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十五從軍徵》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7單元《戰爭》中課文《古詩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戰多年回到家鄉,看到家中一片淒涼的情景。反映出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控訴及對和平的嚮往。參考教師教學用書,本首詩我預設用一課時完成如下教學目標:

  1、看註釋和插圖,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詩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邊讀邊想象詩所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透過本節課教學,我發現自己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成功。

  1、學生課前的預習,資料查閱做的較好

  2、學生能夠切實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主要表現在:

  ①初讀詩歌后讓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己解決字音問題。

  ②理解詞義時先讓學生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然後嘗試著自己解決,最後記下自己解決不了的師生共同解決。

  ③為學生創設了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大膽地進行想象。如:讓學生想象老人征戰幾十年的戎馬生涯,體會服役時間久。讓學生想象“松柏冢累累”的景象,感受整個村子的淒涼。讓學生想象老人一邊做飯,一邊會想些什麼,體會老人此時絕望的心情。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等等。這樣的機會就為學生插上了思維的翅膀。

  3、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理解了詩的意思,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能達到此預設效果的原因是:首先朗讀是我教學本首詩貫穿始終的方法,使學生很自然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次我的朗讀訓練設計有梯度:初讀,正確、流利;再讀,理解詞義;又讀,明白詩意;反覆讀,體會情感。最後是運用了多種指導朗讀的方法:①教師範讀。②重讀重點字詞。③邊讀邊想象畫面。④根據內容變化語氣、語速、語調。⑤最主要的是教師充滿激情的渲染很快把學生帶入課文所描述的氛圍中。

  教學中所顯出的最大的不足就是我與學生沒有完全融在一起,交流不是很默契。根據班上孩子的特點我不斷地在修改自己的教案、課件,但仍然對學生已有知識水平,思維習慣掌握的不透,使有些課堂預設效果不佳。這時,我切身地理解了我們在教學中為什麼要備學生,所有的借鑑都要與自己的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適合自己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這次期中考試結束一個星期了,我所帶的兩個班的成績很不理想。對此,我進行了深深的思考,尋找原因,找出以後努力的方向。

  首先,我所帶的兩個班的語文成績不理想,比前兩次成績下降了。想想,在平時,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可是為什麼成績下降了?對學生的要求也和以前一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上課似乎還是一樣,當然,也有備課不充分的時候。這也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其實,學生畢竟是學生,自制力是普遍較差的,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候,由於時間緊張,缺少了對問題的落實,缺少了對學生作業的檢查。例如學生練字,如果長時間不去查一下,有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就不認真練了。這樣,練字的效果肯定不好。其他問題的處理也是這樣。作文由於沒有專門安排作文課,學生的寫作只能安排在課下或只好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去寫,這樣,作文也受到影響,曾經,發現學生作文句子不成句子,病句比正常句子多,更談不上好句子了,作文水平如何能提高?

  其次,作為班主任,一班成績,前十名佔了五名,只是前一百名的學生少了,只佔了21名,低於平均數4人。回想七年級剛入學的那次期中考試,三率之和是第三名,這和學生的基礎有一定的關係,但更應該分析一下現在的情況,這次考試,數學成績比其他班相差太多。這是總成績不好的最主要的原因。當然,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認真是最主要的原因。以後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二班成績也下降了不少,前十名有3人,前一百名也只有26人。原因主要是在這個學期,學生紀律渙散,大部分學生沒有重視學習。再就是,數學成績也有一定的影響。學生學好難,要是學壞真是太容易了。許多學生都養成了壞習慣,極大地影響了學習。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將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爭取在期末考試中,考出好的成績。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一)成功之處

  語文課要重視語感的培養和語言的品味,重視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重視語文情境的創設,重視情感的薰陶和美的發現等等。因此,真正的語文課,就是教師帶領學生去品味語文獨特的語言魅力,領悟作品豐富的內涵,讓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語言應用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的心靈也能得到人文和美的滋潤。《臺階》整節課教學過程比較流暢,透過上課,我覺得在本課書的教授上,我的成功之處就在於重視了語文味。

