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教學感悟3篇

個人教學感悟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所接觸的人和事而備受啟迪,這個時候,寫篇關於自己感悟的文章是個不錯的選擇。你看過感悟的文章嗎?知道要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個人教學感悟,歡迎閱讀與收藏。

個人教學感悟1

  所謂的教育,是忘卻了在校學得的全部內容之後剩下的本領。

  鄭板橋有一句名言:難得糊塗。

  拿它來指導教學,便是一種藝術:在思想教育和各科教學中,有時不妨裝點“糊塗”。

  裝點“糊塗”是明知故問,是等待時機,是以假亂真,是啟發思維。

  “糊塗”的背後,是清醒和機智。

  一個優秀的教師以何見長?

  是廣博的學識?生動的語言?可親的教態?豐富的經驗?……

  這些固然是一個優秀教師不可缺少的條件,但是如果他沒有能力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熱情,就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喚起學習興趣是教法改革的真諦,也是對教師施教能力的嚴峻考驗。

  對學生愛得越熾熱、越深沉,給予時就越像月光般溫柔,細雨般滋潤。

  火一樣熱的愛應不灼人,海一樣深的情應不狂嘯。善愛者使學生感受到溫暖,善教者讓學生體味到真誠。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要配合默契。

  默契,是眼與眼的交會,是口與口的呼應,是手與手的對動,是心與心的感悟。

  美麗的默契,是教學的最佳風景。

  《學記》中講:“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困,也是一種必然。

  知困,便能自警,慎思戒失。

  知困,便能自勉,好求博求。

  不知困者,不能進也。

  “風捲海浪花萬朵,雁上晴空詩一行。”

  高超的教育語言藝術,猶如春風捲起學生心海中“浪花萬朵”,又像“雁上晴空”引發學生淼遠遐想的詩情。

  它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

  它使人動情、動容、動心。

  它給育德、增智、益美,都平添了友人的魅力。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使虛的實起來,弱的強起來,軟的硬起來,缺的全起來,無的有起來,多的減下來,錯位的糾正過來,無形的變得有形起來……

  各種藝術之間的有通感的。

  一名優秀的教師,也要藉助詩歌藝術的真情,小說藝術的形象,音樂藝術的旋律,繪畫藝術的色彩,體育藝術的動作……,從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美中汲取營養,形成獨領風騷的教育藝術之美。

  “不可愛”的孩子更需要愛。

  “不可愛”的孩子更要愛。

  愛“不可愛”的孩子是真正的愛。

  師生之間是什麼關係?

  是大朋友和小朋友、老先生和小先生、先生與後生、問路人與指路人、教學相長的關係。

  平庸的教師敘述,稱職的教師講解,優異的教師示範,偉大的教師啟發。

  沒有笑容的美麗是可怕的美麗。

  沒有笑容的教師是不稱職的教師。

  沒有笑容的教學是不成功的教學。

  教室就是出錯的地方。課堂就是改錯的場所。

個人教學感悟2

  在學校教科室統一安排下,透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理綜組的“課內比教學”活動我作為教研組長經歷了上課、聽課和評課,我更是覺得受到了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

  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一群勤鑽苦研,敬業樂業、與時俱進的同行們,他們個個不甘落後,紛紛奔赴“戰場”。透過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環節的最佳化、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安排、教學語言的組織……更是體現出了老師們的綜合素養和極其過硬的基本功。例如,王時雨校長執教的《質量守恆定律》,上課伊始,十個小組的同學分別做起了不同的實驗,有化學反應前後相等的、有化學反應前後不等的,然後王時雨校長打開了大螢幕,讓小組同學回答,那氣氛、那激烈的成度難以用語言形容。最後在同學們的討論中得出了結論論,這節課讓我耳目一新。

  這次“比教學”活動不同於以往的“優秀”,而是要尋找出那些“平常中的優秀,優秀中的平常”它就是要返璞歸真,還原本於教學,我聽後真是受益匪淺。

  我堅信:有先進的典型可以學習,有各級各部門的重視,我校的理綜組教學水平將會提升一個新臺階。我也同時堅信:我個人將在這個大舞臺上跳出自己的風采。

  透過這次活動,讓我想到了,我們的理綜組課堂是非常妙不可言的,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我們的課堂不再沉悶,不再是老師唱獨角戲。作為老師不能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聖賢書”。要大量的閱讀,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解決源頭活水的問題。同時,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我們要勤於學習,大膽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定會探索出適合新課標要求、學生特點及教學內容的最好教法。由此可見,“課內比教學”活動是時代的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發展的需要,更是教師自我提升的需要。

個人教學感悟3

  來到鹽城中學已經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了,在這一個月內,雖然不敢說自己兢兢業業,但是至少自己是刻苦努力的了。把以前在大學中學的教育的理論現在搬到時實踐中來,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正是知道自己不足和困的地方了。發現不足只有努力彌補,進一步學習,學習之餘便是反思,這樣才能有所突破。

