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鐵教學反思

電磁鐵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磁鐵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磁鐵教學反思1

  科學的本質就是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特別是日常生活中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強調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並從中獲得科學知識,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這便是科學教育的過程。我認為這是科學課的重點,也是和其他學科的區別所在,它並不在於傳授知識點而是學會一種學習的方法,學會處事的方式,培養一種科學的意識。

  學生都希望做一個磁力很大的電磁鐵,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其結構有明顯的聯絡,所以做實驗尋找影響磁力大小的因素,適合學生心理需要和認知水平。設計用兩課時間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過程,比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響電磁鐵磁力的大小,並製作一個強磁力電磁鐵。本課有兩個活動。

  第一,作出我們的假設。在這一步驟中,我讓學生尋找所有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可能因素。在全班列出一張假設因素表,推測什麼因素可能是影響最大的因素。

  第二,設計實驗,檢驗假設。本節課安排全班共同檢驗一個假設: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有關。過程分為制訂計劃、交流計劃、實施計劃,重點思考如何在對比實驗中控制條件的問題。紮紮實實地經歷這個過程不但是檢驗這個假設的需要,也為下節課學生更獨立地檢驗其他假設打下基礎。

  對比實驗強調的是對變數的控制,早在四、五年級時學生就已接觸過對比實驗,對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因此,本課指導設計對比實驗的重點不是一步一步具體指導,而是在學生自己設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考慮得更周密、更科學、更細緻,從而使取得的資料更科學,更有說服力。

  為此,在學生完成研究計劃後,安排學生交流、展示研究計劃,並引導學生對所展示的研究計劃質疑,闡述自己的想法,在研討中逐步完善研究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示應注意的細節,如:先做哪個實驗?做幾次?為什麼?一個實驗完成後需要把線圈拆下來嗎?圈數多繞不下時怎麼辦?按怎樣的方向繞?等等,目的是使實驗時儘可能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擾,只改變其中一個條件,其它條件都不變,確保所取得的資料的科學性。

  《電磁鐵的磁力(二)》是在上一課學生對“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行假設後,及對“線圈多少與電磁力大小的研究”之後所開展教學活動的繼續。這節課開始我主要讓學生回憶上一節課“線圈多少與電磁力大小的研究”的實驗。接著從書上的插圖明確本節課所要驗證的假設。然後選擇一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方案,討論方案並交流實驗的注意點。再進行實驗,最後彙報實驗資料得出科學結論。縱觀本節課的教學,現就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科學概念的定位

  教參要達成的科學概念是“1、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流強弱有關:電流強則磁力大,電流弱則磁力小。2、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粗細、長短,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一定關係。”考慮到要設計強磁力電磁鐵的原因,我在預設中增加了“3、線圈與鐵芯的距離近,電磁鐵的磁力就強,線圈與鐵芯的距離遠,電磁鐵的磁力就弱。”這一科學概念。從上課的效果來看,這一概念的增加顯然要求過高,目標難以達成。雖然教師在設計中透過反問學生“實驗中還有哪些要注意的嗎?”試圖引出“線圈纏繞應從釘帽開始”,“線圈數儘可能多繞”,“用鐵芯去吸大頭針”及在分組實驗中指導分別從“用鐵芯頂端靠近大頭針去吸”和“用鐵芯斜著插入大頭針去吸”,但由於實驗要求過高,學生既不能考慮到這些細節,操作也難達到這個要求。以至從彙報的實驗資料上不能得出結論。

  二、實驗材料的準備

  教材運用四張圖片提供四個實驗材料,其中用線圈管驗證“線圈粗細與電磁力大小的關係”學生不能理解其目的。因為圖中線圈管除了粗細不同外,還有材料的不同。在準備中雖然教師替換了這一材料,用不同口徑的自來水管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本班學生在上一課的猜測中壓根兒沒考慮這一因素,還是不能明確這組實驗的意圖。從上課情況看,啟發學生明確實驗材料的意圖耗時過多,加之實驗操作難度過大,所以這一組實驗不應該按教材來教,如刪去這組實驗,課堂不但能節省時間,課堂教學效果將會更好。

  三、對學生的實驗指導

  本課的四個實驗之前,老師自己作了操作,發現了實驗中容易出問題的幾個地方,在課中運用“實驗中你將如何保持條件不變?”,“各小組線圈數繞多少較合適?”,“做電磁力大小與線圈粗細關係時,從哪個線圈管開始繞線較好呢?為什麼?”,“做電磁力大小與鐵芯長短關係時,從哪個鐵芯開始繞線較好?為什麼?”這一系列反問雖然各細節都考慮到了,但學生不能理解這麼到位,導至教師講解過多,耗去了不少的時間。要解決這一矛盾,我想是否可將線圈纏繞放在課前的教師實驗準備中去。這既處理了指導過細,費時過多的情況,同時也能使學生明確“導線的長短粗細及材料”也必須保持不變這一在實驗室“只用一根導線”的思維定勢。