  《臺階》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文章以極其自然的口語化語言,展示了一個農民家庭的經濟狀況、奮鬥歷程,塑造了一個自尊自強、渴望得到尊重的農民形象,常見的事物、簡單的敘述、不經意的舉動流露出對父親濃濃的深情。所以本節課對於學生的情感教育也應該是不經意的,應該是於文字的解讀中水到渠成的。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三次朗讀:默讀——速讀——精讀,每次朗讀均有相應的學習任務。

  第一次初讀文字我採用默讀的形式,讓學生說說故事的梗概。默讀是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重要方式,靜下心來走進文字,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作者的心靈。在默讀中學生會讀有所思。讀過之後要複述課文,這就要求學生在默讀的過程中把握要點真正做到讀進去。然後透過複述故事,學生能夠初步把握情節,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複述故事,還訓練了學生快速閱讀、勾畫圈點法閱讀以及培養學生資訊篩選和概括能力。

  第二次朗讀文字我採用速讀的形式,讓學生用“他是一個 的父親,第 段第 行這樣寫道 ” 這樣的句子說話。透過速讀讓學生繼續篩選資訊,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注重了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透過速讀、說話讓學生自己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引領學生理解了父親形象的意蘊。

  第三次再讀文字,我採用精讀的形式,選取三個精美段落,設計了“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本段運用了 描寫方法,體現了父親 的心理”、“讀出重音,讀出人物語氣、情感”三個活動來體會人物品質,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精讀的目的是為了讀懂全篇,要精細地讀,反覆讀。既要領會文章形式,又要掌握文章內容;既要仔細理解文章字詞句篇的表層含義,又要深究其深層含義;既要把握整體,又要重視細節。精讀之後,文章的精彩之處就會刻印於心中,終生難忘,學生的語文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那麼本文就是在對父親的描寫之中表達作者的情感的,所以我選取了這三個片段進行精讀,設計了這樣三個活動來學習本文運用細節描寫等刻畫人物的方法。

  我這三次讀文字,均結合語文活動,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均遵循了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的原則。

  另外,還有一處朗讀我覺得處理得比較成功,同樣體現了語文味:就是在感知人物形象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說說“我連忙去搶父親的擔子,他卻很粗暴地一把推開我:不要你湊熱鬧,我連一擔水都挑不——動嗎!”這句話中的破折號的作用。在學生不能很好理解的情況下,我有感情地朗讀了這句話,讓學生再次體會,學生透過我的朗讀悟出了這個破折號其實是表現了父親說話的不連貫,進一步表現父親“要強”的性格特徵。

  (二)不足之處

  1.對作品主旨的處理

  本文以父親為主要描述物件,但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著辛酸,深沉地向著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對於這一主旨的把握,我的處理過於簡單,只是透過自己的講述給出,忽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因而沒有達到讓學生透過自己的閱讀體驗感知作品主旨及現實意義的目標。

  2.對於分層教學做得不夠

  本節課在佈置作業環節注意了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但是在整個教學中沒有體現分層教學。這樣有些流於形式,沒有真正把握分層教學生的實質,雖然對於南大附中的學生了解不足,但這也不應成為理由,因為備課就要備學生,要把備教材與備學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讓課堂教學確有實效性。

  透過《臺階》一課的教學,我對語文味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語文味是語文教學應該具有的一種原則,一種特色,一種美感,也是語文教學永遠追求的一種高境界。只有洋溢著“語文味”的語文課,才真正讓學生喜歡,才可能擁有成功的語文教學。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始終堅守自己的田地,把語文教得實在一些,語文味教得更濃一些。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這一學期在緊張匆忙中結束了,期間在工作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為使今後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將學生與教材方面的問題做出總結,並反思。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並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為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適當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儲存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儲存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如《愛心》一文中提問到: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許多學生答道:是一位媽媽讓孩子體驗沒有水的感受,而沒抓住愛心這個重點。古文閱讀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義都不瞭解,無法對語句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瞭解古文所寫內容,答題自然是一蹋糊塗了。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嚴重,形成了活躍和沉默兩派。活躍的經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甘於沉默,不願發言。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時,特別是在進行討論時,有時討論會偏離中心,提出一些無關課文內容的問題。因此教師有時要事前框定討論的範圍,對於討論的程序作一些適當的調整,對於學生新生髮的問題要有所準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課程教材基本上沒有框定統一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但並不是說學生的答案是漫無邊際的,最起碼要言之有理。教師在這方面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對有些問題的答案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八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適當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於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顯些,儘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於學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3、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4、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絡。 眾所周知,八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在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已經不是教學重點,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又成為難題。所以,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在本冊教材中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透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

