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不變的性質》教學反思7篇
《商不變的性質》教學反思7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商不變的性質》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商不變的性質》教學反思1
商不變的性質是一節探索規律課,透過觀察、猜想、驗證從而總結出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在實際授課中,雖然我也設計和安排了一系列探索活動,但是在細節上仍有很多不足。
一是課堂評價語中引導語這一部分,由於在觀察階段沒有將學生的總結語言進行夯實規範,讓學生明確表達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幾,商不變。導致學生整堂課到結束時也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表達能力,即使觀察到商不變的性質表述地也是五花八門,使得整節課零散而缺乏規範。
二是驗證環節設計欠缺,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全面的研究,窮盡各種可能性。由於觀察示例中學生看到的是乘10,除以10,乘2,除以2,所以受思維侷限性,很多同學自己舉例驗證時也都是乘10,除以10,乘2,除以2,這樣總結出的結論是經過片面驗證的,應該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試試乘3,乘5,乘12,除以3,除以3,除以12等,儘量多舉例,列出多種可能性,使學生形成一個較為全面的認知,即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商不變。然後引導學生思考相同的數有沒有範圍或特殊情況,如果學生想不出,老師提示0和1,得出0不可以,完善結論。這一部分一定要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經歷思考、驗證、表達,不斷夯實對於商不變這一性質的理解,這樣驗證的過程也就是一個練習的過程,學生對於這一性質理解透徹,做練習自然水到渠成。
三是客觀方面,對錄播教室的多媒體操作不熟悉,導致中間頻出問題,教學過程中斷,孩子的認知也是片斷性的,再是準備了兩份課件,結果全部點開,自己最後也混淆了,沒有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總的來說,作為年輕教師對於教材的把握和重難點知識的突破仍缺乏方法,整節課老師只是不斷丟擲問題讓學生思考,而不是通過幾句簡單的引導語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進行同桌交流,小組合作,自主解決問題,整堂課過於零散、平淡。
《商不變的性質》教學反思2
一、教學內容:原通用教材六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七冊第32~33頁例9。
二、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性質,為簡便計算和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用豎式計算4720÷590
2.口算45÷1560÷1280÷1672÷12
(二)新課
師:現在開始上課。下面我想請一位小朋友上講臺來考老師。誰來?××。這樣考,待會兒請你聽到我說開始,你就翻開這個小黑板,老師可以一口氣把黑板上的題全都算出得數來。全班小朋友都注意啊,千萬不能讓老師算錯題。準備好了嗎?開始!
生:[翻開小黑板]
師:32÷4=8;320÷40=8;3200÷400=8;32000÷4000=8;
450000÷9000=50;45000÷900=50;4500÷90=50;
450÷9=50
生:[議論開了]咦?好快呀!……
師:你們都想學習老師這樣算得又對又快嗎?
生[齊]:想。
師:我們班的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像老師這樣算得又對又快。其實老師在算這些除法題的時候有一個“竅門”。這個“竅門”是什麼呢?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商不變的性質。[板書課題:商不變的性質]只要我們學會了這個性質,在計算一些除法時運用這個性質就可以算得又對又快。
師:這裡有幾個除法算式。它們的商各是多少?6除以3得幾?生[齊]:得2。
師:很好。誰來告訴大家,在6÷3=2這個除法算式裡,被除數、除數和商各是多少?
生:被除數是6,除數是3,商是2。
師:非常好。[板書:被除數、除數、商]下一題的商是幾?[指60÷30]
生:60除以30商是2。
師:很好:600÷300,6000÷3000的商各是多少?
生:600除以300的商是2;6000÷3000的商是2。
師:剛才我們分別算出了這4個除法算式的商。下面請小朋友認真觀察這4個除法算式[用方框把6÷3=2框上紅框]。從上往下看,這些除法算式裡的被除數有變化嗎?怎樣變化的呢?
生:這些被除數有變化。從6變成60、600、6000,依次擴大10倍、100倍、1000倍。
師:對。用同樣的方法,從上往下看,除數變化沒有?怎樣變化的呢?