  四、對學生資料的引導

  對“電流強弱對電磁力大小的關係”這個實驗,根據資料得出“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流強弱有關:電流強則磁力大,電流弱則磁力小。”這一結論是一目瞭然的,但對於“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粗細、長短,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一定關係”這一科學概念建構不能到位。在做“線圈粗細”這一實驗時,學生對於細節把握不夠,導至認為與電磁力的大小沒有關係,因為每個小組得到平均攤吸起的大頭針個數均為0。分析原因有兩個,一是對吸到一半但沒吸上來的大頭針忽略不計造成的,還有可能是在通電之前沒插上鐵芯,導至電路短路。“鐵芯粗細”,“鐵芯的長短”兩組實驗中資料有得“鐵芯短,電磁力強”,有的“鐵心短,電磁力弱”;有的“鐵芯粗,電磁力強”,有的“鐵芯細,電磁力強”。面且資料反差大,學生已產生了矛盾的衝突,但教師自身對各要素的匹配問題科學概念把握不準,以致引導教學目標備註不足,引導不到位。

  五、材料發放的層次

  平時教學中,學生的好動心理對於教師的教學時是個難點,所以很多教師在計劃討論結束時,才把實驗材料發放到學生手上才開始實驗。在本課中,擔心學生“保持不變因素”考慮不周,故而把材料與研究計劃開併發放,以便根據材料來制定計劃,然而事與原違,學生並沒有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急於動手,並沒有合作制定研究計劃。“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一點也不錯。在科學實驗中,學生好動,急於去動手,是進行科學實驗活動中每個教師不可避免的問題。所以在實驗中材料的發放可以多層次,有的一次到位,有的分幾次到位。比方本課中,電池可以在制定計劃後發放,學生就不會急於去動手,而忘記合作制定研究計劃。

電磁鐵教學反思2

  小學科學課是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科學啟蒙課程,要讓孩子在快樂輕鬆的學習中獲得知識與技能,對老師來說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這就要求老師不僅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同時還要掌握合適、合理的方法正確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在科學活動中的合作與交流能力,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的好習慣,為以後的科學學習打下基礎。

  《玩轉電磁鐵》是五年級科學課中的一個開放性課題,我大膽而創新地處理教材,並在教學過程中確立了“注重經歷、合作探究、體驗發現”的全新教學理念。課堂設計以探究為中心,注重三維目標有機整合。注重以人為本,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運用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去感受,去發現,去領悟,真正讓學生在“動手做”中體驗、成長。教學設計具有創新意識,引入部分創設有關電磁鐵的動畫片和“釣魚”遊戲情景,激發了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在猜想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然後寫出實驗方案,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透過電磁鐵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拓展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很好地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的理念。全課設計思路清晰,用有關電磁鐵的動畫片匯入,然後透過“釣魚”遊戲提出質疑——大膽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彙報交流——拓展創新等一系列探究活動,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認識和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真正體現了《科學課程標準》中的“以探究為核心”的全新教學理念。課堂中,所有學生都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始終懷著興奮之情,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學習,探究。他們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我努力讓這節課成為真正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的科學課。

電磁鐵教學反思3

  平時的每一節科學課,我們都該應該認真地去備、去設計、去琢磨。不要從教材內容把教學內容限死,就如王院常常說的一樣“教材內容不等於教學內容”,我們明明可以把活動環節設計更環環相扣、更引人入勝。這就要求我們科學老師要常常去動腦筋,把教學環節設計得活潑一點、有趣一點,去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積極性,去思考怎樣從學生主體出發,讓學生的體驗和探究活動效益最優。

  公開課需要試教,也需要試講。

  21日,我試教了兩個班,獲得了各種體會。教學設計當中沒有想到的問題,試教的時候碰到了就馬上解決,那麼真正上起公開課來就不會手忙腳亂、挫敗感十足了。

  609班的試教體會如下:

  1.電磁鐵的基本結構可不可以從PPT騰到板書上,使學生更容易有邏輯地從電池、鐵芯、線圈三個角度上去分析哪些因素跟電磁鐵的磁力有關;

  2.讓學生作出假設的時間要設計得再緊湊一些,教師語言切忌重複累贅,有可能的話,把每一句話都寫下來,磨一磨,準確地去表達。這樣就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制定計劃和實施計劃了。

  3.教師和同學探討實驗的注意點,是不是可以在學生動手實驗之前,用PPT溫馨提示的方式打出,因此製作一張溫馨提示PPT是很必要的。內容是“線圈圈數要變化,變化的差距大一些;電路是短路的,不能長時間連線電路”;

  4.動手實驗的時候,是不是可以不用電池盒,事實證明,不用電池盒,電路當中的阻力變小,電流變大,電磁鐵的磁力更強了;