  課文獨特的感受。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使教材更加完善,學生的認知更加強化。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最佳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透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我的教學行為,使我的課堂教學得到最最佳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在這一個學年的教學過程中,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不過我覺得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課堂上要不斷的創新,不然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所以我想是到了要及時充電、及時補充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片新天地。

  四、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啟用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資訊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六、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資訊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路正好為我們擴充套件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為實現提高學生資訊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平臺。

  七、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

  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更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語文成績有所進步。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學歌詞和學歌譜相互交替”的學習新歌的方法,從學習的過程中來說,按照“綜合——分析——再綜合”的模式,進行新歌的學習。這有利於將歌曲情感的感受、體驗貫穿於學習歌曲的全過程,避免了把感受、體驗歌曲情感作為一個環節放到學習歌曲的最後階段去進行的缺點。這樣的學習新歌方法改變了傳統的“先學歌譜,後學歌詞”的模式,比較符合初一學生對歌曲的認知規律。在學習歌曲曲譜的時候,先從節奏入手,這種方法也值得提倡,因為它“先易後難”切實可行。用類似於指揮動作的單手劃“旋律線”的方法,使學習讀譜與身體動作相結合。這些都有利於提高讀譜的效果和減低讀譜的難度。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我在這堂課的教學上主要圍繞“父疼子”“子愛父”這兩方面展開教學。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所以,我透過反覆朗讀、圈劃,引導學生體會了父親無微不至的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講課時,我花費了大量時間,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細細品味四次寫背影的文字,同時,讓學生體會課文中自我反省的文字,瞭解作者的心理是前後不同的,起初對父親的不理解,相反覺得父親說話不大漂亮,甚至暗笑他的迂,及到看見他的背影,這才良心發現,作為兒子,在父親面前自以為是是不對的。引導學生注意調整心態,體會家庭親情,然後讓學生用心去體會自己的父親舉手投足間的父愛。對於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談自己父親的哪些細節令人難忘。學生表現較好,參與度較高,也真實可感地表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父親的故事。

  我也在想,只要觸動了學生情感的心絃,即便是寡言的學生也是能說出自己內心的故事的,關鍵在於老師如何觸動學生的心絃。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八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比如,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習作中不拘形式的要求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

  1、給優生以雄心

  優秀的學生有他紮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於這些優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郭優和牛夢曉是極具語文天賦的兩位女生,她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烈,文筆優美,閱讀鑑賞及審美能力都很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老是給她們灌輸要爭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闖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在兩年的每次考試中,她們都能考出好分、1、對好生注入嚴厲的情感而非寵愛

  常言道,嚴是愛,松是害。我對學生要求嚴格,愈是好生,我更是當面說壞話,背後說好話。在我的班上,優生沒有趾高氣揚的神態和養尊處優的病態,因為他們跟所有同學是同等的,有時甚至更苛刻些。佔偉同學曾因少做一道閱讀題在全班同學面前作檢討,黨展紅同學因寫錯一個字而被罰寫一百遍,劉雪峰同學因重理輕文被罰向全班同學做思想剖析等,這些同學因為受到了嚴厲的“懲罰”而改正了自己的壞習慣,經過努力在本次語文測試中都取得了90多分的高分。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於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透過努力還可往上一些,我把他們歸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趨勢,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生的範圍。對中等生關愛非慢怠,在我所帶的班中,有這樣一類女生,語文成績較好,但理科成績弱,總名次總是上不去,因而也沒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我找她們談心,肯定她們的長處,教會她們協調各科的關係,樹立她們單科精品意識。我常常拿巴東的名人、著名文藝導演周龍然的事例開導啟發她們,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科目,不放棄自己,因此,這類同學的語文成績也上升極快,教學反思《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3、給差生以上進心