生:除數變化了。除數也擴大了10倍、100倍、1000倍。
師:會觀察,真能幹。下面我們把每個除法算式都從左往右看[指6÷3=2;60÷30=2;600÷300=2;6000÷3000=2],誰能把被除數和除數的變化連起來說一遍。
生:被除數擴大10倍,除數也擴大10倍;被除數擴大100倍,除數也擴大100倍;被除數擴大1000倍,除數也擴大1000倍。
師:說得好。還可以說得更好些嗎?誰願意?
生: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10倍、100倍、1000倍。
師:也就是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板書: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同時擴大是什麼意思?相同倍數呢?
生:同時擴大就是說被除數擴大,除數也擴大,被除數和除數一起擴大。相同倍數就是一起擴大的倍數都一樣。
師:說得真好。[在同時和相同下面畫紅線]6÷3=2這個除法算式裡的被除數6和除數3同時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商還是幾?
生[齊]:還是2。
師:這就是說商不變,還是2。誰能再說一說被除數和除數怎樣變化,商不變?
生: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師:很好。[板書:商不變]下面我們再從下往上看,被除數6000和除數3000是怎樣變化的?商呢?[用紅粉筆框出6000÷3000=2]
生:被除數6000和除數3000同時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商還是不變。
師:說得真好。誰願意再說一遍?[請差生]
生:被除數6000和除數3000同時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商還是2。
師:能幹。透過對這些除法算式從下往上觀察。被除數和除數還可以怎樣變化,商不變呢?想想看,可以怎樣說?會嗎?
生: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板書:同時縮小相同的倍數]
師:想想看,在除法裡,被除數和除數按照哪兩種情況變化,商才不會變呢?
生: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者同時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師:這就是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商不變的性質。請小朋友看課本第32頁。把商不變的性質用紅筆勾畫出來。下面請同桌的兩位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再完成課本上第34頁第3題。
師:[指複習中題1]誰說說,用豎式計算4720÷590時,你是怎樣算的?得數是多少?
生:我先看被除數的前三位,前三位比除數小,就看被除數的前四位,在被除數個位上商8。
師:得數等於8的小朋友有哪些?
生:[全班小朋友舉手表示]
師:算得正確。請小朋友注意,你們看到沒有4720÷590這個除法算式裡的被除數和除數哪些地方相同?
生:被除數和除數都是末尾有0的數。
師:像這樣被除數和除數末尾都有0的除法,能不能應用我們剛才學習的商不變的性質使計算簡便些呢?看著自己作業本上的豎式想想看,除之前可以先怎樣?[教師板書4720÷590的豎式]
生:除之前先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10倍,我就都劃掉一個0。
師:想得真好啊。下面請小朋友看豎式。當被除數和除數的末尾都有0時,我們應用商不變的性質先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10倍,再除。在豎式上就這樣表示,同時消去一個0。[板書上也同時消去一個0]會嗎?請在作業本上試著做一做。
生:[學生在豎式上同時消去一個0]
師:好了誰能告訴大家,當你把4720÷590的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10倍後,變成了多少除以多少?
生:變成了472÷59。
師:都同意嗎?再想想,4720÷590和472÷59的商會變嗎?為什麼?
生:商不變。因為商不變的性質說了商不變。
師:誰能再說一遍。
生:商不變。這是應用了商不變的性質。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10倍,商不變。
師:很好。你們比較一下計算4720÷590和計算472÷59哪道題簡便些?算出472÷59的得數。
生:472÷59簡便些。我覺得把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變為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好算。
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商不變的性質。還懂得了應用這個性質,可以使一些計算變得簡便。
當被除數和除數的末尾都有0時,應用商不變的`性質,把它們末尾消去同樣多個0,然後再除,比較簡便。這裡要特別注意被除數和除數的末尾都有0的除法才能應用商不變的性質進行簡算。另外,除之前,消去被除數和除數末尾的0的個數要同樣多。懂了嗎?下面先做一個練習。
師:[掛小黑板]判斷。把錯的改正。
A.在除法裡,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者同時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 )
B.24÷3=72÷9 ( )
C.1008÷126=504÷63 ( )
D. ( )
E. ( )
師:今天的作業是第35頁第4題。
《商不變的性質》教學反思3
新《課標》強調“數學來源於生活更應服務於生活”。其實很多數學問題就在學生的身邊,就看我們老師有沒有抓住這些教學資源。我在上《商不變的性質》時,嘗試從學生感興趣的例項引入,從學生的反應來看比我原來直接出現一些數學算式,讓他們直接計算的效果更好。課的開始我首先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悟空摘來了一些桃子,他拿出8個讓八戒吃2天,豬八戒很不樂意,他覺得太少了;於是悟空給了八戒16個,讓他吃4天;豬八戒還是不樂意;孫悟空最後說:“那算了,就分你32個吧,但是得吃8天。”這回八戒才滿意了。故事一講完,學生們都樂開了花,搶著說:“豬八戒真笨,被孫悟空給騙了。”於是我很順利的就引入了本課的教學。上課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過程,讓學生透過動手、動嘴、動腦等一系列的活動,自己發現規律從而揭示商不變的性質。活動時,當遇到數字比較大的算式,有些計算能力比較差的孩子根本就不能完成學習任務,我就讓學生髮揮互幫互助的精神,分成學習小組進行計算,而且讓孩子們自己選擇題目進行計算。這樣就給課堂壓縮了一些寶貴的時間。把這些時間用在讓更多的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上,我認為比較合適。<
《商不變的性質》教學反思4
1、大膽猜想自主探索.