  5.有些小組遇到線圈繞太少,不能吸引大頭針的情況,就手足無措了。但事實上,能吸引0個大頭針就是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再增加線圈圈數即可;

  6.研究電磁鐵磁力和線圈圈數的活動記錄可以設計得開放一些,然後學生多做幾組嘗試。但是為了從資料的科學性和時間上去考慮,每組重複實驗做2次為好;

  在605班上課之前,我及時地進行了反思和調整,但是同樣的,這樣次試教也讓我有所收穫。

  605班的試教體會如下:

  1.好的板書設計很重要,怎樣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

  2.並不需要全班控制統一的線圈和鐵芯規格,只需要每個實驗小組內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線圈圈數即可,這樣做實驗還是符合公平性的。

  是的,有反思才能有進步。試教和及時調整,讓我收穫很多,也潛移默化地提高了我的教學技能。

  公開課前的試講,也很重要,也很必要。多次試講,能讓老師對知識點和各個環節的設計更熟悉,那麼真正上起課來就會信心十足了。試講讓我明確了,哪些地方要切換PPT,哪些地方要使用實物投影,哪些地方要落筆寫板書。試講結束後,羅列出課前準備和上課注意點,讓我在實驗準備之前和上課的過程可以更從容不迫,自信滿滿。

  22日公開課,我對自己的表現還是覺得有許多的不足之處。例如,前面作出假設的部分,語言還是太瑣碎,不夠準確精煉。由於602班的學生平時較少接觸實驗,所以他們做起實驗來欠積極,總有一種慢熱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要給他們更多充足的時間去探究、去完成活動記錄。如果能在先前考慮到學生實際,教師就能妥善地調整實驗時間,前面內容引導得緊湊一些,後面給予學生更多的長時探究。對於本節課,在設計上的亮點之處,可以多作一些文章,直白的表示反而凸顯不出亮點。這就要求教師要多動動腦筋,怎樣用語言、肢體等,把亮點環節設計得更有趣,更吸引人、更能調動學生積極性,並且更加愛好科學課的學習。強力電磁鐵是本節課的法寶儀器,那是不是在影片呈現它磁力的同時,讓在座的同學上來試一試,兩個同學拔一下河,感受強力電磁鐵的磁力。

  這節課還有許多需要去琢磨的地方,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實驗器材,保證學生的長時探究,同時又充滿趣味性。

電磁鐵教學反思4

  滿意之處:

  1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由於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種,教學時,先讓學生猜想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幾種因素,最終讓學生確定本節課的探究目標-即: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的圈數是否有關,緊接著,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進行科學驗證,從而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科學實驗的能力。

  2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

  在活動中,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驗驗證的探究全過程。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透過現象產生問題,再由問題進行大膽的假設,並透過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形式不斷地充實自己原有的認知,併合理地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在整個活動中,進行適時的指導與提示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朝著更科學、更有效的方向進行,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

  3激發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興趣

  學生對磁鐵可能不陌生,但對電磁鐵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動卻是第一次接觸到,對電磁鐵能像磁鐵一樣把大頭針吸起來,學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頭針數量的多少的過程中,學生心中存有疑問:到底電磁鐵能吸起多少大頭針呢?我想,在實驗過程中,數大頭針的數量可能是學生最感興趣、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活動,因此在數大頭針的過程中,他們心中充滿著好奇,充滿著期待!

  不足之處:

  1、兩次的小組討論,用去了很長時間,在猜測影響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時,可以直接提問,讓學生在傾聽中互相補充、促進。

  2、學生透過實驗後,可以讓每一個小組自己觀察實驗的結果,並嘗試寫一寫結論,再對比每一組的實驗結論,以此加深學生對結論的認同感。

  3、課前幾分鐘時間,可以結合教科書的內容,讓學生了解電磁鐵在現實生活在應用,提高他們探究的興趣。

電磁鐵教學反思5

  新的科學課程規範強調“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心”“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這節課中,按新課標的要求主要體現了這樣幾點:

  一、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教學內容,激發同學求知慾望。實驗教學法的核心是以同學為主體,它要求課堂教學從一開始就將同學“動起來”,

  因此我設計由魔術引人,使同學對電磁鐵發生好奇,想知道電磁鐵的秘密,充沛激發同學探

  二、引導同學探究、實驗、分析,發現規律。透過教師演示製作電磁鐵,讓同學初步瞭解電磁鐵的構造,同時也激發起同學參與制作、實驗的願望。透過實驗前的“溫馨提示”,對同學分組設計實驗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強調同學充沛利用觀察與對比實驗的方法。在實驗過程中,我加以巡視和指導,減少實驗中出現不必要的失誤,讓同學有充沛的時間去動手去實驗、觀察、探索,體驗勝利的喜悅,增強實驗的效果。實驗後讓同學彙報與交流評價實驗結果,使他們敢於提出不同見解,努力分析實驗結果,找出實驗過程中的問題與錯誤。從而使同學透過實驗、彙報、交流評價等環節學會了製作電磁鐵,同時也知道了影響電磁鐵的磁力大小的相關因素。