  在一個優秀教師的眼中,學校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我並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於別人的長處”。我班有個叫黨淵博的同學,學習上一竅不通,但他會用電腦,因此我常常在語文課上穿插資訊科技知識,讓他表演,獲得大家稱讚,還有一位張萬春同學,學習極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難題(也許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促使他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有了一點學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對差生包容而非放棄,寧永鵬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對他採取了包容的態度,允許他課堂上犯一點點小錯誤,如聽課走神,作業做不完等,但我並沒放棄他的求知,上課要求他抄課文、練字,45分鐘並不白白浪費。這個孩子儘管成績差,但初中兩年來從沒拖欠過作業,其實也是一個可愛的學生。

  二、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現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透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我意識到: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眾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反思語文課堂中的不足:

  1、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2、對部分教材內容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內容實質。

  3、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4、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班別: 姓名: 學號:

  寫作題材:廣州市美華中學第44屆校運會

  描述物件:運動場面、比賽場面

  理論指導:

  場面描寫的含義:

  場面描寫,就是對一個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內眾多人物活動的總體情況的描寫。常見的有勞動場面、戰鬥場面、運動場面、事故場面、會議場面等。

  場面描寫的要領:

  (1)先描寫場面的背景、環境和氛圍,然後寫人物活動。要寫出特定場合的氣氛,要用映襯、渲染的手法,使場面變成一幅生動而充滿感染力的圖畫。

  (2)場面描寫必須圍繞某個主要的人物展開。

  (3)對人物活動的描述,要做到描寫個人與描寫眾人結合,既要有細緻的特寫,也要有全景的描述,有點有面,有總述有分述,做到主次明晰,重點突出,有條不紊;重要人物要寫出他突出的言行心理。要用慢鏡鏡頭,甚至定格來進行拍攝式的描寫。

  (4)要用群眾人物襯托主要人物。

  (5)要對賽事和選手作出精要的點評議論,抒發個人感受。

  不能把筆墨重點放在情節的構築和推進上,描寫的地點和場景要集中,不能過多過散,不能什麼都想描寫下來,鬍子眉毛一把抓。

  訓練題目:

  1、用影片裝置播放諸如升旗儀式、拔河比賽等照片,讓學生口頭或書面描述照片上的靜態場面,師生共同補充修正

  2、用影片裝置播放諸如列寧在工廠向工人作演講、聞一多在李公樸追悼會上作最後一次演講、鄧世昌駁斥外國公使等電影片段,讓學生口頭或書面描述動態場面,並用適當的方式進行批改和講評;

  3、要學生把課本中某些文段改寫或擴寫為場面描寫,如把方仲永“指物作詩立就,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擴寫為場面描寫。

  4、讓學生髮揮想象,用濫竽充數、舌戰群儒等成語故事進行場面描寫。

  5、觀察校運會里一個印象最深刻的運動場面、比賽場面,用幾百字把它描寫下來。

  開篇背景舉行運動會的背景和目的。

  環境描寫場景整個賽場的環境和氛圍

  自己班級的佈置和氛圍

  人物描寫賽手服裝,精神面貌,賽前、賽時、和賽後的話語、動作和心理。

  觀眾看比賽時的言行和心理,對賽手的鼓勵,對賽況、賽果的反應和感受。

  自己自己對賽手、觀眾的評價,對比賽的精神、意義的認識感悟。

  6、請你為班級你寫一條運動會比賽的新聞(扼要報道本班級賽手比賽的專案、地點、賽況和賽果,並作出點評,談點感受)