這一節課中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索規律。我從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出發設計問題情境,使學生從自身內部的需要產生了問題(至少使學生感到教師引發的問題是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經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學生在相互不斷補充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猜想。波伊亞認為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嚴格演繹思維證明問題,而且要教學生學會猜測問題。他甚至還向教師呼籲:"讓我們教猜想吧"。本節課學生在課堂中自己動腦分析類據型別,提出猜想,研究猜想的合理性。透過猜想——修正——再猜想——再修正……,逐步獲得商不變規律的條件,並發現結論,在這一複雜的思維過程中,學生的活動方式是多樣化的,有個人獨立思考,也有小組合作交流,更有班級集體探究。這樣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又能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
學生的自主探索是小學生成為課堂小主人的必要條件,而留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更是必要。"對於這個規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請你再舉一些例子來證明"教師這個問題再一次激起學生的挑戰性。從現場看就有學生提出24÷5≠(24×2)÷(5×2),這難能可貴的疑問折射出學生絞盡腦汁之後的歡樂,他終於與別人看法不一樣。由此想到應該給學生多一些自由探索思考時間,少一些指令性的操作程式,效果會更好!學生不但發現結論,還學會"猜想——驗證"的探究方法,會有一種"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感覺。
2、不斷反思,自我評價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麼?教師這一問題實際就是引導學生反思。反思能力是建構主義學習的一個核心特徵。建構主義認為一切認識都必須透過主體的建構活動才得以完成,所以學習者必須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監控,自我檢查,以診斷和判斷自己在學習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的設定目的。透過反思,學生的思維過程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定的認知策略,學到數學思想方法,從而提高原認知能力。
3、改變教學設計。
重視學生參與。以前教學商不變性質時,總是想方設法讓學生透過一系列的鋪墊,讓學生水到渠成地掌握其性質,學生觀察探索的時間很少,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得過份充分,而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的很少。教師清楚為什麼做這件事,學生卻是不清楚為什麼要做,其學習的積極性肯定是不盡如意的。而這節課中,我從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出發設計問題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不斷交流,不斷提煉,不斷展現自己。學生由於有被尊重的感覺,把自己知道的都會說出來,自己不知道的也會竭盡全力去思考。所以才會有學生提出24÷5≠(24×2)÷(5×2)的觀點。這何嘗不是學生思維的閃亮點呢?