  三、反思電磁鐵的應用,使同學認識昇華。科學來源於生活,必將回歸生活,只有將科學課與生活緊密結合才幹體現出科學課的真正價值。透過電磁起重機與電磁吸盤的影音資料,讓同學在輕鬆的氛圍下知道電磁鐵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深化其對電磁鐵原理的認識與理解,同時引導同學探索電磁鐵的其它用途,提高同學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意識與能力。

  四、以發現和提出問題作為科學探究的起點。這節課,教師鼓勵同學發現和提出問題,並以此作為教學的資源。教學中,還注意了創設問題的情景,讓同學意識到他們能提問、可以提問、有權提問。另外,教師還注意了對同學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並讓同學透過比較,選擇適合自身探究的問題。

  五、注重同學科學探究的過程。這一課是透過同學“動手做科學”的方式來進行的。透過“提出問題——猜測和假設——驗證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次實實在在的科學探究過程,逐步培養了同學的科學探究能力

  新的課程規範還要求在科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這一方面也有所體現,主要表示在以下幾方面:

  1.這幾個活動中,培養了同學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意見、樂於合作交流的科學態度。

  2.透過科學課的學習,提高了同學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的意識與能力。

  3.在這節課的開始,由於魔術的引人,同學對磁鐵發生了好奇,想知道關於磁鐵的秘密,於是提出了很多問題。什麼都想知道,這是一種積極的科學態度。

電磁鐵教學反思6

  課上下來,沒什麼多大感覺,學生對於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幾個因素考慮得比較全面,效果還是還是可以的。設計實驗方案,提出研究的策略,透過實驗驗證。總的感覺,這個課文的教學是非常清晰的,應該是一課比較典型的探究實驗課。

  上這課得意在哪裡?我認為有三處:1、匯入採用磁鐵匯入,明確磁鐵的磁力有大小,從而聯想到電磁鐵的磁力可能也有大小。2、兩張表格的運用是很經典的,是一種典型的探究。3、實驗操作井然有序,學生投入研究的興趣很濃厚。

  上這課失意在哪裡?時間的把控上是一個難點,這課要完成羅列電磁鐵的磁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檢驗電磁鐵磁力與線圈圈數關係的研究計劃,同時要完成實驗,紀錄完實驗資料,這是很浪費時間的,教師在調控這課的時候,我認為我們要千萬把握住時間。我嘗試了一下,建議匯入要快,最好在1分鐘內完成,假設的表格要在10分鐘內完成,這樣才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後續重點的探究。我感覺這課的重心應該放在實驗方案的設計上,關注到各個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與制約,這樣的思維訓練對於高段年級的孩子尤為重要。

  上這課,還有個難處,電池浪費比較厲害,因為要關注其中一個因素:電流的強度要一樣。所以我是讓學生帶新買來的同一個牌子的電池。

  以上只是個人的看法,僅當拋磚引玉之用。

電磁鐵教學反思7

  教學反思:

  這次公開課,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我們物理組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我們深知:講臺上的我不僅代表著我自己,而且代表著我們初中物理組,更是代表著學校,所以我們不敢有一絲懈怠。我們初中部物理組四人:曾維儉、陳華、李松和我四人齊心協力,埋下頭來一同研究教材,選課題,分析重點、難點,然後備詳案,大到備方法、技巧上,小到講課時的每一句話都經過了仔細的推敲。可以說,這次不是我在上課,而是我們在上課。在這裡,我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們,你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們大家共同努力,那我們師專附中的物理一定會更加輝煌!

  另外,這次公開課成功的關鍵在於我們把物理教學與時代的要求緊密的聯絡在一起,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1)、將課件引入課堂教學

  課件輔助教學,集圖形、圖象、聲音、文字處理於一體,使教學既有連貫性又有靈活性,學生接受資訊速度快、容量大,記憶深刻,效率增高,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傳授者為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者和引導者,刺激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2)、對初中生物理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

  這次公開課,為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我們把書本上的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留足學生創造的空間,讓學生針對研究問題,在猜想和假設的基礎上,制定計劃,設計實驗。透過他們自己設計、自己動手、自己總結的簡單易行的實驗,加深了物理知識與生產生活的聯絡,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機會,從而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節課上,使學生明白了各種自動化工程很多都是電磁鐵的應用,有一種自己會製造的成功的喜悅,極大的激發了他們對物理的興趣。

