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個人課後教學反思小學教師課後教學反思
教師個人課後教學反思小學教師課後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個人課後教學反思小學教師課後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個人課後教學反思小學教師課後教學反思1
汽車、摩托車、腳踏車、三輪車都有輪子。軲轆軲轆的輪子滾動著、轉動著,給幼兒驚奇,引導幼兒遐想,令幼兒著迷,讓幼兒去觀察、去操作、去發現、去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科學活動《了不起的輪子》,讓幼兒既獲得了極大的情感滿足,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課前我和孩子們收集了很多有關輪子的圖片和實物,如:各種各樣的汽車圖片;玩具汽車、火車;實物:滑板車、腳踏車、溜冰鞋等等。孩子能透過圖片及實物認識很多有關輪子的車。
本次活動我採用:設定情景,引發討論——聽聽輪子的自述,瞭解輪子的作用——探索操作,感受體驗。
一、設定情景,引發討論
活動開始我以自演小烏龜來引起幼兒的興趣,果然,孩子們個個都集中注意力,看我的表演,從而也進入了主題,小烏龜很傷心,讓猜一猜小烏龜為什麼不高興?你有什麼辦法讓小烏龜高興起來?輪子會怎樣幫助小烏龜?這三個問題都需要孩子充分展開想像,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進一步提出為什麼這些車能幫助小烏龜走得快,從而進入正題——因為有了“輪子”。在這過程中不僅讓孩子體驗對輪子特點及作用的瞭解,也使孩子在情感體驗中完成對已有經驗的提升和運用。
二、聽聽輪子的自述,瞭解輪子的作用
透過輪子的自述,孩子們對輪子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讓孩子們體會到輪子的自豪,知道輪子給我們帶來了方便,輪子是如何來幫助我們的。
你們還看見過哪些東西也有了不起的輪子?幼兒的思維相當活躍,從教室講到幼兒園,到馬路上,再到家裡,充分發揮了想象,語言得到了發展。
三、探索操作,感受體驗
根據小班孩子喜歡玩的特點,同時也觀察到他們對輪子的興趣,因此,在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了遊戲,讓幼兒進行探索讓輪子(圈)滾動起來。透過動作體驗來感知輪子會滾的特性,這些方面既考慮了孩子的年齡的特點,也能體現對幼兒探索可能性的考慮,基於孩子已有的經驗,對於幫助小烏龜跑得快、及讓輪子滾起來的目標。透過玩玩輪子,孩子們探索到了輪子的.好幾種玩法,在玩玩中瞭解了輪子的作用。
上好每節課,教師都要考慮到每個環節、甚至每個細節,如老師的每個提問,孩子會出現什麼樣的回答,老師的提問孩子是否能聽懂,老師的提問是否為了目標而進行的等等,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
教師個人課後教學反思小學教師課後教學反思2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自然之道》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敘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家嚮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啄咬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著,成群的幼龜得到錯誤的資訊,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後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教學反思:每次總是在完成教學過程後,才發現自身的不足。比如:教學目標的制定的合理與否,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環節的突破,是否採用了具體、有效的方法、策略等等。現將執教這一課後的不足之處總結一下:
1、關於質疑,這是自勝利聽課回來後,針對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的本學期語文研究的重點。在自然之道這節課上,也設計一個質疑的環節,也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不懂的地方。但是,我在課堂上並沒有做出適時、恰當的指導,而是按照自己的預設教案繼續進行,使這個環節失去了它的意義。我認為主要是因為自己對教材理解的不夠深入,做不到收放自如,所以不敢放手給學生,也就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還得學習有關這方面的資料。
2、在教自然之道這課時,採取了以演促讀的方式來理解課文,走進角色。抓住“欲言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抓住“突然”“啄”“拉”來評議嘲鶇的表演,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後我想:把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節還原成鮮活的生活畫面,學生興高彩烈的表演,如情入境的感悟。這樣,走進學生視野的就不是一個孤立靜止的語言符號,而是一組組鮮活的可視可感的畫面。當這些活動的畫面在學生腦海中跳躍時,學生對詞語的意思,對文章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但是,課後一位老師提出了這個環節是否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起到作用,仔細一想確實如此,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而這部分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抓住描寫小海龜動作的重點詞語來理解,體會作者在寫作上的特點。但是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沒有太大的關係,還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合適的的教學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教學效果。因此以後每上一節課前,我都要努力做到心中首先明瞭這堂課要讓學生學會什麼,達到什麼要求,每一個教學目標都制定清楚,在自己心理形成一定的框架,上課的時候就能圍繞自己的教學目標,有重點有難點的進行教學,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地上課。
3、評價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催生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無疑會喚起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的求知慾。但是在課堂上我的評價語言相當睏乏,激勵不起學生的興趣。這也是這節課學生主動參與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像這樣的缺點還有很多。仔細反思一下,不難發現,這些都是平時明白的道理,但往往是明於心而未能成於行。
教師個人課後教學反思小學教師課後教學反思3
這節課,圍繞“儘快通知到每一個人”這一核心問題,構建教學過程,在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順利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也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1、在教材處理上,實現了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轉變,“打電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評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內容,其情境是打電話儘快通知15名學生參加演出。本節課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把握,在尊重教材知識體系的基礎上,估計到學生探索“打電話儘快通知15人”的方案比較困難,因此採取分層遞進的方法,先讓學生探索“打電話儘快通知7人”的方案,進而探索“打電話儘快通知15人”的方案。這樣處理教材,分散了難點,也符合數學歸納的思想和方法。
2、“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內涵決定了其過程性目標的重要地位。本節課將探究“怎樣打電話最省”的過程作了較大的鋪陳,教學中有意讓學生不斷經歷試誤的過程,讓每個學生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認識設計不同的方案,於是,從方案一的“逐個通知”,方案二的分組通知,最後逐步最佳化到“所有人不空閒”,讓學生充分體會了方法的多樣性與最佳化的思想。另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圖、式等方式來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案與結果,彰顯了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與解決策略,同時也有利於符號感的培養以及建模思想的滲透。因此,儘管此環節的教學時間大大增加,但是,這一學習材料的教育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與拓展。
3、讓學生經歷探索的全過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這節課是從讓學生探索打電話儘快通知7人的最佳方案開始,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繼而,教師建議學生用這樣的方法來探索打電話儘快通知15人的最佳方案,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觀察、分析、歸納,從中發現規律,進而應用規律解決問題,最終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打電話儘快通知到所有的人的最佳方案的形成、規律的發現,不是老師“給予”的,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的,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索活動,透過動手、動口、動腦發現的,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是主動獲得的。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
當然,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就本節課而言,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還很多,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