《商不變的性質》教學反思5
透過本節課教學實踐,我認為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創設豐富的情境,提出要探究的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課開始,我創設猴王分桃的故事情境。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展開,學生趣味盎然,懸念頓生,緊接著根據學生觀注的焦點(分桃結果)來提問:猴王為什麼笑了呢?噢,是因為每隻猴子都只分到了2個。讓學生感悟到商沒有變,再問:小猴為什麼要笑?它不是太笨了嗎?使學生初步感悟到被除數、除數有變化,透過對這一故事的理解,讓學生充分感知變與不變,這是研究商不變性質的基礎,然後丟擲問題,猴王分桃的奧秘是什麼呢?也就是被除數、除數怎樣變,商不變?這一問題一出示便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一句話,提出的問題要有探究價值,問題要有挑戰性,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第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有了問題學生也就有了探究的慾望,明確了探究的方向。要關注被除數、除數的變化規律,接下來就是組織探究活動。這節課主要是採用獨立探究,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獨立探究之前,我認為提出合理化的建議這一點很重要。
本節課,我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將這4個算式豎著寫在練習本上,選好觀察順序,每次選2個算式進行比較,觀察被除數、除數怎樣變,商不變。這樣提建議,是為了避免學生橫著排列算式,不便於觀察變化規律。課堂上學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先豎著觀察所有被除數的變化,再豎著觀察所有除數的變化,而沒有去關注2個算式之間的變化情況,最後的總結概括就出不來,另外由於沒有指導觀察的順序,學生按黑板上算式排列的特點,只關注了“乘”的變化規律。
本節課的探究建議:
1、先選好觀察順序,明確方向。
2、每次選2個算式,便於讓學生明白是算式和算式比較。
3、最後要求學生像黑板上這樣排列算式即將4個算式豎著寫。避免了學生橫著寫算式這一情況。
由此可以看出,探究性學習對中年級學生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時,還應給予恰當的指導,完全放開是不行的。
第三,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在探究活動中得到發展。
本節課的時間安排,獨立探究用了7分鐘,小組交流5分鐘,全班交流7分鐘,整個探究活動用去二分之一的時間,也就是探究活動不能流於形式。
第四,要把較難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子問題,讓學生逐步探究,逐步完善。
本節課我就將“商不變的性質”分解成了3個子問題:一是“都乘相同的數”;二是“都除以相同的數”;三是“0除外”。前2個子問題放在同一時段內研究,透過這樣的安排,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認識到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第五,總結回顧,梳理方法。
課的結尾,讓學生回過頭來回憶一下是怎麼學會這一知識的,比提問學生學會了什麼知識更有意義。後者只注意了知識的結果,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各種思想和方法。反思是一種很有用的學習方法。
總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探索規律,能有效促使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商不變的性質》教學反思6
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他們的眼睛裡時時閃爍求知的慾望。我想數學教學確實要關注學生,要關注整個教學過程,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才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數學教學的最大價值。
1、大膽猜想自主探索
這節課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索規律。我從教材設定的情景圖出發,透過一組算式的比較,觀察、思考,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學生在相互合作中不斷補充,不斷完善規律。透過猜想--修正--再猜想--再修正等,逐步獲得商不變性質的條件,並總結出結論,並學會了"猜想--驗證"的探究方法,會有一種"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感覺。
2、改變教學設計,重視學生參與
本節課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不斷交流,不斷提煉,不斷展現自己。學生由於有被尊重的感覺,把自己知道的都會說出來,自己不知道的也會竭盡全力去思考。所以才會有學生提出種種的觀點。
總之,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知識的系統性,學生的親歷性,儘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獲得。課堂上給學生以充足的思考時間和活動空間,同時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意識,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我覺得在交流--猜想--修正--再猜想--再修正的過程中,有個別學生還是沒有真正的參與,這也是我以後探討的一大重點。
《商不變的性質》教學反思7
由於自己準備不充分,一節課下來,效果不好,出現了很多漏洞。學生掌握不理想。這節課的重點是明白商不變的性質並能夠運用。反思這節課,有以下問題:
1、教學目標把握不到位,沒有體現出這節課到底應該幹啥。就從一開始說起,完全可以運用第一個表格讓學生觀察,思考,把擴大和縮小都概括出來,正著看是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了,但是完全可以反過來看,那麼不就是同時縮小了嗎!再在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觀察第二個表格,透過自己驗證,得出商不變的性質。師生總結。
2、教學策略和方法不是很到位。學生對商不變的性質已經有了淺顯的理解,在出示題目30÷6=(30÷○)÷(6÷3)的時候,應該是對商不變的性質的運用,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算出結果。當時我心裡很著急,出現了小的漏洞。
3、當堂達標不明顯。學生學習了商不變的性質,做題的時候不能舉一反三地加以運用。教學課件題目出示層次性不強。
在以後的教學中,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使自己在教學和班級管理上有所提高。
在教學中,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有的學生不喜歡回答問題,希望瞭解的老師告訴我答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