  在學哲學的時候學習了矛盾的理論,現在在教育中用矛盾的理論分析,有所小得,所以寫出來,不怕貽笑大方。

  教學中也有矛盾,教學的矛盾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講,一個就是教的'矛盾,一個是學的矛盾。教的矛盾實際上也是教師的矛盾,學的矛盾也多是學生的矛盾。

  教師現在有的矛盾就是:

  一、博與專的矛盾。

  博大精深是一種完美的理想的境界,在現實生活中,兩者相互依靠也相互排斥著。對於一個體育教師來說,博就是了解各種相關的知識,如地理學、人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等等,專就是在專業領域內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譬如說是民俗體育,民俗體育本來就是體育的一個部分,屬於體育的範疇,但是民俗屬於社會學的內容,一個體育教師想要透徹地瞭解民俗體育就必須對社會學有所瞭解,不同地域的民俗體育有不同的地方,又要求體育教師有相關的地理學的知識。就是有個專業內容,要求博的積累。這是博和專的統一。但是對於一個體育教師來說,專業出色,必然要經歷千錘百煉,花大量的時間訓練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而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無論博和專的知識都是無限的,這樣的一個矛盾就出來了。解決的方法只有教師個人勤學苦練,趕在時間的前面。

  二、師道尊嚴和融入學生之間的矛盾。

  師道尊嚴是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特別重視的一個部分,所以又說天地君親師這樣的排序。在我們現在的社會里,還要不要提倡師道尊嚴?當然要,這是促進教學工作的一個良好的條件,當一個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有惡劣威信感,學生會不由自主地模仿教師的行為和活動,這樣我們的教學目標就很容易實現。但是同是也提倡教師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融入到學生中去,才有惡劣對學生的瞭解,瞭解以後才可能會因材施教。師道尊嚴是在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實現的,但是矛盾就是過分融入學生的生活,可能就很容易失去師道尊嚴。尊嚴在一定的意義上講也是在一定的神秘感上產生的,除非是聖人,但是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不代表每個教師也是神聖的,教師是有血有肉的鮮活的人。解決這樣的問題的關鍵就是在一個度的問題上,如何把握這樣的一個度,就是要求教師在實踐中漸漸地摸索了。

  三、師逸和師勤的問題。

  我們知道有各種不一樣的風格的教師,有的教師的風格偏向逸型,這裡的逸不是懶惰,而是對學生採取一種相對來說是讓學生感覺能夠比較自由發揮自己的特長,就是教師的控制少了。而令有種教師是師勤型的,這樣的教師勤勤懇懇地工作,一絲不苟,不會有絲毫的懈怠,對學生的培養盡心盡力,這樣的教師的風格當然也提倡,那麼什麼樣的風格更適合學生,恐怕也要看學生的整體風格了。

  四、人格力量和社會陋習的矛盾

  往往教師很辛苦地教育學生,尤其是道德教育,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效果也很好,但是社會的一些非主流的思想的影響,使學生的概念發生了碰撞,這樣學生選擇了怎樣的一種概念教師卻很難有辦法控制,這就是教師的人格力量和社會的一方面陋習的矛盾。]

  教的過程中存在矛盾,學過程中也有矛盾。

  在學習的過程中的矛盾往往更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主課與非主課的矛盾

  主課的學習一直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的組成成分,非主課的內容以調節的身份出現,既然是調節,自然不可以喧賓奪主,也不能完全沒有,這樣學生學習的選擇也成了一種矛盾,非主課,經常因為本來壓力比較小,而且相對競爭不是那麼激烈而成為學生的興趣趨向。

  二、多和寡的矛盾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之多,或失之寡,或失之易,或失之止。這樣中的多和寡就是一個矛盾。多,就是學習的內容多了點,多確實是件好事情,但是往往很多時候貪多嚼不爛,這樣就有可能要減少學習的量而提高學習的深度,同樣,少也是一種失,太少,思路則窄,不能收到左右逢源的效果。同時學生的興趣也決定了多和寡。相對體育教學來說,選擇籃球的學生非常多,因為興趣所在,也是專業的特質決定的,相對來說,選擇排球的學生就少了很多,這樣既是興趣決定了多寡的問題,同時也是易和止的問題,因為排球的技術要求相對比較高一點,對學生來說,不容易掌握,這樣才會停滯不前。

  三、易與止的矛盾

  同樣,易和止也是一種矛盾,有人把學習看得太容易,學習上就不肯用心深入鑽研;有的畏懼困難,一遇到疑難就停止不前。這樣的兩中矛盾要解決就要看學生的對學習的認識水平的問題,同時也在提醒教者注意,讓學生來學習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和尚未解決的問題,而不是超出他的能力範圍或者能力所不能達到的內容。就是舉上面的例子,學生喜歡籃球打得好的卻是並不多見,因為學生覺得籃球容易打,只要會把籃球扔到藍框中就算會打了,這樣,容易使學生不會深入鑽研,更不會積極主動用物理的力學的角度來分析和解決部分問題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