換算。過程是循序漸進,首先從單位臺階入手,要求用科學計數法逐步找到其中規律,然後過度到稍微複雜些的換算。方法是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即意義並用乘法寫下來,指出單位換算的原則是等量代換,用特殊記號如顏色的區別讓學生慢慢理解其換算過程。接著馬上練習,並請學生板書,當場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

  從課後作業看,個別學生依然存在些問題,如單位漏寫、錯寫等。另外,在時間單位的換算上,只要略提一下即可,但是“一秒等於多少小時”這樣的問題還是會給學生帶來些麻煩。

長度的測量教學反思8

  從課本的編寫體系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節是靠學生的動手,在自己的動手中獲取知識,教師應該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活動中,然後進行相應的講解或是測試。

  這一節教學思想是透過測試長度和時間,教給學生一種探究物體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態度,透過這一節的學生使學生能夠掌握具體的測試方法。

  部分內容可以採取講解的方法,如長度、時間的基本單位,估計物體的長度,求平均值,部分單位換算。

  有些內容可以採取換算(特別是出現不規則的),誤差計算,求平均值,處理資料,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運算,從而得出資料和相關的結論,並親自體驗相關運算。

  但是在補課時,部分學生沒有書,又擠在一起,所以細講是不可能的,只能照著課本簡單的講一下,使學生了解這些內容,自己嘗試一下再現一下,沒有深入探究,學生也是淺嘗輒止的,考試估計一塌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