  (3)、物理思維方法的培養

  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好思維方法,實質上即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教師把握住和應用好物理思維方法教學,就等於教給學生一把開啟物理世界大門的金鑰匙。在教學中處理好思維方法與物理教學實踐的關係,能夠大大最佳化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用控制變數的方法透過實驗來研究問題的方法。在初中階段很多問題的研究都應用了這種方法,如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導體中電流與電壓、電阻關係、研究焦耳定律等問題,在教學中應訓練學生裝的思維,使學生掌握研究這類問題的方法。我的做法是: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形成分析這類問題的一條清晰的思路。如問學生①這個量可能與什麼有關?設計問題讓學生去猜測。②你用什麼方法研究?③採用哪些器材?④怎樣進行實驗?如學生回答不到位,可進一步引導,透過學生自主地思考、實驗得出結論。以後的有關問題都對學生進行類似的訓練,學生會逐漸形成自已設計實驗方法與實驗田過程,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

電磁鐵教學反思8

  六年級電磁鐵的磁力一課,我想要創新。琢磨教材和教師用書,我發現本節課的思路條條清晰,按照教材來上思路很順,再跳出教材去設計,我想破頭皮。這樣設計也可以,那樣也可以,創新後的效果會好嗎?顧慮是重重的,我沒有敲定教學設計。還好,我有厲害的師傅。28號中午,師傅幫我整理出了一條思路,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上。看了師傅的設計,我眼前一亮,並迅速地思考著具體環節我可以怎麼去設計,既能調動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又能高效地組織探究。讓學做強力電磁鐵確實好創新啊,學生也會很喜歡。不妨放大膽子試試看,我放下顧慮,重拾信心,開始備課,設計教案,準備材料。

  29號上午,我去試教了一個班級,606班。試教後的體會是:教師的實驗指導不夠細緻。

  有的學生在製作電磁鐵的時候很貪心,一下子繞了很多線圈。這樣做一是花費了太長的時間去實驗、二是鐵芯頭尾留出的導線太短,不能很好得連線到電路當中去。再有的學生在製作電磁鐵的時候把線圈繞的滿滿的,鐵釘的兩端沒有留出一點空隙,最終導致吸引大頭針困難。因此,我總結出了2個留。一是鐵芯頭尾留出足夠導線,二是鐵芯頭尾留出足夠空隙。

  在觀察小組實驗的時候還發現,有的小組沒有意識到電路是短路的,長時間連線電路,電池損耗過大,手指也會有點燙到。考慮到實驗操作上的種種問題,教師還是應該重申一下實驗注意點,高效地指導實驗教學。

  自制強力電磁鐵的方案制定,先用PPT投影出方案模板,再讓學生去思考和討論,具體如何利用到2節電池、2個鐵釘、和長導線去製作強力電磁鐵,做到細化方案。

  正式上課,30號上午第一節課,與龍州校區613班的同學們經歷了一場有趣的科學探究之旅。上課之後,我的體會是開心的,但也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得到了一些反思。

  首先要表揚613班的同學特別棒。成語接龍,太驚豔了;笑話和腦筋急轉彎,太意想不到了。聽課的時候紀律好,參與的時候積極性高,個別聰明的孩子用上科學思維去探究,方方面面想得特別得周到。

  一節課上下來,我對自己的引導工作並不十分滿意,但是對於學生最終制成強力電磁鐵的成果和發現小狗能被懸浮起來開心的反應,很滿意。整節課的探究,學生們快樂著,並收穫了成功的體驗,那就夠了。我不知道今天這樣的課堂算不算是達到了師生之間“兩情相悅”的境界,但至少我也跟孩子們一樣,很快樂著。

  問題也還是存在著。還是沒能好好的適應公開課、熟練公開課。課前要整理出自己應該怎麼做,哪些材料要準備,哪些裝置要除錯。再還有上課前面要早早得來到上課教室,這樣不至於慌亂,做到有條不紊。

  試教要有,試講也很重要,熟練的試講有助於大大增加上課自信心,精氣神十足。這次短腿在試講上,由於教學內容欠熟悉,很多環節之間的過渡有些不自然,有疙瘩。原本想的好好的過渡,卻沒有用出來,很可惜,對自己不夠滿意。確實一次兩次,可以被原諒,但等到第三次時候,可能就給自己判死局了吧,完了,上不好了。但其實慌什麼呢,這只是課的一片鴻毛,從容也是上、不從容也是上,幹嘛不舒舒服服地上下去。俗話說,事物是在發生發展變化著的,誰也不能從這一句話的疙瘩看到最終結局,事實證明,我們的學生在這節課中切切實實地收穫到了有趣的科學探究。

  合適的激勵性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很喜歡自己這節課的結尾語“有信心,去體驗,你就是下一個科學達人。”,學生們躍躍欲試,是耐人尋味的結尾。

電磁鐵教學反思9

  這節課的的教學流程是按照“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假想預測,設計方案,動手實驗,彙報總結”這五個環節來進行教學的,體現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