  7、寫一個口號,為班級運動員加油。

  作文講評

  這次以校運會為專題的場面描寫訓練效果不好,只有少部分學生的作文勉強達到要求。寫得不好的作

  文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1、一部分學生只在作文裡把比賽場地的佈置、賽場氛圍和比賽過程籠籠統統、三言兩語地概述一遍,走走過場,就交差了,連字數都不夠,書寫也特潦草,一看就知道是寫作態度有問題。

  2、一部分學生雖然努力想把作文寫好,寫作態度很認真,但不理解什麼是場面描寫,不是以選手為主,群眾為輔——不分主次,沒有點面結合,詳略不得當,重點不突出,沒能把重點放在細緻描述某個(部分)選手的裝束、動作、面貌、心理和說話上,不會用觀眾烘托選手。過多過細地描寫大環境、大氛圍、大場面、大集體、大賽程、大賽事,全景鏡頭過多,沒有中景鏡頭,也沒有近景鏡頭、更沒有特寫鏡頭。

  3、描寫的地點、場景過於分散,不夠集中單一,東拉西扯,寫什麼都走馬觀花、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過於注重賽事、賽程的交代,過於在乎情節的構築和推進,腳步匆匆,沒能停下腳步來,把某個場景所發生的人和事用慢鏡頭細細的描述出來,定格下來。

  4、缺少對比賽的意義、選手的精神的精闢的點評讚賞。

  為什麼會如此?

  1、作文佈置得太匆忙,老師都是在星期四語文單元測驗的時候發這份專題訓練作文紙的,沒有時間去結合範例去給學生講解。學生看著印發在作文紙裡面的簡單幾句關於場面描寫知識的介紹,還是似懂非懂。

  2、學生又要看比賽,又要想這篇作文,很難兩邊兼顧,一般都是看比賽為先,寫作文靠邊,以看比賽為樂,以寫作文為苦。學生寫這篇作文大多很不情願,都作為額外的負擔,有的學生是應班主任要求寫報道和廣播稿,被逼無奈而作,加上水平有限,故難有佳作。

  3、學生還是習慣於小學記敘文的概述,頭腦裡沒有形象性,語言沒有情意性,沒有人物描寫、場面描寫的意識和習慣,要他把文章寫細一點,寫長一點,達到500來600字,好像要他去死。

  彌補辦法:

  在點評中,分析作文存在的問題和根源;

  重新結合範文講解場面描寫的寫作理論;

  重寫一篇場面描寫作文——改寫寓言《自相矛盾》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掌聲》一課主要敘述了身患殘疾而內心又極其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最後她終於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整堂課透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願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並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以新課標理念為基礎,採用多媒體直觀展示法,讀詞、讀句到讀文的漸進式語文教學法等多種行之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理解兩次掌聲的含義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透過抓動作、神態,感受人物的心理等方法。並透過多角度的讀,最終感受到了小英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小英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整節課我努力挖掘教材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內心情懷,發表獨立見解,揣摩人物內心,以便與主人公產生情感共鳴。如:我巧妙地運用換位思考,讓學生走進文中的角色,假如你就是小英,你會怎樣做?你會怎樣想?並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透過抓住小英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昇華

  整節課我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透過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和激情語潛移默化的滲透,讓學生的情感與文字產生共鳴,但本節課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還需改進。

  一節語文課,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合理的教學設計首先要靈活,要真正地走進文字,過分追求形式的靈活,往往會與知識的掌握相碰撞。教者要本著“為學生服務,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備課,課堂上應更多地注重讓孩子有收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深入地鑽研教材,提高課堂的效率。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十分清楚,這節課上到底要教會我們的學生什麼?千萬不能只是停留在文字的層面上,更重要的是,透過學習文字,提高語文能力,還學生一個紮實有效的課堂。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教師指導這項活動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發動學生蒐集、整理、編輯;第二,在全班交流,在黑板上張貼展示,吟誦欣賞,觀摩評價;第三,學生學寫對聯,將自己創作的對聯在班上交流,或將第三步與第二步合併進行。