  本課的問題的提出、猜想、設計實驗、動手實驗,彙報總結都是學生小組合作、自主完成的。教師是探究的引導者、課堂的組織者,教學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

  再次,這樣的教學設計體現了科學教學的“開放性”原則,集中表現在對問題的猜想及研究專案的選擇上。在選擇研究專案時,尊重學生的意願,讓他們自由選擇,結果不同的小組選擇了不同的研究專案。教師對學生活動材料的準備非常充分,對學生活動的開展考慮得周到細緻,教師參與學生活動的過程中,對學生和藹可親的指導,和學生打成一片,充分體現了教師的親和力。教師在學生活動中起到了引領者、組織者的作用。

  為了提高一節課的效率,詹老師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對教學環節的開展考慮得很周到;對器材的準備細緻入微,從一根大頭針到一根電線,從整節課的框架到每一個細節,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科學素養的形成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結果,僅靠單一接受式教學模式是難以奏效的,詹老師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教學,不僅重探究的結果,更重探究的過程。

  這節課詹老師強調學生動手做,讓學生親身經歷,親自探究,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學習了科學的方法,體驗了成功的樂趣,這節課真正做到了“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

  聽會忘記,看能記住,做才能會,教師為學生創造了動手做的機會,給了學生儘量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科學探究。整堂課探究氛圍十分濃郁,學生對於這樣一個有一定難度的探究內容始終有著濃厚的興趣。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改理念,學生活動充分,探究行為明顯,教學效果顯著。

電磁鐵教學反思10

  本節課開始,在前面學生學習了條形磁鐵和通電螺線管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首先提問:“透過前面的學習請同學們思考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分佈與什麼磁鐵的磁場相似呢?”,學生馬上想到條形磁鐵,然後透過一個演示實驗:條形磁鐵和通電螺線管同時吸引鐵釘。讓學生觀察其相似性,進而將實驗現象對比,發現條形磁鐵能吸引許多鐵釘,而通電螺線管吸引鐵釘寥寥無幾,學生馬上總結出通電螺線管磁性很弱,發現其磁性強弱的差異使學生的認知發生轉機,認識到通電螺線管磁性雖然與條形磁鐵磁性相似,但強弱有明顯區別,從而將學生的思維引到新知識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做到發所未發。

  比如,在引出電磁鐵概念以後,馬上提出“電磁鐵具有什麼特點”這個問題,培養學生想發、敢發的創新意識,繼續提問暗示電磁鐵與電有什麼關係?其實在剛才的演示實驗中已經埋下伏筆,故意讓學生看到通電螺線管一斷電吸住的鐵釘全部掉下來這一現象,善於觀察的學生馬上回答:通電螺線管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沒有磁性。我馬上鼓勵他們,提高了他們探求知識的積極性,然後再次演示這一現象,給相對能力低、基礎差的同學提供“發”的機會,留有“後發”的餘地。然後再問電磁鐵磁性有無可以控制,磁性強弱能不能控制呢?問題提出後停頓一會兒,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空間,緊接著再問若磁性強弱可以控制,透過什麼途徑去控制,即引出電磁鐵磁性強弱的有關因素的問題。讓學生觀察手邊的電磁鐵,引導學生去發現隱藏在更深層次的知識,並且問題一環扣一環,當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總結出通電螺線管磁性與匝數和電流大小有關時,又問根據物理學研究方法,磁性強弱與兩個量都有關,應怎樣去研究,學生能想到控制變數的方法。在這之後也是不斷地創設問題,引導思維。

  事實證明,問題設定得好就可以帶領學生以已知知識的情景為基礎進入更新知識的情景,學生隨著設定恰到好處的問題,不斷開啟知識寶庫的一個又一個大門,充分享受獲取知識的愉悅。

電磁鐵教學反思11

  科學的本質就是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學會從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問題,並用自己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

  本節課《玩轉電磁鐵》是從電動玩具的電動機引出電磁鐵,使學生從一上課就已經知道電磁鐵在哪方面有應用,從而激發學生探究電磁鐵磁性的興趣。透過電磁鐵在通電情況下能吸引大頭針,斷電大頭針會掉下來,說明電磁鐵的磁性受條件限制;透過電磁鐵在通電情況下能吸引大頭針的多少來說明電磁鐵磁性的強弱,在實驗中學生能從實驗現象中說出電磁鐵磁性與哪些因素有關;在老師的提醒下同學們又組裝不同的電磁鐵來證明電磁鐵的兩極可以改變。實驗做完後同學們不僅總結了三個實驗得出的結論,還引申到把電磁鐵和磁鐵進行比較。

  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如此認真學習,我回憶了一下發現是他們在“玩”電磁鐵時激發的興趣。透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明白學生真的能在“玩”中學知識,看來在以後的科學課中我要放手讓學生去“玩”.

電磁鐵教學反思12

  科學的本質就是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特別是日常生活中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強調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並從中獲得科學知識,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這便是科學教育的過程。我認為這是科學課的重點,也是和其他學科的區別所在,它並不在於傳授知識點而是學會一種學習的方法,學會處事的方式,培養一種科學的意識。

  我覺得衡量一堂科學課的好與差是沒有標準的,因為它本身就是科學性的東西,要想在小學階段讓學生懂得科學是什麼,這對於我們的小學生來說未免要求太高了吧。另外製約科學課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實驗器材的準備,並不是有了器材室就可以不用準備別的材料了。能找到的材料不用說了,還有找不到了材料就費腦筋了。所以對小學生來說主要還是培養他們科學的興趣,解決問題的方法。

  《電磁鐵》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節課。如何使他們在整節課中都能處於一種興奮狀態、積極主動的探究是我設計本節課的目標。現在就本節課中出現的情況分析如下:

  1、學生實驗中是否能給每個小組確定一下分工,記錄員,操作員,組長,觀察員。

  2.學生雖然在實驗討論、交流實驗方案的時候很清楚,但是等到真正動手實驗時有的小組就無從下手了。這是一種眼高手低的現象,我想學生多接觸這型別的課就能熟悉了。

  3.有的小組甚至出現了和自己制定的實驗方案相反的情況,我想我是疏忽了沒有強調各自小組的實驗方案。以至於他們看到別的小組多領了幾節電池自己小組也跟著上來領的局面。

  4.學生在進行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時,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就是所使用的電池由於學生一直和導線連著以至於出現短路現象,使得這個電池一會兒就沒電了,從而也得不出預設的實驗結果來。結果使得整堂課只能停留在那一刻,而科學課與其他課的區別這個時候就出現了。實驗的結論就是一定要從實驗中來,老師又不能直接把實驗結論告訴給學生,怎麼處理這種情況呢?一種辦法就是老師將錯就錯這個實驗,然後再讓學生來討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不是哪個因素上面出現了問題。科學家們也並不是做了一次實驗就成功的,有時為了一個實驗甚至要做上百次的試驗。可是一堂課40分鐘時間不允許,那就另一種辦法提醒學生不要長時間的把電磁鐵連在電池上,不過這種實驗現象不是很明顯,所以也會導致學生得出錯誤的實驗結論來。所以最好還是在實驗室裡的學生實驗桌上配備學生電源,這要比用乾電池來的好多了。

  5、學生的知識面不是很廣,對於電磁鐵在生活中的現象不是很清楚,所以導致學生對這堂課既感興趣但又陌生。是否能夠在匯入電磁鐵這段後提前插入介紹電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呢?課後好多學生都上來要求我把他們製作的電磁鐵送給他們,這個現象我覺得很好,說明我們的學生主動要求去探索這裡的秘密了。

電磁鐵教學反思13

  本課屬於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能量的內容,課本上分為電磁鐵的磁力(一)和電磁鐵的磁力(二)兩課,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將兩課的內容綜合合併為一節課。在完成第一次授課以後,有很多值得我反思。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反應十分迅速,我能感覺到他們的緊跟了我上課的節奏,因此一堂課上下來,過程相當流暢,我以為我上的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當教研組老師們一起研討時,回過頭細細想來,我發現我這堂課還是有一些問題和值得改進的地方。

  首先,是教案的教學目標和評價任務還要再進行改進,尤其教學目標要清楚本節課的幾個知識點,評價任務應該與教學目標一一對應。

  其次是教學過程,可將板塊1的課堂回顧和板塊2的圖片匯入整合,甚至可以聯絡前一節課製作電磁鐵時測試發現吸引大頭針個數有多有少製造疑問,引發學生認知衝突,由此引入探究電磁鐵磁力大小。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進行篩選,學生有的時候思維天馬行空,提出的問題可能價值不高,或者難於探究,這時候要選取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再進行接下來的假設。在學生分組探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時,我在上課時,事先在給學生分實驗材料時就已經替學生安排了他們要探究的因素,但是我們現在越來越關注“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因素進行探究的做法顯然對學生的關注更高,對課堂上沒有小組選擇某一因素這樣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時,需要教育機智,鼓勵學生和我一起挑戰一下該因素。

  當學生彙報交流時,分別讓彙報的學生和其他學生互相提出要求,如:“你對同學們有什麼要求?”、“大家對他的要求是什麼?”。其他學生可能就會要求彙報的學生聲音響亮,表達清晰;而彙報的學生則會要求其他學生保持安靜,認真聽取彙報。透過這一環節以期達到更好的彙報效果。當然,在學生分不同因素實驗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在彙報時先在實物投影下演示,再說明他們的實驗結果和發現。這樣可以讓學生兩種因素都有所發現。