  這項活動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活動中全程參與效果會更好,如教師也蒐集、創作幾副對聯,給學生交流,讓學生觀賞評價,不失為一種參與的方式。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向學生介紹一些對聯的常識和創作技巧等,以幫助學生寫作對聯。還可以帶領學生為家鄉自然風光或名勝古蹟試著題寫幾副對聯等。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這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一百餘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敘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在人物描寫方面,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有情味。

  教學中,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學習習慣,學生藉助註釋和詞句理解基本內容,教師只激發,點撥。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讀的'訓練中,我以讀思結合的閱讀原則:初讀──速讀──競讀──研讀──背誦,自學效果很好,大部分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提高了學生文言閱讀能力。

  同時,我還注重文言文拓展訓練,因為課堂學習畢竟閱讀的範圍小,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文言文的拓展訓練《指鹿為馬》、,《哀溺》等閱讀練習,使閱讀過程中的諸多收穫得以鞏固與積累。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本週我校組織了第一次月考,現針對這次考試情況,總結如下:

  一、試題分析

  本次命題從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入手,選擇三種題型,具有以下特點:

  1.命題符合以學生為本,切實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一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校的教學實際,沒有偏題、漏題。

  2.試題注重了基礎知識,注重了對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具體體現在第一題、第三題上。

  3.試題體現了靈活性,從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出發,試題減少了死記硬背的考試內容,體現了創新教育,有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存在問題

  一、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主動去背去記積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八年級是中學生兩極分化最嚴重的時期,好學生可以考90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10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教的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有許多時候是跨節授課,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3、歷史故事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很少應用,今後的歷史課中應適度調整。

  4、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導致考試時有個別題型學生沒有接觸過,有的知識點,講課中根本沒有提到,結果學會無從回答。

  三、其他方面:

  1、本次考試試題出的偏難,題量大。

  2、月考前時間緊,內容多,期複習時間少,這也是考試成績差的一個原因。

  針對上述原因,在今後的教學工作總我應作到:

  1、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對社會知識的講解要透徹,觀點要明確,點評要到位。不能出現是是而非,模稜兩可的情況。

  2、單元測試和課堂練習要圍繞教材,難易得當,切不可脫離學生的實際。

  3、學生的課堂討論或合作學習,課前老師要作深入調研,要充分把握好這個“度”。

  4、根據教學進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儘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論聯絡實際的社會實踐活動。

  5、平時上新課過程中,課後作業中可適當安排一些回家作業,這些作業要求學生與家長一起合作完成。

  6、對學生課堂聽課、討論、回答問題等的評價要客觀公正,不可盲目表揚和一昧的說好。

  另外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也很重要:

  1、採用了領著學生複習,每一節課佈置給學生具體的內容,然後小組抽背,課代表抽背,之後教師串聯知識體系,使學生有個完整的歷史概念。

  2、老師統一思想,強化基礎訓練;多接觸瞭解學生,擺事實,講道理,使其明瞭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讓一些在歷史科成績有突飛猛進的同學介紹學習經驗,讓學生明白歷史成績的提高並不是高不可攀。

  3、教給學生讀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習題講評不只是知識的再現,更關鍵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課堂,體現主體知識,重視結構體系;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

  4、多蒐集材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課上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對本科內容產生興趣。

  5、課下,和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接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有助於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透過本次考試,我認識到在教學工作中自己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給我們老師和學生的教育、教學的實際體驗是全新,而我們的教學實踐經驗還相當有限,還有待於我們全體老師長期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從而在教改中求發展。