  對於教材最後的設計製作強力電磁鐵的部分,這是對於本節課學習內容的應用,在課堂上是有必要出現的。此時再出示電磁起重機的圖片,由此引入製作強力電磁鐵更為恰當。若時間充裕,可讓學生利用課上已有材料嘗試設計製作強力電磁鐵;當時間緊迫時,作為課後拓展,讓學生課後嘗試做一個強力電磁鐵。借用周校長的比喻,上好一堂課就像開車,有起步有加速也有剎車,我們要學會剎車,一節課剎車要剎得住。尤其是作為新教師,在上一節課時,由於時間節奏把握不好,往往一節課上不完,這個時候就要求收放自如,能在合適恰當的地方結束本節課內容。

  我們教研組一起對我本節課的研討,讓我受益匪淺,上了一節課自我滿足是遠遠不夠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大家一起研討時,往往能發現我自己發現不了的問題。上出一堂優秀的課就像打造出一把好劍,需要經過不斷的敲打、淬鍊,才能讓打出的“絕世好劍”熠熠發光。

電磁鐵教學反思14

  1、 本課在匯入環節,透過模擬“魔術”的表演,不僅使學生觀察到通電線圈產生磁力的現象,而且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使孩子們迫不及待的投入到自己製作電磁鐵的活動中。由於有結構的材料的暗示作用,導致每個小組製作的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數量不同,很巧妙地把學生引入到提出問題、作出猜想的環節。教學證明,這樣的設計是非常成功的。

  2、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了教師引導和學生討論與實驗探究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實驗開始前,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透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來完善實驗設計,讓學生明確了在對比實驗中,如何控制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為後面的實驗操作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的實驗非常的成功,大部分小組都完成了2個猜想的實驗驗證。並且學生透過自己的實驗資料,得出了實驗結果。使學生真正體驗到了探究、合作的樂趣。

  3、 實驗環節,讓學生製作一個磁力盡可能大的電磁鐵,目的是讓學生把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兩個因素都要考慮,對農村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上課之前我還很擔心,孩子們能不能完成。沒想到的是,孩子們不僅把3節電池都串聯起來,還將2跟導線接起來全部纏繞在鐵釘上,最多的一個小組製作的電磁鐵吸起了140顆大頭針。當時,不僅我很吃驚,連聽課的老師都覺得孩子們了不起。看來,孩子們的潛能是不可估量的,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引導。

  4、 當然,本課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學生在猜想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時,說到了線圈的鬆緊可能會影響磁力的大小、鐵釘的大小可能會影響磁力的大小,但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讓學生去探究。再如,只准備了六組材料,由於學生數很多,每個小組達6—8人,在實驗操作時,只是一部分學生動手了,還有一部分學生成了旁觀者,學生的參與率不夠,這也是我們平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電磁鐵教學反思15

  科學課程標準強調“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心”“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這節課中,按新課標的要求主要體現了這樣幾點:

  一、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實驗教學法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它要求課堂教學從一開始就將學生“動起來”,因此我設計由魔術引人,使學生對電磁鐵產生好奇,想知道電磁鐵的秘密,充分激發學生探二、引導學生探究、實驗、分析,發現規律。透過教師演示製作電磁鐵,讓學生初步瞭解電磁鐵的構造,同時也激發起學生參與制作、實驗的願望。透過實驗前的“溫馨提示”,對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強調學生充分利用觀察與對比實驗的方法。在實驗過程中,我加以巡視和指導,減少實驗中出現不必要的失誤,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動手去實驗、觀察、探索,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實驗的效果。實驗後讓學生彙報與交流評價實驗結果,使他們敢於提出不同見解,努力分析實驗結果,找出實驗過程中的問題與錯誤。從而使學生透過實驗、彙報、交流評價等環節學會了製作電磁鐵,同時也知道了影響電磁鐵的磁力大小的相關因素。

  三、反思電磁鐵的應用,使學生認識昇華。科學來源於生活,必將回歸生活,只有將科學課與生活緊密結合才能體現出科學課的真正價值。透過電磁起重機與電磁吸盤的影音資料,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下知道電磁鐵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深化其對電磁鐵原理的認識與理解,同時引導學生探索電磁鐵的其它用途,提高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意識與能力。

  四、以發現和提出問題作為科學探究的起點。這節課,教師鼓勵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並以此作為教學的資源。教學中,還注意了創設問題的情景,讓學生意識到他們能提問、可以提問、有權提問。另外,教師還注意了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並讓學生透過比較,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五、注重學生科學探究的過程。這一課是透過學生“動手做科學”的方式來進行的。透過“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驗證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次實實在在的科學探究過程,逐步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還要求在科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這一方面也有所體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這幾個活動中,培養了學生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意見、樂於合作交流的科學態度。

  2.透過科學課的學習,提高了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的意識與能力。

  3.在這節課的開始,由於魔術的引人,學生對磁鐵產生了好奇,想知道關於磁鐵的秘密,於是提出了很多問題。什麼都想知道,這是一種積極的科學態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