  本次考試雖已結束,但更艱鉅的任務還在後頭,我將加倍努力爭取能打一個翻身仗。

  透過八年級數學近半個學期的教學,我深刻體會到在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中,當他們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時,我們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應該做適當的評價和提示,以彌補學生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不足之處,從而達到化難為易、提高學生數學水平的目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誠信的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美好的激勵。我們教師都喜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數學,真誠的讚美學生數學做題或學習的成功,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在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和不斷被自己“聰明”的解決問題的成功愉悅中進行學習,讓他們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學生在學習中充分合作、交流,並積極的相互反饋、互相幫助,這樣才能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開展合作學習,從而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聽見學生這樣的埋怨:鞏固題做了千萬遍,數學成績卻遲遲得不到提高!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了。誠然,出現上述情況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題教學值得反思,數學的例題是知識由產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即所謂“拋磚引玉”,然而很多時候只是例題繼例題,解後並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因而學生的學習也就停留在例題表層,出現上述情況也就不奇怪了。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自從新學期開學到現在,總感覺學生的學習氣氛不進狀態。要麼課堂氣氛沉悶,要麼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的學習效果非常差。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情況?

  學生是有惰性的,在一個月的假期中,養成了懶惰的習慣,在家中自由散漫慣了,開學一個多星期來,有一部分學生還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加上近段時間,流感導致了許多學生感冒,請假回家的學生比較多,班中紀律不好,故而學習氣氛不好。對此,應該加強紀律,嚴格要求,讓學生儘快的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把心思儘快回到學習上來。和其他任課教師統一思想,共同想法,共同努力,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列夫.托爾斯泰》這篇課文已經學過一節課了,然而,當提問學生字詞時,有的學生竟然還錯了很多,真的讓我很吃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到底哪裡去了?我總結了如下幾點:

  老師要嚴格要求,無論是課堂上還是作業要求上,都要嚴格,否則,就會養成學生懶惰的習慣;同時,老師要使自己的課堂生動起來,讓學生願意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班中營造一種好的學習興趣。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大雁歸來》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文章,本單元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認真閱讀課文後,我發現,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的筆下,聲情並茂,躍然紙上。從內容上講,課文既介紹了有關大雁的知識,更用大量的筆墨抒發了自己的情懷。而細緻研讀後就會發現,作者的側重點不在介紹知識而在抒發情懷,所以教學的重點,也應著重把握作者的情懷。但是如何設計教學過程呢?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結合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色,是否可以從此入手?仔細斟酌後,決定以探究“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內容,以“趣味匯入(謎語匯入)—感知知識性—品味形象性—感受抒情性—把握主旨”為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實現了教學目標。

  一、有準備的課才上得有滋味。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課前,我佈置學生進行了自學,學生得知要上公開課,也預習得特別認真,對課文熟悉到了一定程度,避免了老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不知所云、無所適從,同時,也保證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教學重點的解讀不留痕跡。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把握作者的情懷。首先,在品味形象性的過程中,透過大量的生動形象的擬人句的分析與感悟,讓學生體會了作者對大大雁的喜愛之情,這為把握作者的情懷打下了基礎。其次,透過分析“對比”寫法,領會作者在分析對比中突出大雁的特徵,從而表達喜愛之情。再次,透過設計一系列問題,並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在質疑探究中體會感情,把握主旨。最後,透過對目前世界及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形勢的相關資料的閱讀,學生意識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形勢嚴峻,總結出本文作者在告訴我們:我們應敬畏生命,關愛自然,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我校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到現在已有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內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研討活動。每週都舉行聽評課活動,從這些活動中我感到受益匪淺。本週四,縣教研室來我校進行了教學調研。縣教研室主任徐以山作了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報告。年聽了徐主任的報告,我有很多的感觸。

  自我校開展課堂教學改革以來,我自認為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還算可以。班內也分成了十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也都有了明確的分工。在教學過程中也試圖多讓學生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聽了徐主任的報告後這才發現,這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分組。與縣教研室提出的126策略還有很大的出入。首先,沒有抓好小組的後續建設,缺乏對學習小組的後續管理。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只做到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對學生之間的互助做的還不夠。學生之間沒有很好的做到相互激勵。

  第三,對學生評價機制的建設不夠完善。特別是由於班內的經費有限,無法對先進學生的獎勵。日後會繼續探索更加合理的班級激勵機制。

  針對上面的一些問題,在今的教學改革中我會繼續改進,注重小組的後期建設,加強管理,爭取能有一個大的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